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2-6-17 18:57 编辑 2 ^0 h; o6 \1 R* Y5 T
3 N1 a& l7 L5 L+ X3 X
原先以为“福建”号下水后还要继续舾装,现在看来,有可能舾装在坞内已经完成了。这是第一艘在坞内直接授予舰名和舷号的中国航母,以前都是下水后再授予的。按照中国海军的规定,授予舰名和舷号后,就划归海军管理了。要是还有后续舾装的话,应该还是江南造船厂管理。所以看来“福建”号已经完成基本舾装了,还要有后续舾装的话,也只有零星的收尾了。好,中国造船技术又跃进了一个层楼。6 }# _1 {6 h7 D) x0 \
! H$ a5 d5 H4 V+ H) r# n
- c; Q* q$ h5 ~8 O" B r
) O4 f6 z- b" ~5 j4 S$ ?8 j对比印度的“维克兰”号,下水后再进坞,舾装拖拖拉拉,下水9年后,还在“计划2022年入役”。不过可能不应该和印度比,胜之不武。
; ?& k6 X( J) O4 ?: l2 e1 Z- ~! a7 d* e1 ] M' q8 H
新华社通稿里说到,接下去,“福建”号还需要系泊试验和航行试验,前者是靠在岸边进行的各种系统试验,后者是通常所说的海试,这些都是新舰入伍时的常规试验。航母更大、更复杂,试验项目更多,但按部就班,一样一样来就是了。
1 a6 R/ O6 ~" A! I/ A
T5 Q6 e8 R, t: J _8 a' H/ k人们最关心的是电弹的试验,实际上还有电拦。7 u' r9 ^$ N8 e# j+ ^2 H; {
" n/ ` e% o4 X* x# ~ H这是中国第一艘弹射起飞的航母,这本身就是一道关。电弹是新技术,美国“福特”号就因为这个新技术的磨合,磨磨蹭蹭了很多年都没有形成战斗力,5年后的现在都说不清楚到底是不是算形成战斗力了。马伟明的口气很大,要赶超就赶超美国,现在是显力气的时候。
- J: N1 ^+ f; R1 ]( ~* Y% C H& i& ]) \7 @7 c2 N
弹射起飞和试验有两部分:电弹和飞机。5 \& Z8 Q% I* P; @. A3 n
" J1 ]* s: t# f% a* D歼-15T弹射型据说早就进行过陆地上的弹射起飞试验了,但舰载机最终是要在海上弹射起飞、拦阻索回收才算数的。歼-15的拦阻索回收是成熟技术了,其他舰载飞机的拦阻索回收也只是技术验证的问题,但电弹和电拦不一样。# O9 y% ?: C0 b* i& s k
8 q* ]# @% N0 b8 p* R$ B: i1 Q( {
在蒸汽弹射时代,海上弹射试验就是硬碰硬的,实际飞机拉上实际蒸弹,是驴子是马弹一射试试就知道了。蒸汽弹射的活塞行程和推力没有什么调节幅度,弹射什么飞机都是一锤子买卖,重量较轻的飞机只有靠气缸末端的制动装置“刹车”。拦阻索也一样,就是靠刹车下死力。
& f2 }- ]9 y' u, N* q. T v
+ w, V0 Z$ ?% H) l) M电弹的行程和推力都是可调的,这个技术特点也决定了海上弹射试验有新的可能性。
% k- o! t2 y* x; G0 j' j ?' v" o' o; y; j, p
首先,可以从小飞机做起,从短行程做起,尤其是可以从无人机做起。用无人机首先试验基本的系统运作,打通可靠性。较小的无人机起飞速度要求低,着舰速度也低,对舰上系统的负荷较低,也没有飞行员安全方面的顾虑,用作初始弹射试验很合适。由于系统负荷低,如果在初始试验中发现问题,问题应该也较小,容易修复。
$ @$ R. C3 X- x' ~/ _8 A+ f& Z' g% U5 J7 t6 \/ S( v+ j
接下来就应该用歼-15T试验了,从轻载到重载逐步过渡,循序渐进。& J+ k5 ^2 r" k" N
) Y6 G7 \4 x! K, n+ F5 G电拦和电动汽车的刹车能量回收相像,在拦阻过程中,拖动发电机,在回收能量的同时减速。当然,这是机械减速和电磁减速相结合的,既保证减速均匀,也保证万一电磁减速不给力,不至于拦阻失效。设计合理的话,在机械减速和电磁减速的比重可以调整,可以从基本上电磁减速不出力,然后逐步增加。在此过程中,不光测试拦阻索和发电机,还要重点测试快速充电系统。电磁减速的出力比与降落飞机的重量是排列组合问题,也需要一步一步地试验。$ i2 C, K1 Z& d2 Q
8 |6 m+ V5 y2 G4 t( w% q最后过渡到空警-600预警机。比照E-2D,空警-600的起飞重量实际上低于满载的歼-15T,但这是全新的舰载机,而且是高价值飞机,放在最后进行试验是稳妥的。其实弹射试验和拦阻索试验可以分开进行,单独试验拦阻索试验的时候,从陆地跑道起飞;单独试验弹射起飞的时候,在陆地跑道降落;最后在进行完整的全程试验。
: Z6 t% F' h5 {& g" t i/ g
9 k( K' z' L5 ~% ~单机弹射起飞、拦阻索试验完成后,接下来要进行更加复杂的循环出动试验,打通舰载机机群从起飞到着舰到再出动的全循环,包括细水长流的连续出动和最高强度的全甲板出击。5 d# o, H$ B0 _
W, ? O* p" f
这只是猜想,真正的试验计划当然是秘而不宣的。但这些试验都完成了,“福建”号就真正形成战斗力了。试验需要多久?不知道。既要只争朝夕,又要尊重科学。“福建”号的建成和下水没有卡这个那个庆典时间,而是需要多久就多久。这就是科学态度。“福建”号的试验也一样。; X3 n! D' [0 }3 d- q# y3 `
2 s) l- R% E6 Y6 J5 k8 A5 G
有说法取名“福建”号是因为福建与“福特”最近,003就是瞄着“福特”级来的。这是说笑了。但福建离台湾最近,这也是显然的。等到“广东”号、“浙江”号都入役了,“台湾”号也就不远了。
# X# l& T, j3 R- H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