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武器展望] 巡航导弹需要与时俱进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9 11:26:1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3-10-28 21:30 编辑
6 b( }0 ~) V. i) D9 k  H
) j! E% b7 _% p2 f巡航导弹依然有大用,但需要与时俱进了。“战斧”那样的“傻瓜”巡航导弹的日子不长了。
+ P8 q* m* F6 R! M- V% ]
4 s8 h0 F: n/ C巡航导弹的历史比弹道导弹还长,V1就是巡航导弹,V2才开始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的主要特征是在大气层内用吸气发动机推进。所以,用螺旋桨发动机推进的巡飞弹在技术上也可以划入巡航导弹,只是现在一般不这么称呼。但实事求是地说,巡航导弹与巡飞弹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喷气推进的巡飞弹已经出现了。在射程上,巡飞弹也直逼巡航导弹,动辄几百、上千公里。
) A$ D; {1 w/ K5 R2 q0 [& q2 |7 A0 |# K5 l" i

9 M: c6 f2 _4 J% F/ v7 o6 j! D8 F. t开辟导弹时代的V1就是巡航导弹9 U; \. M6 W8 u8 m5 i/ Z7 L3 n: `

4 }8 N% n1 N+ G& u# ]* |: M为了简单起见,这里巡航导弹定义为“战斧”那样的:喷气式推进,射程在1000公里以上,以战役打击为目的,以地面固定目标为主,低空或者中空高亚音速飞行,常规弹头。% ]/ x* s( X% I, o: w, M

: F+ q/ `' e" D7 b* w+ \5 L; z在50年代,有过很多型号的巡航导弹,基本上都可以看作无人驾驶、一次性使用的火箭助推起飞喷气式自杀飞机,在外观上也就是没有座舱的战斗机,连大小都相近。8 @" _0 `* \7 V) c! R& a; d0 w+ A# P

% ^3 ^. i! {* t3 W7 Z% s; l这些巡航导弹的航程和突防能力和同时代战斗机相当,因此不足以用于洲际打击,不能可靠突破对方的防空圈,在弹道导弹出现后,迅速淡出了。
6 u9 F- y2 S% ]" a9 F4 x
' ~1 P8 f  A' G1 @在70年代,贴地飞行技术提高了,省油的小型涡扇发动机技术成熟了,开始出现第二代巡航导弹,“战斧”是代表作。重要的是,配备地形匹配图像制导后,沿途对照地形地物,末端打击精度极大提高,可以在飞越1000多公里后,以不超过几米到十几米的误差精确击中目标。这是前所未有的精度,也是同时代弹道导弹做不到的。
/ a9 H& D7 P, A* ^* g7 v% }/ j  d" ^
采用折叠式弹翼和弹出式进气口后,储存状态的巡航导弹就是简单的圆柱体,十分紧凑,便于携带和发射。这也是第一种可三军使用的战役打击武器,“战斧”在美国空军、陆军、海军都有使用。陆军“战斧”因为欧洲中导条约而撤装,空军最终采用自己的ALCM而放弃“战斧”,只有海军一直在用“战斧”,现在还是。# Q8 a/ f' I8 b8 r1 o7 q
# |1 m* ~9 k2 a  V! l
一开始,“战斧”是核弹头的,欧洲中导条约后改为全常规弹头,“战斧“巡航导弹也成为各国研发巡航导弹的范本。现在发展到Block V,头部采用隐身修形,进气口采用固定的埋入式,改善隐身,降低阻力。& [# E: T, d6 x& Z1 j

