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超音速民航的热浪尚未褪去的60年代,波音是把波音747作为超音速客机全面取代亚音速客机前的过渡来设计的。波音747作为客机的成功和长寿是波音始料未及的,所以波音最初是把波音747按货机设计的,这样日后亚音速客机不再有市场时,可以容易地转为货机,运载刚开始流行的航空集装箱。 D: x) _: o0 e: {- |' P
6 L5 _* I6 d4 \$ R/ `7 s) K
9 t3 [) i3 u v. t9 j在波音747的年代,波音2707才是主力,747只是副业
, A5 U3 i; g1 N8 M. f. \$ Q1 G, y2 K& t
' v. b& S5 x+ y" K, b$ }/ r
2707先后有过很多方案,这是早期的变后掠翼方案
: K6 J# u! J" a2 R) ~
) E9 g1 a3 z9 ^$ m( e4 P另一方面,波音707前的波音377是最后的螺旋桨波音客机,泛美是主要用户。波音377不能算太成功,也就不温不火的样子,只生产了56架就停产了。同期同级的洛克希德“星座”则生产了856架。但特里普对波音377的豪华和双层客舱印象深刻,坚持波音747不仅客舱要宽大,还需要双层。这正好和波音要波音747便于日后转型为货机的心思一碰即和。; T; E/ F& W+ Y
K+ M/ U: e+ T z# E
CX-HLS的机首球锥本来就是一个可以整体向上掀起的艏门,这是天然的货机胚子。用作客机时,当然就简化成固定的机首球锥了。为了保持货舱的畅通和完整,驾驶舱依然保持在“二层楼”,形成波音747特有的“驼背”形状。
$ Q0 Z- K' D- S& h3 J3 m
. X$ W$ c' p4 t( z( R$ ]
) E( O& \" N8 e( [) ?6 {40年代末的波音377的下舱可以用作贵宾休息室,那时候也没有经济舱,所以所有旅客都能使用,特里普对这个布置特别赞赏,要求747也有类似的东西: z$ B% |( \' L- D2 l/ Z3 q7 u* Z
* @) U2 Z* T( X/ A
# P& m7 C! C. S7 W* b% F' z可以上翻的机头用于货机型,客机把这个功能取消了,固定机头,减轻重量,还增加了几排头等舱座位
( z) E4 z7 r1 R i; F, e& e% k) Y: \2 x4 x& q0 q
CX-HLS是军用运输机,自然是上单翼,翼吊发动机既便于维修和对机翼卸载,又离地有一点距离,不至于在起飞着陆时吸进砂石。机身的多轮起落架减轻对地面的压力,有利于在野战机场起落。但作为民航客机,波音747要采用轻得多的前三点起落架,必须改成下单翼。下单翼也可以遮蔽一点发动机噪声,改善机舱内的舒适性。下单翼离地面近,还可以利用一点地面效应,增加起飞时的升力。但上单翼改下单翼可不是把机翼搬一个地方那么简单,波音最后基本上全新设计了机翼,只是在设计原理和制造技术层面上可以和CX-HLS共享。机尾也完全重新设计,把军用运输机的“鸭尾巴”形机尾改成客机常见的锥形,降低阻力。但这样一改,CX-HLS也顶多只剩下影子了。
; G, {8 G9 T% M- W3 E1 S# i5 G6 l! G8 n3 Y9 u& v& y5 e
为了大大增加每排的座位数和减少旅客上下飞机的不便,波音从一开始就打算采用双走廊,双走廊日后成为所谓“宽机身”客机的标志。波音原先打算直接用CX-HLS的机身,全长双层,上层7座双走廊,下层8座双走廊,但这难以满足FAA对紧急疏散的规定,最后只好放弃上层,而加宽下层到9座双走廊,最终进一步加宽到3+4+3的10座双走廊。几十年后,A380的双层设计也遇到紧急疏散的问题,但技术毕竟进步了,最后解决了这个问题。, U0 V4 N( Q/ Z7 L' G7 u8 V# f
