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竟陵派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民国旧书 - 钟伯敬订补千家诗图注
热度 11 席琳 2013-1-4 12:54
2013-1-3 上次去琉璃厂中国书店,看到几本民国旧书,当时没有买,至今后悔。 从老爷子书架上翻出来的民国旧书中,有一本石印本《绘图千家诗》(诗品详注上下册合订)的残卷,出版公司日期和封面都已经脱损,在网上查看了半天,也没有看到类似的图案版本,诗词目录也与广为流传的宋朝谢叠山(七律)或明 朝 王相(五律)的版本不同。 不过在上下卷的分界处,有“钟伯敬先生订补千家诗图注卷下”字样。再上网查一查,果然有图。 可以看出,钟伯敬的版本,是以谢叠山的 宋代版本为基础,删节订补而成的。 卷上 (以上缺页) 清明 清明   社日   寒食   江南春   绝句   游小园不值   题屏   绝句漫兴   庆全庵桃花   戏赠看花 再游玄都观 绝句慢兴   花影   滁州西涧   北山   湖景   春晴   春暮   落花   春晚   莺梭   暮春即事   登山   蚕妇吟   晚春   伤春   送春 夏景: 居洛初夏   有约   初夏睡起   三衢道中   即景   夏吟 晚楼闲望   山亭夏日   田家   村景即事   村晚 茅詹   乌衣巷   题北榭 送使西安 秋景 :题淮南寺   秋景   七夕   立秋日   秋夕   中秋月   江楼有感 西湖 西湖   题临安邸 初晴后雨   人直   登车   直中书省   观书有感其一 观书有感其二   冷泉亭   打球 冬景: 冬景   寒夜   枫桥夜泊   霜月   梅   梅花   雪梅其一   雪梅其二   答钟若翁   题壁 钟伯敬先生订补千家诗图注卷下 春景 :早朝大明宫奉   答丁元珍   上元   上元应制   立春偶成   插花吟   寓言   寒食书事   清明   请明日   郊行即事   秋千   秋江   其二   春夕旅怀   答李儋 夏景: 江村   夏日   辋川积雨   新竹(宋)陆游   宿表兄宅话旧(唐)窦叔向 秋景: 偶成(宋)程颢   游月陂(宋)程颢   秋中(唐)杜甫   新秋   与朱山人   秋思   月夜舟中(宋)戴复古   九日蓝田会饮崔氏庄(唐)杜甫   闻笛(唐)赵嘏   长安秋望(唐)赵嘏 冬景: 初冬(宋)刘克庄   冬至(唐)杜甫   梅花(宋)林逋   自咏(唐)韩愈   干戈(宋)王中 (以下缺页) 钟伯敬,何许人也? 钟惺(1574-162 5 年),字伯敬, 一作伯 景 , 号退谷 ,又号止公居士、晚知居士 。是 明朝的诗人和文学评论家,是当时公安派成员雷思霈的门生,故于公安派有渊源关系。 钟伯敬祖籍永丰(今属江西), 至高祖钟协祚始由永丰迁移至竟陵(今湖北天门) 。 祖父钟山则性格警爽、颇有胆识。见家境清苦,于是外出经商。稍积资产,方构宅买田, 才过上了小康生活 (见钟惺所撰《家传》 。 到钟伯敬,才真正算是出身于书香门第 。 幼从塾师受业, 父亲钟一贯曾任武进(江苏)学训 ,嗣父钟一理(为生父之长兄、无子,故以钟惺为嗣子)及生父亦授以经史古文及制艺。 伯敬 受家学的影响,酷爱古诗文辞 。他虽然外貌不扬,弱不胜衣 。 但却勤奋好学,作诗清秀简隽,情态逼真, 早年就有文名 。 万历十九年(1 5 91年 - 17岁)中秀才,困于诸生十二年。万历三十一年( 1 603年 - 29岁)中乡试(举人),次年(1604年 - 30岁)与谭元春(字友夏,号寒 河 ) 结为忘年 交。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 - 36岁)中第十八名 进士,授行人 司行人 , 任职 八年 。 