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2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进军加沙:以色列的不可承受之重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0 10:19: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0月7日的哈马斯突袭给以色列造成巨大的困扰。一方面,这口气难咽下去。70年来,以色列和阿拉伯人大大小小交手无数次,还没有这样吃亏过,第一天就有至少1300人丧生。另一方面,加沙才是世界上最难下嘴的刺猬。- R1 x) ]; @9 t# g

9 h4 j8 ^0 y2 E; m7 q+ x加沙不大,大体是西南-东北走向的矩形地区,长约40公里,宽在6-10公里之间,一面是以色列,一面是地中海,只有西南有约10公里的边界与埃及接壤。加沙人口高达230万,基本上都是巴勒斯坦难民及后裔。几十年的苦难和深仇大恨,使得加沙民众几乎都是天然的铁杆反以。
5 K1 Z( x) s; s# p& D
+ X3 e6 c, p7 I3 ]* [" i( u以军在历次中东战争中,打出了战无不胜的名气,但这是针对阿拉伯正规军的。为什么阿拉伯正规军在人多势众和态势占优的情况下依然屡战屡败,这是另外一个话题。
, R, X& d7 h, v" k* B" B# d/ _- N, m3 @2 L( X% S! d+ G  S
在多年的征战中,以军形成了有效的战术和按需发展的装备。比如说,大名鼎鼎的“梅卡瓦”坦克在各国饱受争议,也是以军主要装备中少有的从无出口的,但十分适合以军的沙漠坦克战思想,还可以在紧急情况下作为装甲运兵车使用。以军始终没有装备步战,而是只用装甲运兵车,也是因为以军认为装甲步兵以复杂地形上扫清敌人的反坦克步兵为主,所以下车作战是主要样式,步战的乘车作战和反坦克火力反而鸡肋。
5 ]6 I3 T: e2 W/ I/ _, d2 P
6 h4 K; A! ]: b9 l3 h8 U以军也不重视炮兵,因为空中优势足以弥补任何炮兵的不足。尽管如此,以军炮兵依然不弱于任何阿拉伯正规军。
- X2 M! o  W/ J" B6 Q2 R9 G( I+ R/ N  S- z( |% n0 N9 Y
以军空中力量则占绝对优势。0 k( p! D1 u6 y' Z) k7 Q: M, J
& _0 D+ y$ Z+ d' ^6 t7 E
以军和阿拉伯游击队之间则是另一个故事,后者的战绩多姿多彩。! _3 b5 U' L' ^. t. t' _

; K# v' M0 r* d) d早年法塔赫游击队与以军打得有来有往,但在1982年的黎巴嫩战争中,巴解主力被击溃,被迫撤往突尼斯。在奥斯陆协议后,巴解放弃武装斗争,法塔赫改为内卫武装。哈马斯正是从不甘放弃武装斗争的巴勒斯坦人中产生的。! _# J+ o6 S7 b1 w/ H! Y" o

* s* Z0 U2 \! a! G. Y真主党则控制南黎巴嫩,据认为装备、训练、组织和指挥比哈马斯还好,而且在2006年的黎巴嫩战争中和以军打得可圈可点。真主党宣称是历史上第一个把以军打出占领区的阿拉伯武装力量,由于更大的地盘和更多的资源,真主党武装还拥有一定数量的重装备,甚至用反舰导弹重创过以军战舰。
3 B  ?  A1 M1 ~% B# x3 F  q' m& `: `$ [
在加沙,哈马斯也和以军打过好几次。历史上,以军能打进加沙,但站不住脚,更无法达到根除哈马斯的目的。哈马斯则越战越强。/ h$ L5 }' X9 l
# @# j8 q" s: X# j( z2 Z
以军不乏反游击作战经验,但反游击不是有经验就行的,难打就是难打。美军在反恐战争中,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了20年,经验不可谓不丰富,最后还是灰溜溜地仓皇逃走。善于学习、不怕牺牲的游击战士扎根于反抗侵略者的人民群众之中,是不可战胜的。这本来就是人民战争的基本思想。8 F+ K( a, a; t! T' T) O
9 y0 d3 i( L0 ^- k) ?. S& e- Y8 b7 f
以军在加沙面临的正是人民战争。1 b& Q; ?4 e: U8 Z% w

