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2-1-7 21:56 编辑 9 {, }4 u5 C Z
/ M A! j. }) W$ W% G) Z
“鹞”式战斗机出现后,在理论上,可以从直升机甲板起飞、降落,使得各种奇思妙想一下子遍地开花。
/ Z% k% t; q6 n% Z9 ]8 a, a* j# s% ^
- z! ]: k! ~/ _. Z
: f- z. k( b2 _ C. p3 {0 a2 V+ V“鹞”式战斗机是可以垂直起飞的5 }# Q$ j" Z% U* s- V# C" z
: O( Y0 v$ p4 A0 Z: Z
除了紧急情况的偶尔为之,“鹞”式实际上是不能从一般的舰船直升机甲板上起飞、着舰的。“鹞”式战斗机是可以垂直起飞的,但起飞重量受到很大的限制,基本上只是“能垂直起飞”而已,可携带的燃油和武器根本不足以支持正常作战,只是在航展中表演,正常使用中基本不用。有条件就正常地从跑道上滑行起飞,没条件就在舰上用滑跃甲板起飞,反正就是不垂直起飞。5 v5 y8 w8 K2 j% [- ~
' H' q: q3 y- F
但在一般的舰船直升机甲板上,还有喷流烧蚀的问题。“鹞”式的垂直升力是靠大量喷注燃油、用低效燃烧硬烧出来的,燃烧不完全(可以从黑烟看出来),喷流温度很高,一般的直升机甲板受不了,需要特殊加强。
% c5 J3 p4 [) _0 P
, I6 }8 P2 U" J( r' N
$ u" z% y, ~5 R( M: d, D) [1 x" r
垂直起飞时,喷气回吸和文丘里效应造成的向地面吸附使得飞机“不肯”飞起来
7 U. r9 s4 Z! y( I% k* a
( w# c3 Z7 x8 k: X U) k0 J: C# g0 Z在垂直起飞时,向下的喷流遇到地面后,形成反弹的环流,一方面吸入发动机,缺氧、高温的废气严重影响发动机的工作;另一方面高速的水平流动造成机体与地面之间的文丘里效应,形成向下的吸力,影响起飞。这是“鹞”式很少采用垂直起飞的另一个原因。' p y ?; ?/ P! E
" a4 _3 g3 J l( d& i垂直降落好得多。一是下降所需的垂直推力小,而是返航时飞机重量已经大大降低。在最后贴近甲板表面的时候,反正也要快速减油门,降低垂直推力,确保可靠着舰,别在甲板上方不必要地悬浮。
) Q4 b! ?: Q S- }$ l
, k6 H- B A. p: K$ i: F$ p由于喷流问题,各种“鹞”式上舰的构想都设法在垂直起飞阶段避免喷口对着甲板。如果有滑跃甲板,这当然没有问题,喷口本来就是向后的。如果垂直起飞,那就要设法把飞机“吊”离甲板。这就是有名的“天钩”方案。4 b0 z5 N- Z* ~
3 m4 v. P* {' o) E& M: U( N“天钩”最早是受到宇宙飞船在太空对接的启示。太空对接不是直接对好了“咔擦”一下就对接上了,而是用一根探杆首先探入定位接口,精确定位后开始牵拉,主要承力接口对接,才完成真正的对接。
1 z! S7 g2 j2 c
/ U" K. @1 Y; a. W9 G" A9 x对接的另一个问题是要三轴稳定,要尽量减少受到舰船摇晃颠簸的影响。
* S; S g! s; n+ H
/ i( O1 \+ d% H! R0 Q% j3 a
. F ]- _! X' z1 B3 V7 K9 ]“天钩”是相对成熟的方案,在4000吨舰上就能实现
0 O" B+ {8 g0 J5 r
5 p* I) p; H4 l
" m1 W0 c" G+ n! [% Z' A
用吊车和“天钩”在舷侧起飞和回收。起飞时用垂直推力,探杆感受到重量“轻了”,就启动释放程序,移开吊车,飞机自主飞走。回收时,飞机缓慢向前移动,探杆和抓手对接,感受到重量“重了”,飞机关发动机,吊车把飞机放到甲板上6 \7 v3 X) q# r2 X. y' i& M
! a% g; S6 `! c1 T# f
H/ n3 U% m8 O
“天钩”系统在地面试验过,技术上没有问题
- f7 g8 o5 m3 P; r2 ^" J
9 j, q5 C$ b0 M5 {& f! U5 k* d
* k+ @3 A* W a M/ H- J
吊车会自动补偿舰体摇摆,探杆和抓手的结构其实相当复杂
3 F9 x9 h7 n# V& e
6 Y3 u. G- b" u. F, o8 f
( I' P0 m" j$ L( G9 e7 ]4 n8 Z% d# `
对接过程示意图
* ~4 `* C' a2 [( W( e8 l8 Q& F4 M( ~
) ~9 Q5 e: o H3 H3 b+ o0 U
3 @9 y/ }3 E( v6 X
设想的配备“天钩”的“伯克”级驱逐舰
8 B9 W. s& p7 Z( l3 {
