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3 R0 `/ x# o2 g8 ^
8 Q, x) W1 @4 f4 u) g1 m
3. 英国东印度公司& p/ N( z7 Q- m7 l0 @% i8 a: X4 k4 a
( p3 W& \7 b) V5 `" k1583年,四位英国商人企图通过陆路前往印度探险,行至霍尔木兹海峡时,被葡萄牙人当成威尼斯间谍抓了起来,送到印度果阿关押,不久获释。其中一人名叫费驰(Ralph Fitch),在印度、缅甸、马来亚等地游历八年之后,返回英国,立刻成了传奇人物。东方贸易的日进斗金和葡萄牙人的外强中干很快传遍伦敦商界。1599年,一帮伦敦富商集资七万英镑组建东印度公司。次年,东印度公司取得伊丽莎白女王颁发的特许状,置办了四艘海船扬帆远航。
; O, f& b, C4 l. D7 p f: J
1 g7 |, A' B/ u- t: u/ ]虽然英国东印度公司比荷兰同行早起步两年,但荷兰海商船队是英国的十几倍,财力更是举世无双,因此后发先至狂飙突进,很快在马来群岛站稳脚跟。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前两次远航,目的地都是苏门答腊,显然想插足香料群岛,但遭到葡萄牙人和荷兰人的排挤,1623年以后便撤出马来亚,全力经营印度。7 l- d: Q: M! x6 F8 L
, Z7 ~$ ?; P& k$ l' y1607年,威廉·霍金斯(William Hawkins)率领东印度公司的第三支船队前往印度,在西海岸的苏拉特附近落脚,试图开展贸易。霍金斯颇有政治头脑,知道上层路线的重要性。他长途跋涉两个月前往阿格拉(Agra)拜见莫卧儿皇帝贾汉吉尔,争取到了后者签发的许可证,批准英国人在苏拉特修建商栈。然而葡萄牙人从中作梗,说服贾汉吉尔撤销了这份贸易许可,迫使英国商船居无定所四处飘泊。
' D- |& N+ l0 G4 X( |) O& c1 a, N 1 |0 X, z$ I' z# _
葡萄牙人照例以武力相威胁,期望势单力薄的英国商人知难而退。未曾想英国自从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举国上下信心爆棚,把一切帝国主义都视作纸老虎。1612年9月,贝斯特船长(Thomas Best)率领两艘英国武装商船抵达印度西北的苏瓦利(Suwali)寻求贸易机会。两个月后,四艘葡萄牙巨舰在三十艘桨船的簇拥下出现在苏瓦利海面,将英国商船堵在海湾里。双方实力对比悬殊,四艘葡萄牙战舰总共载炮120门,两艘英国商船载炮50余门。贝斯特面对强敌毫不畏惧,率领座舰“红龙号”径直冲入葡萄牙舰队,在旗舰和副旗舰之间穿过,近距离舷炮齐发。葡萄牙两舰霎时间中弹56颗,吓得肝胆俱裂。红龙号也中弹数颗,主桅杆被击倒。贝斯特却不逃走,而是下令在几公里外抛锚过夜,修补战损。次日清晨,两艘英舰重返战场,冲入葡萄牙舰队厮杀,另一艘英舰“霍西安德号”(Hosiander)小巧灵活,围绕着葡舰连连发炮,打得葡萄牙人不敢在甲板上露面。战斗中三艘葡萄牙巨舰为了躲避英舰的炮火慌不择路,冲入沙滩搁浅,需要桨船拖拽解救。此后一个月间,双方几次交锋,葡萄牙人都未能讨到便宜。最后一次战斗发生在12月24日,占据绝对优势的葡萄牙舰队竟然不支败逃,让岸上观战的印度总督和官兵目眩神离,叹为观止。此战葡萄牙阵亡160人,英国阵亡仅3人。
4 j" p& h+ S' T0 e' K6 t
L2 G; i8 Q5 K第一次苏瓦利海战严重挫伤了葡萄牙人的自尊心,葡萄牙总督阿泽维多(Dom Jeronimo de Azevedo)决心给不知天高地厚的英国人一个严厉的教训。1614年10月,唐顿船长(Nicolas Downton)率领四艘英国武装商船重返苏瓦利,两个月以后遭遇阿泽维多亲率的葡萄牙舰队,包括六艘排水量七八百吨的巨舰,三艘轻型战舰,六十艘装备三十二支桨和20名士兵的快艇。这一次葡萄牙人志在必得,九艘战舰总共载炮234门,官兵水手2,600人。唐顿麾下四艘英舰总共载炮80门,官兵水手400人,处于绝对劣势。
