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343|回复: 3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健康] (转载)请不要无知地走进那个良夜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4 天前
  • 签到天数: 669 天

    [LV.9]渡劫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3 10:04: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老票 于 2022-11-13 10:16 编辑

    英国诗人狄兰托马斯的这首诗,最近两年一直在脑海盘旋。 昨日国务院联防联控防疫新规定出台,更觉得有必要重温。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Though wise men at their end know dark is right,
    Because their words had forked no lightning the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Good men, the last wave by, crying how bright
    Their frail deeds might have danced in a green b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Wild men who caught and sang the sun in flight,
    And learn, too late, they grieved it on its wa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Grave men, near death, who see with blinding sight
    Blind eyes could blaze like meteors and be g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And you, my father, there on the sad height,
    Curse, bless me now with your fierce tears, I pra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恰好看到这篇文章,也采用了这首诗做标题,转载如下,以下是文章正文:

    原作微信公众号:新潮沉思录


    ------------------------------------------------------------------------------------------------------------------------------------------------------------------





                                              《请不要无知地走进那个良夜》




    昨天新出来的二十条让很多人感到忧心,当然也有很多人在狂欢。不少读者让我们聊聊这个事。后面我们会看情况组织相关领域的作者来写些什么,今天先聊聊笔者自己的感想。






    对于新的优化措施,笔者没能力去做后续变动趋势之类的预测。导致目前调整的一个直接原因是在下半年各地疫情此起彼伏的情况下,很多地方的人力财力都已经捉襟见肘。尤其是在退税惠企稳市场主体的大背景下,一些地区的地方财政困难较为突出。



    之前很多人设想的一个比较好的情况是,导致境外输入无法有效阻断的7+3政策尽快得到调整,在本轮各地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之后,着手优化内部的防控措施,给各地恢复的时间。尤其在这个很大概率全球新一轮爆发叠加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大流行的冬季,保持稳妥方案渡过冬天是一个最保险的选择。






    就在笔者下午写文时,看到了疾控局回应为何将“7+3”改为"5+3“,以及取消密接的密接等的原因。






    该变化好的一方面是能集中人力针对感染和密接进行流调和处置,尽量减轻压力和减少民生影响。坏的方面是对于一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一线城市,疫情防控处置能力相对薄弱的地区,可能在一时间难以遏制外溢扩散和高位感染风险。





    ”7+3“变成”5+3”是舆论争议重点。按下午看到的官方数据,当时我国几个主要变种7天出阳率达到99.7%,这是调整的主要依据。



    新措施有两个明显问题,一是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参差不齐,按官方数据推导,集中隔离5天漏阳率为5.5%,并不算低,那么后续居家隔离可能造成的家庭和楼区传播如何避免?居家隔离仅采取赋码管理,对于一些社会管理水平较低的地区,是否能真的能保证足不出户?



    另一个问题,之前让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人忽视的另一个病毒入境渠道就是非法出入境。



    近期的疫情热点地区多为边远地区,疫情源头及传播扩散途径,隐隐约约提示非法出入境问题涉及一个庞大的前现代群体的影子。非法出入境人员往往由于经济原因和民族信仰因素,得到“亲亲相隐”。不管是14+7还是5+3,他们都游离在管控之外。前现代群体由于生活方式和某些特殊的感情因素,抵制现代化,包括了核酸检测与查验健康码等疫情防控成熟手段,对疫情及防疫缺少概念。



    变异毒株加大了防疫难度,让影子群体浮出水面。导致最后地方无法应付一封了之又无法迅速解决问题。前现代对防疫的冲击远大于后现代。后现代有动员能力而不做,前现代根本没有动员能力。



    非法出入境问题和边远省份疫情管理问题如何解决?也是亟须给出明确方案。


    如果这两点做的都不好,新措施之后必然出现疫情烈度提高。从我们熟悉的“打地鼠”强度上升至“低烈度山火”甚至更糟糕,破坏各地的防疫努力及三年来辛苦形成的安全发展大好形势。而这两条短板也是我们追求发展的原因。社会发展必须顾及各地、各阶层、各民族,解决各类不充分、不均衡的问题。



    而且,面对国外层出不穷的新变种,我们的评估速度能否一直跟上,有没有在更新的变种潜伏期突破隔离时间的可能下迅速识别并调整政策的准备?目前的科学也无法预测后面会有什么样的新变种出现,只能看命。如果真的在目前强传染性和免疫逃离基础上出现致死率更高的病毒,我们能不能在基层财政问题及社会动员力的问题还没理顺的“痛苦期”及时处置?



