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红菜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3-20 08:44: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9-3-20 08:45:20 | 只看该作者
朝读美文 | 池莉:假如你没有吃过菜薹[url=]阅读武汉[/url] [color=rgba(0, 0, 0, 0.3)]2018-12-03
假如你没有吃过菜薹来自阅读武汉00:0008:23


假如你没有吃过菜薹,无论你是谁,无论享有多么世界性的美食家称号,无论多少网友粉丝拥戴你为超级吃货,我都有一个好心的建议:先,赶紧,设法,吃吃菜薹。

武汉有一种蔬菜,名叫菜薹。如果需要摆明菜薹的正宗血统,就叫洪山菜薹。洪山是武汉市一个区,在长江以南。武汉人一般懒得把行政区划说那么清楚,凡长江以南,就说武昌。凡长江以北,就说汉口。汉口人家卖菜薹,只要说是武昌过来的就行了,价格就可以很坦然地高于汉口与汉阳的菜薹。行家一般也不会买错,菜薹的品相绝对不一样。肤色深紫且油亮的,薹芯致密且碧绿的,个头健壮且脆嫩的,香味浓郁且持久的,自然就是武昌过来的。武昌土壤呈弱酸性,是黑色沙瓤土。汉口土壤呈弱碱性,多黄色黏性土。最适合菜薹生长的是前者。当然作为蔬菜,相对还是有普适性的,武汉三镇、大江南北,延及整个江汉平原,也都有生长,也都还挺好吃,也都深受广大人民喜爱。


有趣的是:所有菜薹中就数洪山菜薹最好吃。明显最好吃。入口便知晓。洪山菜薹就像一武林高手,身手一亮,立见分晓,你只需看它一眼。洪山菜薹在芸芸菜薹中,就是出类拔萃,卓尔不凡,鹤立鸡群。而且洪山菜薹就像所有大人物大明星一样,只要身居某个阶层高位,就会有种种神奇传说围绕你。洪山菜薹的传说太多了。除了当代商业编造了许多矫揉造作、文理不通的广告性故事之外,民间大众流传最为久远的版本,恐怕就是所谓“钟声塔影”,说的是洪山宝通寺塔影之中的那块土地与延及本寺庙钟声可闻的那片土地,出产的才是最好吃的菜薹。这个传说之所以流传千百年,我想还是有一定的合理性。只因菜薹的确是顶爱干净的蔬菜,寺庙乃俗世最洁净的净土,菜薹在寺庙的庇护下,远离尘嚣与践踏,自然生得最好了。


说菜薹是顶爱干净的蔬菜,还是谦虚的,菜薹简直是洁身自好到了毅然决然地与众不同,也是孤标傲世到了绝不苟同其他蔬菜。一般蔬菜,都会选择气候温暖的季节,菜薹偏偏选择最寒冷的季节。纵使千娇百媚的蔬菜,倒一副傲雪凌霜的风姿。它也偏偏不是叶子作菜,它的菜是那段质感最佳、营养含量最高的茎。于是作为蔬菜,菜薹就有效避免了其他叶类蔬菜的单薄、粗纤维太多、草酸含量偏高的缺陷。菜薹却也并不因此走茎块路线,把自己埋在地下泥土里,而是酷爱阳光、寒风和雪霜。寒露是万物凋零萎谢之始,却是菜薹拔节生长之时。不要搞错,菜薹不是菜苔。不是那些油菜青菜一类,抽苔主要结籽。菜薹的薹,主要为食用。如果冬至有幸落一场大雪,你就看到那张脸盆大一兜兜菜薹,菜心的胸怀无比宽阔,怀抱大捧刷刷冒头的菜薹。翌日雪霁,那些昨夜冒头的菜薹已经一根根茁壮挺立,茎粗壮,色嫩紫,冠顶是鹅黄色簇状小花,五六根就是一盘菜。而且,这不,今天刚采摘过的,明天又会蓬勃冒出新一茬,越是雪大,越是喜人,越是孤独,越是丰沛。

菜薹伤刀,亲人,说的是它不喜金属,喜人手料理,就是有这点撒娇的小任性。菜薹又是典型的时鲜,随采随吃最妙。它冷藏花颜失色,冰冻即坏,隔天就老。它是如此敏感与高冷,如此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却也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你人生苦短,须及时吃喝,也是一首无字的《金缕衣》,提醒的还是“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就是菜薹,你不踏雪采摘,你不亲手料理,你不尽快品尝,你就取不到真经。唯有你不辜负它,它才不辜负你。虽说菜薹老了也能吃,味道却已是天壤之别了。当然菜薹自然也有平易近人通俗易懂之处,它冰清玉洁,纤尘不染,十分方便料理,只需要掐成几段,清水过过,放进锅里,翻炒几下,顿时就香气四溢,荤素凉拌,般般相宜。菜薹炒腊肉这道菜肴之所以经典,那是因为有了菜薹而腊肉更香,而不像许多蔬菜,靠肉长香。别忘了菜薹的菜汁,得浇在刚出笼的滚热白米饭上,那龙胆紫的颜色紫水晶的光泽,美味指数无法衡量,只好用最时髦的养生热词:满满都是花青素啊!武汉人对于蔬菜,只有一个最高评价标准的——甜津了!菜薹当真就是甜津了!熟吃生吃都甜津!

