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父亲

相关日志

分享 我与父亲谈文革
热度 3 ademxue 2013-5-22 21:00
转自茶馆。 文革是什么? 文革是四十年共产党党内斗争的继续; 共产党在近三十年的政权争取过程基本是全方位对抗的生死斗争,防止敌对势力的组织渗透是生存的基本需要。抵制与共产党的当前政治路线不一致的思想干扰、防止党内干部的懈怠麻痹,也是将其作为思想上反渗透的重要战线。 在战争环境下,GCD组织对于外部敌人的思想上的、组织上的渗透长期保持高度警觉,联共有契卡等组织,中共也有类似机构,在走向胜利的几十年中,抓AB团、打改组派、肃反、整风、抢救运动... ...,GCD是一直用外科手术来解决内部问题的党,连段德昌都杀了,可见这样的内部免疫机制是何等凶悍,这也正是这个党的力量所在。 免疫反应在医学上也叫变态,过度反应就和医学专业用语“变态”的普通人理解相近似了。 父亲一代人对这样的过度反应是理解的。在战争环境下无法判断一个同行者是敌是友,是何等危险的事情。 建国以后,镇反、三反五反、反右、四清、社教直到文革,最高决策层一直在抵御外部侵蚀与内部演化,毛的著作说的明白:这种侵蚀与演化是长期存在有时还是相当激烈的。也就是他所认定的: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阶级斗争。我记得在一份不应被我看到的社教文件里,有说到山西、湖南的四清工作的总结上报文件中说,60%以上的基层权利已经不在真正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手中。政治局看到这样的报告会又怎样的反应?家父晚年说过“他们在四清工作中对下级、对基层的判断还是左倾的,这也是导致文革踢开党委闹革命的原因之一。从这一点上看,全党上下对于文革都负有责任。” 文革是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继续革命; 毛泽东在建国后所有的运动目的:保持共产党的革命属性。这是一个悲剧性的努力,GCD从革命党变为执政党,这是根本性变化。无论她的领袖愿意还是不愿意,原来靠信仰集合起来,靠铁血手段管理的组织变成了国家资源的管理者、社会财富的分配者。从四周的人唯恐避之不及,到全社会追捧。这个变化太大了。家父是抗战时才到GCD里去的,还改了名字怕连累家里人。 文革之前,中共与联共、东欧的GCD发生了激烈的论战,其中很大部分就是革命党变为执政党这个本质的变化是适应现实,还是保留传统的革命属性。无论哪一选择其中理论与实践的难题都不少。 毛泽东希望这个党永远是一个革命党。 革命的基本思想属性是怀疑、否定,这与执政的基本需要正相反,革命党与执政党其实互为反义词。今天中国社会的诸多思想上的纷乱,其实与执政党的思想定位不明确有着一定的关系。这是需要具有建设性思想出现的时刻。 文革是一场雅各宾专政; 在所有GCD组织的运动中,唯有文革是不受GCD的组织领导的。主动与被动参与的面最广,影响深度最大。由于广泛的自发性,可以说文革也是对中国的国民属性一次绝佳的探查与窥视。 经历历次政治运动之后,有相当一部分人学会了政治狂潮里的冲浪技巧,对于这些人而言运动是一次改变自己社会层级的机会。这一类人中还有一部分是不惜手段的,这样的人最为可怕,能力强者能用随意拆装的主义、理论来祸国殃民,能力差的也能用革命口号去打家劫舍。其实文革出现的破坏性的社会基础没有得到真正的思想上的清算,用了“不翻历史的旧账”、“向前看”敷衍过去了。今天看到有人用神化领袖的方式将自己装扮成某一角色,作为亲历者我觉得很熟悉。 雅各宾专政使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一种重构与清算方式,也有人叫“暴民专政”。文革中叫“群众专政”,当时许多文件中有一句通用的话“免去党内外一切职务,交群众批斗”。