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447|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养生随笔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16:20: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牙齿是这样坚固的



在干餐馆的时候,养成了一个坏习惯,有事没事就转到酒吧里弄东西喝,尤其喜欢喝lemon squash,那玩艺儿比较刺激,餐期繁忙时东颠西跑累得够呛,抽空喝上几口非常过瘾,但一上瘾就来事了。

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牙齿开始不对劲,左上侧臼齿出现问题,先是发酸,怕热怕冷,后来出现松动,用舌头一舔,感觉有一颗臼齿有空洞,再后来那颗臼齿裂掉了一块,再再后来右侧的臼齿也开始松动,也想起哄罢工。

我去看牙医,牙医把裂掉的臼齿拔掉,说另一边有的臼齿也有问题,半年后再来拔牙。我问医生有没有办法把松动的牙齿重新稳固?医生说一侧牙齿松了就尽量少用它,用另一侧牙齿来咬东西,要想把松动的牙齿重新稳固起来是不可能的,松动的牙齿早晚得拔掉,到时候就镶牙吧,不碍事的。

当时牙齿的形势十分恶劣,有的松动,有的酸痛,咱可不想早早就镶金带银的,得立马另找对策才行。思前想后,当时作了两个决定:首先戒掉喝碳酸饮料的习惯,渴了就改喝开水或茶。其次开始练习叩齿咽津,再辅以大小便时咬牙。

叩齿咽津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养生方法,古代的八段锦里面就有叩齿咽津的练法。按古人的说法,叩齿咽津有强肾固齿的作用。那时候每天一早一晚各练一次叩齿咽津。开始的时候还不敢真叩齿,只是咬齿,因为有的牙齿已经松动了,不宜用力叩击,随着牙齿的逐渐坚固才变为叩齿。

我练叩齿咽津,是先叩门齿20下,然后叩左臼齿和右臼齿各20下,再回过来叩门齿20下。接着搅舌,舌头由上门齿中央开始向左绕20周,再反方向右绕20周。再来鼓漱,把嘴里的津液反复鼓动20下或更多,像平时刷牙鼓漱那样。最后咽津,把唾液分三口咽下去,汩汩作响。

这样做了约一个月以后,牙齿松动的现象开始改变,对冷热的剌激不那么敏感。同时配合大小便时咬住牙齿,尤其是坚持小便时咬牙,结果,牙齿发酸、松动的颓势终于给止住了。十年过去,牙齿至今也没有发生什么病变,吃嘛嘛香。

有一次牙医给我洗牙时纳闷:我记得你还有两颗坏牙的,咋不见了?我说治好了。咋治的?撒尿时咬牙切齿。牙医卟呲一笑:你真会开玩笑。(老平 2009-05-20)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6 收起 理由
煮酒正熟 + 6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16:22:17 | 只看该作者
白领养生五建议



第一,晚上睡觉的时间不要超过11:00,超过这个时间就属于熬夜。如果第二天上午要起来上班,那睡眠时间就会不足;如果第二天可以睡到日上三杆,那就是日夜颠倒。不管属于哪一种情况,都不利于养生。在现代社会里,虽然没必要像古人那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但顺应大自然的变化规律仍然是养生的重要原则。

第二,三餐要定时、定量。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是一个很好的饮食原则。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上班一族是早餐随便,甚至不吃,午餐不准时,晚餐吃得太晚太多。要改变这种现象应该从定时、定量做起,定时是指早餐一定要吃,午餐尽量准时,定量是指晚餐要有意识地少吃一点。如果能够做到三餐定时、定量,就为养生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第三,每天锻炼的时间不少于1小时。对于长期坐在密封空间的上班一族来说,锻炼的具体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足够的时间站起来活动身体,而且要走到户外。每天20分钟或半个小时的锻炼时间是不足够的,长期坐着不动是导致身体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了2020年全球将有70%的疾病是由于坐得太久、缺乏运动而引起的。所以白领养生要注意活动身体。

第四,要培养一种兴趣。这种兴趣不能是上网,也不能是看电视,这种兴趣不一定要高雅,但要有利于心身和谐。喜欢书法很好,喜欢钓鱼也不错;爱好太极拳不错,爱好厨艺也很好。总而言之,要培养一种能够使自己心生喜悦,心平气和的兴趣。这种兴趣与名利没有关系、与得失没有关系,它仅仅是一种爱好,一种自得其乐的爱好。

