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3 天前 |
---|
签到天数: 669 天 [LV.9]渡劫
|
大约了解一点当时的信息,不一定准,说错了随便拍哈:
" a* x* t; k3 X: _/ ~$ _& y7 J$ F M, M) v7 {- r( W
当时中科院生存危机,所以让下面的研究所找个路子,说白了就是尝试下水自谋出路。 因此有了联想(最早的名字巨长: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等一批去试水的,后来做的最大最好的也就是联想了。 * d, M @, d( V. e0 b+ M; b& O* T
. C( p+ i9 r" c) k
柳传志当时在所里属于不得志混不上去的,41岁下海创业在那个时候也需要很大勇气,其实也是换条路子赌一把。刚出去的时候,计算机研究所里混的好没人肯去,谁也不知道风险啊,连柳在内弄过去11个人,都不算所里的精英。 一开始不知道该干嘛,所以卖过电子表旱冰鞋还被人坑过一大笔钱,柳传志精神压力过大都住院了。
2 n/ v1 @% [. A' ]; N& u" H* W3 t, Z- D) V1 K; `- l
没想到第一步闯出来了,研究所里有些人开始心眼活动了,想靠过去。 柳脑子很清楚,知道这帮人过来都是抢夺胜利果实的,搞贸工技的本事没多少,架子都还挺大;但柳心里明白背靠中国科学院才是最稳当的,不能完全剥离。(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曾茂朝那时候挂着联想董事长,代表中科院一直掌控)* i6 {/ I7 a+ a
7 U2 B! D4 e" D1 o ^所以柳多次公开感谢周光召,对于娘家要插手或者合并这件事一直没公开反对,但同时在联想内部掀起了制度和文化的变革,提倡“亲情文化”“无总称谓”等等,明里暗里一起打掉或者大幅削弱原有的研究所学究气对市场化公司的弊端,还多次内部放话出来“研究所来的同志我们欢迎,但要适应起来恐怕要剥层皮”。 曾茂朝也不看好,后来这事吵吵了一会就没动静了。5 o- l1 |+ E/ V( k5 _9 l
H1 {/ F, T; D5 Y9 i中科院看到联想逐渐做大,还是不放心,于是把马雪征弄来了(也有说法是马也不喜欢中科院的内部僵化,个人想出来闯闯)。马是周光召的秘书,在中科院还是有相当声誉地位的。 柳直接把马扔到惠阳工厂去一线干,马也真能忍下来。后来马雪征是联想CFO,在公司内部的威望很高。- M& _% d" U( p$ a% Z
! U( Z* p" s" Y G联想早起的发家和国家支持有很大关系,先是做IBM代理,后来自行搞PC,杨元庆刘军这几个都是原来的那批年轻研发工程师。后期联想发现很多老员工(研究所来的)尸位素餐国企作风,于是杨元庆将原销售公司大部分员工直接开掉,只留下18个人并建立了覆盖全国的渠道销售体系,沿用到现在。这18位大部分都在联想做高层,号称联想十八棵青松。 对于杨元庆的这个动作柳很支持,而且做了大量善后人际工作来修补裂痕,其实这也是去研究所化的很重要一步。( \8 `3 S$ x) }+ [: ~. ?9 |
' e: _# ^: u& V7 i6 Z
窃以为这也是联想发展战略上,重销售大于重研发的关键转折点之一。% }2 m& D4 g X* d3 o% M
" R8 l+ z* e# I国家支持非常重要,但国家同时支持了很多苗子,后来会更支持那些更有希望的。 联想做到今天,世界第一的位置将近17-8年了吧。 如果成功原因只是归因于国家支持,恐怕会抹杀了所有老联想人的无数拼搏汗水和心血凝结。我们需要摒弃非黑即白的褒贬方式,尝试用多元的思维方式来解读现象。2 T3 N4 v' v, Y7 M% {+ `
- z: b4 P; P8 |( p2 G综合结论:这是一家优秀的公司,所以我是为联想说好话的。0 H2 L, _' q' w& [" h) z e
4 V4 `. S P4 y& s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