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3-6-3 21:32 编辑
0 i; i) H9 n P; j
4 C% e# v" P( l2 P手头有一本2020年第6期《海陆空天》,里面有一篇谈到脉动生产线的。& D" }; Y8 e7 }$ A: P- i
, @% I2 x6 r( C4 ^1 U( c/ B
一直看到脉动生产线这个提法,一直不甚了了,这篇很好,从基本概念讲到Petri网络。早N辈子的时候听说过Petri网络这个说法,从来没有研究过,看来在离散事件系统最优化里用上了。
. V+ v# \ S9 V. H+ X
4 S/ i. W( ^/ }脉动生产线是相对于固定工位和流水线而言的。顾名思义,固定工位就是只有一个站位,从最开始的零部件组装到最后的产品测试,“人动机不动”,直到完工、拉走。在每一道工序的时候,相关的工人、工装、材料进驻,开始工作;到下一道的时候,换人、换工装、换材料。最初的汽车也是这么制造的,直到不久以前,飞机也是这么制造的。问题是每一个站位都是从头到尾,没有一点并行工作,产量受到车间里站位数的限制。; f/ ]) _% d0 [
" R# g8 c4 u. B J U; Q/ K流水线反过来,“机动人不动”,装配线在不断移动,工人、工装、材料在固定位置,每一道工序在固定的位置进行,但在接连的产品上重复,所有站位并行工作,产量和效率大大提高。汽车制造从亨利·福特开始,就是流水线作业。问题是,每一道工序必须足够简单,不会因为问题而导致流水线堵塞,也需要有足够高的产量。
/ w p/ d8 _2 D/ i5 x
, v! F3 e( j R8 b* W% I现代大部分制造业都是流水线作业。但飞机不是,因为飞机太复杂,产量又不够大,没法用流水线。
9 g J; b, j, e; E7 q) s" w& c* f: d+ |4 o% i0 v
脉动生产线在固定工位和流水线之间。整个装配过程分解为少数几个站位,每一个站位完成若干工序,然后移动到下一个站位。这样,减少了固定站位需要不断有工人、工装、材料进进出出的问题,也容许不同站位之间并行工作。
- |$ t8 | C% n; n' K3 r/ a' n" T4 \" Y2 ]4 X8 L/ k% Y1 R# a
更加具体的还有很多问题:站位的划分,工装和材料的及时保障,等等。4 s- n1 S5 C9 W' N4 z
; S' k @, C0 Y( q根据文章,中国最早的脉动生产线是西飞制造歼轰-7A时建造的,2005年立项,2010年投产。2012年,洪都的L-15也用上了脉动生产线。2016年,成飞用脉动生产线制造歼-10改进型,估计就是歼-10C。2015-16年,西飞用脉动生产线制造运-20。2017年,陕飞打通运-9的脉动生产线。2017年,哈飞也在直升机制造上用上了脉动生产线。据报道,成飞已有3条歼-20的脉动生产线,第四条正在建设中。- c" S, q: ?. v/ v2 K
# l$ U0 o9 D9 _& x1 l
西工大、上交大、南航、东南都参加了脉动生产线的建模仿真,但浙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才是主导,已经研制了17套飞机自动化装配系统和2条脉动生产线,为歼-20和运-20的批量生产做出很大贡献。
5 \( `7 @# J. ]) q+ f# `
6 h3 S; l" l& m! N文章中特意提到,浙大团队与中航联合,从航空制造加工工艺基础研究转向飞机装配工程关键技术攻关,攻克装配间接失效、制孔失准、定位变形三大难题,研制成功动态成组定位系统、移动机器人制孔系统、环形轨道制孔系统、5+X轴专用机床制孔系统、卧式双机联合钻铆机等,为运-20、歼-20、运-9等9个型号的制造提供工艺、技术、装备及系统的重要支撑。其中卧式双机联合钻铆机的钉头齐平读从0.05毫米提高到0.02毫米,实现了飞机壁板装备的全自动化,故障率小于千分之一。此前都是人工钻铆,故障率高达10%。! X, N: q7 W5 }+ P' x; z+ z
4 A9 A* s' u" Q+ e$ W* n
相比之下,歼-11早期型号总装时,都是人工钻铆优势需要工人跪着铆装,生产效率和质量不可能高。3 e1 W+ o: `: i
" @ `% z1 F4 i6 X; M: X' g5 W; u
采用脉动生产线后,成飞某型生产周期从41天下降到30天,工作组数有12组降低到10组,一年可生产40-50架歼-10。2 @1 L8 s8 m- c% r4 O7 a' {3 _
0 U$ {" T; P. U8 e; h6 U q
西飞以前制造运-7的时候,机翼与机身对接可需要一天时间,现在中i需要40分钟。预计脉动生产线可使得运-20的生产速度提高10倍。具体数据不知道,估计每年能有30-40架?
5 V* `* j. w% c# p! g
3 g5 Q8 ]0 h, n& S0 n陕飞的运-9产能在脉动生产线之后,达到每年72架。6 w& w" \) b9 w/ g& o. X# u# G
) V: r: {6 B R+ W“而某型新一代战机的脉动生产线正在建设中,据报道每月生产3架的能力。”这就令人浮想联翩了。这不是歼-20、运-20,肯定是什么重要飞机,会是轰-20吗?每月3架,一年就是36架?真按这个速度投产的话,美国空军又要跳脚了。" q/ A+ T0 Z. Z6 Z1 p
5 j% U$ a! Z1 B% x9 ]; W# E( b
涡扇20也用上了脉动生产线,而且模仿赛峰和普惠,采用可升降、可转动的悬挂式,工人不再需要趴在底部装配了,大大提高装配的速度和质量。# ^$ @1 l6 @- m- B8 A9 y0 G
% ^9 v* |0 |# Q, n! G. w2 Y
不能光看产品技术,制造技术也是大国重器,脉动生产线对航空工业就是这样的关键技术。
4 y8 _- y2 y$ _, S9 J& o8 H$ v* w
: u y' |0 g6 m8 j
赛峰协作商eXcant的发动机脉动生产线
6 T( ]3 Q/ ~, F# a5 B. w& P+ i
: T1 c% ]) ~) u+ b: L![]()
3 Z6 ~7 k5 ~0 R1 B. V2 q9 \F-22的脉动生产线
2 l$ F9 y* k! y- V
, B4 y, k; w' Q9 X2 c& K![]()
/ Y) L; S" Y: N7 X' }$ hF-35的脉动生产线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