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6 ]9 e: g- S3 H3 {印度GDP PPP(购买力等价GDP)已经世界第三了,第一是中国,第二是美国。这是IMF的数据
! W6 n7 k+ ]4 b! `$ l; S! y1 b$ G" M& A% \ Q' B7 s
![]()
0 N0 F8 }8 a; N, }! e按照GDP PPP,世界前10的总和占世界的3/4强
4 a8 Y* V& n- B3 N# D3 ^' Z9 E. `* l9 M3 q* l, c `
根据IMF计算,印度GDP PPP已经11.32万亿美元,落后于中国的27.8万亿美元和美国的20.29万亿美元,但大幅度超过日本的5.45万亿美元,更是超过德国(4.16万亿)、英国(2.98万亿)和法国(2.86万亿)的总和。世界银行和CIA的数据比IMF稍低,但也是按照这个排序和大体的相对差别。有人据此认为,印度的经济实力已经实际上达到世界第三,不可低估。
2 _9 i+ X. F1 _; N1 U
7 `' B" R+ p) w: V6 b8 D低估印度永远是不对的。印度是人口大国。按照联合国数据,印度人口(1,342,642,280)现在还略低于中国(1,427,647,786),但印度的人口增长(1.02%)远远快于中国(0.43%),人口超过中国只是时间问题,而且要不了多久。即使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口增长也已经低于美国(0.6%)、英国(0.58%)和德国(0.47%)了,只比法国(0.23%)、韩国(0.10%)、意大利(-0.13%)、日本(-0.27%)高。9 m8 n" X+ o# h L# }+ ^1 }
6 c3 I, l \# J" K1 n但高估印度也是不对的。这与冷战、热战或者树敌思想无关。是估就应该准确,不应该低,也不应该高。5 I) i7 r3 q! V l
% P( {4 g0 g# n/ G) u0 D各国都有按照名义汇率的GDP数据。名义GDP不能准确反映真实经济实力,因为各国的消费结构不同,币值也受太多因素影响,常常不能真实反映相对购买力。购买力等价GDP就是这样出台的,用一揽子有代表性的实物为比较基础,以此来反映真实经济实力。
7 E- ?$ b% T. V/ L( ^5 Q4 L. S
( B& p: o% j' e; u7 d$ x购买力等价的概念是好的,但在实用中依然有很多问题。首先,消费结构不同影响可比性。同样是肉类,美国人吃牛肉多,中国人吃猪肉多,印度人很少吃肉,这一部分就很难有意义地等价。在奶类方面,美国人和印度人喝牛奶多,中国人喝牛奶少;美国人吃奶酪多,中国人几乎不吃奶酪;这又很难比较。米和面是同样的问题。在住房价格上,中国的房价高,但房地产税低,而且中国的所得税低;美国反过来,印度更是有印度的独特,大量贫民区应该是谈不上房地产价格和房地产税的。税收、国家补贴等也扭曲价格和消费结构。
( S% Q1 u+ E) z" I/ S) D; L
( v& Z" z9 v! G; o8 R' ?另一个问题是外贸发达与否。对于内循环为主的封闭型经济,对美元的汇率与真实的相对购买力脱钩。印度正是这样。反过来,中国的外贸在总量上居世界前列,仅略低于美国,远远超过印度,人民币的汇率比卢比更接近真实的相对购买力。
9 ~* }6 d7 x8 C. l* K
6 ]0 ^8 G7 a4 v# y1 ]1 a k& z总的来说,名义GDP与购买力等价GDP越是相近,数据越可比;差异越大,越是不可比。, y6 n* Y2 r! y
9 n3 C9 S2 K9 |( U/ l# z
![]()
) i. z2 ^9 |& ]3 o, \按名义GDP,美国(21.4万亿)第一,中国(14.1万亿)第二,印度(2.9万亿)落后于日本(5.2万亿)和德国(3.9万亿)居第五# c7 J3 h( p) m3 K. ^
S% F: i- O' C8 `7 \ x' |: s注意,中国的GDP PPP比名义GDP高了差不多一倍,印度则是高了3倍。两者用于与美国等国相比较,都是掺水的,但中国的水份小很多。另外,德国、日本、英国、法国的名义或者购买力等价GDP很接近,说明基本没有水份,用哪个都行。美国的名义和购买力等价GDP永远是一致的。这与美国GDP是不是掺水无关,要比较总是要有一个基准,美国就是这个基准。用中国或者印度为基准也是可以的,就是把所有国家的购买力等价统统用中国或者印度的数据调整一下,结果只是数字差别,相对排序还是一样的。8 I- r7 M4 ?+ a8 o8 T
& X) |, C. V9 }% Y S/ w回到老问题:印度GDP PPP(购买力等价GDP)已经世界第三了,这说明印度的经济实力也世界第三了吗?不是。& h* E; t1 n% r1 T
( M/ C' q' C- ]" b
购买力等价是汇率不能反映真实相对购买力的补偿之举,但不能做到完全等价。这还不只是国内购买力的问题,更大的是国际购买力。不发达国家才以封闭型经济为主,不管是大进大出(如中国),还是多进少出(如美国),发达国家永远是对外经济交流强国。购买力等价与汇率的差距越大,国际购买力越低,真实经济实力越低。
/ X& ]; V0 B$ V. V% M. Z9 F2 o
3 A7 |8 a1 I& D“真实经济实力”一般在名义GDP和购买力等价GDP之间。如果名义和购买力等价的GDP相差不大,实际的“真实经济实力”可能在两者之间居中。如果名义和购买力等价的GDP相差很大(一般是购买力等价GDP高于名义GDP),实际的“真实经济”实力在两者中间偏下;差距越大,下偏越大。
5 t" D; r# K+ D+ W* z) d( @) U; `
8 U- s; v5 `% h2 @所以印度的真实经济实力远远不是世界第三,更可能在德国到日本之间的位置。这是不错的位置,德国和日本是无可置疑的经济强国。只不过印度的“真实经济”主要来自于国内循环,国际购买力远远不能反映出来,而且一人均了就比较难看。这不是潜力未发现的问题,而是潜力尚不存在的问题。潜力主要体现在“剩余购买力”和集中资金加速发展的能力。“剩余购买力”是在基本生活消费之外的购买力。一般国家的基本生活消费主要来自于国内或者经济圈内。对于美欧中来说,出口市场主要针对“剩余购买力”强盛的地方,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人口是谈不上出口市场的。这些地方也是无力集中财力物力人力搞发展的。印度还只是勉强解决温饱问题,这才是购买力等价于名义GDP大大脱节的根本原因。
0 c; [& @6 u _
1 G3 y, G& R( |# E7 @ j( U潜力也是要培养的,中国现在有超过美国的潜力,这是高速发展了40年的结果,并不是人口多就一定潜力大的。纯理论的潜力是没有意义的,印度尼西亚的人口可能会赶上美国,但这与印度尼西亚的潜力是两回事。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