这般好蔬菜,现在却是世人难见真佛面了。餐馆饭店全都是物流配送大棚菜了。现在是商人不解煮,富人不解吃了。更有懒人宅人,冰天雪地足不出户只是愿意叫外卖。外卖菜肴是怎么炮制出来的,就不细说了,相信谁拍拍脑袋都会明白什么叫做以最低成本博最高利润。谢天谢地,我是至今都没有放弃这一口福气的。冬季到了,再忙再冷,我也要千方百计挤时间跑菜场,精心选择采买,回到家里,即刻动手炒菜,转眼间一盘油光水滑的鲜嫩菜薹端上桌,看着就养眼。半辈子,无数次,面对菜薹,我就变成了一个神秘主义者。每当吃到最好的菜薹,我都会心生敬畏,总觉得这种菜是一个不可言喻的神迹。我对菜薹是情有独钟不离不弃到即便它们老了也要养着,花瓶伺候,权当插花,它会为我盛开半个月,左看右看都别致。看花时,一回回,心里暗叹:菜薹!哦,菜薹真心是我对武汉最深的一份眷恋。

——选自《武汉印象·2017》



<END>

池莉(1957.05—),当代著名女作家,自幼喜写作,8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至今。现居武汉。她的作品大部分体现了武汉的特色,她写的人物大部分也和武汉这座特大城市的性格有关,多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社会反响强烈。有法德日英韩越等文字译著出版。主要作品有:《池莉文集》(七卷),长篇小说《来来往往》《小姐你早》《水与火的缠绵》《所以》等;中短篇小说《烦恼人生》《让梦穿越你的心》《致无尽岁月》《云破处》《一夜盛开如玫瑰》《生活秀》《看麦娘》《有了快感你就喊》等;散文《老武汉》《怎么爱你也不够》《熬至滴水成珠》《来吧孩子》等;诗歌《成为最接近天使的物质》等。历年来获各文学奖60余项。
她的声音温暖、质朴,被评书表演艺术家何祚欢评价为具有难得的老牌播音员的声线。
她爱书,爱笑,爱生活。她愿用自己的声音陪伴你度过每一段美好的时光。
她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对武汉有着深深的眷恋。她要和你一起,读遍武汉的大江大河、寻常巷陌、烟火气息。
她是“阅读武汉”朗读人——莘荑。
——————————
文字|池莉
录音|莘荑
排版|多拉
图片|网络


为时代发声
为城市立传
为读者增福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9-3-20 08:48:13 | 只看该作者
假如你没有吃过菜薹,无论你是谁,无论享有多么世界性的美食家称号,无论多少网友粉丝拥戴你为超级吃货,我都有一个好心的建议:先,赶紧,设法,吃吃菜薹。



武汉有一种蔬菜,名叫菜薹。如果需要摆明菜薹的正宗血统,就叫洪山菜薹。洪山是武汉市一个区,在长江以南。武汉人一般懒得把行政区划说那么清楚,凡长江以南,就说武昌。凡长江以北,就说汉口。汉口人家卖菜薹,只要说是武昌过来的就行了,价格就可以很坦然地高于汉口与汉阳的菜薹。行家一般也不会买错,菜薹的品相绝对不一样。肤色深紫且油亮的,薹芯致密且碧绿的,个头健壮且脆嫩的,香味浓郁且持久的,自然就是武昌过来的。武昌土壤呈弱酸性,是黑色沙瓤土。汉口土壤呈弱碱性,多黄色黏性土。最适合菜薹生长的是前者。当然作为蔬菜,相对还是有普适性的,武汉三镇、大江南北,延及整个江汉平原,也都有生长,也都还挺好吃,也都深受广大人民喜爱。