$ K: B+ f% c3 V& q2 f
9 o( o9 F( t6 s/ @( \5 l9 Y“战斧”Block V头部有隐身修形,弹出式戽斗进气口改为固定的埋入式
) @- t6 X, b: U" @! |' K
0 v9 x# u. q& o0 F4 y8 f在平原,“战斧“以100米以下的超低空贴地飞行,在山区,“战斧”也可以不超过500米。对于常规的防空雷达和战斗机雷达,这样的超低空目标是极大的挑战。地面雷达有地球曲率和地形地物造成的雷达盲区的问题,空中的下视雷达有地面杂波的问题。
8 u! c- e1 R0 ~" r0 s: y* t
4 |- C& M, {2 R$ I, a% q8 @0 B即使解决了探测问题,防空导弹和空空导弹也对超低空高速目标很怵头。俯冲攻击是一锤子买卖,弄不好非常容易错失目标而击中地面、造成误伤。尾追攻击就考验高速贴地机动飞行了。巡航导弹的气动布局和飞控是专门为贴地机动飞行优化的,防空导弹和空空导弹需要在全高度都有效拦截敌机,高空稀薄空气和低空稠密空气的设计要求很不一样,以比巡航导弹更高的速度贴地机动追击还真不是专长。
' j# L7 e1 v( @5 i- o
+ d4 ^" X0 J# T) w5 I! |2 ?$ P当然,反巡航导弹的技术也在发展。地面雷达具有本质局限,预警机和战斗机雷达下视就没有地球曲率造成的雷达盲区问题。杂波用动目标显示解决。简单地说,就是对同一区域快速“连拍”两幅甚至多幅雷达图像,然后用数字图像处理“相减”,固定的物体就对消了,剩下的就是移动物体,连航向都显示出来了。那就是巡航导弹或者别的什么正在移动中的飞行器了。根据图像的时间间隔,还可以精确推算速度。' p5 h0 W2 ^3 H5 _

" }$ ~6 j. A7 R: [: x导弹的气动控制技术也在提高,先进气动控制、推力矢量控制解决了机动性问题,更大的发动机解决了能量问题,不怕追不上巡航导弹。
9 @3 e- H6 r* P5 R9 a8 a9 j. ~6 W, x& Z2 s* J& g
巡航导弹也在发展。地形匹配图像制导的设定非常麻烦,需要沿途的精确卫星图片不说,还可能因为战争进展而地形地貌有所改变,造成制导“茫然”。比如说,大楼或者桥梁被炸没了,过时的地形图片反而碍事,导弹飞到这里就“迷路”了。/ O% F/ ]7 I$ U3 z$ q
$ Q# A1 m) ?9 ]6 g2 t# Y  l4 G
卫星导航的发展解决了这个问题,目标坐标比地形图片容易装定多了,而且可以容易地设置沿途的转弯点,增加航迹的多变性,增加拦截困难。
. e) v& A& O: @9 s6 x
, H/ P+ ?2 l) ]6 {" ^" j7 Q. N问题是,在转弯点之间,巡航导弹依然是直线飞行,或者按照固定的程序有所机动,航迹很呆板。在预警机和战斗机解决了下视探测问题后,巡航导弹还要突防成功,只能挑防空空档,否则就形同裸奔。
6 m5 G! J5 E% @( P" D. ?7 [! s% r5 N" ^5 G5 m; P' [$ j
轰炸机突防经历了高空高速、低空高速,现在主流是中空隐身。每次变化都是因为防空技术的提高。低空高速突防的轰炸机已经没有生存力可言了,为什么低空高速突防的巡航导弹就不一样呢?
8 M1 h# a7 q+ }' g; o$ L  p" J
0 B; B! P( d! E% C, `当然不会,同样会被猎火鸡。% Y* G# W8 F  \8 o2 k2 [( {- S
! o# Z# G. o: C5 u7 O/ U# z* K
尤其是轰炸机飞行员还会主动对抗,用战术欺骗、机动飞行、电子对抗试图摆脱追击的战斗机,甚至用航炮、导弹驱赶。巡航导弹不会。直到被击落,都不会“知道”已经被盯上了,就更谈不上主动躲避甚至对抗了。
% u. d- y# u0 V; f9 }+ f$ L9 m
0 `+ e) T* \7 H& X, @  J$ l* j巡航导弹尺寸小,相对不容易被探测,但在技术进步后,这点优势已经无关紧要了。巡航导弹唯一剩下的优势是“不怕牺牲”,不用担心飞行员伤亡或者被俘问题。但攻击目的不能达到,还是不行。巡航导弹造出来是为了摧毁目标,不是不怕牺牲。
" @4 z! J. j6 S; H
" N( @$ [6 F+ t  k/ U" R, @8 X在海湾战争年代,巡航导弹发射出去,除非自己发生故障,基本上是百发百中,被拦截只是对方撞大运了。现在完全不同。7 ^2 E, o0 p# ?) w4 G: v, r: k

