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航空的“20军团”里,最引人注目的缺失是轰-20。种种迹象表明,这个缺失的填补可能不会太久远了。另一个缺失是强-20,据说有可能由教练-10改型填补,但这可能一厢情愿了。
$ }" ~% @; p" V S( ~) f
/ a; h, _* v% a y, r5 ^) y6 Q强-20当然是虚构的型号,这只是真实型号(如果存在的话)的一般性指代。在下马的强-6之后,中国再也没有研发过新型强击机。新型无人攻击机启用“攻击”系列的名称,而不是效仿无侦-8那样命名为“无强”。这里面是否有特定含义,现在还不好判别,但攻击系列确实与强击机有所不同,不是直接替代。
* `+ O( u* [7 m0 z5 p& m1 t6 @
) ]5 j, J$ F1 _, C9 R强击机和战斗轰炸机(包括多任务战斗机)都用于对地攻击,战斗轰炸机以炸弹(包括制导炸弹)和空地导弹为主要攻击武器,强击机则主要以航炮和火箭弹为攻击武器。在任务上,战斗轰炸机以纵深打击为主,兼有近距火力支援能力;强击机则相反,以近距火力支援为主,兼有纵深打击能力。战斗轰炸机以袭掠攻击为主,强击机则可能需要空中长时间徘徊和反复打击。最大的差别是战斗轰炸机(尤其是多任务战斗机)具有真正的空战能力,至少是自护航能力,强击机则具备不超过象征性的空战能力。; \& V" M: {% y
* \; m# e* B1 ? F* h
强击机和战斗轰炸机都是在二战中产生的,但二战时代的战斗轰炸机是退入二线的战斗机,并非专门研制的,而强击机是专门研制的。在二战时代,航炮和火箭弹火力比炸弹投掷更加精准和及时,尤其是针对机动目标或者点目标。由于需要抵近攻击,强击机通常具有一定的装甲。最著名的二战强击机是伊尔-2,其皮糙肉厚甚至引起了华为的注意,在种种宣传中用一架被打得千疮百孔但还在顽强飞行的伊尔-2作为新华为精神的象征。
1 a: i) `( c4 n {/ K! y5 Q. S- o+ v" Z X( a% t; ^7 h
# E0 e2 n+ B& I
A-10和苏-25代表了现代强击机的两条路线' t+ u0 X( D% M' k
5 E. e4 g& O+ M( G1 l& n
8 I% g. j' F4 [7 TA-10的赫赫威名当来来自这门变态的航炮% @* U8 U1 s. g7 q4 K- l
- O7 j6 x0 D) [ N' S3 J# B! b/ u0 n9 D( d
这门炮开起来也是惊天动地
) a7 a5 O5 l1 o0 i B. O; p1 |% O' l* c5 M2 p$ Q; l
当代强击机以美国A-10和苏联苏-25为代表。A-10在美国成为传奇,苏-25也在前苏联国家继续使用,但两者有显著差别。1 h7 b8 n% M: q
$ R B( Z, Y5 }, g
A-10是美国70-80年代“空地一体战”思想指导下的空中反坦克平台,主要火力是一门7管GAU-8/A 30毫米转管炮,后座力巨大,使得飞机整体围绕着航炮设计,正常起飞重量接近14吨,与F-16相当,一点也不轻型。但那门传奇式的30毫米转管炮名不副实。' Y2 s7 [! q1 C4 ^# u
. m- e1 r1 ^* G k: y* I转管炮是在炮管绕转动中心高速转动中完成装弹、击发、退弹过程的,炮弹在出膛的时候不仅有固有的弹道散布,还有沿转动切线甩动导致的额外散布,导致弹丸散布很大。这是转管炮的本质问题。GAU-8/A的理论精度是“5密位,80%”,在目标1220米外射击时,应当有80%的炮弹落在目标周围直径12.2米的范围内,这大约相当于典型坦克的1.5-2倍车长。由于坦克的投影形状是矩形的,车宽大约在3.5-3.7米范围,所以实际上只有72%是可能落在目标投影上。这还是从空中垂直向下射击的极端情况。在浅俯冲中,坦克的投影面积要小得多。美国空军在800-1300米的实测中,平均命中率只有28%,这和45度俯冲中典型坦克的投影面积与12.2米圆之比大体一致。但这是在没有防空火力干扰和目标固定不动的情况下取得的,实战中能达到的命中率还要再打折扣。
