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8日,朝鲜公布了高超音速导弹发射的图片。老实说,看到消息的时候是将信将疑的。但10月11日,朝鲜举办国防展,金正恩参观展品,其中的高超音速导弹不是最显眼的,但确实是最重要的。看到这图,恍然大悟了,不用怀疑,朝鲜的高超弹是真的。
; U% y8 P$ L9 U* v+ F& n7 K% B& T/ ]( ^- S( r4 Q, H
I' x2 y( B( F: {) S$ q
) G# `& t7 e1 z+ \9 M! H J& ]
必须说,朝鲜的高超音速导弹和中国的东风17在外观上很想象,远看还真不好分辨。这不等于说朝鲜的高超音速技术来自中国。中国首先在军控方面始终是负责任的国家;其次高超音速技术的敏感度高,中国未必愿意转让。在琳琅满目的珠海航展上,中国展出了高度隐身的无人机,展出了射程达到甚至超过战术地地导弹下界的制导火箭炮弹,但是没有展出高超音速导弹,具有再入-拉起能力的火箭炮弹不算,那更多的是增程技术,与有意义的高超音速技术还有距离。) r# r- N+ t& k/ `+ y& S
: ~0 R7 y$ a' {
! I6 R/ r! N' f, {4 g10月11日,金正恩参观朝鲜国防展,高超音速导弹值得注意
; t+ ~1 R" X9 G) T) @. h# J3 @
# ^" G8 K* S" _% l* E
2 X/ f0 u: n& X; K, Z; `8 m3 N在外观上与中国的东风17很相像* \. _/ ?( y* m+ O3 C% @6 ^5 ~* h! d
6 Z: M7 B' _0 p$ {, n5 c$ q必须说,粗看起来,两者的外观很像。但细节决定水平,两者还是有细微但是重要的差别的。
$ E3 \5 }3 E" p
" C. f% R5 \8 V运载车辆的差别并不与导弹本身相关,这是朝鲜在重型运载车辆技术方面的差距。朝鲜是有更大的运载车的。高超弹用的是5轴车,“超大型武器”用的是8轴车,就够长了,但那成本太高,没必要。2 `( v, {- t% y# @ u4 O& m" q
' J( r' ~, t( |
P# P9 U, c* |+ ~$ e0 {5 L朝鲜高超弹的下弹翼很小7 W1 J+ n- v. d
" N1 p, F @$ s7 I
0 U( x1 y, M* U# `
东风17的下弹翼和上弹翼一样大" h1 X2 q. t. n/ W* U& ~% n* Q
7 r/ X* W/ @, i$ Y" t2 D" W9 y
东风17的侧弹翼的安装位置是在弹体两侧“削平”的部位,也就是说,侧弹翼可有显著的转动范围。这意味着东风17具有强大的俯仰控制力矩。朝鲜高超弹也有这样的结构,所以侧弹翼也可以偏转,控制俯仰。
3 A- Q: S+ M: ?. s5 b' O% [2 o. m/ N# ?( | p9 V. N
f" F7 p, y0 U! {$ z e
最大的差别在于底面,朝鲜的高超弹的底面是平直的
3 c. I- S5 c- \
8 n% s- x Y- u: a+ t
( @( i- \7 R- O1 C" [
东风17的底面就是饱满的弧线& K8 x) l& Y' u9 U
2 g# x' L$ S9 A$ o
但朝鲜高超弹的底面是简单的两个平面搭接,下弹翼很小。东风17的底面是饱满的弧面,下弹翼和上弹翼一样大。
5 a7 [' z4 N+ f7 n+ L
% z: G3 B6 g1 a: m* n* X& E t有说法东风17采用的是不彻底的乘波体,这是对的。彻底的乘波体是没有弹翼结构的,只有很有特征的箭簇体。东风17的弹翼可能有玄机。一种猜想是:东风17在滑翔的主要飞行段里是以乘波体构型飞行的,侧棱和弹体形成的激波把尾部的弹翼“笼罩”住了,弹翼在乘波体飞行时不起多少作用。在速度降低到乘波体速度下限时,转入依靠弹翼升力的普通超音速滑翔。这不仅增加射程,也容许卫星导航、弹载雷达发挥作用。在高超音速滑翔阶段,卫星导航和弹载雷达受到黑障影响,无法正常工作。
* r8 I1 j C4 r( O, \) l% v+ S, h5 H
) q% ~; H e' B) U在乘波体向弹翼升力过渡时,气动控制面控制跃升-拉平机动。这时速度尚高,但在乘波体滑翔中,高度已经掉了不少。在跃升中用速度换高度,然后拉平转入超音速滑翔,增加射程。在最后到达目标上空时,转入俯冲,高速冲向目标。
$ p/ m3 s; P! i6 r! I/ @( |5 q, D# I1 z$ `
! m1 J- q& ]3 I8 a& x: Z8 `朝鲜高超弹可能也是一样的机制,问题在乘波体这段,东风17采用更加先进的乘波体设计,而朝鲜高超弹还是用简单粗暴的平面激波设计。
3 G: S4 I, C' z3 f( U( `! I# k1 g. f# v- l
3 R/ s6 v6 ]7 B- N压缩升力的原理和滑水很相像1 _+ y5 }) o6 |( |& i7 e4 B
+ c4 d2 ~6 L! h5 W* `6 T% j; D