3 y# C! [# l* N. V1 F以军要根除哈马斯,或者至少重创哈马斯以至于在很长时间里不能恢复元气,空袭和炮击不解决问题,必须打进去、站住脚。但打进去首先是大难题,站住脚是更大的难题。
1 Z% L/ S) `* H1 Y2 S: T6 B3 ^* c4 d- s9 i+ s: U
哈马斯在长期武装斗争的经验中,总结出地道战的重要性。以军优势在于火力、机动、防护和信息。但在地下,以军的这些优势都发挥不出来。以军突入加沙后,哈马斯反而有火力、机动、防护和信息优势。3 Y) U/ b: ]: T3 }) t6 ?2 R

0 x( o* q, m- K3 T- g% _$ h从过去发现的哈马斯地道来看,哈马斯的地道很深,动辄十几米,甚至可达30米深。还在2006年以军和犹太人定居点撤出加沙之前,哈马斯就开始在加沙构筑地道。多少年来,以军发现和摧毁的速度赶不上哈马斯构筑新地道的速度。有说法加沙地下已经遍布500多公里的地道,甚至有说1000公里的。作为参照,上海地铁具有世界第一的总里程,“只有”831公里,其中包括磁悬浮和可观的轨交地面段。考虑到加沙并不大,哈马斯的地道网是惊人的密度,四通八达的程度只能想象。
# R; N; y' d" |8 c  {5 x+ Q5 Z6 T: T) U% `! T% h3 p
以军的狂轰滥炸不能伤害地道里的哈马斯,以军的信息优势也对地道里的哈马斯无可奈何,什么卫星、无人机都看不到地下。哈马斯战士在地道里隐蔽机动,突然冒出来与以军近身厮杀。在这样的“电话亭子里的格斗”中,高技术装备发挥不了作用,突击步枪、手榴弹、火箭筒、炸药包决定战斗,微型无人机则是新的维度。最重要的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哈马斯最不缺的就是勇士。" q$ D$ \. t  L& X( P$ A, e% }2 A
" I5 Z. R2 L* o) |1 W
哈马斯也不是只有蛮勇。10月7日的突然袭击充分显示了哈马斯的战略隐蔽和战术指挥控制水平。这样庞大复杂的协调行动只有精密的计划和老到的执行才可能成功。哈马斯用实战显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指挥和战术水平。以军入侵将面临的不是散兵游勇的哈马斯孤狼,而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强硬抵抗。
8 e4 {$ p; ~4 N1 H; p9 _  ^8 r
) b( q; c/ O4 M! E0 G1 v. n6 [炸塌已知洞口不解决问题,只是堵住了自己顺藤摸瓜的可能,而对手依然在其余的地道和洞口活动。云爆弹只能对洞口附近的一片地道有效,并不能深入洞内多少。烟熏都不解决问题,气密门可以阻断烟气。气密门也对云爆弹爆炸气浪有良好的阻隔作用。
( G1 {9 {5 H0 D% D2 C& v0 W
. w+ A! q- |/ k/ e! D9 K! k相反,用示踪烟气帮助查明地道走向和通风口位置,可能是更加有效的做法。一旦确定了地道的走向,炸塌地道就是很简单的事。但这需要时间,很多的时间,和对地面阵地的完整控制。  H, F$ W" v2 J& N
3 x, q- v: \6 O( M  t2 W+ z0 w
以军也可能需要放弃街道,避免遭到伏击,而是在密集建筑中炸墙穿洞攻击。这是小刀割肉的遭遇战。在以军炸墙穿洞的时候,很可能遭到哈马斯反过来的炸墙穿洞,伤亡和时间代价可想而已: O! ^$ Q6 T1 k) J+ P9 i/ z3 |