& l2 d! h0 c; Y- G) d# Z# l# g
! {; y5 j+ A6 z ]3 O6 q; |
9 I- q& u4 j# {这辆M113被A-10打得“透心凉”,但M113是铝装甲,本来就不经打* M9 r" [( S+ |4 @& Q. v0 ?
' u) Z7 s/ s4 H* c0 @: ^, |* f5 g
7 _, y: \: a. f4 H这辆M48在试验中被打得遍体鳞伤,但大部分实弹试验都能击中但不能击毁3 |8 {. z, g* p( Z/ @4 m
- V1 z+ H7 O- g& b# y/ Z9 l: j
另一个问题是贫铀弹药的穿甲威力。理论上,在1220米距离上以30度倾角射击时,穿深可达55毫米;在300米距离上同样角度,穿深可达76毫米。这肯定不足以打穿现代主战坦克的正面装甲,侧面和背面也要撞运气、看对手。在实际测试中,从800-1300米距离上开始射击,仅取得3.8%的击毁率,而载机速度高于设计要求,也就是说,炮口动能比设计还高。在理论上,可以用深俯冲攻击最薄弱的顶装甲,但这要求高空进入、减速俯冲,这是直接苏军中无视已经大量装备的ZSU-23以及的自行高炮了。实用中只能浅俯冲。# u4 ]9 M& e: N O; `) I* s
$ w) `! }6 I( j' m" l; ^/ j, v! [9 l4 E3 {
在一次测试中,A-10模拟攻击一个苏军坦克连(用M48代替,估计是10辆坦克列成直线,模拟行军状态),9个架次从平均895米距离上对坦克进行射击,平均短点射0.96秒,共发射炮弹595发,只有103发直接命中目标,其中17发击穿。最后结果是:1辆完全没有被击中,其余都有不同程度损伤,但没有任何一辆达到“被击毁”的程度。/ E9 v8 p2 a8 c0 B
e2 q5 M7 F2 l
可以说,如果A-10用航炮对付散开冲击而且有防空掩护的T-72或者更先进的坦克的话,实战效果很可疑。不过这点穿甲能力打轻装甲目标够用了,只是这对A-10的设计定位而言是降级使用。
& M! E- z" z/ |$ w1 I8 `" n$ O
2 i' ?1 n: T2 `! G* [3 V即使在对付一般目标中,GAU-8/A也没有奇效。在阿富汗战争期间的一次战斗中,英军步兵在进攻塔利班防守的小村时突入后被打退,留下受伤士兵被塔利班火力阻断退路,困在村里。英军“阿帕奇”反复射击,只能暂时压住塔利班的火力,不足以掩护村外部队冲进去救人。“阿帕奇”弹药打光后,呼叫A-10,也是一样,到弹药打光也只能暂时压住塔利班的火力。最后是“阿帕奇”飞行员冒险飞入,直接降落在受伤士兵的附近,把伤员绑在机侧起落架舱上的“凸台”上,才把伤员救了出来。飞行员为此获得杰出飞行十字勋章。
" ]! ]* r! A" T$ b: _
2 t; W% J x' A0 V! A但A-10对冷战时代的美国空军是必不可少的。在美国的军种政治中,参与感是关键的。在任一时代,如果某一军种对于当前主要任务缺乏参与,从预算到编制都要受克扣,更不用说在军政界的影响了。因此,即使违背军种理念,有时也必须做一些政治正确的事情。) y0 P8 j, p6 j1 t* x% q