第五,要抽时间去当志愿者。志愿者的根本特征是不谋利、为他人。这是扩展心胸、突破自我的有效方法。不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在生意场,都有所谓的“厚黑学”或丛林法则,这些东西接触多了以后,不利于精神境界的光明磊落。从整体观的角度来看,人以精神为主宰,一个内心不坦荡的人是很难养生的。因此,当志愿者不但有利于改善社会服务,也有利于自己的生命活动,是一件助人为乐、利人利己的事情。(老平 2011-5-28)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14 收起 理由
燕庐敕 + 4
煮酒正熟 + 10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16:24:16 | 只看该作者
大款也养生



大款问西医专家:养生有何办法?专家说: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大款摇摇头:老生常谈,没有新意。

大款问中医大夫:养生有何药方?大夫说: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大款摇摇头:生意太忙,很难做到。

大款问道家师傅:养生有何秘诀?师傅说:去甚,去奢,去泰。大款连忙问:啥意思?师傅说:去掉过分和奢侈的东西就是养生。大款摇摇头不相信。

大款问街边摆摊:你卖的是什么药?摆摊说:祖传长寿仙丹。大款大喜:怎么个卖法?摆摊说:价钱不算贵,但要起效果还需要一些条件。大款说:不管什么条件,只要能够长寿就行。

摆摊对大款说:这种仙丹要每天吃,连续吃四个月。第一个月要少吃多动,第二个月要早睡早起,第三个月要戒烟戒酒,第四个月要俭朴和气。大款大力点头:没有问题,有了仙丹做什么都行。

最后,大款提着一包药丸子回家去养生。(老平 2011-1-6)



附《老子》第二十九章: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16:25:30 | 只看该作者
打坐三年失眠依旧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朋友打坐三年,每次打坐不下一小时。体检结果显示比同龄人健康,但失眠问题始终没有解决。朋友不解,我也疑惑:常言道久坐必有禅,为什么打坐三年却治不了失眠?

我问:你打坐的时候想什么?回答:想问题,打坐的时候思路比较活跃,容易想通一些难题,因此形成了一打坐就想问题的习惯。

我说:你这不是打坐,而是坐着想问题,这对调整失眠状态不会有什么帮助的,应该改变这种习惯。回答:已经习惯了,现在是只有在打坐的时候思路才能出来。

我说:你可以继续用打坐来思考问题,但需要用另一种方式来对付失眠,比如站桩。问:如果站桩也想问题怎么办?

我一时无言。记得自己以前练站桩,有一段时间也出现了灵感不断、文思潮涌的现象,站桩两小时脑子就转两小时,站桩结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东西,可以一气呵成出来一篇东西。后来老师说,这种东西是干慧,老这样就上不去了,把它放掉。

把它放掉,是指不要把信息固定在大脑里,而是来者不拒,去者不留。后来,站桩出思路的现象就渐渐消失了。把好东西放掉岂不可惜?那要看自己到底要什么,如果想当作家,是有点可惜;如果想改善人体功能,那就不可惜。

回过头来说那位朋友,打坐、站桩属于手段,灵感、睡眠属于目标,一种手段很难达到两个目标,鱼与熊掌我们只能挑一个。(老平 2011—12-5)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16:26:42 | 只看该作者
从鼠尾草的胃癌说起




娟子的博客叫“鼠尾草的BLOG”,她曾经参加过新浪第一届博客大赛,获得了最佳私人日志奖一等奖,那时候她的博客叫“普罗旺斯写真集”,里面写美食美酒,还配上有品味的图片,所以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

前几天在博客首页又看到了她的消息,点进去一看,心里不禁一沉,她最近检查身体得知患了癌症。根据她自己介绍,她是一个美食杂志的主编,长期的劳累加上饮食和作息的不定时,使她患上了胃癌。

看她的博客,知道她是一位坚强的女性,她一个人去医院办住院手术,在病房里还处理一些必要的工作,面对同事镇静自若。但一想到可怕的后果,想到年幼的孩子,她心里就充满忧虑和悲伤。

这使我想起前些年参加的一次癌症康复座谈会,座谈会是由癌症康复组织举办的,它是一个由义工为癌症患者提供沟通服务的组织。那天在门口看见一个中年人,他面容憔悴,蹲在门边喃喃自语:我的孩子才几岁大,我走了孩子怎么办啊?怎么办啊?义工请他进来坐下谈谈,但他无动于衷,只是一个人在那自言自语。那种情景令人伤感,中年男子能走能说,却了无生机。义工跟我说,其实许多癌症病人不是被疾病打垮,而是被忧虑和恐惧击倒。