3 v5 e/ s" G6 u0 q5 b但以军只有在逐屋争夺中物理占领整个加沙,逐个发现和摧毁地道,才有可能打掉哈马斯的地下作战体系。
- G1 ?' p6 a) {3 c( Y1 J' \$ I+ B
4 i; q; i: S6 k( J  N据认为,哈马斯有3-4万武装人员。一般认为,进攻对防守需要有3:1的兵力优势。在城市反地道战中,这个比例恐怕5:1都不嫌多。也就是说,以军需要集结至少9-12万兵力,甚至15-20万兵力。考虑到哈马斯是域内作战,就地补给,几乎不需要后勤力量,以军则需要可观的后勤支援力量,即使不按美军1:2的战斗部队与支援力量之比,只用1:1,也需要18-40万兵力。
+ `: C( `- b6 c* O/ h6 B4 C4 p. s) M" Q1 I- j) d
以军号称已经集结了35万兵力,貌似够用。问题是以色列的国力无法长期维持这样的重兵集团。在2014年,以军发动‘保护边缘“行动,在48天作战中,摧毁了30多条地道。简单外推的话,500多条地道需要至少800天才能尽数摧毁,也就是说,超过两年时间。即使时间减半,如此大的兵力动员、如此长的时间,依然是对以色列是不可承受之重。
$ q4 e# j$ P0 m0 U
0 ~# s5 r' x7 d6 V7 s/ @以色列人口约940万,其中阿拉伯人口约200万,再扣除约130万免服兵役的哈瑞迪犹太人,可征兵人口约610万,35万军队占可征兵人口的5.7%。如果中国人口有5.7%当兵,那就是8000万人的超级大军,40倍于现在的实际数量,兵力负担可想而知。* M7 r. x: x& C, g

6 b9 g, x7 ], |7 V8 ?- B, l一到两年当然是简单化的计算,但并非不着边际。在2014年的“保护边缘“行动中,很大数量的地道是从加沙通往以色列的地道。这些地道是一次性使用的,走向简单,构筑简陋,相对容易摧毁。作战也主要在地面,地道是“发现即摧毁”,并没有多大规模的地道内的争夺,行动相对简单、直接。4 w/ S3 P2 {/ P: x. T. I: t
- ^* X2 T, F9 l/ q* k! o0 M9 O) \
深入加沙的作战行动将大量地下化,而地下作战首先需要占领地面。根据阿勒颇、马里乌波尔和巴赫穆特的经验,地面的巷战已经很费时间,但地下清缴不仅更费时间,也要在完全占领地面之后才能全面展开,进一步加长行动延续时间。不仅有难以承受的负担问题,还夜长梦多。阿赫利阿拉伯医院惨案已经凸显在加沙大规模军事行动的政治风险,以军还没有大规模地面突入呢。
( l0 W( [) r  x; t4 n9 s
& p# `4 C+ k1 D2 U% [8 N以军似乎有把行动集中在加沙北部的意向,以避免过度的加沙平民伤亡。这也是对以色列中央地区威胁最大的地区。但加沙南部的地道与北部是连通的,只占领一半加沙将打成牛皮糖战,延长作战时间。5 S( y9 ^5 O5 f4 C, J. F

. e7 c2 `3 N  v* B3 y% b: q) ]0 Z加沙地道越密集,越容易被成片发现、成片摧毁。另一方面,不同于越境地道,加沙内部的地道是长期使用的,不仅更深,也考虑了地下攻防和大范围机动,还囤积了大量物资和弹药,要难对付得多。4 F  I% w5 y1 g