1 H* A3 T( C$ S, Q: T5 B% z在越南战争中,空军既要参与到反游击队作战,又不甘受制于陆军,于是建立“前进空中指挥”(简称FAC)机制,用速度慢、适合长航时徘徊但无武装的轻型观察机在空中侦察和监视游击队踪迹,组织空地作战。但FAC违反以战斗机为中心的空军基本理念,对于大国对抗毫无用处,越战之后就迅速淘汰了。在伊朗人质营救中,空军的搜救直升机具有敌后搜救和空中加油能力,更加适合参加行动,但海军强烈要求参与,最后只有用陆战队的飞行员驾驶海军的扫雷直升机参与行动,被迫在沙漠简易跑道落地加油,最后酿成大祸,行动失败。在当前的“亚太中心”场景里,陆军“自告奋勇”地要以地制海,突然对反舰导弹感了兴趣。这些都是不同时期各军种为了保持参与感而作的“违心事”。% o, N8 x1 r# d1 R# ]3 W
2 A E( R. Q7 I
在冷战时代,美军的中心任务是在中欧挡住苏军的装甲洪流,航母在海上保护交通线,F-15在攻势制空中夺取制空权,都是为了保障这个中心任务。A-10则代表了空军的参与感。当时的战斗轰炸机和重轰炸机都以重力炸弹为主,反装甲的效率很低。GAU-8/A至少在理论上具有更高的反装甲效率。
: V$ \8 V/ ^0 ?) N; @- K) v8 a, D, v% ]: M" Z% k
但在中欧反装甲任务消失后,空军就不需要这个参与感了。同时,制导炸弹和空地导弹的普及化使得战斗轰炸机甚至轰炸机的反装甲效率都成数量级提高,而A-10必须抵近攻击带来的生存力问题显得突出了。% P5 \, C' Y! x' t. |6 O* `
) @5 B) Q# M/ {8 X) o* G- z" |# D. G% b, C
A-10有钛装甲“澡盆” P6 {( @3 ?! S1 ^! v- @$ _
4 [ e/ ]! j% l3 `9 ^. _1 |4 F
& T. r6 m+ Q! t/ h; [在实战中也经受了轻武器打击的考验,但在大国对抗中生存力还是很糟糕
) l; N# L ~5 Y8 }, u9 G" Y6 i$ k2 J& B/ }; m2 @" t# \" W; Z
A-10是有钛装甲的,但靠装甲硬抗是没有出路的,即使是“弹微言轻”的肩射防空导弹,增加装药量也比强击机加厚装甲要容易得多。在海湾战争中,A-10是盟军固定翼飞机里损失最多的,20多天内有5架A-10被击落,1架被击伤后迫降报废,共有2名飞行员丧生,3名被俘。这固然有A-10冒险抵近攻击使得被击中概率增加的原因,但不抵近攻击A-10根本没法发挥GAU-8/A的火力,就与F-16没有分别了,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不论是伊拉克军队的战术技术水平、抵抗强度,还是与其他参战飞机相比,A-10的损失率都太高。反过来,A-10的战绩没有是其他盟军固定翼飞机不能取得的。B-52的地毯式轰炸对大面积软目标比A-10的航炮还要有效,投放制导炸弹和发射空地导弹更不是A-10的独门绝技。在现在,A-10的低空低速徘徊寻机的能力也不再独特,无人机具有更好的长航时监视和引导打击的能力,或者直接转入攻击。
; ]! C, c! x" r& ^) B: q ` x5 r& t$ l- J7 u8 A
美国陆军对A-10的钟爱与其说是A-10的实战作用,不如说是步兵对贴身支援火力的天然感情。看得见、摸得着的低空火力远比连“嗖”的一声都不一定听得见的导弹、炸弹来得放心。步兵的感受不能无视,但更不能不顾战场现实地重视。二战时代还出现了自行反坦克炮,在轻小的机动平台上安装大口径反坦克炮,火力强大,但只有单薄的装甲,有的甚至是开顶的,以减轻重量、降低成本。这些自行反坦克炮比坦克成本低,便于大量生产,也是步兵作战中的好帮手,可以抵近轰击街垒,或者担任机动反坦克火力。步兵对自行反坦克炮是充满感情的,原因和A-10一样。但自行反坦克炮的生存力低,战后逐渐淡出了。如果A-10和自行反坦克炮一样,是陆军在运作,估计也早早淡出了。