今天来看特别具有喜剧性。 文革是对“伟大、光荣、正确”的一次主动否定; “搞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继续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资产阶级就在党内,就是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作为革命党,中共的免疫机制一直存在于内部,不像多数执政党倚靠外部监督。文革不同于之前所有的政治运动,它是一次来至外部的否定与纠察。这是毛有意识的一次尝试?还是对在执政条件下保持党的革命属性的失望? 家父晚年也知道进入这个党的人不再是他的领导、他的政委和他自己一样的人了,我对他说“革命党是的成员由信仰集合起来的,执政党的成员是由利益吸引来的。这才是本质,不承认这个本质性差异,不是无知就是谎言。” 文革是我们民族交了学费的,我们应该不让这学费白交了。
45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给女儿们的父亲,和有女儿的父亲们
热度 60 茉莉 2013-3-15 05:33
给女儿们的父亲,和有女儿的父亲们
想起我办婚礼的时候,本来应该父亲领着我的手,交到台上等等待的老公手中,但我父亲坚决拒绝,说受不了。最后是老公拉着我的手一起入场的。 每当想到当时父亲的感受,我都心绪难平
个人分类: 杂七杂八|152 次阅读|16 个评论
分享 求助,关于心脏搭桥手术
热度 33 短刀 2013-2-4 22:56
昨天,我从穿一件单衣南方城市赶到冰天雪的家乡。 73岁的老父亲今天要心脏放支架。 省城的医生来了,父亲进了手术室。 但,在放支架的过程中,医生出来与我们交流,说没有办法放支架,建议去省城医院再放支架试试,不行就要心脏搭桥手术。 我已找了省城的同学,在找省城的专业医生,安排年后前往省城医院住院,心脏搭桥手术的问题。 做为完全的外行,只在网上查看了一些资料,似乎心脏搭桥手术是比较成熟的技术了。 我想请教,73岁的老父亲,是继续保守治疗,还是做心脏搭桥手术?
2226 次阅读|23 个评论
分享 为了见他爹最后一面还要等免费时段
热度 27 洗心 2012-10-1 20:15
南方系智商无下限: 为了见他爹最后一面还要等免费时段 @南方人物周刊 : 男 子为少交275元过路费未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前天下午,在上海工作的安徽萧县人陈先生得悉父亲病危,须赶快回老家。陈先生一算,如果等到免费通行,一 路可少交275元高速公路收费,于是便等到昨天凌晨零点过了才开车回家。结果一路堵车,他未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令他追悔莫及。 http://t.cn/zlVuyDZ
1195 次阅读|26 个评论
分享 做了父亲以后,别总说“我很忙”
热度 22 无名小鸭 2012-5-21 22:35
做了父亲以后,别总说“我很忙”
父亲是孩子成长的路标 父教不仅关系孩子个性品质的形成、性别角色的正常发展 甚至影响孩子的智力和体格成长 所以父亲在育儿中的作用是不可缺失的 即使再忙,做父亲的也请抽出点时间陪伴孩子 哪怕只是与孩子聊聊天,也能分享孩子的开心事为孩子排忧解难~~
645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七绝】十年祭
热度 10 喜欢 2011-12-14 20:14
先父辞世十年。总拟撰文纪念,不得发。近日习诗,夜不能寐,辗转吟得七绝一首。 十年不敢须臾忘, 总有严心伴我行。 敢踏天堂无尽路, 为能再续父儿情。 按 本作的韵脚是:忘行情 韵部是:七阳二十三漾 韵部是:七阳八庚二十三漾二十四敬 韵部是:八庚 这是一首平起七绝 ●○⊙●○○⊙ ⊙●○○●●⊙ ●●○○○●● ○○●●●○○ 格律校验无误! 只不知:“严心”可用否?自撰,未见出处。
