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998|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安史之乱与栗特人的转型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3-6 10:2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13:22: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gordon 于 2012-6-25 14:33 编辑

            唐玄宗李隆基重用胡将,但他并不是傻子。在唐前期,用的都是突厥将领,但是我们这位亲爱的玄宗,他给历史开了一个玩笑,他用的胡将不是惯于领兵打仗的胡将,而是善于做小买卖,做生意的胡将,呵呵。

            秘密往往藏在一些细节里。

            以前,唐用的都是像阿史那这样的猛将,可我们这位唐明皇用的都是做生意的胡将,明皇的这个决定给老百姓可祸害不清,栗特人本来以能歌善舞及善于经商著称于世,但是却屡屡被封为将军,真是啼笑皆非。

            在五代时期,栗特人为了生存也不得不真的转变了,五代时期,栗特人出了很多真的猛将。

            这里多说一下,就是史书上记载的那个“儿皇帝”石敬瑭 也是栗特人,实事求是的讲,他和辽的心理距离要比宋要近的多。

            石敬瑭的曾祖母姓安,祖母姓米,母亲姓何,均为昭武诸姓,显然世代为纯粹的粟特血统。后晋第二代君主少帝石重贵(石敬瑭之从子)的生母姓安,亦属昭武九姓;而少帝则被描绘成“眼大者”,颇具印欧人种的相貌。

             “石”姓本身也是昭武九姓之一。

              栗特人从经商到军事的转型比较有意思,下一回我们聊另一个转型,回讫人从军事向经济的转型

    ==============================================================

    注:这也解释了军事史上的一个悬案,为什么唐明皇非让哥舒翰出潼关迎敌?

    答案非常简单,因为他根本就看不上他,结果阴沟里翻船,仓皇逃到四川。

    扬眉剑出鞘,哥舒夜带刀,哥舒翰老了,大唐也老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4 收起 理由
    煮酒正熟 + 4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3-6 10:2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14:05: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ordon 于 2012-6-25 14:36 编辑



           当时的情形确实很有利,李光弼与郭子仪率军接连大败叛军史思明部,切断了叛军前线与范阳老巢之间的交通线,叛军东进被张巡阻于雍丘(今河南杞县),南下又被鲁炅阻于南阳(今河南邓州),安禄山腹背受敌,一度打算放弃洛阳,回老巢范阳固守。潼关在哥舒翰的经营下,固若金汤,叛军主力对潼关发起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延续半年之久,都劳而无功,西进长安的目标变得十分渺茫。哥舒翰乃一代名将,对当前形势看得十分清楚,他认为,安禄山虽然占据了河北广大地区,但手下尽是蕃将胡人,所到之地烧杀抢掠,百姓决不会归心。如果唐军坚守潼关,叛军久攻不下,一定会军心涣散,众叛亲离,到时趁势出击,大局可定。

           当时形势也确实向有利于唐军的方向发展,各地捷报频传,令唐玄宗重新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杨国忠也不停地在一旁煽风点火,要求唐军兵出潼关,与叛军决战。唐玄宗听信杨国忠的谗言,不断派中使催促哥舒翰,哥舒翰再三向皇帝表奏,“安禄山久在军中,精通兵法,现在有备而来,利在速战。叛军暗藏精锐,以老弱病残引诱我军,肯定有诡计,如果我军轻出,必然落入叛军的圈套,到时悔之不及”,唐玄宗此时已经被冲昏了头脑,听不进哥舒翰的金玉良言,他严词苛责,走出了遗恨千古的昏诏。

      唐玄宗以“贼方无备”为由,催促哥舒翰出关迎敌,使者“项背相望”,给哥舒翰造成极大压力,有了高仙芝、封常清的前车之鉴,哥舒翰当然知道抗命的后果是什么,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阴历六月四日,哥舒翰“恸哭出关”,唐军驻扎于灵宝(今河南灵宝)西原。灵宝南面靠山,北临黄河,中间是一条七十里长的狭窄山道,叛军依山傍水精心布阵,只等唐军闯入伏击区。

           初八,决战打响了,王思礼率五万精锐一马当先,庞忠等人率十万大军紧随其后,还有三万人在黄河北岸高处击鼓助攻。叛军故意示弱,队伍不整,唐军果然中计,一路前行,被诱进隘路。山上无数滚木檑石如冰雹般砸下,唐军在隘道上却没有周转余地,死伤枕籍,遭到重创。哥舒翰眼见大势不好,急令毡车在前面开路,叛军早有后手,把数十辆点燃的草车推下山谷,很快烈焰熏天,唐军看不清目标,只知道胡乱放箭,直到日落时分,弩箭用尽,才发现没伤到敌人分毫。此时,叛军统帅崔乾祐命令精锐骑兵从唐军背后杀出,前后夹击,唐军乱作一团,溃散逃命,掉进黄河淹死的就有几万人,绝望的号叫声惊天动地。黄河边的唐军争相挤上运粮船,由于超载,几百艘运粮船最后都沉入了黄河河底。剩余的唐军把军械捆绑在一起,以枪当桨,划向黄河对岸,最终上岸的士兵仅有十分之一二。