    新措施可能有这样那样的影响因素和考量,但最根本的考量必须是人民生命安全和经济安全。经济上,首先是基层财政及各层级组织间的财政关系。长期透支的社会动员力与基层管控力量,必须靠经济支撑加以维持和修复。这一切最顺利也会面临一年左右的调整过程。



    然后是我们的工业生产安全。中国过去两年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优秀的增长速度,外资投入增加幅度以及今年突破新高的外贸顺差,说到底是因为我们的防疫体系最大程度的保障了社会和工业生产的平稳运转。



    因为现在西方各国的高通胀和即将到来的经济危机造成的需求萎缩,导致整体外贸量处于下降趋势,但因为其他国家产能削减更厉害,需求进一步集中到中国,所以今年中国外贸顺差又创历史新高。明年的外贸情况确实不乐观,缩短入境时间可能是想最大程度减小对贸易和投资热度的影响。






    但不管对外贸易也好,投资热度也好,根本上取决于我们的工业生产能力和稳定环境。如果两个优势遭到冲击,导致外贸和投资不好反坏,那放松带来的文化交流回暖,航班旅游复苏等等根本就不足以弥补损失,而友邦会从惊诧你关紧国门,变成转换个调调继续惊诧。



    在二十条新措施出台后,实际上对小地方的治理水平要求更高了。在当下人力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小地方容易成为短板,导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要么为了实现防疫目标一刀切。然而从一些边远省区的情况看,一刀切也无法有效控制变异毒株,导致当地居民同时承受防疫与疫情的双重成本,生活遭影响,信心受挫折。



    所以,面对新措施可能导致的疫情风险高不确定性,如何保证工业生产体系能免受疫情影响?这是必须坚持的底线。前段时间的富士康乱象,已经给我们敲响了一次警钟,通过加钱让工人顶着感染风险上工根本就不是办法。中国经济稳定的根本说到底是工业生产能力,而中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又是当下世界经济不至于迅速失序的压舱石,三产服务业受疫情影响,虽然相当影响民生,社会舆论声音大,但只要经济基本面没问题,疫情有效控制,恢复起来也会很迅速。但如果工业生产能力遭受疫情冲击,就不是短时间能够恢复了。



    我们看台湾省的情况,台湾省在前两年的实际行动上,等同于效果差一些的清零策略,但大体上控制住了疫情。今年被奥密克戎破防之后才放弃。但即便如此,台积电等核心企业的防疫也一直按最高标准进行。台湾省这两年的经济增长得益于疫情导致的全球芯片短缺,其中保住了台积电等企业的生产能力是根本原因。对岸毕竟是弹丸之地企业数量有限,中国的工业产值却占世界30%以上。西方能承受一段时间生产能力被创,是因为放水转嫁和有中国工业保底,我们的生产能力如果被严重冲击,那没人能来帮助我们。



    然后是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医疗问题。疫情失控的各国,无一不经历了短时间内医疗挤兑严重,超额死亡激增的过程。即使疫情波谷后,公共医疗也面临长时间的过载,动辄长达半年一年的就医延误,典型如英国。近期经历了第七波,即将进入第八波的日本,这几个月来的医疗挤兑和求医无门情况在日本网络上也比比皆是。




    参照年初香港的情况,同样在之前基本清零,有较高的疫苗接种率,和大陆情况相似。年初奥密克戎爆发,短时间内至少因为疫情死亡一万人,后续大部分人感染,部分人群反复感染。按这个比例来算,如果我们的疫情失控,这个死亡数字会是多少?国家和民众有承受这个数字的心理准备吗?



    西方国家压制医疗挤兑的方法不外乎是所谓的分级诊疗,但过程中已经一再证明了在庞大感染数量下,所谓的分级诊疗就是拦着轻中症的人不去医院,重症也很可能得不到及时救治,而且院感造成的医护力量杀伤也依然防不住。这又会导致各种其他疾病临床高危患者也跟着出现大量超额死亡,比如透析患者。儿科严重挤兑也必然出现。





    我国的中小城市和基层,人均医疗资源比西方,比日本如何?我们每十万人仅有4.5张ICU床位。美国是29.4,德国38.7,日本13.5。不要觉得重症床位之类的东西可以短时间变出很多,医院可以建设备可以产,但大量医护人员从哪变出来?一个医学本科生的培养就需要五年时间了,没有哪个国家是能靠足够的重症床位把高峰扛过去的。



