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如若 于 2012-7-25 07:35 编辑 1 w0 Y- C+ V' D. }
3 Q) o1 M6 S3 F4 u' N, r. E
把你在另外那个写王二的帖子里的回帖都一并回这里。% i) j, A* T; Z, F, B( ~
$ g$ t" t, e2 d& Y+ f把你这篇又看了一遍。那就顺着你的话题扯扯王二吧。咱俩好像还没仔细讨论过他。。你这家伙也是太天马行空的。。
9 t( R& k. ~# O7 a1 |* n5 j
% [0 w6 d% }' F9 w和王朔不一样。王小波是个比较低调,实在踏实的读书人。非常同意你这里的观点,他是个至死不渝的理想主义者,而且拥有诗人的内心,这也是他有别与他人的一点根本。他是不是现实或批判现实主义,嗯,持保留意见。
' V5 U0 a. I1 J4 C0 Y) h5 P& c5 w4 w. A4 t8 S0 h
王小波之所以能打动我,一是因为他文字里坦露的实在和诚恳,二是他忽而优美忽而又犀利的文字,3 l8 @ w3 O9 O
7 l6 |# d5 U7 z+ n"在揍我这个问题上,我爸爸显得不够绅士派,我的手脚也不太灵活,总给他这种机会"-- 多真实啊,这和当下很多念亲恩的创作性回忆截然不同。不过后者也保险,因为强大的人肉都找不出写得是什么人。。
+ `+ |4 \; C) o+ c" k) R6 B0 N% Q4 H) f
又如,"实际上,就是唱高调的人见了一根稻草被冲走,也不会跳下水,但不妨碍他继续这么说下去。事实上,有些崇高是人所共知的虚伪,这种东西比堕落还要坏。 $ m) I' Z% C* p9 M' m
4 q/ S% w4 U: ?; F* S- a
人有权拒绝一种虚伪的崇高,正如他有权拒绝下水去捞一根稻草。假如这是对的,就对营造或提倡社会伦理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只顾浪漫煽情,要留有余地;换言之,不能够只讲崇高,不讲道理。"5 \, G# x) H9 ?( w
+ u8 Q) J3 {* A* I" q9 u8 X再如:":按我和它的交情,我该舞起两把杀猪刀冲出去,和它并肩战斗,但我又觉得这样做太过惊世骇俗——它毕竟是只猪啊;还有一个理由,我不敢对抗领导,我怀疑这才是问题之所在。"/ H0 x* ?0 O' \$ H
' ?4 q9 n' t9 w( J你说,这最后一句,多实在。反正我很有同感,面对那猪脑子的经理,没太大的利害关系,基本上也是不太吭声。。6 c7 N$ K0 }, e0 C4 k
) J9 v; g O2 \; o6 M1 _
再比如"假如让我举出自己最不善良的时刻,那就是现在了。可能是因为受了一些教育,也可能是因为已经成年,反正你要让我去解放什么人的话,我肯定要先问问,这些人是谁,为什么需要帮助;其次要问问,帮助他们是不是我能力所及;最后我还要想想,自己直奔云南去挖坑,是否于事有补。这样想来想去,我肯定不愿去插队。领导上硬要我去,我还得去,但是这以后挖坏了青山、造成了水土流失等等,就罪不在我。一般人认为,善良而低智的人是无辜的。假如这种低智是先天造成的,我同意。但是人可以发展自己的智力,所以后天的低智算不了无辜——再说,没有比装傻更便当的了。当然,这结论绝不是说当年那些军代表是些装傻的奸邪之辈——我至今相信他们是好人。", b' ?% { ~7 O* [1 n4 \- U, R
" l7 F% Z+ s5 W- T+ U, h/ z类似这样的段落在他的杂文里比比皆是。需要特别注意这最后一句,象这样的补充赘笔在王二的文字,可以说永远跟随着他的比较尖锐的论述和论点。所以,我才说天马行空的手法也掩盖不住王二的小心翼翼。虽然不献媚主流,也力求保持平衡,避免过于偏激。" }$ I/ x# W+ F' N
; y+ ~% u3 a- t2 S R- j% c2 mGeorge Orwell 说,散文杂文的精妙关键在于坚实的内涵,而小说故事的引人在于情节韵律。喜欢王小波的杂文多于他的小说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这些随处可见的让我产生共鸣的阐述。他的很多观点,准确地表述着我内心对很多世事的看法。其人思想深刻,行文诚恳,遣词用字下笔又是那样无可奈何,于是不免让听他自言自语唠叨的人心里时时地会有些微痛的酸楚。。2 [) H# \4 e5 P, g" x8 Q