           潼关城外挖有三条堑壕,均宽二丈,深一丈,逃回的唐军坠落其中,很快就填满深沟,后面的人踏着他们的身体,才跑回潼关,哥舒翰清点人数,二十万大军,仅仅剩下八千人。

           哥舒翰收拾残兵败将,重新守住关口,想继续与敌人周旋。叛军稍事休整,就向唐军直扑过来。哥舒翰提拔起来的蕃将火拨归仁等人眼见大势已去,打定主意,劫持了哥舒翰,将哥舒翰的双脚绑在马腹上,连同其他不肯投降的将领,一起押往东去。这时,叛军将领田乾真赶到,火拔归仁就投降了他,几十名唐军将领被送往洛阳,潼关失陷了,长安岌岌可危。安禄山见到哥舒翰后,得意洋洋,“你过去一直看不起我,现在怎么样”,哥舒翰此时却完全没有了英雄胆色,居然跪在安禄山面前,伏地谢罪,“肉眼不识陛下,以至于此。陛下是拨乱之主,天命所归,现在李光弼在土门,来瑱在河南,鲁炅在南阳,我为陛下招降他们,可一举平定这三方唐军”,安禄山大喜,马上将哥舒翰封为司空,又命人将火拨归仁拖下去斩首示众,以此向哥舒翰示好。哥舒翰昔日手下诸将接到书信后,都复书责骂他不为国家死节,有失国家大臣的体面,安禄山大失所望,就把哥舒翰囚禁在禁苑之中。


    注:哥舒翰、李光弼都是突厥一代名将,呵呵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12 收起 理由
    煮酒正熟 + 12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2015-11-23 20:28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板凳
    发表于 2012-6-26 12:26:54 | 只看该作者
    都是王忠嗣提拔的啊……如果他能多活一点时间就好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324 天

    [LV.Master]无

    地板
    发表于 2012-6-26 12:35:24 | 只看该作者
    gordon 发表于 2012-6-25 01:05
    当时的情形确实很有利,李光弼与郭子仪率军接连大败叛军史思明部,切断了叛军前线与范阳老巢之间 ...

    这个不对,李光弼明明是契丹族,不是突厥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3-6 10:2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5#
     楼主| 发表于 2012-6-26 13:01: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ordon 于 2012-6-26 13:23 编辑
    李根 发表于 2012-6-26 12:35
    这个不对,李光弼明明是契丹族,不是突厥人


    李是赐姓,他原名叫什么就不知道了。

    他和安禄山一样都出生在营州(今辽宁省朝阳市),以前的历史书上说他是突厥人,也可能是我记错了,也可能是现在改了。

    现在的资料我没找到。


    《契丹国志卷二十三·族姓原始》中说,契丹“惟耶律、萧氏二姓也。”该文还说,契丹部族本来没有姓氏,惟各以所居地名呼之。到了阿保机变家为国之后,开始称王族号为“横帐”,仍把所居住的地方“世里”作为自己的姓。“世里”,在上京以东二百里的一个地名,至今仍有“世里没里”,用汉语翻译过来,即耶律氏。后来又赐予皇后一族姓萧。

    《辽史·后妃》中说,皇后的族系只有“乙室”和“拔里”两姓,世代主持契丹大事。太祖因为仰慕汉高祖刘邦,因此耶律又称作刘姓;将乙室、拔里比作刘邦的宰相萧何,于是称作萧氏。

    关于《辽史·后妃》中所说的皇后系族只有“乙室”和“拔里”两姓,世代主持大事一说,在《辽史·营卫中·部族上》中说,唐开元天宝年间,辽始祖册立迪辇祖里为“阻午可汗”。阻午可汗有二十部,其中的“乙室”和“拔里”两部是国舅。这一记载印证了契丹之初无姓氏,而以部落所居之地为姓的说法。

        但是,《旧唐书》、《新唐书》的“契丹传”中还记载,在贞观二十二年,太宗曾经赐契丹李姓而同年的《资治通鉴》则无记载。

    吉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韩世明说,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契丹首领摩会背弃突厥,“举族内属”唐朝。贞观二十二年,唐朝在契丹人世代游牧生活的地区设置松漠都督府,并赐首领窟哥李姓。松漠都督府隶属于东夷都护府,下辖十州。

    注:找见了,看来是我记错了。

    ====================================================================

    《新唐书 李光弼传》

    李光弼,营州柳城人。父楷洛,本契丹酋长,武后时入朝,累官左羽林大将军,封蓟郡公。吐蕃寇河源,楷洛率精兵击走之。初行,谓人曰:"贼平,吾不归矣。"师还,卒于道,赠营州都督,谥曰忠烈。光弼严毅沉果,有大略,幼不嬉弄,善骑射。起家左卫亲府左郎将,累迁左清道率,兼安北都护,补河西王忠嗣府兵马使,充赤水军使。忠嗣遇之厚,虽宿将莫能比。尝曰:"它日得我兵者,光弼也。"俄袭父封。以破吐蕃、吐谷浑功,进云麾将军。朔方节度使安思顺表为副,知留后事,爱其材,欲以子妻之,光弼引疾去。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异其操,表还长安。

    安禄山反,郭子仪荐其能,诏摄御史大夫,持节河东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兼云中太守。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23 17:02
  • 签到天数: 529 天

    [LV.9]渡劫

    6#
    发表于 2012-7-2 10:01:1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2 06:21 , Processed in 0.056182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