    这些国家多数之前就有分级诊疗制度,民众也比较认命,顶多在网上抱怨下,不会医闹不会小作文。我国在此前基本没有强制运行的分级诊疗,普通民众看病有条件的都会上三甲。以我们现在一因为疫情导致医疗延误就会引爆网络舆论的情况,民众和舆论能接受因为医疗挤兑和分级分流导致大规模出现普通人,尤其是老人和儿童无法及时看病,无法去大医院看病的现实吗?我国政府是无限责任政府,我国民众对政府的责任要求也远比西方民众高,到了这一步,就会谁都受不了这样的局面,民众心理和政策又会转向对防疫的高要求,但那时候的难度又如何?









    总之,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的群众生命健康和经济运行会面临何种风险,不光需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心理准备,更需要尽最大可能避免走到那一步。



    疫情以来,沉思录很多文章都分析过抗疫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基层问题,面对疫情风险,很多准备和体制的建立一直没有完善,很多固有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但在疫情持续三年后,人力财力的困境加上新变种极高的传染率,让这两个月的情况确实已经超过基层所能负担,很多地方基层在处理疫情过程中的操作让人很有怨气,很多民众遇到困难,但基层面临的实际情况又使我感慨其中难处。



    病毒不讲人性不讲政治,不会因为你是“一刀切”还是“科学人性”就改变自己的传播规律,只要有漏洞就是指数扩散。而什么样的科学政策终究都是由人,是需要钱来执行的,人都不是铁打的,钱也不是无水之源。



    还有没有更科学,更兼顾的办法?我想一定有,这三年来有很多表现很好的城市,但中国是一个地域间资源差异巨大的整体。头两年各大入境城市坚定履行了将病毒挡在国门外的职责。但在新变种奇高的传染性下,特大城市管理成本太高的弱点就充分暴露了出来。这不只是面对疫情才会暴露的问题,我们以前就从各方面讨论过特大城市畸形发展的问题。在次一级城市中,宁波在处理北仑港疫情过程中的操作是一个典范,但这也是建立在宁波的财力和相对次一级的城市体量上。而且我们不只有航空和港口入境,还有特区,还有漫长的边境线。



    世界上没有没代价的东西。西方各国面对疫情的投入,靠的是开印钞机和加税,中国靠的是工业生产,财政投入和组织动员力,来保障一套免费的治疗,检测,隔离系统,以世界唯一的组织能力硬顶三年,赢得了保贵的空间和时间和生命。但世界疫情得不到根本好转,技术迟迟没有决定突破,而不论内外又有大量人鼓吹共存。如果我们最终被拖下水,那不光是对每个人,对整个现代文明史来说,也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所以不论如何,我们每个普通人都该清楚认识一些事件,该有一些风险准备了。



    实际上,网络上以各种观点深度参与清零还是共存讨论的,说到底都还是人群中的少数。现实中沉默的大多数实际上对新冠的认识是很模糊的。说到底我国并没有在整体范围内体验过新冠大流行的破坏力,大家的危害认知都来源于疫情初期武汉以及后来新闻,网络上展现的国外情况,官方的宣传。而我们的宣传科普工作又是严重不足的。民众们对抗疫的配合,既因为这种对危害的模糊认识,也是自觉配合国家政策的义务履行。所以在三年之后进入疲劳期,这种共识就会变得很脆弱,也让“就是个感冒”的可笑言论广为传播。





    笔者今年累计被封控将近一个月,因为自己清楚疫情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也知道防疫工作如何不易,而且两次封控所在地对生活保障处理的都还可以,所以我并不会抱怨,也会跟身边的人去解释这种必要性。但另一方面,封控对我的生活确实影响不大。对于影响到生活生计的人来说,产生什么样的心态都是正常的。



    其实沉默的大多数心态很简单,既不想因为频繁封控造成长时间生活和工作影响,肯定也不想没事一年感染几次病毒甚至无法上医院。虽然现在在网络影响下,很多人真信了“就是个感冒”,但一旦疫情失控,在大量事实的教育下,普通人很快就会丢掉这种认知。由服务业损失引发的防疫疲劳也是如此。现在很多人单纯觉得不用防疫了服务业就好了。但想想放松疫情管控之后,服务业会回到20年下半年和21年的状态么?