癌症是不是绝症?这要看站在哪个立场来看问题。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癌症的治愈率很低。有时候医生面对几年后再回来复检的病人惊讶不已,心想你怎么还在啊?对于超出预期的癌症患者,医生通常会认为病人创造了一个奇迹,或者解嘲为当初诊断有误。然而,从中国古典整体观的角度来看,患同样疾病的两个人,结果可能会不一样。

古典整体观认为,人是形气神三位一体的整体,其中形体是基础,精神是主宰,气充斥周身,把形体和精神统一为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里面,形体有它自身的变化规律,但精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干预形体的变化,干预的效果既与精神活动的内容有关,也与精神的专注程度有关,还与精神与形体的结合能力有关。

换言之,人会不会患病,或者患病后能不能痊愈,不仅取决于形体的变化,还取决于精神的变化。现代医学看到的只是人体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它在治疗和下结论的时候是把病人的主观因素排除在外的。但人不仅有形体,人还有精神,还有气机,如果把人的生命当作是一个函数,那么变量就应该是三个而不是一个。由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精神状态,因此他们患病后的结果也不尽相同,即使他们患的是同一种病症,这就是为什么有的病人能够创造奇迹的重要原因。

就病人而言,乐观和专注的精神活动是有利于身体康复的。在现实生活里,应该承认癌症的治愈率确实不高,但我们总能找到一些令人意外的例子。例如:有人得知身患重病后干脆出门旅游写生,一年半载后却发现病情减轻了。又有人患癌症后一边坚持治疗,一边学练气功,结果十几年过去,人依旧活得很好。这些例外虽然还不能引起医学界的认真思考,但却给黑暗中的患者提供了一缕光线。

从整体观的角度来看,精神要精确地作用于形体,还需要通过气这一中介,这对于一般人来说从理解到操作都是有难度的,但乐观和专注的精神状态可以对形体产生一种诱导作用,使它有利于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如果说,我们在生病的时候把形体的生杀大权交给医生是不得已的话,那么我们在面对疾病时的悲观散乱心态,就是主动地把精神的生杀大权也拱手出让了,这样我们还能怨谁呢?

总而言之,人若患病,一要看医生对症下药,二要乐观专注,因为人的生命不仅有形体,还有神气,它们能互相作用,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身体的康复,甚至可以产生奇迹。一句话,身体病了心不能病,就如古人所言: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老平 2006-7-21)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16:29:01 | 只看该作者
内经讲堂:张悟本补课



在内经讲堂里,一位老人正在讲授《黄帝内经》,有一个人从后门进来,看见讲堂里坐满了人,就想退回去。老人说:“这位同学坐前面来吧,这里还有一个位子。”来人低着头坐到了前面的座位上。

“这人不是张悟本吗?我在电视上见过他。”有人说了一句。大家听说他就是张悟本,讲堂一下子就开了锅。有人拿出书本请他签名,有人问悟本堂什么时候重开,有人问两千块钱的预约费什么时候能够退回来,有人问喝了绿豆汤头晕怎么办等等。

老人在讲台上笑着说:“原来你就是大名鼎鼎的张悟本啊,请你上来给大家讲讲食疗如何?哈哈。”张悟本满脸通红:“老师,我的那点东西不够用了,我是来补课的。”

老人对着大家说:“这样吧,我们下面的内容改为讨论中医食疗,就从张悟本同学的喝绿豆汤谈起。”讲堂马上安静了下来。老人问:“悟本同学,喝绿豆汤为什么能够治病啊?”

张悟本犹豫了半天:“绿豆生养肝脏,肝能够解毒。” 老人问:“绿豆为什么会生养肝脏呢?”

张悟本犹豫了一会:“因为肝吃绿色的东西。” 老人问:“为什么肝要吃绿色的东西?”

张悟本没有犹豫:“《黄帝内经》说的,肝属木,颜色为绿,味道为酸。所以肝吃绿,绿生肝。” 老人说:“不对,《黄帝内经》没有说绿生肝,而是说酸生肝。”

张悟本不服气:“书上说的,一个内脏对应一套东西,肝属木,对应绿色、东方、愤怒、酸味和眼睛。” 老人说:“不错,五行与五脏、五色、五方、五志、五味、五官有对应关系,但不是像你那样理解。”

张悟本拿出一本《黄帝内经》念道:“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张悟本停住不念。老人道:“念得对,经文是说五气生五形,五形生五味,五味生五脏,五脏生五体,但没有说五色生五脏。这里说的是木这一行的生化,是从无形到有形,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张悟本接着念:“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绿),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老人道:“这是说它们可以互相联系、互相影响,这些联系有的是指人体内部的联系,有的是指人与自然的联系。因为它们在五行的层次里含有相同的东西,或者说它们都具有五行中木的属性。”