4 i% ^2 W' l: \$ a; }8 w得失相较,500条地道需要一年甚至两年不是不可能的。! \3 G! y7 m2 }) N* W

( V4 A0 |' w1 x$ Z/ X即使奇迹发生,以军能在政治压力“可以接受”的情况下,在几个月内控制加沙,并摧毁加沙地道,以军还面临长期占领的问题。
) y/ M5 \' J, x& x0 I- Q/ l
9 b5 s8 T3 G- Z  C+ {" p9 c3 d! z加沙民众的反以情结深入人心,反以更加坚决的哈马斯在加沙大选中排挤出“反以软弱”的法塔赫,正是说明了加沙的人心所向。
$ j0 x# J3 V& H/ l5 a4 x) t4 V- x2 w2 ^0 L
以军不可能在取得军事胜利后,迅速将加沙政权移交给巴勒斯坦方面。以色列连“反以软弱”的法塔赫都不能信任,在巴勒斯坦人里,就不存在以色列还能勉强谈得上信任的有规模、有影响的政治力量。' e  k" _7 {4 y  Z% W* U) X8 S
7 X& w; O6 B8 z+ D/ T
事实上,法塔赫对加沙悲剧应对无力的话,可能进一步增强哈马斯在约旦河西岸的影响。哈马斯的势力尽管以加沙为主,在约旦河西岸也对法塔赫构成挑战。要是约旦河西岸也在大选中落到哈马斯之手,以色列的政治军事麻烦就不只是加倍了。
! A" P# B4 S6 M8 t& M
4 [  X. ~/ z: T2 y甚至有可能这是哈马斯的政治算计的一部分:用加沙冲突和惨剧,或者逼迫法塔赫“重新站起来”,或者争取足够的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心,取而代之。$ s, p8 D5 O7 |1 k3 S
7 A4 o1 J. Q: G7 F& X$ u
以色列只能长期占领,从根源上根除哈马斯的物质基础,并试图在占领中“改造人心”。历史已在一再证明这是不可能的,但以色列没有别的办法。问题是,长期占领的政治和经济代价不可承受,军事上也是不可承受之重。
$ v( u5 w4 v5 i6 r1 A! ^) j& i! j! E! I: ]
根据美国在反恐战争中的经验,占领军加伪军对被占领区民众需要维持1:150的比例,才能保持基本的稳定。加沙有230万人,但从加沙巴勒斯坦人里不可能组织起亲以色列的伪军的,只能以军一手包办。这意味着至少15000人的占领军。) j5 Q( W: T. N( B( L

2 [! j; {) B# s, t8 O; @3 n' d8 k经过几十年的煎熬和生不如死,加沙巴勒斯坦人的反以情结和敢死信念很可能高于反恐战争期间的伊拉克人和阿富汗人,加上人烟密集,环境复杂,随时可能发生突变,占领军可能需要1:100的比例才够用。这意味着23000人的占领军。# ~' b1 M* A/ |, ?' V) p) f$ F/ N" ?
0 N6 a6 b9 K0 f' _4 G" R
以色列陆军的常备军现有12.6万,15000到23000人的占领军意味着12-18%的兵力被长期占用。在反恐战争期间,伊拉克美军在高峰的时候达到15万,约占美军总兵力10%,对美军的训练、部署是不可承受之重。虽然以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兵力计算,伊拉克美军的占比要更高,战区美国空军也有很大兵力,随时出动增援深陷游击队复仇火海中的巡逻队和前哨阵地。美国海军都派出一些兵力打酱油,以示兄弟之情。所以需要以三军总兵力作为基数计算。& }3 S" a. @0 L9 k( r9 `: O

- x, ^6 R1 X: V# m1 W相比之下,加沙太小,人烟太密集,占领后依然可能不时有巷战和地道战,以色列空军和海军用不上,只能陆军独扛。
' E3 t$ j2 D) l
+ i6 S* _& p  a" i' E重要的是,以军即使成功地物理消灭加沙的每一个哈马斯人员,只要巴勒斯坦民族还在,只要反以的政治土壤还在,哈马斯就会死而复生。哈马斯“凭空诞生”并不遥远,是离现在只有35年的1987年。) Q+ d$ `7 `$ P0 q