    所以普通群众要求的其实是最高标准的清零,即把病毒完全挡在国门之外。只要对经济影响不大,普通人对入境管控造成的所谓文化交流障碍,旅游留学限制等根本就不会关心,毕竟90%以上的中国人都没出国经历。但恰恰是有这种强烈需求的小部分人,主导了互联网上一大部分的声量。等到普通人中的大多数对这种灾难有深切感受之后,共识会再一次建立起来,但如果真的要走到这个过程,每个普通人都会承受相当的代价。



    所以,能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如果你之前对新冠大规模爆发会造成的危害还处于模糊认知,那么现在起码真的要认识到自己是自己和家人的第一健康责任人的重要性,我们不可能总是在被保护。多提醒家人注意防护,常备感冒发烧药物和慢性病药物总没有错。能打第三针疫苗尽量打,三针灭活的降死率有坚实的数据支撑,然后等待国家后续的疫苗政策。



    对大爆发危害有清醒认识的朋友,在必要的防护准备之外,请尽量不要让自己陷入焦虑悲观emo之中,这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如果觉得互联网信息让你无法摆脱负面情绪,就尽量减少无效信息的摄入,把无效互联网时间用在锻炼睡眠提升抵抗力,抗风险能力和保持好心情上。



    觉得放开了就好,新冠就是感冒的朋友,我可能没办法改变你的认知,但多点预防,少生点病总没错不是么?



    对于还在用“我自己得了没事”,“我身边”,“我国外朋友”这些话来复读新冠就是个屁,后遗症根本没有的朋友,我只能说作为疫情时代的社会一员,真的该了解些基本的概率和统计和社会学常识了。整个世界都已经站在衰退的悬崖边了,你个人的幸运对其他人有意义么?






    总之,在国家硬扛了三年之后,面对可能到来的大流行,我们都应该做好自己的准备。请记住,即便在新疫苗、新药物普及,奥米克戎更加“温和”的2022年,新冠在美国当地居民死亡原因当中也是排第二位,超过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及糖尿病等常见疾病的总合。我们每十万人仅有4.5张ICU床位,美国的这一数据是29.4,美国坐拥全人类的文明成果,拥有更加强大的危重救治能力。如果中国发生了美式“大流行”,我们承受的苦难绝对会比美国更糟糕。





    如果你最终发现大流行将面对的后果和你的美好预期完全相反,那会给自己和其他人都带来痛苦。当然,当巨婴也是个人自由,但也先想清楚为什么其他处于大流行的国家的人为什么无法选择当巨婴。



    对于沉思录的读者,对于一直以为本着历史唯物主义思维和我们讨论各种问题的大家来说,这里也有我个人的一些提议。



    不论以后如何,不要忘记中国这三年来的努力成果,不要忘记三年来我们成功阻止了大量生命的逝去,以及最大程度的保障了经济的发展,每一位努力参与和配合防疫的人都值得感激。岁月史书和篡改记忆会只增不减,但我们应该站出来讲述到底什么样的价值观才是对的。






    请坚持鄙视各种“老人该死”,“基础病该死”,”减少养老金能减轻社会负担“等社达言论拥护者,不要因为他们的一时得意而改变自己的内心。







    请不要无知地走进那个良夜。要记住历史唯物主义,要保持希望。







    来自群组: 万水千山走遍

    评分

    参与人数 16爱元 +140 收起 理由
    野草魂 + 10
    landlord + 12 谢谢分享
    皇家骑警总监 + 10
    testjhy + 10
    水风 + 8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昨天 09:30
  • 签到天数: 3138 天

    [LV.Master]无

    沙发
    发表于 2022-11-13 10:47:06 | 只看该作者
    各安天命,自求多福。做好防护,尽量不去人多的地方,其他的随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7 天前
  • 签到天数: 586 天

    [LV.9]渡劫

    板凳
    发表于 2022-11-13 13:01:30 | 只看该作者
    还是老生长谈,过去曾经几十年教育免费,医疗免费,退休养老靠国家,为啥不搞下去,还不是因为经济负担不起。现在为什么清零搞不下去,一样是因为经济负担不起。客观事实根本不以主观故意为转移。现在不过尝试放松一点点,根本没有放弃清零呢,就叫成这样。

    放开封控如同敌前撤军,是最容易失败的时刻,这时才真的应该小心。这次放开走的并不快,挺好,继续观察,如果松了再紧一紧,如果没啥事,再松一松,才是正确的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22-11-13 13:14:09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风格,读起来特别痛苦,不知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1-1-29 10:21
  • 签到天数: 354 天

    [LV.8]合体

    5#
    发表于 2022-11-13 14:08:43 | 只看该作者
    老福 发表于 2022-11-13 13:14
    这篇文章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风格,读起来特别痛苦,不知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 ...