个人分类: 敝帚自珍|26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原创】和父亲在一起的日子
热度 14 喜欢 2011-10-31 10:13
【注:此文应算“喜欢”的原创,但,“我”不是“喜欢”,“父亲”不是“喜欢的父亲”。实为别人口述我执笔的合作文章。】 ====================================================== 我是父母唯一的儿子。 祖父没有长成人的兄弟,父亲的兄弟亦早夭,正所谓一线单传。父亲到了将近四十虚岁的时候,才得了我这一个儿子。虽然早已有了两个可爱的女儿,我的姐姐们,但一直盼望有个儿子的父亲,在我终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仍是兴奋不已。他赶着去向祖母汇报这个好消息,因为他知道祖母盼孙之心更加殷切。在去邮局打电报的路上,父亲竟然摔了一个大马趴。母亲后来常常说起这件事,我们大家对于向来爱好体育、乒乓球、网球都打得不错、身手可算敏捷的父亲,怎么能在平路上摔跤——而且还是那样一种凿实的摔法——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父亲每到这时总是笑而不语,接着岔开话题。估计他自己也想不明白那是怎么回事。 只有一个解释:父亲真的是太高兴了。 父亲对我的培养教育一直非常用心,也非常严格。从我很小的时候就教育我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出去玩要几点回家,假期里要做些什么事,课余要学些什么,等等。我相信,如果不是文革的冲击,父亲会帮我规划和实现一个更完美的人生之路。 父亲从不随便打骂孩子。如果我犯了错,需要惩戒,父亲就态度严峻地打我的手板,用一个鬃刷的背面——那光滑圆润的背面。 说句不谦虚的话,所谓“响鼓不用重锤”,我基本上是个乖孩子,不做什么坏事,从不惹祸,也无需父亲出重手。回忆起来,也就有过一两次挨罚的经历,大约是因为在外面逮蛐蛐儿忘了时间,回来得太晚。父亲捏住我的一只手,露出掌心,打一下,问我知错不?我倔强地梗着脖子不出声,于是手上再挨一下。那也不认错。 对于自认是个乖孩子的我,受罚这件事本身就足够让我羞愤的了。所以,不管知错不知,软话是不能说,头是不能低。下次小心一点儿、别再被抓住就是了——不是怕疼,而是,我丢不起这个人。 不过蛐蛐儿还是要逮,那个魅力是无法抗拒的。有时又回来晚了,怎么办呢?不能直接推门回家,因为那准得挨罚。我在门外转着圈儿想辙,心里盼着有人来。什么人呢?客人呗。好在母亲朋友多,常有街坊来串门儿聊天儿,这时我就有了救星——趁母亲迎接客人的时机,我溜进屋里装没事人儿。往往等送客人走时,父亲母亲已经忘了我“回来晚了”这碴儿了。我把蛐蛐儿罐儿藏在柜子底下,母亲经常觉得奇怪:“听这蛐蛐儿的声音怎么像在屋子里面叫似的?”我想笑却不敢笑,只能装傻。 那个年月的生活非常简朴,不过我过生日的时候,父亲总是用心帮我挑选一样有教育意义的小礼物。 记得还没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我无意中发现父亲在抽屉里藏着一盒彩色铅笔。我立刻明白那是准备送给我的,不由得心跳加速。说起来,那盒彩笔是极为普通的6色彩笔。但对于六七岁的我来说,那可是非常有诱惑力的礼物。 我知道父亲画画的水平很高,大姐受父亲的影响也喜欢画画,父亲就经常带着大姐出去画画,画香山的红叶,画八大处的青山。我也想去玩!可他们说他们不是去玩,是去“写生”。嘁,说得那么文绉绉地,那我也去“写生”行不行?他们说我还太小,不会画画。 那么,现在父亲给我准备了彩色铅笔,那就是要教我画画了?