|
|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3-11-16 22:55 编辑 ' {- f6 t$ `& ?
& N9 i: e* l0 V. B# u" o$ O, u在悉尼的印太2023国际海事展上,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展出了全新的MEKO A210护卫舰。MEKO是“多功能组合”的意思,是德国模块化护卫舰的系列化商品名,可以按照各国的需要增减功能。MEKO系列相当成功,土耳其、希腊、尼日利亚、阿根廷、南非、马来西亚、埃及等国都订购,澳大利亚的现役主力“安扎克”级护卫舰是MEKO 200的澳大利亚版,德国“勃兰登堡”级、“萨克森”级和“巴登-符腾堡”级也是MEKO的基础,以色列“萨尔6”也是MEKO系列K130为基础的。2 J! R- R% s3 z+ p& r: ~
& M( ?- k# H; J, M6 P; a
" b: X9 N; Z, `# S. u6 b1 t% z! c" W6 n; ^- e
3 u' M6 \! ? o s! E
7 {- s, p7 D p: e t
+ W% w/ \& _+ d) f1 G$ F2 I5 k) @" F
“安扎克”级、“萨克森”级、“巴登-符腾堡”级都是MEKO护卫舰$ w8 m* J& e! q1 ^% V3 [. q$ x( }
1 Z5 f3 x$ F) l3 T
; {# a2 Q7 d# A* a; E
“萨尔6”也是
" s; } s; a/ @. J: U, R; r7 M$ @& s ^+ g
一般来说,MEKO护卫舰线条简洁,没有法国护卫舰的工艺美感,也缺乏意大利护卫舰的头重脚轻,但设计均衡,有德国特色。但A210好像有点丑。2 U2 N U0 t$ v! H& n7 x) w
9 F' ?4 s7 L/ ^) U' D+ e
* z- y/ e- K' k
* v7 w a9 q/ D; z* `: E( b
怪异的舰艏首先引起注意,这是近年舰船很流行的平直艏。传统的前飘艏适合压浪,风浪不容易打上前甲板,但风浪造成的纵摇较大。后飘艏反过来,风浪中穿浪而行,纵摇较小,但上浪较大。平直艏介于两者之间,但在观感上很有“复古”感,好像一战时代的无畏战舰又回来了。2 \ @, @- j# a6 M {8 G c, h7 |' `
7 C6 s2 I) ?) R! _
+ o# W. S- d" S4 u W
e! W: A! I z( O6 o0 Z
A210有前后两个塔楼,外贴相控阵雷达。有意思的是,欧洲有三面阵设计,降低成本、重量、耗电,依然能达到360度环视。美国用四面阵,同样具有环视能力,每个阵面只需要覆盖90度,而不是三面阵的120度。相控阵在理论上可以达到接近180度的市场,但越偏离法线,分辨力越差,超过120度基本上就不行了。降低覆盖角度有助于提高探测质量。但A210是奇特的CEAFAR六面阵,前塔楼上是前三角,后塔楼上是后三角,每个阵面只覆盖60度。有意思的是,这是双波段雷达,上面较小的是X波段火控雷达,下面较大的是L波段(一说S波段)搜索雷达。; S! n% Q0 S' b. l6 M
' y4 d7 F0 u0 K) h* P: b! V) t
9 k) J6 {$ \# U$ X
1 B# ]9 n9 e/ D
雷达为澳大利亚CEA研制,也得到加拿大的采用,使用贴片式技术,属于数字波束成形雷达,可在数字控制下,改变波束的形状和特性,十分先进。但探测距离保密。除非CEA有超人技术,而A210并不具有特别强大的电力,CEAFAR可能并无特别骄人的探测距离,缩小到60度覆盖角可能也是技术不给力的的表现,但这只是猜测。: d% x6 s" j5 `" j
7 c: j0 E& q3 k, f
8 c! Y+ W% w" s. X
; f% K: `" V5 z) X8 R% a前甲板上有32管Mk41垂发。有意思的是,垂发系统突出甲板之上,而不是在甲板以下。这提高重心,破坏隐身,但容许更长的垂发管。确实,A210采用7.7米的长管Mk41,可以发射“战斧”巡航导弹和SM2 Block IV(反导专用),用意十分明显。7 g; t4 v. B& L! a6 n( v6 n6 f
! y; \. K0 X$ r% t6 E127毫米奥托-布莱达舰炮是欧系舰艇常用的,与同口径的美国Mk45相比,射速更高,射程更远,配备制导炮弹,但系统重量更大。
: J+ x% t1 h, B5 L
" ^- o0 ]% p! v8 _9 l7 ~, XMk41垂发后是MBDA-莱茵金属的20kW激光武器站,但20kW有点少,打个无人机还行,反导弹有点不够用。
' G. Z! E6 I0 T& I7 W4 {
+ e1 M. X& x$ G5 A$ T. G
' X2 n+ l r* U7 f% K% `
: F4 w0 C; @8 g8 \' G. q& J1 P舰桥中段顶上是NASAM反舰导弹。有意思的是,有16枚之多,而不是更加常见的8枚。护卫舰并不需要大量反舰导弹对轰、拼消耗,更大的“伯克”级都只有8枚同级的“鱼叉”反舰导弹。说不上来为什么A210需要16枚反舰导弹,可能有地方,空着也是空着?
: ]9 O& e" n% ]1 d9 s# R0 j/ w* t* X$ ?' k/ P' g
& Q5 F3 u' s d6 ]& f3 S
1 }% ^; Z7 Q4 V8 T4 `4 uA210的推进系统很奇特。两台柴油机分别驱动各自的螺旋桨,另有一台燃气轮机驱动喷水推进,在需要加速或者全速航行的时候启动。分别独立的推进方式还提供冗余度,万一柴油机-螺旋桨系统故障,燃气轮机-喷水系统可以继续保持推进,反之亦然。这好像是独特的,没有见过还有其他舰船有这样的设计。省却了燃气轮机-柴油机的并车系统,也没有了一台燃气轮机如何把动力分配给两个螺旋桨的问题,但多了一套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用的喷水推进装置。可能进水口有整流盖板,避免巡航阻力和不必要的水生物附着。
1 ?4 u3 a8 n4 f' [, e( x/ }5 Q- `+ d4 N7 S' [* [! c
8 y, g0 p" H) {6 ^) J# T3 Q1 u' v) ^
机库上的近防系统背后是当下流行的集装箱化载荷系统,可灵活安装特定功能的集装箱,如额外的近程防空导弹模块。集装箱后是后激光武器站。& r1 }, j7 \# n7 u0 I4 @! \5 C
0 f: a; |4 G% ~$ O8 [9 b总的来说,A210是奇怪的新颖设计理念和陈旧技术的组合,堆砌的很多新颖的元素抵消不了琳琅满目的天线,很有俄罗斯暴力美学的观感。而且重心较高,肥钝的平直艏也不利于横摇稳定性。
: w( a) f/ o- v. m, A- @( c
5 p0 H" y3 C; J+ _/ ~! @" }2 mA210在现在还是设计概念,在向澳大利亚和其他国家推销,但德国制造堕落至此,镇远号要尴尬得脚趾抠出大平层吗?3 Y7 c+ G! w6 h, m7 P# n, v
0 x! C: F3 D" f: j: p: c/ ]) R# g7 F
1 N& I( O4 ^2 Q) x$ l
' t6 @8 B h8 M8 n8 L看看已经下水的054B。这才是现代化护卫舰。除了中国因为成本考虑而有意没有采用的四面阵,在技术水平上全面超过A210。MEKO系列曾经是中国护卫舰仰望的样板,现在该反过来仰望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