    感觉特别的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22-11-13 15:37: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steak 于 2022-11-13 15:40 编辑

    感觉作者模模糊糊的触及了事情的本质,又吞吞吐吐的不想说透。
    其实说白了就是精英阶层不想继续清零了,财政压力只是个借口而已。躺平以后财政压力只会更大。
    现在中国虽然疫情比较严重,也还是有75%的人口没有受到疫情影响。有75%的人口出门消费基本不受影响,剩下的25%有很大影响,有些已经影响了很长时间,快要支撑不住了。现在放开了以后每个城市都有疫情,只要人民平均的外出消费的意愿降低三分之一,损失就比现在大了。(比如,我在疫情前每周在外面吃饭两次,现在每年在外面吃饭两次。)

    理想的情况下,清零和躺平应给取决于代价大小。现阶段我觉得中国清零的总代价还是小于美国躺平的。在美国躺平的代价主要是的新冠,在中国清零的代价主要是被封在家里。现在在美国找没得过新冠的人已经不太容易了,在中国找没有被清零打击到的人还是能找到一些的。在被清零封在家里7天和得新冠7天之间,我觉得还是封在家里好。当然中国有人被封了好多次。可是美国也有10%到20%的长新冠患者,好几个月都好不了。

    不过清零和躺平对不同的社会阶层的冲击就很不一样了。在美国躺平的策略下,我所在的地级市疫情最轻的两个县级市(Cuptertino, Saratoga)统计到的新冠患者数只有大约13000/100000。疫情最重的两个县级市(MorganHill, Gilroy)都统计到了30000/100000左右。现在新冠患者的统计已经很不准了,很多人都不去测。不过比较不同地区的数据还是可以看出哪里疫情严重。毫不意外的,Cupertino, Saratoga的平均家庭收入(分别是18万和20万)比MorganHill, Gilroy的平均家庭收入(13万和11万)高得多。可惜我找不到不同收入水平对新冠疫情的影响。不过就是上面的城市疫情数据数据可以清楚的看出高收入者受到新冠的冲击远小于低收入者。美国10%的精英的家庭收入中值大概是28.6万,而90%的劳动阶层家庭中值收入是6.2万。这可比上面的城市收入差距大不少,可以预期受到新冠的冲击也差距更大。另外,高收入的精英家庭,a)周围的新冠患者少,即使患病也是轻症的比例大,b)得了病立刻可以休息,c)保险较好,医疗资源多,用药也不用考虑价格。这都会进一步降低新冠的冲击。所以可以估计90%的劳动阶层承担了99%的新冠代价,由于人多,并不太明显。10%的精英阶层只承担了1%的新冠代价,这就比较明显了。美国的策略很好的符合了“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中国的清零策略正好相反,是“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无论是精英阶层还是劳动阶层,在封城面前是基本平等的。而清零政策下,国内旅行限制很多,国际旅行基本不可能。这对精英阶层影响较大。所以10%的精英承担了超过10%的代价。

    在Omicron之前,中国的清零代价比美国的躺平代价低一到两个数量级,中国的精英阶层即使承担了超过平均水平的代价,也仍然好于美国的精英阶层。所以全社会都支持清零。Omicron之后中国清零的代价快速上升,和躺平的代价已经没有数量级的差距了。中国的精英们忍了一年终于受不了了。

    连毛主席都没法和整个精英阶层对着干,习总书记就更不行了。况且即使这次能压制精英阶层,如果清零的代价继续增大,终有压不住的时候。习总书记不敢赌疫情会很快结束,虽然不情愿,也只能放弃清零。

    点评

    给力: 5.0 涨姿势: 5.0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22-11-14 02:29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22-11-13 21:51

    评分

    参与人数 3爱元 +32 收起 理由
    landlord + 12
    方恨少 + 12
    老财迷 + 8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2-8-27 22:14
  • 签到天数: 351 天

    [LV.8]合体

    7#
    发表于 2022-11-13 17:57:56 | 只看该作者
    jsteak 发表于 2022-11-13 15:37
    感觉作者模模糊糊的触及了事情的本质,又吞吞吐吐的不想说透。
    其实说白了就是精英阶层不想继续清零了,财 ...

