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海不仅是航展,也是中国的防务展。每到“珠海时刻”,各路兵装纷纷出动。这也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兵装了,首先是因为没有哪国有中国这样活跃的兵器工业。现在正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光有中国军方定装的,更有大量公司自研的。, @0 Y( ]" F$ J# k/ G m' S
$ Q* G- ^4 _" R. r
欧美军工以前也是有大量自研的展出,期待外贸。中国现在的公司自研说不清是面向外贸,还是面向军方,可能兼而有之。不等军方下任务,给军方更多的选择,希望军方下单,然后根据军方反馈再改,加速互动。这是有钱后的玩法,军工更加主动,军方列装更快,谁都不用等。
4 e0 G* Q. I( B0 g; N" @# f' v2 ?3 q H, g% l- b7 G, K
在珠海琳琅满目的展示中,有一个陆盾76,几乎被直接无视了。其实这个概念很有意思。0 |; {. q3 k q" r: B% R
; `" a$ z' I% D& F
! z b* ^: q( R: O
陆盾76,也叫SA28 i6 I3 J: v# g# F# i* V
2 p( x; V7 [& p* t2 A0 S# \
' o7 ^7 ?8 k2 [/ _) w, h: ?7 J
俄系的76毫米舰炮是中国军迷的老熟人了
7 W- J* [$ y' {3 p! a6 ?5 k
: m$ _+ i* H& l- g
D8 }# T# H# }3 e c' J1 C$ p
中国改进成H/PJ26,这是054A上的舰炮,也在好些其他舰船上使用
+ `; h$ a; b! o" p
7 N Y# y9 ]& B( V" s6 t1 k这是把76毫米舰炮搬家到陆地上了。俄系76毫米AK176舰炮是中国军迷的老熟人了,1979年开始使用,已经很成熟了,性能与西方名牌奥托-梅拉拉76毫米“超快”相当,都可达到120发/分的最高射速,初速还高一点。中国在引进后,增加了复材使用,待发炮弹数量增加了一倍,但基本设计保留原样。. Q1 {8 P1 E# V0 K
@" w+ B+ I6 F% V4 I; }9 P76毫米中口径介于100毫米以上的大口径(在二战时代这算中口径,现在算大口径了)和35毫米以下的小口径之间,在中口径之间也比57、40毫米更大。对于火炮来说,口径还是与威力和射程直接相关的,因此76毫米炮弹的威力无疑高于57、40毫米,先进弹药和智能化的潜力也更大,而射程则是57、40毫米不能相比的。
- E$ w/ x: m$ I+ ]- B% f
- w |9 T! T- \# N5 L7 Y8 J2 ~博福斯57毫米的炮弹重量是AK176和“超快”的一半,当榴弹炮一样吊高了打,射程相近,但在实战条件下放平了打,有效射程只有8.5公里,而AK176是10公里。这是在全炮重量差不多(16吨vs17吨)的情况下才做到的。但从潜力来说,“超快”的“火山”是GPS家红外制导的增程炮弹,射程达到40公里,这就是57、40毫米难以做到的了,30毫米级的小口径高炮就更不用说了。
" ~0 v0 w2 O9 A. y: |, |
0 `; ~; b+ A3 k& ^) L! a" O, w4 L3 O4 A但中口径舰炮在海军中流行,中口径高炮在陆军中就基本淘汰了。这是因为中口径舰炮在舰上是防空、对海两用的,但中口径高炮在陆军中比较尴尬。对地射击有大口径榴弹炮,防空则夹在防空导弹和小口径高炮之间,两头不靠。/ K8 R; { j! A: `$ i6 m3 p$ A ?: R5 Z
' v& V9 A7 B+ p- M$ u直到先进火控和制导炮弹的出现。! `2 i+ w, g; N7 @% t% F
5 \. _8 c7 U/ W1 I小口径高炮反应快,火力猛,是近程防空的利器。防空导弹射程远,命中精度高,是远程防空的利器。但小口径高炮的射程和威力问题越来越大,带装甲的武直打不动,速度快的巡航导弹和火箭弹打中了也炸到额头上了。防空导弹则远中近程越分越细,成本高不说,还缺乏“弹舱容量”,一搂火就不够打了,对于制导武器、无人机的密集波次攻击应付不过来了。 j; r8 Z6 ^. x. c" u. x) v
* ]4 e1 _) ~9 [( O( N
中口径高炮在先进火控和先进弹药配合下,正好补上了缺门。
3 J! U2 F+ f* G' k8 a7 `% x: y' x
o9 k: K* k/ u在射程和威力上,大大超过小口径高炮。中口径高炮用普通炮弹打有人驾驶的飞机不给力,敌人太狡猾了,反应不如小口径高炮灵敏,弹幕不够密集,单发命中率则不如防空导弹。对于弹道相对呆板的制导武器和无人机来说,中口径弹药对症下药,而且弹舱容量大得多。即使是制导炮弹,成本也显著低于防空导弹。
; b# [1 ~5 p/ a" i6 f" i) {3 [! V0 |* N; D9 X- U2 {. e |5 k7 W
早期制导炮弹是导弹的缩小版,成本相差无几。现在不同了,高精度、高更新率GPS和简易数据链彻底改变了制导炮弹。
6 w4 z) ^" ?- I$ v# e( h" h. U0 t/ l4 T) M. p