2 N! B$ s4 m. K2 W, n“天钩”系统最后没有实用,原因有很多,最大的是:) V+ J1 O7 j# M9 p% I
( S' P$ J' G/ ?1、 系统复杂,可靠性方面顾虑很大0 v% @; o7 t; }! q
2、 十几吨的战斗机悬吊在舷侧空中,不利于舰船重心,问题在风浪中尤其大* N# D! ?' x( K3 C, t& ~0 L
3、 依赖垂直起飞和降落,飞机的有效载荷太小,缺乏实战价值2 ~% N) f8 N$ T, A3 Q0 C
4、 几千吨的战舰搭载“鹞”式只可能两三架,形不成战斗力,还占用大量舰上空间和吨位,影响舰船本身的战斗力
- W' A6 \# R, K6 { C5、 上万吨的话,老老实实用滑跃甲板就行,就不费这个事了
y( i: Z( b3 X/ C/ S5 R; p2 |! _5 ^2 s* U
必须说,设想有创意,缺的是实用价值。但想象力一旦开动,就停不下来了。另一个思路其实已经不是“天钩”了,而是在舰桥顶上直接弄一条滑跃甲板。“无敌”级的平甲板很长,但那是连停机区、降落区都在里面了,单纯滑跃起飞区并没有那么长。既然如此,“鹞”式从机库用升降机运到机库顶,这里相当于滑跃甲板,直接滑跃起飞就是了。& Z5 l7 `4 N7 ^. i' {4 e5 U r
( [) B: B5 x) ~9 g/ Z降落可以直接在舰艉的飞行甲板,只要适当作放热处理和加强,降落“鹞”式没有问题。
& k; f6 ^5 Y* G/ c1 t9 e3 j2 E( | K2 H, T4 \% G1 S1 W
9 _5 g8 R) L! D' H! c舰桥顶滑跃甲板看似异想天开,实际上有相当的可行性3 {+ b L$ {! Z, P" ^$ M8 b) R
! R( v3 V7 E1 `4 l1 E! V x5 g# f5 @, R舰桥顶滑跃甲板看似异想天开,实际上有相当的可行性。在起飞方面,这实际上与“无敌”级相差不远。采用垂直降落的话,舰艉甲板也够用了。吨位方面,5000-6000吨就够用了。
: `9 \/ o! y" |4 ^- \" D j8 B
3 b8 I) \* o- Q. x. j/ s% k" ? m问题是,这对舰上空间和吨位的占用还是太多,除了最基本的自卫武器外,基本上不能当作驱护舰使用了,但作为航母又不够给力,搭载的飞机太少,出动率太低,周转时间太长。5 X# {- K; m+ r/ M9 K! Z8 _
S3 K1 s! f; o/ d
更大的问题是,滑跃甲板在舰桥顶,受到舰体摇晃的影响太大,除了风平浪静的情况,起飞不安全。另外,万一起飞失败,飞机就直接砸在前甲板上了,这是不可接受的。1 ?% N4 |5 X. f, v& R
" O+ m5 r: Y5 b+ S- K
0 u$ G! w! m- ^# t
直接从升降机起飞是另一个思路4 l5 J7 K/ ^( z5 O% v+ i
: p/ q! s4 z1 M& ?" k# i5 N L; o如果有升降机在机库和甲板之间转运飞机,升降机甲板可以90度竖起,战斗机用推重比大于1的推力直接起飞,这也是一个思路。这实际上就是50-60年代“坐地”式垂直起飞的海上版。
/ ?4 }* L% Q4 @ I4 `7 `. _9 X+ n
由于升降机在舷侧,发动机喷流是对着海面的,不影响舰体。降落可以用拦阻索。这样,战斗机的除了发动机推力需要在起飞状态下推重比超过1,其他没有太特别的要求,设计上比较简单,出动率和回收率都不错。
( u, U, N! z$ m: n
* m- D6 n1 H- v0 i不过这需要舰体在3-4万吨以上。既然已经有那么大吨位了,直接用滑跃甲板和斜甲板,就是小号的“辽宁”舰,也就不需要这么多歪门邪道了。升降机甲板可以竖立到90度的技术不算太复杂,但也不简单。
, A: q' c7 d- F2 k, R- j. M
) F- N1 ]1 V+ D+ v3 z总的来说,小吨位航母的奇思妙想很多,但最后都回到同样的问题,如果:
1 d. Y! d$ j% O# I2 r' u- c* @4 @2 K2 J2 a
1、 战斗机搭载数量太小的话7 _) @- A% d5 ^: x& ?& ?
2、 战斗机性能太受限制的话,
' [8 j) n$ b* {# i3、 出动率太低& L. J7 y8 _9 X$ V: G
' J1 _/ N3 p8 k) A. ?都有形不成战斗力的问题。形不成战斗力的战舰是没用的,哪怕造价较低。航母还是得大了才管用。
1 i) h" U( Y3 T
" U' h+ X5 \/ N# l& R
9 v+ r0 H! t2 b
只要造得起、造得了,还是这样的航母管用$ y( v9 Y7 c( X) h5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