2 J, y% e5 C* S* L- h# C& w " b1 ~3 h/ C) a$ ^. U
1615年1月20日,第二次苏瓦利海战打响。唐顿派遣“希望号”前出挑战,希望将葡萄牙巨舰引入沙洲密布的苏瓦利海湾。阿泽维多争锋相对,派出36艘快艇攻击希望号。葡萄牙快艇将英舰团团围住,靠上船身,士兵三次登舷都被英国人赶了下来。最后葡萄牙人纵火焚烧自己的快艇,然后纷纷跳入海中,寄希望于其他葡萄牙船只来救。希望号主桅杆被烧毁,几乎葬身火海,幸亏唐顿率领三舰及时赶到,助其脱险。英舰的猛烈炮火使得其余葡舰不敢靠近,结果跳入海中的葡萄牙人大多淹死。据岸上观战的波斯人记载,当晚葡萄牙战舰送上岸掩埋的尸体多达350具。9 f0 o3 m/ \/ c
( U7 a$ l, g. f2 O7 A
阿泽维多见英国人斗志昂扬,不敢撄其锋芒,于是下令封锁。此后两个星期,葡萄牙快艇在海岸边一字排开,阻断英舰与陆地的联系,九艘葡萄牙战舰则封锁海湾出口。唐顿每天早上发炮向葡萄牙人挑战,对方都拒不出战。英舰给养几近断绝,唐顿有意冲出海湾与葡萄牙人决一死战,但又不愿丢下重伤的希望号,只得咬牙坚持。结果葡萄牙人先撑不住了 - 如此庞大的舰队面对区区四艘英舰竟然束手束脚,阿泽维多只怕要成为印度人的笑谈。2月8日,六艘葡萄牙巨舰终于起锚,缓缓驶入苏瓦利海湾,结果遭遇英舰暴风骤雨一般的炮击 - 英国炮手的训练有素使得英舰火炮的射速超过葡萄牙火炮几倍,弥补了数量上的劣势。阿泽维多害怕赔上老本,连忙下令撤退。第二天,六艘葡舰卷土重来,依然抵挡不住英国人的猛烈炮火,再次落荒而逃。此后几天,葡萄牙人发动两次火船攻击,都劳而无功。2月13日,阿泽维多不情愿地承认失败,率领舰队撤回果阿。9 [9 K' d; t6 a/ \$ t
2 c4 l9 P5 B3 C1 O
印度苏拉特总督亲眼目睹了此次海战,对英国人的骁勇善战印象深刻,盛情款待唐顿船长,和他交换佩剑以示敬意。莫卧儿皇帝贾汉吉尔得知此事,也对英国人刮目相看,态度大为转变。这年10月,英王詹姆斯一世派遣外交家托马斯·罗(Sir Thomas Roe)出使莫卧儿帝国。罗不负众望,同皇太子沙贾汗签订了一揽子贸易协议。不久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苏拉特、巴鲁什、阿格拉、阿赫马达巴德等地相继设立商栈,正式挂牌营业。+ S; t- {1 Y; p; O
6 a1 ?/ r- B2 n- p8 a1619年,英国荷兰两家东印度公司结成攻守同盟,一道对抗葡萄牙。1621年,英荷主动出击,联手封锁果阿港。另一支英国舰队应波斯王沙·阿巴斯(Shah Abas)的邀请进入阿拉伯海,将盘踞霍尔木兹岛一百余年的葡萄牙殖民者驱逐出去。不过英国人很快意识到,蒸蒸日上的荷兰人远比江河日下的葡萄牙人更有威胁。163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单独与葡萄牙殖民当局媾和,因此获得出入葡萄牙港口的特权。荷兰凭借强大的海上武装,继续蚕食葡萄牙殖民地,印度西岸的葡萄牙要塞相继落入荷兰人之手。1651年,印度格尔康达(Golconda)苏丹拒绝向葡萄牙人购买通行证,成为葡萄牙海上霸权破产的标志。
7 P1 h/ Q# O$ D! V ) H8 x# a+ U' N& n$ N; m* J
荷兰人的飞扬跋扈很快引起了莫卧儿帝国的反感。相比之下,英国人行事低调,态度谦卑,谋求结交权贵,赢得莫卧儿官员的另眼相看。英荷的风格如此大相径庭,体现了两个东印度公司迥然不同的政治地位。英国东印度公司是纯粹的私人企业,来到印度的英国商人依靠自力更生,无法指望英国政府撑腰,自然态度谦卑;荷兰东印度公司代表荷兰国家利益,执行荷兰海外扩张的国策,自然有恃无恐。5 e g: ?! c: a
4 n3 x' v; f* ^