张悟本继续念:“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老人道:“这是说同一行里面的东西如果互相影响过度了,就用另一行的东西来克制它,例如过于愤怒会伤肝,就用悲来克制怒,也就是金克木。”

张悟本合上书本问:“老师,你是说绿豆不能生养肝脏,对吗?” 老人道:“我是说《黄帝内经》没有说绿生肝,而是说酸生肝。”

张悟本沉默了一下:“老师,难道我让人喝绿豆汤真的错了吗?”老人道:“《黄帝内经》认为,人是以五脏为核心的整体,五脏之间是通过生克制化来维持平衡的。悟本同学,如果绿豆真的能够影响某一脏,那么长期喝绿豆汤就会破坏五脏之间的平衡,你认为这样能够养生吗?”

张悟本低头不语,当他抬头再看讲台的时候,老人已经离去。张悟本转身问后面:“刚才那位老人叫什么名字?”有人回答:“老人叫岐伯。”(老平 2010-7-6)


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

岐伯对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8 收起 理由
煮酒正熟 + 8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16:30:36 | 只看该作者
学会放松好睡眠



学生睡眠不好,有时要吃安眠药,于是向老师学习放松睡眠法。放松睡眠法是一种从上到下、心身并重的放松方法,学生学完以后感觉舒服,就回家去了。

过了一天,学生对老师说:“昨晚躺在床上练习放松睡眠法,虽然还是很晚才能睡着,但没有以前那么焦虑了。”老师让他练习一遍,学生躺在垫子上,闭上眼睛开始放松。

学生从头部开始,自上而下默念:头部放松••••••颈项放松••••••肩膀放松••••••大臂放松••••••小臂放松••••••手掌放松••••••然后又回到头部:头部放松••••••颈项放松••••••胸背放松••••••腰腹放松••••••臀部放松••••••大腿放松••••••小腿放松••••••脚掌放松••••••

老师问:“能安静放松吗?”学生回答:“脑子有点杂念,担心自己放松不了。”老师说:“增加一个内容,你跟着我想。”

老师缓缓说道:“两眼慢慢闭合,意念收到头部中心,安静••••••意念从头顶百会出去,意想星空••••••意念与虚空之气相合••••••意念回收,收回头部中心••••••头部放松••••••颈项放松••••••老师导引着学生从上到下放松了一遍。导引后学生舒了一口气:“没有杂念了。”

又过了一天,学生对老师说:“昨晚练放松,脑子没有杂念了,但右肩酸痛放松不了,练完以后翻来覆去,过了一段时间才能睡着。”老师说:“那就加上呼吸,吸气想部位,呼气想放松。比如放松到肩膀的时候,吸气想肩膀,呼气想肩膀化成一团气。”学生点头称是。

过了几天,学生对老师说:“通过这几天的练习,晚上睡觉的时候已经没有担忧,肩膀也不酸痛了。”老师问:“能很快入睡吗?”学生说需要半小时左右。老师摇摇头:“还要增加一个内容,你跟着我想。”

老师缓缓闭上眼睛,慢慢导引学生从上到下放松身体,当放松完脚掌以后,老师说道:“意念从脚心下落,落到虚空••••••身体像一张纸••••••在虚空中飘飘渺渺••••••恍恍惚惚••••••空空荡荡••••••很安静••••••很舒服••••••”老师刚要说“要睡觉了••••••睡着了••••••”耳边传来了一阵响亮的鼾声。

(老平 2012-1-18)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16:32:10 | 只看该作者
蒋维乔与冈田式静坐法



(蒋维乔在《因是子静坐法》一书上的照片)

蒋维乔(1873~1958),字竹庄,别号因是子,江苏武进人。教育家、养生家、佛学家。蒋维乔年幼时体弱多病,后修习静坐,持之有恒而使身体健康。他根据自己的练功体会撰写了《因是子静坐法》一书,该书于191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出版后一纸风行。由于该书通俗易懂,开创了以科学解释传统功法的先河,因此很受读书人的喜爱,当时的知识界兴起了一股静坐养生的热潮。蒋维乔为什么会写《因是子静坐法》这本书呢?