那我就能跟他们一起去公园“写生”了!不知道父亲会不会沾知了?我是不是可以带上沾知了的竹竿呢? 从那天起,我心里就像有一只小手在挠,痒痒得不行,恨不得立刻得到那画笔,立刻学画画,立刻跟他们到公园去写生,最好逮个知了让姐姐画。不过,我的生日迟迟不到,父亲不动声色,我也只能强作若无其事。只是一遍又一遍地悄悄溜到父亲的写字台前,偷偷打开抽屉,看一眼那盒美丽的彩色铅笔还在不在。 还有一次生日,我得到的礼物相当贵重,令我喜出望外。那是一组“模型架”。一大盒涂了红漆/绿漆的、不同长度、宽度、带有很多孔洞的金属片,还有螺丝钉、轮子等等零件,可以组合成桌椅、汽车、吊车、军舰等等模型。 买这个模型架要花好几块钱,在那个物资匮乏、金钱更匮乏的年代,这些钱怕是够一家人十天半个月的菜金了。给孩子买这样的玩具可以说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情。但是,这不是一般的玩具,它对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启发孩子的创造力,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等等,是相当有助益的。相信父母是经过深思熟虑才挑选了这件礼物送给我。 记得,礼物刚刚打开,父亲和大姐就先摆开阵势,研习了一番。告诉我,可以先从这页的这个模型做起,再过渡到那页更复杂的模型;而另外那几个模型不做也罢,因为那些需要掰弯金属片,会使油漆剥落一些,而且金属片将无法完全恢复原来的平直状态。我以后玩的时候,就非常小心地不让油漆剥落,尽量使这些零件保持簇新的状态。 再有一次,有个特殊的生日礼物:父亲带我去了海淀的少年之家,报名参加象棋小组。 我跟留着长胡子的陈爷爷学过一阵象棋。记得他教导我不可以悔棋,可有时我不小心出了昏招,自己连急带委屈,就忍不住掉眼泪,陈爷爷见状就只好让我悔棋。 负责象棋和围棋小组的老师听说我学过下象棋,就让我跟他的一个学生下一盘看看,这学生刚在一盘对局中失利。结果我不争气地败下阵来。老师大约看出我有潜力,因为那些孩子毕竟比我大得多。于是老师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跟那个比赛得胜者再下一局。这一盘,我居然赢了。老师说,行,把他留下吧。不过鉴于少年之家想扩大围棋小组,老师建议我不学象棋而学围棋。 于是,我就开始了每周一次,走路去海淀少年之家学围棋的课余生活。 那时围棋教具是一个画了格子的大木板,每个格子正中钉个钉子,“棋子”就是浆糊瓶盖。那种盖子中间都有个洞,让抹浆糊用的小棍的长柄可以伸出来,在盖紧瓶子的同时还能让形如船桨的小棍留在瓶中。一部分盖子保留原来的黑色,另一部分盖子被漆成白色。把一个盖子往某个钉子上一挂,就算落了一子。设计这个教具的人可真是脑筋灵活呢。 可惜还没等我学出个样儿来,那场摧枯拉朽的运动一来,我的围棋生涯就被“扼杀在摇篮里”了。 上小学后,每当暑假来临,父亲总帮我做一个计划,然后督导我把其中的条款一一实现。我们住在XX地,那时进一趟城算件大事。游览天安门、中山公园是大事之一,我第一次去军事博物馆、第一次去自然博物馆参观,都是做为暑期计划的内容,由父亲带着去的。那些真的战斗机、真的机关枪,对一个对武器有着与生俱来的喜爱的小男孩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那些巨大的恐龙骨架、史前动物、珍禽异兽、奇花异草……这一切使幼小的我大开眼界,从此对这大千世界充满好奇。 记得有一次游览过后,父亲带我进餐馆吃饭。由于家境并不富裕,我们一日三餐通常十分简朴,即使外出吃饭,也总是买最简单的饭食。而那一次,不知为什么,父亲竟然买了肉,还买了啤酒。我从来没见过父亲喝酒,就算啤酒也没见过他喝。看着父亲吃得津津有味、十分享受的样子,我忽然意识到,父亲是因为条件所限,想吃而不得吃那些好吃的东西。