7 f5 f' ?+ R' C( I
" V% o' D* B, `6 q2 e+ ?; \ a双走廊在大大增加每排座位数的同时,保持的旅客进出的方便,最终成为宽体客机的标志' C. j! i5 @0 R5 S( M& S8 X
?1 A/ o+ g8 s; u
0 Y# k; L0 H& U8 d# U! v1 a在解决旅客紧急疏散问题之前,上层不能常设座位,只能座位贵宾休息室,这也成为747早期最突出的招牌形象,但实际上只有头等舱旅客可以使用,经济舱旅客还是只有老老实实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2 G: J! G0 M5 D; C4 g$ u/ l. O4 d* b6 e5 |7 q
波音保留了上层的驾驶舱,不过在一开始,对驾驶舱后半到底干什么用没有底。由于紧急疏散的要求,这里不能载客,所以开始时,这里只是用于头等舱的酒吧。' k( s- x: d! o6 O H4 }
! S9 Z1 f$ C; p( gFAA要求任何客机的所有旅客必须在90秒内全部安全地疏散离机。波音招集了560名志愿者,但第一次试验时,用了两分半钟才疏散完毕,一些参试人员还在混乱中受了伤。后续试验总算达到90秒的要求,但有更多的人受伤。更糟糕的是,上层的旅客是身穿吊带用滑轮放下来的,很不实用。紧急疏散的问题用了很久才解决,增加紧急疏散口,改善疏散路线,上下层之间不用盘旋楼梯,改用加宽的直楼梯,这些措施最终解决了紧急疏散问题,此后上层逐步加长,直到波音747-400的时候,上层接近全长的一半。
3 b9 o" t: n% j& O% N+ c" e) {' n
6 a+ {. y* R) R2 i; n. _0 B! R波音在设计中首创了故障树(Fault Tree)方法,确保单一系统或者部件故障不至于导致全面故障。设计中还大量采用了冗余系统,四台发动机分别驱动四余度操纵系统中的一套,所有控制面都分段,保证有足够的备用,这些措施极大地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先进增升装置的大量采用更使得波音747可以在标准长度的跑道上起落,两两成对的主起落架在只有对角的两组还能工作时也能安全着陆。3 W5 O7 K8 T) X& y/ ]3 v! t8 S) r4 E
( v8 ~# x7 [2 `2 G3 t
但波音747设计中,最大的问题还是来自发动机。如果用波音707或B-52上用的涡喷发动机,波音747至少需要8台发动机,系统的复杂性和油耗都受不了。特里普对C-5上用的通用电气TF39大流量比涡扇发动机的低油耗、大推力非常感兴趣,但通用电气正忙于将TF39和C-5整合,没有多余的精力来顾及波音的需求,以TF39为基础的CF6要到很多年以后才可供波音747使用,罗尔斯·罗伊斯的RB211和后来的Trent系列是更后来的事了。
* {, e* R6 p& n, k1 @% g' L# @9 o# s) r& |) a, R
8 ?/ S m% q" T0 j波音看中通用电气的TF39,但那边的产能都被C-5占了,普拉特-惠特尼趁虚而入,奉上JT9,但故障率太高,差点坏了波音的大事& x% ^: O! q/ c% U2 z& S5 I# _
$ [0 y5 Z! J- @$ @在CX-HLS的发动机竟标中落选的普拉特·惠特尼乘虚而入,奉上与TF39同级的JT-9D。问题在于JT-9D是全新的发动机,直到波音747样机制成还没有试飞过。TF39也是全新的发动机,但空军对技术风险的承受能力和认证要求与民航完全不同,这个差别最终给波音747计划带来了极大的风险,波音为此几乎砸锅,不过这是后话。( h8 q% |6 w( S7 E4 \. x' L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