蒋维乔在1917年《因是子静坐法》再版的序言中写道:“静坐法,即古之所谓内功也。古者养生之术,本有外功内功二者。医术之药饵针砭,治于已病;养生之外功内功,治于未病者也。自后世失其传,习外功者多椎鲁而无学;而内功又专为方士所用,附会阴阳五行坎离铅汞诸说,其术遂涉于神秘,为搢绅先生所不道。”他认为静坐是一种中国古代就有的内功,是可以用来预防疾病的。只是后来隐于方士之中,附上种种神秘说辞,而不为士大夫所重视。

蒋维乔认为世上的事物本无神秘可言,之所以神秘是因为人的知识有限,又不肯去研究。如果能够下功夫研究,就会发现其中的道理所在。他举自己研习静坐为例:“余自幼多病,屡濒于死,弱冠以前,即研究是术。庚子之岁,乃实行之。以迄于今,未尝间断。盖十八年矣。不特痼疾竟瘳,而精神日益健康。”他说自己自幼多病,有好几次快要死掉了。他是在二十岁以前开始研究静坐的,到了庚子之年就是1900年,那年他二十七岁,便开始练习静坐。连续坚持了十八年以后,结果把病治好了。蒋维乔幼年患有肺结核咯血,医生认定他命难长久,但事实上蒋维乔活了八十五岁。

有了这个亲身经历以后,蒋维乔就想揭掉静坐的神秘面纱,用科学的理论来阐述静坐使人健康的道理。这时候他知道日本有两个人已经这样做了,他们是冈田虎二郎和藤田灵斋,这两个人都出书倡导静坐法,每个人都有徒众数万,并声称是自己创立了静坐法。蒋维乔看了两人的书以后不禁长叹:“是吾国固有之术也。冈田藤田之书,平实说理,不为神秘之谈耳。惟其说能本乎科哲诸学,乃异于吾国古书所云。” 蒋维乔发现日本人说的就是中国原有的东西,只是用了西方的科学和哲学等名词来解释,没有了神秘感而已。

于是蒋维乔忍不住数落起中国人的劣根性。他说我们中国人有一个弊端,即凡一切学术,以及百工技艺,一旦心有所得,就视为秘法而不肯公开,自古至今有很多卓绝的技艺因此而失传。反观日本人,得到中国的一样东西,就共同研究,结果远胜于中国甚至返销回中国。蒋维乔接着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中国的外功,另一个是中国的内功。

所谓外功,蒋维乔说中国的外功“粗者为八段锦,精者为拳艺”,由于不肯公开研究,结果使“习者无学,学者又莫之能习”,总之就是水平有限,难以创新发展。结果到了明代出了个陈元赟,陈元赟东渡把中国的武艺传到了日本,日本人群起而研习,久而久之就成了柔道,但中国的拳艺却始终没有大的发展。蒋维乔写书的时候不会预见日本柔道早已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而中国武术还在门外徘徊,更不会预见当今不少中国青年以成为柔道高手而自豪,否则他的感慨会更多一些。

所谓内功,蒋维乔说“其粗者为可却病,精者乃可成道。”因而中国人更是秘而不宣,不肯公开研究,“卒至流为怪诞,趋入异端。”反观日本人,得到中国的内功以后就加以研究,创为静坐法,“自大学讲师学生军人老幼男妇,多起而效法之。”而中国人还是故作神秘,令人感叹不已。

有感于此,蒋维乔做了两件事,一是撰写了《因是子静坐法》,二是翻译出版了冈田虎次郎的《冈田式静坐法》。这两本书对后来的中国气功产生了影响,其中《因是子静坐法》多次再版,主要内容被1981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气功精选》所收录。(老平 2010-10-22)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16:33:12 | 只看该作者
五行与情志:一个消除怒气的方法



有一个商人,生意越做越大,但脾气也越来越大。他的邻居是一位大夫,商人每次发完脾气以后会觉得身体不舒服,就去请大夫开药。

有一天大夫对商人说:“你的毛病不在于身体而在于情志,吃药是吃不好的,你得找一个办法来对治怒气。”商人点头:“大夫你说的对,我是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发怒,我也知道这样对身体不好,可就是控制不住。大夫你有什么好的法子没有?”