我于是暗暗立誓,等将来我挣钱了,一定给父亲买他喜欢吃的东西。 父亲多才多艺,不仅画得一手好画,写得一手好字,还拉得一手好二胡。 记得很多个夏日的傍晚,晚饭过后,我们开着大门、关起纱门,一家人坐在屋里,手打蒲扇,眼望门外盛开的金银花,耳朵呢,听着父亲那如歌似诉的琴声:《良宵》、《二泉映月》、《江河水》、《病中吟》……这是我们全家人非常享受的一种氛围。 这些曲目至今都是我的最爱。多年来我喜欢一听再听这些曲子,每当熟悉的乐声响起,当年的情景、感觉、甚至那花香,都仿佛一一重现。 还有一幕情景令我终生难忘。 那是一九六七年一月里的一个星期天,我在家门口泼了一个冰场。前一天泼了不少水,可很快就都不见了,渗到地下去了。转过天再泼一层水,由于地表已经冻结,水就不再往下渗,在院子里形成了一个很棒的溜冰场。那是我生平第一次下“冰场”溜冰,用的不是冰鞋,而是冰车。那冰车是邻家的XX哥哥刚给我做的。别人的冰车往往非常简陋,人只能跪在上面滑。而我的这个冰车儿上还固定了一个小椅子,能让我坐着滑。 那天我兴奋得不得了,上午滑完了下午滑,溜溜儿滑了一天也不觉得累,滑不够。父亲母亲被我的兴致感染了,走出门来,站在旁边看我滑。父亲母亲难得陪着我玩,我更兴奋了,极力撺掇他们也下场试试。拗不过我的坚持,年近五旬的父亲、母亲竟然也都试着滑了一下。 那天大家真是特别开心,温暖的笑声飘散在寒冷的空气中。 就在那天的晚上,我家被抄了。父亲被带走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笑声冻结在空气中。我无忧无虑的童年就中止在那一天。 原来,在抗日战争期间,大学刚刚毕业的父亲曾经做过三个月的英文翻译工作,翻译的基本都是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的战况新闻,在广播里播放,以鼓舞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消息都是公开的,并不涉及任何机密,更没有任何与国家利益相悖的内容。 但在那“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疯狂年代里,仅仅因为这件事,父亲被扣上了“特务”的帽子,被关进了“牛棚”。 后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父亲的罪名被一次次地“定性”,一开始是“敌我矛盾”、后来是“敌我矛盾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再到“人民内部矛盾”……。父亲每次带回这样的消息,都给我们详细解释其严重性。全家人的心情从最初的压抑、悲愤,渐渐过渡到最后的终于吐出一口气,其中的起伏、波折所带来的抑郁、失望等等负面情绪,盘桓在家里的每个角落,数日不散,令我们在唉声叹气中苦熬时光,难以忘怀。 父亲从牛棚出来不久,又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改造了一段时间。年逾五旬的父亲,用握惯了毛笔、粉笔的双手,做起了连小伙子都吃不消的苦工。背水泥袋、搬砖砌墙……有一次父亲来信让母亲给他寄棉短裤。干什么用?因为父亲要在冰冷刺骨的水中插秧、干活。有的人就此染上了血吸虫病,回京不久就离开了人世。父亲也许因为年轻时锻炼身体的底子在那里撑着的缘故?总之没落下什么大毛病,真是幸运。 一九七三年我初中毕业时,刚好全面恢复高中。我面对两个选择,一个是升高中,但是毕业后前途怎样则很难说,有可能还是上山下乡。另一个选择是上技校,将来留京进工厂——这个选择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我是因为两个姐姐都上山下乡了,做为家里最后一个孩子,才可以享受这样的照顾。留京进工厂,这在当时是非常令人羡慕的就业前景。 