1 U7 p* [. }3 A: A+ @" a. I _2 z! [) G4 `+ n5 T7 z7 R7 M
2 l" p# ~9 v( Z, C& k2 o4 j3 }M10这样的自行反坦克炮是步兵的好帮手,但因为战场生存力太差,被陆军淘汰了
* q$ ~0 n2 ]$ Z5 V+ S( p7 Y& I0 t' N2 |& Z4 E8 l. N, {
5 S$ p+ H- m7 H+ F! y
考虑到实际生存力和自护航需求,陆战队选择的是F-18,而不是A-10
& Y ]. B* c6 L: y, g, z# {9 r
5 B5 B- L) |% n) X但A-10是空军的,生存力不是陆军的问题。占用的军费也是空军的。美国空军确实几次要求撤装A-10,每次都被国会否决。2021财年的军费上限是7400亿美元,比2020财年的7380亿只增加20亿,低于通胀,实际上略有削减。这个“持平但实际上略有削减”的趋势还将延续,如果特朗普连任不成,换上民主党总统,可能连这都做不到。所以美国空军再次提出撤装A-10,以便为F-35、B-21、KC-46腾出经费,但估计还是会受到国会否决。
( O p! p: [2 _* A7 O# R8 C& H4 q, Q/ `
陆军确实要求过接手A-10,空军拒绝了,但这是军种政治问题。陆军接手A-10,必然产生空中护航要求,进一步产生夺取制空权要求,就是逐步重建二战规格的陆军航空队了,那就没有空军什么事了。另一方面,如果陆军获准拥有固定翼战术飞机的话,弄到最后可能还是F-16那样的多任务战斗机,至少可以自护航,就像陆战队选择F-18而不是A-10一样。F-18的舰载能力当然是考虑因素,但A-10上舰不是难事,比高性能战斗机容易多了。在A-4、A-6年代,陆战队也同时装备F-4,但与海军F-4混合运作。
( [: d# A; v. K9 F
$ w/ u4 ?; K9 r. G. r( H! n陆战队的舰载战斗机归属陆战队,只是“借用”航母作为搭载的平台,但指挥链实际上并无分裂,与海军的舰载战斗机一样,在任一时候只有一个服务对象。在一般舰队作战时,陆战队舰载战斗机归海军指挥;在支援陆战队作战的时候,整个舰队在为陆战队服务。但这个模式没法用于陆军和空军,空军与陆军作战在时间和地域上高度重合,没法区分“一般空中作战”和支援陆军作战,必然造成空中战场管理的分裂。 J- t: B3 J3 O' K1 ? K
5 H+ U* m! a! g
A-10的运作费用显著低于F-16等,这也是事实。但考虑到要先行夺取制空权,出动A-10时还需要提供空中掩护甚至电磁保障,综合费用并不低。这和爆破筒、炸药包比制导炸弹、导弹的费用更低一样,等到出动坦克开路、步兵掩护和炮兵压制的费用都算入,费用也不低了。
* A- ?5 b# I/ {; G5 M* K; U6 g W+ E: C" V8 A
A-10只是对地面目标(固定和活动的,无防护和重装甲的)的一种攻击手段,制导炸弹、空地导弹、反坦克导弹、制导炮弹、制导火箭弹是另外的手段。在投送方式上,更是有战斗轰炸机、武直、身管火炮、火箭炮、导弹发射器、舰船、无人机等。已经不存在A-10能干而其他平台不能的任务,A-10也没有作战消费比上的优势。这不仅是A-10,也是对一般的强击机而言。
+ Y% L+ k, H: D5 @: ^3 j