大夫说:“方法倒是有,是祖传的秘法,一般不外传的。”商人急忙表态:“我给你钱,只要能止住怒气就行。”大夫一本正经地说:“千金不卖道。我不要你的钱,只要你的真心。”商人顿时正容:“在下洗耳恭听,请大夫指教。”

大夫左右看了一下,然后小声地说:“当你要生气的时候,用鼻子吸气三下,然后默念一个‘伤’字,就是‘伤心’那个‘伤’”。

商人按照大夫的说法做了一遍,低声地问道:“如果还是生气怎么办?”大夫说:“再用鼻子吸气三下,然后默念‘伤’字,加上想一朵白色的花。”

商人又按大夫的说法做了一遍,犹豫了一下:“如果还是生气怎么办?”大夫说:“再用鼻子吸气三下,然后默念‘伤’字,改想一个白色的花圈。”

商人一听勃然大怒:“要不要加上哀乐?”大夫脸色一变,神情悲哀:“你糟蹋了我家的祖传秘法。”商人一愣,马上低头吸气默想。商人一抬头,只觉得鼻子发酸眼睛发潮,满腔的怒气早已无影无踪。(老平 2010-3-15)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16:34:54 | 只看该作者
情绪产生与五行调整法



中国古人认为,人在正常情况下是没有生情绪的,情绪的产生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体内的气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情绪的出现。另一个是意识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情绪产生。这就是《孟子·公孙丑》所说的:“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下面从整体观的角度来看分析一下情绪的产生机理以及对治方法。

一.情绪的产生

“气壹则动志”,是指人由于体内气机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在大脑参照系中得到反映而产生感受,进而形成相应的情绪。常见的情况是:气的向上、向外急骤运动可引发愤怒的情绪,气的畅流可引发喜悦的情绪,气的向内、向下急骤运动可引发惊恐的情绪,气的收敛过度会引发忧思的情绪。气的消散衰退会引发悲哀的情绪。

“志壹则动气”,是指大脑参照系的变化引起体内气的变化,而气的变化引发情绪的产生。《黄帝内经》对此有明确的描述,如《素问·举痛论》中写道:“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其中大部分都是“志壹则动气”的结果。

在上述两种模式中,“气壹则动志”是基本模式,“志壹则动气”则内含了“气壹则动志”的过程。后者的机理是:意识活动的专注引起了气的变化,而气的变化在参照系内进行识别后再作出评判性反应,进而产生情绪的内在感受和外在反应。

二.五行对治

在古典整体观中,人的基本情绪表现为怒、喜、思、悲、恐,叫做五志,它对应着人的五脏:肝、心、脾、肺、肾。也就是说,这个“志”既与人的大脑有关,还与人的脏腑有关,更直接的说法是与五脏的气机有关。

由于人是一个以五脏为核心,通过经络把四肢百骸连接在一起的整体,因此当情绪产生以后,可以通过五行生克的原理,用各种相关的手段来调整五脏的气机,以达到对治情绪的目的。具体来说,就是利用五脏旁通体系当中的五脏与五志、五音、五指、五色等对应关系来调整情绪。

三.具体方法

1.调指法。在传统文化里面,调整人的手指叫做掐诀或掐手印,在现代整体学里面则归类为调整形体。由于人的五指的指端对应着五脏,因此通过调整手指的形态可以调动五脏气机并影响人的情志。在五行调整法里,通常先学习调指法。调指法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开指法,另一种是闭指法,通过不同的手诀可以影响人的不同情绪。

2.发音法。发音对治情绪有多种方法,一种是古音韵学的发音,其中角、徵、宫、商、羽,对应着五脏的肝、心、脾、肺、肾。另一种是《六字诀》的发音,其中嘘对肝,呵对心,呼对脾,呬对肺,吹对肾,嘻对胆。还有一种是混元五音,是练五脏归元的方法。从程序来看,发音法可以有声念法、默念法、心念法三个阶段,其中声念法是基础。在五行调整法里面,发音法是关键的方法。

3.造象法。造象法是把怒、喜、思、悲、恐的形象和心态想象并表现出来。造象法又有两种方法:一是用五行相克的原理来对治,如生气的时候想象悲伤的形象和心态,以金克木;二是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如害怕的时候想象喜悦。在实际运用中,喜悦的形象是一种常用而有效的方法,可以用来对治其他四种情绪。

4.添色法。添色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造像法相结合。五志与五色的对应关系是:怒对青,喜对红,思对黄,悲对白,恐对黑。比如当忧思不解的时候,可以想象绿树,以青木克黄土,有助于化解忧思。

上述四种方法,都是当情绪产生以后的化解方法,按照古人的说法,“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因此,消除情绪的根本方法是修养自身,要练中和之性,以形成中和之气。只有这样,才能化情绪于未起,干事无过而无不及。(老平 2011-10-18)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16:36:22 | 只看该作者
儒家前辈说修身



在书院里,学生向儒家前辈请教修身的方法。

前辈抬起头问:“经典里不是说了吗?你还要找什么方法?”