我们当然不能放弃这样难得的机会,肯定要上技校了。有个机会是去“XX技校”,将来可能就留在这个工厂当工人。那么,这个关系到我一生前途的地方,是怎样一个工厂呢? 父亲决定亲自去看一看。他一大早坐了近两个小时的公共汽车,再步行五里路,来到位于XX的XX厂。几十年不曾抽过一根烟的父亲,这次特意买了一包好烟,揣在怀里。 XX厂果然气势非凡,竟然有门卫站岗,闲人免进。不让进厂,那也不能白来一趟。父亲见传达室里有人,就给人家递上香烟,自己也点燃一支,边抽烟,边聊天,把能了解到的情况都尽量挖出来。 真难为他老人家了,从来不会给人递烟套磁的父亲,这次这么做的时候,会不会显得笨手笨脚? 如果说父亲这次帮我,从技术上说有点勉为其难的话,那么后来有一次帮我,就突显了他的学者本色了。 一九七七年,国家恢复高考。已经在工厂工作超过一年、并一直期待能被推荐当工农兵学员上大学的我,可以说是雀跃万分,我肯定要拼一下的。 那可真是拼。我这个技校毕业生,实际上只有初中水平,在技校里面几乎就学不到什么知识,学到的一点点也是靠自己的毅力抠出来的。而再往“实际上”说,文革开始时我才9岁,初中毕业时文革还远未结束。在那样的几年里,能学到什么呢?即便我是好学生,老师教的也有限啊。 拼。我和大姐找来所有能找到的教科书,一通死拼。 父亲跟我们一起拼。 我完全没学过光学。时间有限,精力有限,从头学起根本不可能。父亲说,把这部分交给我吧。 父亲把物理书上的光学部分通读了一遍,整理出四、五页的笔记,几个重要的公式,几个重要的类型题。他要求我只要把这些记住,就能应付考试了。 果然,我就做对了七七年高考的那道光学题,用的就是从父亲为我炮制的“光学快餐”里学到的那些知识。 我对父亲这总结归纳、抓住要点的学习能力,佩服得无以复加。 在七十年代中后期到八十年代中后期那十余年的时间里,父亲得以恢复本职工作。他似乎想把前面被耽误的十年时间全部补回来,一天当作两天用,每天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 那时家里面积小——文革开始后,我们被迫一次次搬家,面积越来越小——父亲就把地震棚当成了他的书房。夏日炎炎,地震棚里热得好似蒸笼,父亲的汗水浸透了几层手稿。 冬天来临,地震棚也拆了,父亲只能在家里工作。父亲的写字台——那曾经藏有我的彩色铅笔的写字台——夜里就是我的卧榻(脚那边必须接以其它家具才够长)。我因为第二天一大早就得爬起来去上班,所以要早些就寝。每次父亲都极端不舍地放下手头的工作,给我让位。 后来再搬家,面积稍大了一点,我有了自己的床,父亲得以独占写字台,他就更加没日没夜地加班加点,总有写不完的东西、备不完的课。每天晚上我睡觉以前都要先做完一件份内的活儿:把取暖炉的火封上。往往我都睡了一觉,睁眼一看,父亲还在灯下工作。 冬日里封了火的平房里,该有多冷呢?父亲总是工作到后半夜,他是怎么熬过来的呢?后来每想到此,我都觉得怪对不住父亲的。 再往后,我们搬进了单元楼,父亲有了自己的卧室兼书房,他更是如鱼得水,常常把这小小的房间扩展为课堂,给他的研究生们上课、答疑。 父亲爱孩子,尤其喜爱小宝宝。我还清楚地记得,当他有了第一个孙辈、我二姐的孩子,他总喜欢抱着他,在炎热的夏日里,为他打扇。 后来我有了女儿,由于我们生活在国外,难得回一次家。每次回家,爷爷总是陪着孙女玩。孙女三岁时用大人给的小面团捏的袖珍小饺子,被爷爷赞不绝口、视若珍宝,很多年后还保存着。我们在国外,爷爷经常写信来,不仅写给“儿子”和“儿媳”,还经常专门另写一封信给孙女,谆谆教诲孙女要好好读书,认真做人,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爷爷那比字帖还漂亮的字迹、那拳拳的心意,同样被我们视若珍宝,小心保存、终生不忘。当孙女终于决定做医生,并在去年暑假顺利获取了医学博士的学位时,爷爷老怀甚慰:医生是造福社会、造福人群的职业,我孙女做医生了,好! 父亲晚年,我每年尽量抽空回京陪他几天。