5 ~% p+ A, S g. f7 F苏-25的设计理念与A-10不同,航炮是辅助火力,主要火力还是火箭弹和炸弹,或者说是现代化的轻型轰炸机。但苏-25的问题与A-10没有本质的不同。
, w T9 t( L; Y# N8 f# t* C6 g6 e+ s
/ q" F# X3 c2 v; g7 R4 i8 e强击机还有另一个分支,以巴西飞机A-29为代表。这是用EMB-314“超级巨嘴鸟”涡浆教练机改型的轻型强击机,这只能用于低烈度作战,在有空中威胁或者有超过高射机枪的防空威胁的情况下基本上无生存力,与A-10、苏-25不是同一范畴的。" r& V# M0 g8 L- b
" T# ~5 O& X, }1 R# i9 t! i. F' d
中国强-5退役后,不断有呼声要研制新一代强击机,甚至提出以教练-10为平台改型。强-5实际上更接近战斗轰炸机,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强击机。这是歼-6、歼-7不善对地攻击时代的产物。歼-10、歼-16是出色的战斗轰炸机,不再有这个问题了。中国是不是还需要强击机呢?教练-10能改型成为合格的强击机吗?
$ w# W, W0 c8 D( T" i& t, k
0 Q# ], o0 U; S- e, N+ G如前所述,不管从作用还是效费比来说,现代战场对传统意义上的强击机并无需求,所以中国不需要A-10那样的强击机,不管是严格意义上的,还是更加广义的。苏-25那样的轻轰完全可由战斗轰炸机取代,战术飞机的多任务化是大趋势,多种单任务战术飞机的全系统成本更高,这是各种研究和历史经验反复证明的。中国空军没有“飞行炮兵”的传统,中国陆军也习惯于“包办”战场火力支援,在炮兵火力(包括远程火箭炮)远程化、精确化的现在,加上陆航的武直和察打一体无人机,更是没有用强击机充当“飞行炮兵”的需求。陆军负责战术火力、空军负责战役火力这样的“各管一段”反而有利于既互相配合又相对灵活独立的体系作战。
/ V. O; M: [- B3 d; b/ N- U4 H, H9 H7 ^: Y) L8 r D: j
具体到教练-10,教练机兼做战术飞机是欧洲常用的做法。但教练机的设计基点是低购置和运作费用,这决定了在设计上就不宜有太多额外的挂载能力,就像轿车的车架不会为载货而设计一样。硬性增加这样的基本要求只能损害教练机的经济性。教练机也不需要抗战损能力,不仅不需要装甲,也不需要考虑被击中关键部位时一损俱损的情况。这样的考虑是以重量和系统复杂性为代价的,也是与教练机的经济性要求相悖的。! o* r @# j. h7 ~* F& E
5 {' [- T* d0 o. r, V' S除了速度快一点,教练-10改型的强击机的战场生存力很难超过A-29,挂载能力也没有原则性的差别,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安装GAU-8/A那样的大威力航炮,但成本一点也不低。据报道,教练-15的基本教练型单价为1500万美元,具有战术能力的先导教练型只能更高。- R4 a$ m; l. a9 [. L
- H% d5 ?2 K* A$ c
中国上有歼-10、歼-16,中有武直-10、翼龙和彩虹系列的察打一体无人机,下有大小口径的火炮、火箭炮和反坦克导弹,中国不需要强击机,更不需要教练-10改型的强击机。强-20会是一个缺失,但不是缺憾。& c O# K4 p8 S# e/ B. \+ G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