# m2 |' ]: z  H/ b: k9 {0 w俄军在前期用巡航导弹打乌克兰屡屡得手,是因为乌克兰大部分依然基本上有空无防。但在有“爱国者”、NASAM、IRIS- T覆盖的重点目标附近,俄罗斯巡航导弹被击落率就很高。未必达到乌克兰宣称的全部击落,但被击中的乌克兰地面目标数量确实大幅度降低。7 C4 J/ `4 ^& u0 n; m1 G

" y8 U7 K( z: p. ^2 [8 A# W# M北约预警机只能在境外窥视,效率差好多。看到了也只有通知乌克兰境内的防空导弹,能不能拦截到全看防御半径了。在这方面,乌克兰要是有能可靠升空作战的F-16,会好很多。
4 y' i3 F8 r9 r! N$ Z6 \
6 g# W! h" k" e' P3 ^+ |% {% d但对西太平洋战场,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除非菲律宾或者越南不知好歹,中国有足够严密的预警机覆盖,有足够数量的现代化战斗机和空空导弹,“傻瓜”巡航导弹要大批突防,成功很难。6 M5 x/ Q. U7 c- ~

. n6 ^2 b2 e  ?/ l' w1 a8 {6 E也就是说,“三叉戟”或者“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和“伯克”级驱逐舰尽管携带大量“战斧”巡航导弹,实际威力已经不比当年了。岁月是把杀猪刀,这对巡航导弹也是一样。日本从12型和台湾从“雄风2”反舰导弹改装过来的巡航导弹更惨,出生就过时了。不能说没用,只能说与赋予的战略打击重任德不配位。零星偷袭可能得手,批量打击则被拦截率很高,达不到战略目的。
$ e/ E3 Y( W( M+ G( Q% n+ c. X$ R: D6 J% O8 T$ n5 S
当然,巡航导弹也在继续发展。和轰炸机一样,方向是隐身。
6 J% F3 _, o/ p1 d1 I
* k( D" R! j5 e) V
6 Z+ P/ m1 o/ q5 GJASSM-ER采用隐身外形& h$ q: p4 ?+ J3 t1 l
8 x/ `1 E9 r0 D& \8 q
. `$ N  A* [: R3 l3 y3 t
发射后弹翼展开,正好露出埋入式进气口,很巧妙的设计; A1 G- V+ B, a: a& o2 {. |
- P& A2 y1 n* \: {5 ~* N
JASSM(包括增程的ER)代表新一代巡航导弹。不再采用圆柱形弹体,而是钢盔形弹体。凸起的上表面在下视雷达照射下降低反射特征,扁平的底面不仅将上视雷达的电磁波散射到无害方向,还产生额外升力。折叠式弹翼与埋入式进气口相得益彰,储存状态下折叠起来的弹翼正好成为进气口保护盖,发射后弹翼展开,进气口正常工作。5 P! h8 ]5 q2 v9 I4 P4 _

. q5 C0 n' _+ V$ m现在JASSM-ER只有空射型,但美国海军已经完成技术研发,加助推器后可以从Mk41垂发发射,计划用于“伯克3”级驱逐舰。还不清楚是否可以后向兼容到更早的“宙斯盾”战舰的Mk41垂发和核潜艇,估计没有解决不了的技术困难。JASSM-ER还发展成LRASM反舰导弹。3 e" d4 I( b$ N( @& B4 q

8 a9 _: p% H7 mJASSM-ER和“战斧”是很不相同的设计思想。“战斧”走低空高速的路线,只有平直的短弹翼,速度达到885公里/小时,约为M0.75。JASSM-ER达到M0.85,而且中空飞行,外形更像细长后掠翼的小飞机。
  u$ J3 z) H+ k/ \" e- ~" Z, g4 [* \8 q/ e( N3 D% p
中空阻力小,有利于增加射程。在超低空已经不足以躲过雷达的时候,继续纠结于超低空飞行已经失去意义,索性放弃超低空空气阻力、阵风对弹体强度的要求,利用隐身从中空突防。在中空还有利于弹上红外-光电系统在较远距离上搜索和捕获目标,LRASM就是利用这个特点。" @' s  m9 M: D' V+ I5 A
7 U- E; o3 F' e: g9 W, P5 Y
8 }) }5 {2 l6 T' }# |
LRASM中空攻击,还便于红外光电搜索跟踪
0 P* u$ s$ {1 G+ E% O; J1 _" O4 d5 l2 P7 z, o+ T
在气动上,JASSM的弹翼细长得多,带来较高的升阻比。高速和阵风过载对细长弹翼不友好,在中空就没有这些问题。
+ u: ]2 U& H2 L2 @" T! Q8 F8 C" N3 B
JASSM-ER是隐身巡航导弹的一个思路,“风暴阴影”的思路近似。另一个思路是从常规巡航导弹隐身修形,如俄罗斯的Kh-101,回到超低空突防,给防空一方能增加多少麻烦就都加上,增加突防机会。对于中国来说,这也可能是从现有巡航导弹迅速研发和部署隐身巡航导弹的最短技术路线。+ g6 _" `/ O. c5 t; B
& L$ H- U. a9 N" d9 m
0 F6 F- y( q+ m; J( X
Kh-101的隐身修形有限,属于从传统圆柱体Kh-55“短平快”改进而来的结果6 g. S* }. ^% W
% t/ W! H8 S* r- L0 q; Z
JASSM-ER的弹体更加短小、轻巧,便于战斗机携带,或者轰炸机机内携带。“战斧”和Kh-101就只能轰炸机翼下携带了。5 i$ ~) N& g( D$ }2 B- _. F