英国东印度公司韬光养晦八十年,苦心经营,积厚薄发,虽然无法跟荷兰同行相比,但成就也算斐然。孟买到1687年已经成为印度西海岸的新兴商贸中心,人口六万,地位超过了莫卧儿帝国的钦定口岸苏拉特;东南海岸的贸易据点马德拉斯到1670年发展成为四万人口的城市。公司经营也能够随机应变追逐利润。1621年公司经营的主要产品是胡椒、靛蓝、各种香料,到1677年就变成棉布、丝绸、硝盐和蔗糖。由于经营有方,公司利润不断增长。公司支付股东的年度红利,1660年是20%,到1665年就猛增至40%,1685年更增至50%。支付红利以后公司利润略有起伏,但每年都在13万英镑左右。这在十七世纪是令人瞠目结舌的业绩。3 N1 G$ h4 |. E
! t" F" L: w5 a, z& t) q+ ]" D
然而进入十七世纪后期,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态度不可思议地发生剧变,竟然诉诸武力挑战莫卧儿帝国,导致灾难性后果,几乎断送了东印度公司八十年的苦心经营。
/ v$ f9 {" D7 E+ l$ @: h) W0 ~
; Z$ _$ \. ~ z1 A( ? w1 }1 Y1681年,约西亚·查尔德(Sir Josia Child)就任东印度公司总督。此时的莫卧儿帝国盛极而衰,进入多事之秋。马拉塔人、拉其普特人、锡克人伺机而动,谋求民族独立;新近征服的周边小邦阳奉阴违,叛附不定。政局的动荡严重威胁到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利益,兵荒马乱的环境里只有强者才能生存。1687年,查尔德认识到:“公司必须具备强大的军政实力,创造和确保足够的财政收入作为后盾。” @- [! n" [; v
2 L, Y7 ?, z. I G- C) Q! A, K
1684年,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与印度商人发生纠纷,当地法庭判决印方胜诉,东印度公司拒不执行判决,当地政府派兵占据了英国人的商栈。1686年,东印度公司派出十二艘军舰,装载四百余门火炮和一千名士兵,向莫卧儿帝国的孟加拉当局开战。次年三月,英军攻克巴拉索尔(Balasore)的印度要塞,将城镇付之一炬,并捕获两艘印度商船。孟加拉当局出动12,000大军迎头痛击,将来犯之敌围困在西吉利(Hijili)。英军伤亡高达四分之三,坚守三个月以后从海路狼狈撤退。1 M9 S6 z% S/ B+ R
6 l! V$ a. {& V与此同时,印度西海岸的冲突也愈演愈烈。1688年,英舰奉命封锁印度海港,截获两艘前往麦加朝圣的印度海船。莫卧儿皇帝奥朗则布勃然大怒,下令关闭东印度公司商栈,驱逐英国商人。莫卧儿海军将领希迪·卡西姆(Sidi Kasim)奉命围攻孟买。他先占领孟买附近的海岛以实施有效封锁,然后在孟买城外的高地架设大炮向城内狂轰滥炸。英国人坚守一年,死伤累籍,守将不得不自缚请降,祈求莫卧儿王朝的宽宏大量。时至169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栈除马德拉斯以外丧失殆尽。9 j7 M! }- X8 b: f3 i' \, a
+ f8 c& |! c) {! E2 e# j9 ?然而奥朗则布竟然不可思议地答应了英国人的请求,东印度公司得以继续经营,甚至在孟加拉租赁地面修建堡垒,日后发展为印度名城加尔各答。莫卧儿史料并没有说明奥朗则布此举的用意,现代学者只能妄加揣测。也许奥朗则布忙于应付国内的混乱局面,并没有认真考虑对英政策;也许奥朗则布依然需要借用英国人的海上力量,以保护印度商船的安全。
! w( V2 Z' C& D9 p4 Y- H
, _3 z$ Z6 h2 M& i" y: S9 J无论如何,英国人痛定思痛,吸取了血的教训。莫卧儿帝国虽然江河日下,还不是一帮欧洲冒险家能够任意凌辱的对象。此后六十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老老实实做本份商人,再也不敢越雷池一步。! |( }& V- l) d; M* T8 Y
9 w( l$ B, G0 M& M( E3 m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