在速度很高的时候,弹翼升力的阻力太大,可以用弹体本身直接产生升力,这时弹体本身就是升力体。简单的升力体与滑水很相像。换句话说,利用前进中对水的压力直接产生升力,在航空上也叫压缩升力。比升力体更进一步就是乘波体。升力体用弹体直接产生升力,但乘波体用弹体产生激波,然后通过激波产生升力,而弹体“坐在”激波上飞行,好像坐在魔毯上一样,故名乘波体。" L- _# J! `" h3 r: G3 [
: {: ?- R+ S" R' _6 F0 L8 E
P' k: ~8 H; X+ h( N3 z5 Q简单的楔形体用紧贴下斜面的平面激波产生升力,本身骑乘在上
5 _' }+ x9 b9 v' l7 V8 `; g- T/ a' t5 g# N% y* y8 I+ R
5 ^$ B. C, O2 n" U+ _
二十年前的X-43就是基于这样的原理的设计3 I+ p# \1 s9 ?; N6 E* h5 G+ Y. ]1 {
C! B( Q, @* ^
) v7 U7 o$ u6 t2 i8 m
朝鲜高超弹也是这样的基本设计,所以不能有太大的下弹翼,会破坏平面激波5 {% I O! `9 R C. Z9 I% U9 ]
. V8 x U" q6 U5 K
最简单粗暴的乘波体用平坦的下弹体产生平面激波,乘波体本身骑乘在上,这就是朝鲜高超弹的基本设计。但平面激波是假定无限宽度乘波体,实际乘波体不仅不会无限宽度,宽度还常常很有限。有限宽度的乘波体不可能产生平面激波,而是锥形激波,截面形状由乘波体和速度决定。为了简化分析和设计,常用简单的圆锥形激波来近似分析,而忽略具体锥形形状的影响。现有工具反正也分析不了太具体的复杂锥形,只能做简化的近似分析。
1 _4 Q; r2 p; x5 P: i& }: K- v4 ?1 n+ _4 y s$ {- V+ K
) Z+ O5 H. S/ x3 B! r4 D可以看到,X-43的激波也不是平面的,很接近圆锥
; w: t! M6 [; Y' D
# c, o3 h3 C2 ?+ Q! t* K锥形速度越低,乘波体的截面形状影响越大,下激波越接近平面;速度越高,乘波体的截面形状越小,锥形越接近圆锥。乘波体本身都坐在锥形的底部。7 S3 @0 u' @( I
3 w4 u- R6 A5 I9 }6 h ~
2 R4 j4 R. g" |: V! F1 O低马赫时,可用大锥形激波近似分析;高马赫时,可用小锥形激波近似分析
0 j3 p; |1 ~5 e8 M+ ?8 B8 c" Y# z1 A ^2 q- P; A' d; \
可以看到,速度越低,下激波越接近平面激波,乘波体的底面与下激波的锋面越近;速度越高,下激波越接近锥形激波,乘波体的底面与下激波反而有一点距离。以此推断,朝鲜高超弹的速度相对不高。正巧,X-43的设计速度为M10,一共试飞过三次,第一次失败,第二次达到在29000米达到M6.83,第三次在33000米达到M9.64。朝鲜高超弹的起滑速度估计不会超过M10-15。相比之下,东风17据说达到M20。
& G! G4 [) [, ]7 F: P3 r" Z
( G0 d: N7 d( F2 f; T+ P) A朝鲜高超弹的橙色弹体上有大片黑色,那是帮助散热的防热涂料。高超音速飞行时,气动加热严重,表面对流已经不足以带走足够的热量,需要加强辐射散热。广东老太在夏天爱穿黑绸衫乘凉,一方面是因为绸料透风,另一方面是因为黑色是辐射散热的最好手段。夏天人们爱穿白色,那是因为白色在户外反射太阳的热辐射最好,但在背阴的地方,反而是黑色最有助于散热。SR-71“黑鸟”采用全黑涂装,部份原因就是有助于蒙皮散热。
) B" g1 m# _; _7 W- W( Z4 D
) E0 u2 y- J- d, L
# J2 Z! j8 G* [' B! \X-43(前面的小黑东西)是通体漆黑的,后面白色的是助推器
# c! C" E0 f, B- F% s2 [! D
$ ^! a& @' W: O1 v) i5 x* z4 U: u' a
8 o$ H$ V2 C8 e" \: _X-51技术进步了,就不再通体漆黑了; h: m) c: q8 S2 F( r" I( a
" E; k. l" y% V# N/ F6 G东风17不用黑色涂料,因为更好地利用了激波。乘波体的奥妙在于,激波是致密的空气层,不仅提供升力,本身也是良好的导热体。东风17的下激波锋面远离弹体,弹体处在相对凉快的激波尾流里,热管理问题不大。朝鲜高超弹只利用激波的升力,但热管理的作用利用得不好,必须用黑色涂料加强散热。小小的下弹翼也影响末段气动控制能力,可能命中精度方面也差一点。
' ^" D# q% ?+ A. B. E4 T0 m) e5 l
高超音速飞行体的热管理是中国的独门绝技。美国高超音速导弹试验好几次就栽在热管理不善上,飞到中途就自己烧毁了。朝鲜解决不力是很情有可原的。
8 h4 z! j4 N* ~% Z6 A
9 |3 T) T3 D5 ]8 T5 i; m说起来,朝鲜很不容易。印度和台湾的资源和技术条件都好得多,要是有朝鲜那样的倔劲,也不至于如今航天和导弹技术这么拉跨。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