/ j) o+ C5 A7 A3 X隐身巡航导弹带来新的挑战,但这是反隐身的一部分,在原理上和反隐身轰炸机没有原则区别。当然,隐身轰炸机的隐身更好,还得到电子战和主动防御技术的支持,最主要是有飞行员的主观能动性和战术意识。在隐身轰炸机不能任意穿越防空圈的现在,隐身巡航导弹也一样。这一点和“傻瓜”巡航导弹是一样的。
7 J' @+ L- r7 x' x* w9 ^6 u, F* Y) f' ~; O. w) u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巡航导弹可能会具备组队突防的能力,在互相掩护中,前赴后继。现在还没有这样的已知先例,但会有的。防空技术也会相应提高。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6 b4 n2 e9 t+ l" s. d" k. \
2 Q' Y& T8 w4 M. h5 d4 Y/ `! Z( c另一个路子是超音速巡航导弹,这就是印度津津乐道的“布拉莫斯”。
) O- `" T9 a% ?; r7 q* m2 n. L# p) [0 n

' H1 S0 Z0 \( B+ }9 B. _印度对“布拉莫斯”寄予厚望,实际上只是“傻瓜”巡航导弹的高空高速版
! m! `' R- h% a2 I; _% F
* S  M! f: ?4 N“布拉莫斯“实际上回到60年代高空高速突防的路子了,这只是“傻瓜”巡航导弹的高空超音速版,还没有低空雷达盲区的掩护。同样,需要对方防空技术不给力,或者防空圈有漏洞,才能不成为靶弹。印度吹嘘的低空超音速实际上缺乏战术意义,不可能做到“战斧”那样的超低空,但空气阻力急剧增加,射程急剧降低。超音速战斗机的低空速度、航程、阵风限制换到这里是一样的。
+ d2 P" j0 p- ^" D9 O- f: _" \4 e( N5 K% U5 w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但还是要足够快,只是快一点还是不够的。
5 E% o+ O: h9 r! I" ]7 N
% F& d+ O& K- J, `- Q真正“包打天下”的巡航导弹是高超音速导弹。由于助推-滑翔弹(如东风17)滑翔段或者吸气巡航弹(尚无实用先例,尽管俄罗斯吹嘘“锆石”用超燃冲压)全程的航迹顶点大大低于弹道导弹,远程雷达的探测距离大大缩短。预警机在这方面也不大给力,探测距离提高有限。需要的是空间探测,但技术问题尚未解决。不管是助推-滑翔弹还是吸气巡航弹都还没有足够可靠的拦截手段。! X3 o) _: T* Q( p9 j$ b: @& a

( p$ Z9 c$ m& o" ^& o5 Z) d但这已经超出通常巡航导弹的概念了。2 n: {' v& r6 @0 K" T

3 ?- V) p( w4 `: Q, s; `  S简单地说,“傻瓜”巡航导弹的日子已经不长了,隐身巡航导弹即将成为标配,超音速巡航导弹如果不解决隐身问题只是速度更快的靶弹,高超音速巡航导弹才是有意义的突破。

评分

参与人数 3爱元 +32 学识 +2 收起 理由
住在乡下 + 4 谢谢分享
老票 + 18 + 2
常挨揍 + 10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8-3 08:53 , Processed in 0.041004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