7 S c9 i" q6 P# a- H- n$ X: u( L- i7 }4 D
我读王小波,感觉他的杂文是裹含着一种哲学的慧光。非常非常像米兰昆德拉,不疾不缓,自由地慢慢流淌,象一条流动的河,偶尔随波翻卷起一处清亮"好像来自星星",吸引着你前行。你说得对,他肯定是读过生命之轻这书的,而且应该不止一遍,不止一个版本。1 `/ e8 q; q' t5 y/ L
% P8 J: w0 c# x1 n2 j/ C- w `, P1 p王二如果活得更长一些,很难讲他会不会重新审视自己写作的动机和原则,又会有怎样的思想和人格上变化和发展。能否象奥威尔走进伦敦东区那样,走近真正社会的底层,能否会有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层面上更深刻的作品问世。都是变数。。' ]/ {" P1 {. \' I
+ h- {+ q4 n- m1 X8 `, G8 l8 {) S
肉身的存在,佳作总是还有可能,而王二肉体上过早地泯灭,让我们的某种希望也彻底随之灰飞烟灭了。但总也比灵魂和思想上泯灭后留下一具行尸走肉给我们,要强。. d+ g6 D. x/ V# w3 P( \
" M; H- o5 X- s1 w; M; F
由此,我自然就又想到了沈从文,进而感叹其文字生涯的收场。有人说,沈从文意志薄弱,这个,我非常不赞同。我以为沈从文的意志比那些攻击批判他的人,比很多很多的人都要强大,而且强大很多很多,否则就不会有那样的选择。。& G9 V A4 O b5 X
# c/ \* ?! i9 K4 t王二可是和沈从文大不一样。生长的环境,受过的教育和磨难都不一样。早慧,漂泊的青春,饱受挫折的文字历程,短命和看不到的身后如日中天的光辉。这到是和奥威尔很象。连去世时的岁数都差不多。一个45,一个46。
n8 A! X4 _* K/ e/ z: r
" \ ~4 m5 @" E以王二的生活历练和对世事利害的洞察,我想他是不会退到封笔的地步。他有着相对彪悍的态度,所以才会说出"井底之蛙也拥有一片天空"这样的话。王二那一代的不幸是大多人都殒落到相反的方向。感谢历史,现在,谁会,谁能象沈从文那样。。做人。9 ]# Y! O4 }3 U* A( j5 X
/ ^3 @5 X) s6 `王二反复说写作是一件很可疑的事情,自己的文字生涯是违背父命的反熵选择,而且自己还说不太清楚为什么要写作。
7 b! R5 A8 S8 j6 j% x# t' r) j% d, h4 P/ [ x
因此他写得很好,写得很多。张爱铃说,"文人只须老老实实生活着,然后,如果他是个文人,他自然会把他想到的一切写出来。他写所能够写的,无所谓应当。 "当然这又是一个只讲写作不懂钻营政治的傻人s说的,这句话不知道王小波看没看到过。。
5 L4 T5 L; ]/ R9 R1 e) @- @. T6 D* j9 g5 G5 y' P/ R: t6 y
王二还说,"这辈子我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做一个一无所能,就能明辨是非的人。"可惜,他虽然不是一无所能,却不幸地成为一非常明辩是非的人。不过话说回来,一个一无所能只能明辨是非的人,相对一个很有才能,却偏偏不愿或不能明辩是非的人,那种更不幸?
+ h6 A9 z L8 [$ I, p( ^
1 q6 ]$ X" j1 s( Q5 o1 ^他在明澈世事利害之后,还选择写,写这样那样富于思考,富于大丈夫气的文字,温和,诚恳又器宇轩昂。我以为王小波内心最大的秘密的就是作个诗人。而文字形式对他的选择,和他的猝然离去,不得不让人感慨冥冥中宿命的牵引,和独对天地时,那份苍茫又别无选择的悲怆。。7 `4 L) e' d/ g
" I" O: ]/ k0 Y" c7 ?) e生活似乎总是这样,仿佛在想尽一切办法来和和每一个我们的愿望相违背。王二的今生今世也许没能拥有他长久渴望的诗意世界,而我们这些后来的人,却有幸借着他水晶般文字的光辉,偷听着他一个人的独白,"从一个月亮走向另一月亮"。。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