有趣的是:所有菜薹中就数洪山菜薹最好吃。明显最好吃。入口便知晓。洪山菜薹就像一武林高手,身手一亮,立见分晓,你只需看它一眼。洪山菜薹在芸芸菜薹中,就是出类拔萃,卓尔不凡,鹤立鸡群。而且洪山菜薹就像所有大人物大明星一样,只要身居某个阶层高位,就会有种种神奇传说围绕你。洪山菜薹的传说太多了。除了当代商业编造了许多矫揉造作、文理不通的广告性故事之外,民间大众流传最为久远的版本,恐怕就是所谓“钟声塔影”,说的是洪山宝通寺塔影之中的那块土地与延及本寺庙钟声可闻的那片土地,出产的才是最好吃的菜薹。这个传说之所以流传千百年,我想还是有一定的合理性。只因菜薹的确是顶爱干净的蔬菜,寺庙乃俗世最洁净的净土,菜薹在寺庙的庇护下,远离尘嚣与践踏,自然生得最好了。






说菜薹是顶爱干净的蔬菜,还是谦虚的,菜薹简直是洁身自好到了毅然决然地与众不同,也是孤标傲世到了绝不苟同其他蔬菜。一般蔬菜,都会选择气候温暖的季节,菜薹偏偏选择最寒冷的季节。纵使千娇百媚的蔬菜,倒一副傲雪凌霜的风姿。它也偏偏不是叶子作菜,它的菜是那段质感最佳、营养含量最高的茎。于是作为蔬菜,菜薹就有效避免了其他叶类蔬菜的单薄、粗纤维太多、草酸含量偏高的缺陷。菜薹却也并不因此走茎块路线,把自己埋在地下泥土里,而是酷爱阳光、寒风和雪霜。寒露是万物凋零萎谢之始,却是菜薹拔节生长之时。不要搞错,菜薹不是菜苔。不是那些油菜青菜一类,抽苔主要结籽。菜薹的薹,主要为食用。如果冬至有幸落一场大雪,你就看到那张脸盆大一兜兜菜薹,菜心的胸怀无比宽阔,怀抱大捧刷刷冒头的菜薹。翌日雪霁,那些昨夜冒头的菜薹已经一根根茁壮挺立,茎粗壮,色嫩紫,冠顶是鹅黄色簇状小花,五六根就是一盘菜。而且,这不,今天刚采摘过的,明天又会蓬勃冒出新一茬,越是雪大,越是喜人,越是孤独,越是丰沛。



菜薹伤刀,亲人,说的是它不喜金属,喜人手料理,就是有这点撒娇的小任性。菜薹又是典型的时鲜,随采随吃最妙。它冷藏花颜失色,冰冻即坏,隔天就老。它是如此敏感与高冷,如此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却也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你人生苦短,须及时吃喝,也是一首无字的《金缕衣》,提醒的还是“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就是菜薹,你不踏雪采摘,你不亲手料理,你不尽快品尝,你就取不到真经。唯有你不辜负它,它才不辜负你。虽说菜薹老了也能吃,味道却已是天壤之别了。当然菜薹自然也有平易近人通俗易懂之处,它冰清玉洁,纤尘不染,十分方便料理,只需要掐成几段,清水过过,放进锅里,翻炒几下,顿时就香气四溢,荤素凉拌,般般相宜。菜薹炒腊肉这道菜肴之所以经典,那是因为有了菜薹而腊肉更香,而不像许多蔬菜,靠肉长香。别忘了菜薹的菜汁,得浇在刚出笼的滚热白米饭上,那龙胆紫的颜色紫水晶的光泽,美味指数无法衡量,只好用最时髦的养生热词:满满都是花青素啊!武汉人对于蔬菜,只有一个最高评价标准的——甜津了!菜薹当真就是甜津了!熟吃生吃都甜津!



这般好蔬菜,现在却是世人难见真佛面了。餐馆饭店全都是物流配送大棚菜了。现在是商人不解煮,富人不解吃了。更有懒人宅人,冰天雪地足不出户只是愿意叫外卖。外卖菜肴是怎么炮制出来的,就不细说了,相信谁拍拍脑袋都会明白什么叫做以最低成本博最高利润。谢天谢地,我是至今都没有放弃这一口福气的。冬季到了,再忙再冷,我也要千方百计挤时间跑菜场,精心选择采买,回到家里,即刻动手炒菜,转眼间一盘油光水滑的鲜嫩菜薹端上桌,看着就养眼。半辈子,无数次,面对菜薹,我就变成了一个神秘主义者。每当吃到最好的菜薹,我都会心生敬畏,总觉得这种菜是一个不可言喻的神迹。我对菜薹是情有独钟不离不弃到即便它们老了也要养着,花瓶伺候,权当插花,它会为我盛开半个月,左看右看都别致。看花时,一回回,心里暗叹:菜薹!哦,菜薹真心是我对武汉最深的一份眷恋。



——选自《武汉印象·20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9-3-20 13:31:18 | 只看该作者
武汉好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7-4 04:07 , Processed in 0.04232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