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6-9-4 09:56 |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
从曾国藩到马克思 – 漫谈晚清外交家容闳的社会关系 下
本帖最后由 萨苏 于 2012-6-16 21:26 编辑 n: m1 f, {2 {4 k$ J$ T
' O: p8 N: b. L7 Q2 d+ g- m" |容闳能够和马克思拉上关系,中间的桥梁是他启蒙老师古夫人的丈夫郭实腊。实际上,是他和古夫人共同收留了容闳在马礼逊纪念学校学习。5 X. _: e0 H- D9 c
+ ^% ]1 f4 v9 y5 j" _! `% h东方打扮的郭实腊
2 ~3 K1 [6 o; v9 X& ^ s' G. q& E0 A* o
郭实腊,本名Karl Friedrich August Gützlaff,翻译成中文应该是卡尔.弗雷德里克.奥古斯都.居拉茨夫,被称为郭实腊是因为他为了传教曾把自己过继给一名姓郭的福建人,他的签名也是“郭实腊”,但一般大家更多地把他叫做郭士立。梁赞诺夫(David Riazanov)在《马克思谈中国》中提到马克思曾与郭实腊进行过“有趣的交流”。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也曾专门提到郭实腊的事情,也是关于中国不多的评述之一 --只是,马克思的文章被翻译回来的时候,郭士立被译成了“居茨拉夫”,于是人们不明白马克思说的就是这个传教士。: a- k( g- ^0 R% g
{7 F/ B. ?( t9 b
这段文字见于马克思恩格斯1850年合写的《国际述评》第一部分,内容如下 – “最后,再谈一谈有名的德国传教士居茨拉夫从中国回来后宣传的一件值得注意的新奇事情……这个国家据说已经接近灭亡,甚至面临暴力革命的威胁,但是,更糟糕的是,在造反的平民当中有人指出了一部分人贫穷和另一部分人富有的现象,要求重新分配财产,过去和现在一直要求完全消灭私有制。当居茨拉夫先生离开20年之后又回到文明人和欧洲人中间来的时候,他听到人们在谈论社会主义,于是问道:这是什么意思?别人向他解释以后,他便惊叫起来:“这么说来,我岂不到哪儿也躲不开这个害人的学说了吗?这正是中国许多庶民近来所宣传的那一套啊!”9 x+ U+ a' k: @1 Z. Q4 N
$ t1 q' p0 r/ _. V4 \ M9 c马克思试图用这段话说明社会主义或者准社会主义的种子正在到处发芽,连远在东方的中国也不例外,他对中国的了解证实来自这位居茨拉夫或者郭实腊。( W- w8 j2 t8 [) i
7 c6 n# I- v9 N与潜心于教育的古夫人不同,她丈夫郭实腊是一个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毁誉参半的人物。
) J( K) v8 t1 p- V: c
e! Z2 j& E" w' b7 I. k5 H东方人对他的誉在于他对积极促进了中西方交流,比如,《红楼梦》是他介绍到西方的,西方的经济学是他介绍到中国来的。他也也作了不少好事,比如在中国推进医疗和教育事业;而对他的“毁”则也是很有道理的 -- 郭实腊在鸦片战争中为英军担任过翻译和所谓“定海知府”,甚至,那个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 《南京条约》也是他起草的。他还曾为鸦片贩子做过关于中国情况的收费咨询,参与鸦片贸易 -- 有两个英国人每年给容闳他们那个在马礼逊纪念学校就读的男生班捐15个英镑作为资助,他们中的一个就是大鸦片贩子颠地。/ ~6 l' y" Q N' h# W& V
' U7 v" |8 v, X# C4 B6 ]7 U4 [
自己学习的时候用了鸦片贩子的钱?容闳估计有躺着也中枪的感觉, a: D$ f/ D. R
& s( T) Y' d# H: j3 A/ \4 k* y" D! S
在西方呢?也是骂他的和赞他的一样一半。赞他,因为他大大促进了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的宗教老师罗孝全出自他的门下;骂他呢,因为他为了尽快传播这个宗教,对其进行了大量本土化的改造,收纳的传教人员中也不乏滥竽充数的。这里面的妥协有时难免太大,而传一个半吊子的基督教到中国去,是很多正宗的教士们所不能接受的,于是郭实腊被视为一个离经叛道者。马克思提到郭实腊返回欧洲,正是他遭到攻击被迫返回西方述职的时候。
# {+ Y- R& a& S
- {' S( }! D* F2 C4 u* _' N8 N" @这样一种间接的关系未免太遥远,还有一种说法是容闳和马克思的弟弟相交甚笃。