学生说:“我是想学一些具体的东西,比如动作要求、呼吸方法、调心要领等等。”

前辈说:“《大学》里说得清楚,‘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这就是儒家修身的要旨。”

学生说:“学生愚钝,没看出里面有什么具体的方法,还请前辈指教。”

前辈说:“你不是愚钝,而是喜欢一法一术的东西,原因就是没有正心。”

学生问:“正心有方法吗?”

前辈顿了一下,然后说:“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学生又问:“这好像是在描述‘不得其正’的原因,难道这就是正心的方法吗?”

前辈反问:“把你的忿懥去掉,把恐惧去掉,把好乐去掉,把忧患去掉,你就能够正心,就能够执中,难道这些不是方法吗?”

学生再问:“怎样把那些东西去掉呢?”

前辈呷了一口茶,看着学生说:“那就需要诚意,诚意就要在慎独上下功夫。你是不是还要问慎独有什么方法没有?我告诉你,书里已经写了,慎独就是要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子,要做到不欺暗室。”

学生还是不明白:“那到底怎样去修身呢?”

前辈大声说道:“在生活中诚意,在生活中正心,在生活中修身。离开了现实生活,方法再多也不是真正的修身。”(老平 2011-6-27)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16:37:45 | 只看该作者
道家前辈话修身



(漆艺壁画《道德经颂》)

在山里,学生向道家前辈请教修身的方法。

前辈问:“你说的修身是指什么?”

学生答:“就是指修炼自己啊。”

“为什么要修炼自己?”前辈问。

“我想健康长寿。”学生答。

前辈沉默了一下说:“自然就行。”

学生问:“怎样才能做到自然呢?”

前辈答:“与天地共沉浮,与万物同兴衰。”

学生又问:“为什么这样做就能够健康长寿呢?”

前辈答:“因为天地、万物和人本源一体,故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

学生再问:“难道人就不能主动改变环境、不能主动改变生活方式吗?”

前辈答:“人能够改变环境,环境也能改变人;人能够改变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也能改变人。”

学生继续问:“您是说修身需要无为是吗?”

前辈答:“先有为,后无为,再无不为。”

学生问:“请教什么是有为?”

前辈答:“变不自然为自然。比如你每天夜里一点以后才睡觉,这是违背自然的习惯,需要有意识地去改变它,改为十一点以前睡觉。”

学生问:“请问什么是无为?”

前辈答:“不先物而为。就是事前不臆想,不妄为。无为不仅指人的行为,更指人的意识。要意识清静,而不是无所作为。”

学生问:“请问什么是无不为?”

前辈答:“因物之所为。是指按照事物自身的规律去做事,当你的意识清静而不固执的时候,就能够对任何事情作出恰当的反应,就能够干成任何事情。”

学生说:“这么说来,道家修身不是主张消极等待的无为,而是主张顺应自然的有为。”

前辈道:“道法自然,道生万物。道家修炼就是修自然,就是修生生不已。”

(老平 2011-6-29)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16:39:06 | 只看该作者
佛家前辈言修身



在寺庙里,学生向佛家前辈请教修身的方法。

前辈:“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我有很多烦恼,身心疲惫,请前辈开导。”

前辈:“找大夫去。”

学生:“找过了,不管事。”

前辈:“去心理咨询。”

学生:“咨询过了,没用。”

前辈:“你有什么烦恼?”

学生:“家庭、事业都出了问题,想不通,总失眠。”

前辈:“你来找我干什么?”

学生:“向前辈请教去除烦恼的法子。”

前辈:“把心放下。”

学生:“怎么才能把心放下?”

前辈:“一说就放。”

学生:“不会放怎么办?”

前辈:“先拿着。”

学生:“我拿得太累了。”

前辈:“谁在累?”

学生:“我啊,我拿着太累了。我不想烦恼,我想快乐。”

前辈:“烦恼和快乐不是你,能够烦恼和快乐的才是你。”

学生:“这话是什么意思?”

前辈:“能够烦恼就能够快乐。”

学生:“前辈,你有烦恼吗?”

前辈:“有。”

学生:“你是怎样去除烦恼的?”

前辈:“快乐。”

学生:“但烦恼的事还在啊,怎么能够快乐起来呢?这不是掩耳盗铃吗?”

前辈:“不是掩耳盗铃,而是用心造铃。”

(老平 2011-6-30)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17:35: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平 于 2012-6-18 10:06 编辑

如何提高专注能力?