一个路子是HPV,火控系统“广播”目标位置和速度矢量,制导炮弹根据自身GPS的精确定位,计算片车,自动调整,直至命中。这是制导计算还放在弹上的,适合大量发射,分头拦截。精度足够榴弹炮打巡航导弹,这是已经技术验证和达到实用的。" e# J) K+ W8 U0 k D0 V
' r9 b8 g, w2 X- D. v
另一个办法是反过来,制导炮弹根据弹上GPS“广播”自己的位置和速度矢量,火控系统计算偏差,发出纠正指令,直至命中。这是制导计算放在火控系统上,弹上成本更低,抗干扰更强。这是传统指令制导的现代化改型,技术上没有门槛。
# q# h" j- r0 b M. _# M4 h
9 f) H) J) r% S. f) J- a;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口径就没有射速不如小口径高炮的问题,因为“一炮一个”,根本不再拼弹幕了。当然,“一炮一个”是夸张了,但短点射足够,大大提高可用的弹舱容量。炮弹的威力对于武直、装甲车足够,巡航导弹、制导炸弹更是牛刀杀鸡。0 ]( Y3 M( l) T$ A) R
2 q, n- W+ j0 S对于非机动的一般目标,则可以用普通炮弹,大威力,低成本,这就真是一炮一个了。4 a" I' S, O6 i* r
# \' Z7 y% C& \" p& I
30毫米炮的威力其实是不足的。在叙利亚内战中,政府军的BMP2用30毫米炮对着建筑物猛打,打得很热闹,但击毁目标很难,普通钢混民居就提供足够的防护。76毫米炮弹就要给力得多。作为高炮,仰角打,还可以在巷战中打高层上的目标,这是威力更大打射角有限的坦克炮做不到的。
$ J2 T6 p/ i* x% ^" ^& N+ F
. v! x) u; \- O- T中口径高炮作为CRAM,也比小口径高炮和防空导弹更加给力。中国根据AK176改进的H/PJ26能在炮塔里携弹150发,陆盾76不可能那么多,但几十发还是有的。防空导弹少的两发,多的也就8发(如红旗17),真的来一波,就打不过来了。
( {" a+ c2 K8 y; Z; q2 j6 H5 `" c% l( X; g) L% G/ q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奥托-梅拉拉在80年代就力推76毫米自行高炮,不仅打武直,还可打装甲车。不过在火控系统还是很昂贵的时候,尤其是缺乏制导炮弹的时候,76毫米炮靠打弹幕,命中率不够,弹舱容量也不够,很尴尬。* Q% T% |3 E0 |
5 E2 o, r( e# e+ a& q
- i" y' K! E* G9 F8 s
奥托马蒂克很拉风,但叫好不叫座,一辆也没有卖出去" T9 {7 q0 ?" k5 }
) a4 ?5 I7 {/ ~* l4 F) r) Z) b进入21世纪,用“半人马座”8x8装甲车做底盘,适应新时代,改名DRACO,还是卖不动。$ w* |9 Y+ y5 E' e# Z7 J& X
8 d& W* F( q" E5 F# e
( ^2 u4 Y+ N9 S) C, J7 fDRACO是奥托马蒂克的轮式翻版,还是卖不动 J7 |( S' M! H, s
: j9 g) F3 Z& z- K5 W5 {; I8 p! Q% m3 d( v问题是系统成本还是不够低,弹药制导化还是不足,原来中口径的缺点没有改掉,新一代中口径的优点没有发挥足。" H& b4 P6 `! o& \7 U# x1 |
9 c: @) h& e7 q( A- Q$ a3 s
/ ?1 K2 y+ Z% c# ^, Y中国的SA2,这是时还只有光电火控7 d$ Y% p9 i+ F8 r8 C+ Z: [
. z% K0 i2 f0 r
4 E* r3 k6 u! S: \, {% W
放平了射击,足以打穿主战坦克以外的任何装甲车辆" I7 E& e0 p& ~; F+ z& e+ Z9 j
( c$ |9 `! _, G1 w- u q- ^) l
但装上卡车后,与履带式车辆或者轮式装甲车相比,成本大大降低。这不是冲锋陷阵的战斗车辆,而是伴随的战斗保障车辆,装甲要求不高于轮式自行火炮,所以降低装甲防护是可以接受的。) b8 `1 s2 w% @6 z" k' p$ ~% N3 n
4 g. q5 d- u$ R: ?这其实不是陆盾76第一次出场,2018年珠海航展就有出场,不过那时叫SA2,也只有光电火控,这是不够的。陆盾76与SA2基本相同,但具有雷达火控了。要是底盘换上和PCL-181型155毫米榴弹炮一样,不仅装备上统一,便于保障,还可在放低和锁定底盘后增强射击稳定性,更加便于先进火控的发挥。3 [! N! R5 s7 i! H {
4 z. O/ K8 ~5 u Z0 l: f8 a航展上还出现过76毫米转膛炮,射速极大提高。这在技术上很酷,在战术上无用,因为很快就把车载弹药打光了,毫无战术稳定性可言。
0 D2 d9 }9 H2 x0 V. j: N+ _. \4 _
; b5 I2 p4 Q( @( U* ~火爆一时的76毫米转膛炮实际上缺乏实战价值,车载炮弹一搂火就打光了5 b- Y) Y2 j, H, t2 T; K
+ o. t* H0 [) F& _' F* H相反,陆盾76倒是很有潜力的系统,值得重视。要是真成了,奥托-梅拉拉的梦要在中国实现了。 E3 T5 ]+ {8 E/ p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