! K; u8 C; B0 C1 v% s" b, m: k+ ~5 p0 n/ `
虽然在耶鲁学习期间容闳获得了相当高的荣誉(后来他被选入耶鲁名人堂,画像和克林顿挂在一起 – 这个一百多年后的社会关系,我们就不提了),但是,作为美国知识界为数极少的华人,他也不免压力和寂寞。和今天上网一样,容闳也有类似的排解方法,于是,便开始交了一些笔友,经常书信往来。这些笔友中,便有一个姓马的。
' A2 ^. M0 A: K6 Y; H+ h+ M! b. k
# T" }3 r2 B ?, q4 V2 o
有没有看出这位老马和马克思长得相似?! o1 f) \; n8 N5 |$ x7 n4 Y
8 w$ H S. d7 |& k这位姓马的美国人与容闳交往很深,彼此无话不谈,后来成为很好的朋友。当容闳开始进行留美幼童计划的时候,老马给了容闳很多帮助。他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1884年年初,也许是1883年年末,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我曾经请格兰特将军和容闳一起来……以便向他介绍容”(“Early in 1884, or late in 1883, if my memory serves me, I called on General Grant with Yung Wing…… to introduce Wing”)$ X+ [; K, S r7 V/ B1 C, g
2 s- q U- |5 v- H
格兰特将军,就是美国南北战争的英雄,曾两任美国总统的尤利西斯.格兰特将军,他后来也成为容闳的友人和坚定的支持者。容闳曾经努力促进前面提到的留美幼童计划,并将其定位终生最重要的事业,这项计划促成了数百名中国幼童到美国接受近代化教育并回国效力,可惜由于清政府的短视和不能为保守官员所容,这支大清时代的“健力宝足球队”在尚未完成学业的时候,就被清政府蛮横地全部召回,没能发挥最佳作用。在这项事业遭到清廷保守势力大力攻击的时候,格兰特将军和老马都曾经给清政府写信,要求李鸿章支持容闳的留学生培训计划,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使这项事业尽可能地延展了自己的生命。容闳的这些学生,后来成为中国近代化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批人。3 a* d! s1 [; ^: A0 O
( T% K( @, Q9 h! I; R) d( q) p随手就能请来一个美国总统,这位美国老马的地位不可谓不高,实际上容闳这位朋友不但地位高,名气更大,他写下的《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百万英镑》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品……' B8 f/ T- H# J$ R
8 D" Y4 ?, n& B8 v! U没错,这个美国老马,就是我们熟悉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
! A% ]( S/ V s' {; ]1 C3 b: r6 v- _7 I+ i2 J. ^
容闳和马克吐温的友谊是深切的。后来,两人甚至都搬到了康涅狄格州的避难山下居住,今天,去看望容闳的故居,也很容易在旁边找到马克吐温的房子,所谓一辈子的朋友,大体就是这个样子的。7 ?. W, j9 c0 I4 I
3 ^ V, B2 E) D+ p那么,马克吐温和马克斯是什么关系,如果没弄错,这个家伙本名叫塞缪尔,马克吐温似乎只是笔名。
+ e0 Y% M% q! }* K" }3 D7 ^" W7 F
不过,的确有过“马克吐温是马克思的弟弟”这样的笑话。据说,这是台湾戒严期间的事情,当时马克吐温的书也在被禁之列,而原因呢,据说是怀疑他跟马克思是兄弟俩。至于这样想的理由吗,名字相近可能有关系,那同样的一脸大胡子,闹不好也会引发什么联想。
5 f) a; V$ q8 q* Y$ n2 C7 I& f/ `% u5 b% M2 R+ k6 Y
面对这种想象力,也只有佩服二字了。( Q2 u" k. R4 [1 I$ U. g
0 P0 e- }- w% L! i
容闳和马克思的所谓关系,不过是半个玩笑而已。而他和另外一些人的关系,却是真实而值得述说的。特别是当我看到一幅孩子笔下的航船时,这种述说,就从值得变成必要了。1 C i! F( o" Q% b, `, q
[待续]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