0 Z) S7 e1 l. g( c其实在1948年以色列建国之前,这片土地上的阿拉伯人与其说具有强烈而明确的民族观念,不如说只有强烈而明确的部落观念。以色列的建国不仅是犹太民族的重生,也是巴勒斯坦民族的建立。70多年的煎熬和生不如死的历史锻造出巴勒斯坦人建立自己民族国家的钢铁意志。
# V: H, P; i, a6 m" G1 i: K7 A+ s
以色列(还有美国)其实已经有足够的经验:每次猎杀一个“恐怖首领”,立刻就有新的“恐怖首领”出现。犹太人尤其应该从自己的历史中明白:思想是不能用武器消灭的。犹太人用顽强的民族意志实现了复国,现在巴勒斯坦人也在用同样顽强的民族意识试图复国。1 e& y# {) y* Q3 Q# w& Z9 e
1 `4 F# z% G+ }8 z  M
哈马斯只是加沙方向,以军还有真主党方向需要提防。真主党武装号称拥有10万之众,真主党武装也有更丰富的大规模作战经验。早在波斯尼亚战争期间,真主党武装就有参与。在叙利亚内战期间,真主党武装更是与叙军协同作战,从反对派武装手里夺下若干重镇。
& Y1 ]) u/ A4 D2 ~7 C' q  o; @# D& c( K& r* U5 a
难怪美国急着警告真主党不要搞事。
/ w3 t1 T1 W1 i4 j- S! h; m- G$ G4 \6 ^; I4 J  }
但从以色列的占领下解放巴勒斯坦,这本来就是真主党存在的理由。什叶派的真主党与逊尼派的哈马斯有宗教上的分歧,但在反对以色列这一点上高度一致。真主党甚至在南黎巴嫩组织过“黎巴嫩抵抗旅”,成员来自基督徒、德鲁兹、逊尼派、什叶派,只有一个共同目标:赶走占领南黎巴嫩的以军。以军撤出后,“黎巴嫩抵抗旅”消寂了一段时间,但又重组,吸纳了大量逊尼派人员。
- q0 i- }2 x$ r3 S; y: ^1 f: F+ u( f* `) c# ~$ F
也就是说,为了反对以色列,真主党随时准备放下宗教分歧,与教派不同的人一起战斗。
7 @. U' J. r( `9 }
( I( d0 e; I. g: f* g$ V4 z如果哈马斯是以色列的不可承受之重,真主党才使以色列明白什么才是不可承受之重。6 A6 L* |# k7 R# L* y/ r$ E
% |8 Y4 s* X6 S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28 学识 +2 收起 理由
landlord + 12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老票 + 16 + 2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9-2 01:41
  • 签到天数: 298 天

    [LV.8]合体

    沙发
    发表于 2023-10-20 11:34:02 | 只看该作者
    真主党的战力很可观。5 b( f( F' R- E( r
    * c, O; X: j1 O5 g7 q
    在阿勒颇战役中,曾有一次叙方各部队都溃败,100名真主党“逆行者”主动出击填上了被对方打开的缺口。
    0 Y/ O$ N$ Q+ I/ q6 g# ~" I# L+ [, d' x9 v, m
    真主党在叙利亚屡次遭以军轰炸;为了出这口恶气恐怕真主党也要借机搞搞事情。% b! {# a" C  f7 S9 M
    ( g3 q$ c% n& P  L7 K# t8 X( o8 j
    至于搞多大恐怕要普京说了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5-2-10 14:12
  • 签到天数: 1741 天

    [LV.Master]无

    板凳
    发表于 2023-10-20 11:53:35 | 只看该作者
    麻烦以色列拽住美国,扯进中东泥潭,没入中东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4-8 15:18 , Processed in 0.03734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