每次陪他在景色宜人的小区里散步,看见人家的小宝宝,无论认识与否,无论美丑胖瘦,他都爱得不行,不肯再走,总要就近坐下来看个没够。 一年前的十月我回去探亲,父亲还健在。归期已到,我含泪辞别日渐衰老的父亲,祈望上苍能再给我们团聚的机会。而仅仅数天后,就传来了父亲住院的消息。11月初,我赶回去探望了住进重症监护病房的父亲。被肺炎和高烧折磨得虚弱不堪的父亲,知道我赶回来探望他,脸上露出欣慰的微笑。在校方和医院的全力照看和抢救下,父亲一次次战胜病魔的攻击,一次次略见好转,给我们带来一线希望。因工作关系,我不得不洒泪离开了重病中的父亲…… 今年2月5日,美国东部时间星期六凌晨,我在睡梦中见到了父亲:父亲已经康复回到了家里,不必有人搀扶就能自己走动,像从前那样,微笑着抬手向我致意……。梦醒之后我有点讶异,因为父亲病重数月以来,我虽每天两次越洋电话地挂念着父亲的病情,这却是第一次在梦中见到父亲。难道这是什么征兆? 打电话回去,得知父亲的情况很不好。仅一、两个小时后,就传来了父亲已逝的噩耗。 “父亲请您告诉我,您在弥留之际曾经来向无法赶回去送您的儿子告别吗?”每想至此,我就忍不住泪浸衣衫,今天也不例外。 我最亲爱的父亲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这个令他满怀留恋的世界。我最亲爱的家,从此不复从前的完整…… 父亲在他的专业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生前身后都得到了学院、学校,以致业界给予的极高评价和极大的敬重。他亲自指导的学生都已经是业界的骨干力量,在祖国各地、以致其它国家贡献着他们的聪明才智,用“桃李满天下”形容父亲实不为过。最令我感动的是,几乎每个学生都对父亲发自内心地敬重,这固然因了父亲在学术上极高的造诣,更不容忽视的,是因为父亲在为人方面高贵的品德。父亲的一生是兢兢业业的一生,是问心无愧的一生。父亲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事业的精益求精、对亲人的无限深情、对学生的无限关怀、对朋友、同事的诚心以待,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我们、教育着我们,令我们肃然起敬。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我养成了做事有条理、有计划的好习惯,每天要做哪些事,列个单子,按照轻重缓急,做好一样勾掉一样。等把每件事都做完了,心里便十分满足畅快。 这习惯一直持续到今天,在家里,我是这样做,并把这习惯传给了我的女儿、父亲唯一的孙女;在工作中,我更是靠这个习惯去“日理万机”,不让千头万绪的大小事情有任何疏漏,并且把这习惯推广到了我手下的那些经理、甚至经理们手下的员工,对完成我这部门的工作任务,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父亲相信,尽管人的天赋是无法选择的,但是一个人努力与否却是由自己来把握的。无论你天赋如何,假如不肯努力做事,就为父亲所不齿;即便你天资有限,只要你踏踏实实做成一件事,就能得到父亲的嘉许。父亲用他的一生,为晚生后辈做出了榜样。做为父亲的儿子,我别的不敢夸口,但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对待家庭的责任感,却是早已刻到骨子里的东西,是传自父亲的遗泽,让我终生受用不尽。
个人分类: 敝帚自珍|32 次阅读|14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5 14:21 , Processed in 0.03131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