次年(1611年 - 37岁),他以奉节使臣巡视成都,后又巡视山东。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 - 41岁)赴贵州主持乡试,与谭元春一起评选《诗 归 》 五 十二卷(包括古诗归十五卷,唐诗归三十六卷)。后被迁为工部主事, 由北京 调 往江南, 任南京礼部 祭 祠 司 主事,再后改任 仪制司 郎中 。 在南京的时候,钟伯敬 简 淡自持,在秦淮水阁闭门读书,著《史 怀 》十七卷,評論古史,多所 发 明,有古 贤 所不 及 者 。 天启元年(1621年- 48岁) ,升任福建提学签事,考校兴平、延平、和福州三府 。同年 ,因父亲去世,丁忧居家三年,研究佛经, 随后受到弹劾 。 因为年将五十,自念人生无常,佛性渐失,不觉悲泪,乃专精《首楞严经》,眠食造次皆执卷熟思,并与永新贺中男往复参订,成《楞严 经 》十卷。 直至天启五年(1625年 - 52岁),病逝于家。将殁前三日,告于佛,请大僧授五戒,取法名为断残。 钟伯敬 勇于创新,反对拟古, 敢于针对文学发展历史与现状直抒己见。早在27岁为诸生时,他与文友论诗,就断言明诗无真(见《明茂才私谥文穆魏长公太易墓志铭》), 提出了求古人真诗的 口 号(见《 诗归序 》)。他所作的诗不 摹 晋唐汉魏 , 文不摹唐宋两汉 , 传不摹班马,记不摹河东,铭赞尺牍不摹昌黎(见 《隐秀轩集序》 ) 。 与竟陵同乡谭元春 (1 5 86—1637)同是竟陵派的创始者, 名扬一时,当时称钟伯敬体、钟谭体、或竟陵体,清初三大诗人之一的钱谦益在《列朝诗集小传》中曾说,古今诗归盛行于世,承学之士,家置一编,奉之如尼丘之 删定 。 于诗文 则提倡抒写性灵, 反对有明一代盛行的台阁体尤其是明中期文学七子们(前七子: 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 祯 卿。后七子: 李攀龙、王世 贞 、 谢 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摹古的文风, 但又以公安派的作品为轻率, 追求表现幽情单绪的狭隘内容,倡导幽深孤峭的险僻风格,作品因而流于冷涩。于是,针对公安派的偏弊,竟陵代起,以凄清幽独矫之,而海内之风气大变(见《列朝诗集小传·袁稽勋宏道》)。钱钟书认为, 以作诗论,竟陵派不如公安派;然以说诗论,则钟、谭识趣幽微,非若中郎之叫嚣浅卤 (见《 谈艺录·竟陵诗派》)。 于散文天地,特别是写山水自然景物的 游记和文学评论的短文, 钟伯敬和谭元春 大都意境高超,文辞优美,而且富有抒情意味,是晚明优秀小品文的代表。 钟伯敬 生前文名颇著 , 著有 《隐秀轩集》,另有《史怀》、《诗归》、《请经图》、《毛诗解》、《钟评左传》、《钟评封神演义》 、《钟评水浒传》 、《钟批三国》、《 钟伯敬先生硃评词府灵蛇》等。其中的《诗归》一书,开一代风气之先, 内有评点,一扫公安派诗学的浅俚之弊,一时纸贵,并盛行半个多世纪 , 毁誉参半,直至当今。毁者欲其 死 ,口诛笔伐,鞭尸扬灰 ; 誉者欲其生,并爱屋及乌,后世托名作伪者就不计其数。 生平事迹见明谭元春《谭友更合集》卷一二所作墓志铭、《明史》卷二八八。 民国施蜇存 《晚明二十家小品》则附有《鍾惺傳》。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1817 次阅读|2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9-29 02:14 , Processed in 0.018771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