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G0 g6 T6 Y# d5 p/ e有人说,搞技术分析的,初学者看分钟线,日线,高级点的看月线,牛人看年线。因为日线甚至周线都很容易做骗线,月线年线就很难了。但是,真看到年线了,和价值投资还会有很大区别吗?能找到超越时间的大趋势,才能在概率上有充分的保证。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浓缩的才是精华。5 C. I! _6 B; O1 H. h
# p8 C6 M' A7 r9 z @! k当然我们说忽略时间这个因素,并不是说可以无限等下去,太长期也就失去了意义。凯恩斯说过,长期来看,我们都是要死的。一般来说,等股票恢复其价值,或者等公司成长到远远高于今天的价值,不超过三年。一般来说,该注入资产,三年也该做了;该投产的项目,三年也该投产了;该复苏的行业,三年也差不多了;该出现的市场新机遇,三年还没出来,恐怕就出不来了。就模型而论模型,不是说不能预测更长的时间,而是说预测那么久已经失去了实际意义。平安证券在2011年年初曾经有一份关于海欣股份的研报,把一个还没有完成临床试验的肿瘤疫苗的收益预测到2025年,是我看过的研报里最牛的了。对我而言,这份研报的直接后果就是以后我看到平安证券的研报,脑子里要先打三个问号,一般的研报,一个问号就够了。& e1 S9 E* R. a3 [- g# i6 E
) @6 h% V# _0 Y/ x6 y$ y R/ D$ i
顺便说一句,研报看看还是有必要的,但是要“批判地看”。能指出来源的数据是基本可信的,否则券商麻烦就大了;逻辑可以参考,看看人家是怎么想的,换句话说,就像我前面说过的那样,看看你的下家的买入逻辑是什么;结论则基本可以不看。1 l2 a" b+ j" N9 q) I. X8 `5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