    最后一段,还难说“放弃清零”
    https://m.gmw.cn/baijia/2022-11/12/36154742.html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1日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会议并讲话。她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完整、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确保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走势难料,这个冬天难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11-3 14:45
  • 签到天数: 1128 天

    [LV.10]大乘

    8#
    发表于 2022-11-13 20:38:49 | 只看该作者
    尹力没去接孙春兰的副总理,而是直接接了北京一把手,怎么看上去也不是一个好兆头

    点评

    这个要请蚊兄具体说说了,连带上海这位前清华校长的走势也谈谈吧  发表于 2022-11-14 22: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22-11-13 21:18:34 | 只看该作者
    jsteak 发表于 2022-11-13 15:37
    感觉作者模模糊糊的触及了事情的本质,又吞吞吐吐的不想说透。
    其实说白了就是精英阶层不想继续清零了,财 ...

    中国怎么“损有余而补不足”的?看不明白。比如吧,那些由于平常人从“一周2次”到“一年2次”外出就餐而失业或者实质失业的厨子小工,是怎么被“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22-11-13 22:07:46 | 只看该作者
    老福 发表于 2022-11-13 00:14
    这篇文章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风格,读起来特别痛苦,不知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 ...

    作者觉得新政策的风向要转向“躺平“所以不太满意,但又不敢直接说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9-2 01:41
  • 签到天数: 298 天

    [LV.8]合体

    11#
    发表于 2022-11-13 23:12:36 | 只看该作者
    国内疫苗还没有普及吗?还是疫苗似乎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点评

    普及率依然不足以抵挡O记,民间抵触情绪仍然不少,科普工作很艰难  发表于 2022-11-13 23: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4 天前
  • 签到天数: 669 天

    [LV.9]渡劫

    12#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3 23:50:52 | 只看该作者
    老财迷 发表于 2022-11-13 17:57
    最后一段,还难说“放弃清零”
    https://m.gmw.cn/baijia/2022-11/12/36154742.html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 ...

    原文中配有大量的图片,老兄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虽然孙副总那么说,但面对入境隔离5天内阳性检出率95%这个客观数字(3天居家隔离基本上难以信任了),大家还是对5%的漏检率表示普遍悲观,实际执行起来这个数字还可能打不住。  再加上文中提到两个关键的元素:1、边境偷渡传染问题,以及现在绿教群体内普遍执行不力问题(新疆、兰州等地疫情严重都有这个底层核心原因)2、各地执行力不一致,木桶短板问题。

    所以很同意老兄所说,今冬确实不好过。  协和一位ICU大V说:氧气机、呼吸机这东西就是给你一个延长的机会,很多有老人小孩的家庭已经普遍购买了。  预期死亡数字从160w到300w不等,但很少有低于百万的预测。  当然,时间轴长度取决于各地封控的执行程度。  美国人平均寿命减少了2岁,这是铁一般的事实。中国人会如何?


    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再关上的成本一定要高得多,甚至于不可能。   无论是认为早该如此、何必当初,还是觉得不过如此等等观点,其实都是缺乏对生命的基本尊重。 看网络消息都只是数字或者一粒灰尘,落到自己身上,可就是一座山了。  分级诊疗可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全责政府的角色扛得住么?......



    在坚决清零派的心目中,中国大陆曾被比喻成地球上仅存的锡安。 现如今,锡安也要失守了,所以有一种悲悯的情绪。

    而这种情绪,国外的很多人是难以理解的。   





    将来有机会,或许会回忆起这三年来中国民间无数的前仆后继,以及千千万万平凡人做出的不平凡事迹,并且深深的为曾是他们中的一员而感到骄傲。



    不要温和的走入那良夜......


    点评

    给力: 5.0 涨姿势: 5.0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22-11-14 09:19

    评分

    参与人数 4爱元 +34 收起 理由
    老财迷 + 8
    smileREGENT + 4
    方恨少 + 12
    wbxy436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9-2 01:41
  • 签到天数: 298 天

    [LV.8]合体

    13#
    发表于 2022-11-13 23:57:53 | 只看该作者
    能强制封堵,那么能不能强制打疫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22-11-14 00:57: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福 于 2022-11-14 04:49 编辑
    老票 发表于 2022-11-13 23:50
    原文中配有大量的图片,老兄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虽然孙副总那么说,但面对入境隔离5天内阳性检出率95%这 ...