一个人要想把事情干成功,需要具备一定的专注能力。而企业管理者专注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能否实现其战略目标。

何谓专注?专注是指人的意识活动集中、专一。从整体观的角度来看,意识活动需要有对象,根据意识活动对象的不同可以把专注分为三种类型:如果对象为体外之物,就叫外向性专注;如果对象为体内之物,就叫内向性专注;如果对象为意识活动本身,就叫同一性专注。

提高专注能力,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提高意识活动与对象结合的紧密度,结合得越紧密,专注能力就越高。二是延长意识活动与对象结合的时间,结合的时间越长,专注能力就越高。

如何提高人的专注能力呢?从专注的三种类型可以得出三种不同的训练方法,即外向法、内向法和同一法,不论用哪一种方法,都可以提高人在处理问题时的专注能力。所谓外向法和内向法,是指通过意识活动与体外或体内之物相结合来强化专注能力的训练方法。

关于内向法,其实质是通过提高神形(心身)相合或神气相合的水平来强化专注能力,如站桩和蹲墙,都属于内向法,认真练习可以有效地提高人的专注能力。扩而广之,如果我们做动作的时候能够把注意力放在形体动作上,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收到提高专注能力的效果。从这个角度出发,平时做运动的时候最好不要戴耳机或聊天。

下面简单介绍两种外向法,一种叫观球法,一种叫眺望法。观球法一般是坐着平视前方约一米外的小黑球,持续10分钟左右,开始的时候会流泪,慢慢就会习惯。眺望法是看远处固定的物体,站着坐着都行,如果有条件可以在山顶或海边练,极目远眺地平线或海平线等,每次看15分钟左右。这两种方法不但可以提高专注能力,也有调整视力的作用。(老平 2011-3-5)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2-2-8 22:00
  • 签到天数: 1169 天

    [LV.10]大乘

    15#
    发表于 2012-6-17 15:20:09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貌似很有用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6-19 20:10:58 | 只看该作者
    谁来治牙痛?



    李老板因牙痛而寝食不安,经牙医经检查发现是牙周炎。牙医建议把牙齿拔掉,于是李老板缺了一只牙回家。

    过了一段时间,李老板发现被拔掉的牙齿旁边有一只牙开始松动,而且越松越动,吃东西的时候一碰就痛得厉害。于是他又去看牙医,牙医说松动的牙齿也得拔掉,而且以后要镶牙。李老板有点犹豫,没把那只牙留给牙医。

    李老板在网上看见有人说咬牙能够对治牙痛,于是就学着咬牙切齿,但不怎么见效。他发帖问网友是什么原因。网友问:“你一天咬多少次呢?”“只要记起来我就会咬。”李老板回答。

    网友说:“如果你一天只记起来一次,那就是一天才咬一次,那是不够的。” 李老板一拍脑袋:“噢,你说得对,我是每天睡觉的时候才记起来,所以每天只咬了一次,而且咬着咬着就睡着了。”网友说最好每天的早、中、晚各咬一次,每次不要少于50下。

    过了一段时间,李老板感觉那只牙齿好像没有继续坏下去,但也没有好起来。他又发帖问网友是什么原因。网友问:“你咬牙的时候在想什么呢?” 李老板回答:“一边干事一边咬牙呗,要不就是一边咬牙一边想生意上的事情,你问这个干嘛?”

    网友说:“咬牙的时候要集中精神,每咬一下都要想牙齿坚固。” 李老板疑惑:“那究竟是咬牙这个动作起作用呢,还是脑袋的想法起作用?” 网友反问:“如果不动脑子,那谁来治牙痛呢?”(老平 2010-12-19)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6 收起 理由
    煮酒正熟 + 6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3-1 22:36
  • 签到天数: 154 天

    [LV.7]分神

    17#
    发表于 2012-7-11 19:01:08 | 只看该作者
    老平 发表于 2012-6-19 20:10
    谁来治牙痛?

    这个是不是有点唯心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07:35:50 | 只看该作者
    skywoodlin 发表于 2012-7-11 19:01
    这个是不是有点唯心了?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这个不叫唯心,而是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唯心主义的实质是:世界的本源是意识的而不是物质。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9-2-27 14:32
  • 签到天数: 3 天

    [LV.2]筑基

    19#
    发表于 2012-7-12 18:09:42 | 只看该作者
    老平 发表于 2012-6-14 16:33
    五行与情志:一个消除怒气的方法

    这里吸气默念伤的时候 ,要不要缓 缓吐气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18:32:22 | 只看该作者
    vinishadow 发表于 2012-7-12 18:09
    这里吸气默念伤的时候 ,要不要缓 缓吐气呢?

    默念“伤”的时候应该吐气。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1-7 07:19 , Processed in 0.071430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