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转型升级的目标而言,应该分为对内的结构调整模式转变与对外开放战略调整这两个方面来认识。
2 Y* D$ l, f/ L+ s6 z3 l7 j7 {3 E' v4 W0 t7 e" r+ E
对内而言,中央政府如果能够正确地规划,有效地协调,就可以形成一个充满生机和蕴藏着无可估量的潜力的,改革发展的全新的局面。这种新局面的理想状态,应该是沿海地区率先实现“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的目标,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同时将一些产业转移向中西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也不是对沿海地区转移出来的工业生产能力“照单全收”,而是有选择地承接那些高质量的,又对本地的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有可持续的拉动作用的,符合本地区自然禀赋和资源禀赋支持条件的,仅仅是因为沿海地区的要素成本上升,而外溢出来的那些投资和产业。5 r7 v% E# a+ E7 z+ E
- |/ f, m [ _" i3 ^# E+ _ 对外而言,就是争取首先团结新兴经济体,进而团结整个发展中世界,即现有的世界经济秩序中,受到打压和剥削的经济体,共同改革并创造新的合理的世界经济秩序,以及相匹配的世界政治秩序。就中国而言,很现实的一个考虑,就是趁着西方发达经济体的外需萎缩,发展中的新兴经济体需求上升的时机,完成对外开放战略的转移,从单一的倾向西方发达经济体,转向对整个世界的真正的全方位的开放。要继续巩固发达经济体的市场,继续引进先进的技术、管理手段,开展合作,引进资金;另一方面,就是更多侧重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进行资金和技术的输出,以及市场的双向进一步开放。这两方面,要以后者为主,才能逐步建立对外开放战略的新的格局。
% ]3 y' n+ j! M+ j7 r) r: _4 m$ K; {1 n$ q$ j/ {
这种对内的发展改革模式的转型,对外开放战略的调整,就是中央领导人反复强调的“我们的目标,绝不仅仅是简单地度过这次危机”的深意所在。而这种调整和转型,必然会触动一些群体的利益。就国内而言,这种调整和转型,意味着地区之间、阶层之间利益的调整。所谓“步子太大”,就会使一些人的既得利益受到冲击,甚至一些人刚刚起步的事业,也会受到重大挫折。因此,这些人的抵制和疑虑,是最符合“经济人理性”的逻辑的。, Z1 m/ S" A9 \7 c7 s! ~
5 N5 l2 I! q8 ?, G 今天的以美国为核心的西方,为了使自己尽快摆脱危机,巩固世界经济体系最高端的地位,而不是眼看着中国的策略成功,颠覆其既得利益,就必须对中国采取全方位的战略。一方面,通过在资源产业方面的布局,来控制中国经济发展的前端。另一方面,就是向中国灌输所谓的普世价值,通过展开网络战、信息战的方式,希望中国能够发生内乱和解体。只要中国发生事实上的内乱和解体,哪怕中央政权以一个联邦,邦联或者名义上的单一制的国家继续存在下去,也是虚弱的,无力的。一个虚弱的、无力的,同时又集中了所有制造业环节的,有着广大劳动力的中国,对于西方资本的优越性,远远大于所谓的第三波的国家。2 V5 K/ w; z% l% C3 l3 ?' D ~9 l
, I8 ], \; |+ l( z+ Y 同时,中国一旦进入了这样的状态,将永远被锁定在这个状态中。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中国积极宣传印度模式和印度经验的基本战略背景。也就是说,这些人或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或者由于认识的局限,接受了某种思想的灌输,认为印度的状况是一种所谓的可持续的,低代价的增长,而这种所谓的可持续、低代价,在大多数印度人现实生活的表现是什么样子?他们有意的回避甚至是美化。在他们的逻辑里面,只要是自己的制度理想能够实现,自己的利益得到永久的保障,大多数人的状况会是怎么样?大多数人会不会有更多的机会,这个并不重要。
; A7 F" `4 |8 J% m
1 B! a& E" b6 ^ M 当然,印度有它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但是这样的逻辑是不符合中国自身历史文化传统的。中国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从来都讲究“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的文化传统可以说是裙带关系,也可以说是差序格局;可以说是正面的,也可以说是负面的。但是客观上,就是通过千丝万缕的血缘和裙带的关系,整个社会不同阶层之间,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所谓“皇家也有草鞋亲”,所谓的“民本”思想,是它的正面价值。所谓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是它的负面价值。但不论是正面价值还是负面价值,在中国,一个观察者,一个决策者,一个研究者,必须正视这样的现实。这是中国一切政治、经济和文化表象的最深层的核心奥妙之所在,同时也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希望与活力之所在。这种希望与活力,就在于没有任何人可以脱离大多数人,而得到个人或者小群体的向上提升。如果单纯的追求个人或者小群体的向上提升,最终的结局必然是向下沉沦,不管它的主管愿望怎么样。比如李远哲支持陈水扁,他的主观愿望可能是在台湾真正实现民主社会主义意义上的政党轮替,形成这样一个稳定的机制。但是非常不幸,因为脱离了中国的基本国情,他无视台湾的基本战略环境,最后使他的支持和选择,成了至今一个不敢反思和执迷不悟的笑话。他只是在必要的时候回避自己的责任,在必要的时候逃避兑现自己的承诺。但是,他拒绝从根本上去反思当年的选择。今天所谓的死硬的台独分子,他们的根本的思想基础,就是在文化上摒弃了中国传统社会的那样一种家国伦理,而以所谓的个人主义的自由、民主等等,取代这样一种伦理。! A( P' _$ y. a# g
% A$ {; F+ g" ]6 B 可见,这样一种期待,只能使一些人因绝望而走上仇视整个国家根本利益的方向。但是,这些人自己却有着不同的认识。这两种不同认识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 Z) @3 ]( v" Q* a'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