    我赞同清零,但我不同意把“静默式封城”等同于清零。目前这个新措施,我觉得挺好,与清零不矛盾。

    中国前三季度同比增长3%,看过一个报道,主要是靠制造业,而服务业大萎缩。作者原文里提到经济安全,但他的论据都是关于制造业的,似乎制造业就是经济生活的全部。而且他把这次放松的驱动力归为精英的需要,这种近似于阶级斗争的观点我很不赞同,本届政府的行为逻辑与此根本是南辕北辙。我认为这次政策微调的根本动机是民生的压力和政府财政的压力,民生方面主要是服务业,实在撑不住了。作者自己是受封城影响比较小的那类人,而且竟然把经济差不多等同于贸易顺差,有点纸上谈兵,不接地气。

    点评

    油菜: 5.0 给力: 5.0
    涨姿势: 5.0
    油菜: 5 给力: 5 涨姿势: 5
    我懒的贴数据了。其实只要看看上市公司的财报,就知道国内经济一塌糊涂。我甚至认为人口出生减少都和严格防疫有关系。   发表于 2022-11-14 04: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发表于 2022-11-14 01:06: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福 于 2022-11-14 01:28 编辑
    老票 发表于 2022-11-13 23:50
    原文中配有大量的图片,老兄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虽然孙副总那么说,但面对入境隔离5天内阳性检出率95%这 ...


    具体问题,“入境隔离5天内阳性检出率95%”,5%的漏检率可怕不可怕,关键在于这5%到底有多少人。而且三天的居家隔离,这次说的很清楚,如果没条件一人一屋有独立卫生间,就是全家隔离三天,按TG的执行力,不应该太担心。

    至于偷渡和其他人群的问题,这次政策修改与否没什么影响,没有一条与其直接有关。如果认为只有全城静默才能管住偷渡和其他人群的问题,这是以地方问题绑架全国啊,尾巴摇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发表于 2022-11-14 02:31: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steak 于 2022-11-14 02:35 编辑
    老福 发表于 2022-11-13 21:18
    中国怎么“损有余而补不足”的?看不明白。比如吧,那些由于平常人从“一周2次”到“一年2次”外出就餐而 ...


    要求太高了吧,能做到有一个相对倾向于劳动阶层的清零政策已经很难了。再好的政策也要精英阶层来执行的。精英阶层不大可能尽心尽力的执行一个损害自己利益的政策,他们只是畏惧习总书记而已。就算精英阶层能够看到劳动阶层的痛苦,他们也不会主动解决的。因为他们知道所有这些痛苦都会变成对习总书记清零的压力。真想“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只有习总书记,精英们并不想,至少Omicron之后就不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0-1-2 12:0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17#
    发表于 2022-11-14 04:18:02 | 只看该作者
    从我国内微信群来看,里面的对O
    和以前变种态度是不同的。
    现在支持清零的是担心自己父母,和有基础病的。
    主流是支持开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3-12-3 11:19
  • 签到天数: 1111 天

    [LV.10]大乘

    18#
    发表于 2022-11-14 04:28:26 | 只看该作者
    老福 发表于 2022-11-13 13:14
    这篇文章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风格,读起来特别痛苦,不知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 ...

    既要又要,最后啥都要不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1-15 21:45
  • 签到天数: 477 天

    [LV.9]渡劫

    19#
    发表于 2022-11-14 11:20:10 | 只看该作者
    老福 发表于 2022-11-14 00:57
    我赞同清零,但我不同意把“静默式封城”等同于清零。目前这个新措施,我觉得挺好,与清零不矛盾。

    中国 ...

    民生方面主要是服务业,实在撑不住了。
    如果放松后,除非疫情不发生。否则服务业能走上正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发表于 2022-11-14 11:43:16 | 只看该作者
    johnsonjian 发表于 2022-11-14 11:20
    如果放松后,除非疫情不发生。否则服务业能走上正常?

    你意思是现在的措施等于躺平?现在目标还是动态清零,只不过具体措施更科学理性,所以我们最好别那么紧张。反过来,我认为以前动辄因为几个感染者就静默封城,短期可以,长期必然导致服务业崩溃。不放松,服务业必然崩溃;在放松前,服务业在崩溃中,地方政府财政也在崩溃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2-23 00:33 , Processed in 0.04400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