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哈尔滨

相关日志

分享 盛夏的松花江边
热度 36 青石崖下 2014-7-2 22:39
盛夏的松花江边
不到一年时间,已经第三次去哈尔滨出差。这次的酒店在松花江边,一日会议后,挂上我的D610+新买的nikon 60mm 2.8d(三十年历史的微距镜头了,居然还生产?),晚宴前后分别在江边散步。 气温达到了33度,还是哈尔滨吗?路边有花,虽然被污染,还是开得活泼。 一家三口在江边纳凉,吃西瓜。 江堤走得不过瘾,再下到江边吧。 很多野泳的人们,特别佩服。 看见江心的手臂吗?应该是仰泳。 入夜了。江堤上散步的人和谈情的伴。 江声并不浩荡,江水模糊了对岸的投影。 走一个小时,该返回了。从主街走回酒店。大街上人影稀稀,公交车站台锁了一辆自行车,他的主人已经回家了吧? 这次还是没有在江边跑步。遗憾之余,是对下一次圆满的期待。
个人分类: 旅行|141 次阅读|24 个评论
分享 哈尔滨 几张
热度 23 青石崖下 2014-2-21 23:59
哈尔滨 几张
中央大街上好吃的冰淇淋 极乐寺 看见这个名字,很喜欢。我就决定去看一看。 有一天的晚餐在 西十道街 “ 欧罗巴”西餐厅吃的。餐食味道不错, 自酿红酒是很棒的果酒。 服务难得的好,大厅还有钢琴和一流的女中音。推荐。
个人分类: 生活小事|177 次阅读|12 个评论
分享 日本强烈抗议中韩为安重根立碑纪念
热度 60 草蜢 2013-11-22 00:12
大韩民国大统领(这不是草蜢戏说,这是韩国官方韩语汉字hanja就是这样写的) 朴槿惠感谢中国政府为安重根在哈尔滨立碑的进展顺利(天啦,俺咋写出来像外国人语法,算了俺不改了,其实俺真不晓得咋翻译这个)。韩国和中国联合决定在哈尔滨为安重根立碑纪念这位当年刺杀伊藤博文的义士。这个建议是扑大统领在六月份会见习总时提出的。 日本为此提出强烈抗议,因为安重根是一名刺杀日本重要官员的恐怖主义者!伊藤君是日本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中韩此举是严重伤害了日韩关系和中日关系!伊藤博文是日本明治维新后杰出政治家。 日本内阁发言人说:安重根是个罪犯! 伊藤博文 安重根 特别是韩国在第三国家为恐怖主义者立碑,这是对日本的挑衅! 日本教授说,如果中国政府允许韩国这样做,日后日本也可以允许藏独与疆独活动者在日本立碑! 韩国外交发言人对此发言:日本应该反思!反思伊藤博文是一个神马样的人物。 年青时期的伊藤博文 其实安重根是一名泛亚主义者,他认为杀了伊藤以后,韩国才能与日本成为真正朋友。他倡导的是中日韩合并,联合起来对抗欧洲帝国主义者。他还提倡首先合并三国的货币发行,整合东亚市场,实现东亚经济圈。在他刺杀伊藤以前,他正在写"东亚平和论"。 伊藤博文 安重根 N年后的今天,TG正在一步步滴实现安重根的梦想(至少是经济部分。。。)
2747 次阅读|25 个评论
分享 初秋的哈尔滨
热度 31 青石崖下 2013-8-31 22:11
初秋的哈尔滨
今天从哈尔滨回来,这是一个我愿意生活其中的城市。 放些图片纪念。
个人分类: 旅行|293 次阅读|11 个评论
分享 狗尾续貂:继续探讨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引桥坍塌的原因
热度 73 蓦然回首 2012-8-28 02:54
狗尾续貂:继续探讨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引桥坍塌的原因
本来是在二当家帖子 http://www.aswetalk.org/bbs/blog-4-15191.html 下面回复的,写长了就单独成文了,请对照着二当家的原文和图片看。 我是学建筑结构的,二当家是学力学的,都跟学桥梁的相去不远,大部分课程都一致。我也赞同二当家说塌桥原因主要是因为超载。谢谢二当家图文并茂的解说,已经很详尽了,个别之处我想补充和探讨一下。 “ 2。此双车道引桥采用比较罕见的单支柱支撑方式 ;” 单支柱支撑方式,主要用于双向两车道路面窄的情况下,支座两侧相当于悬臂梁,宽了不行,好处是节省桥下空间(全文写完才发现这句话我想错了,没有悬臂梁只有竖向支撑)。主路因为路面宽就用双立柱,力学性能更好。支座相当于简支梁。 “5。 不同桥面连接处显示有钢框架加固,但事故中失效 ” 我认为,此处为伸缩缝,不是加固的钢框架,图中显示的是伸缩缝处的护边处理。跟你第二张图中的“断面整齐”是一致的,此处伸缩缝,而不是断面,是端面,所以整齐。 “ 这张图显示出,桥面是侧翻,侧翻后桥面整体完整,无可见裂缝。桥面连接处,断面齐整,说明桥面与桥面之见可能是搭接,并无连接加固迹象,但这点大部分桥梁应该都如此,猜测应该符合设计规范。另一方面,桥面整体完整,无可见裂缝,说明此桥面即便在车辆严重超载的情况下,其桥面本身的抗弯强度也是够大的。” 二当家的说得好。现代的高架桥一般柱子和支座是全现浇混凝土,桥面是 钢制箱型梁预制构件上铺混凝土路面 ,单体很结实刚度很好且轻,像积木一样,搭接在支座上。现代的高架桥都这样设计了,得益于95年日本神户大地震暴露出来的问题和经验,如此设计的好处是桥梁不传递扭力、抗震性能好,抵御地震、基础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好,不会引起连锁破坏,破坏后易于更换和维修。 可以说桥面是被超载的车加了一个扭力后侧滑下来的,被破坏的构件应该是支座边缘向上弯起的一个全现浇L形构件,防桥面构件相对侧向位移用的。在第二张图二当家标注的最左边黄色箭头右上角处,已经被桥面构件侧滑的剪力剪断了。 “ 第三张图,更进一步说明,支柱与桥面之间连接处未见钢筋,因此支柱与桥面的连接节点为弱连接。而桥面边缘,与另一桥面的连接处发现钢框架连接,但是个人认为此桥面连接基本是连接部件,而非承力(扭矩)部件。其的作用主要是保证桥梁的整体性,特别是在桥梁震动时候,限制其相对位移。支柱有倾斜,但应该是倾斜桥面倚靠所致,就是说桥面侧翻在前,支柱倾斜在后。” 同意二当家意见。“未见钢筋”观众不要误会成该有钢筋而未有。图3中二当家标注的“桥面连接部件”疑似滑动支座如果是滑动支座就不是“限制相对位移”,而是保证“桥梁震动时可以相对位移”。 二当家做的受力分析图非常棒,一目了然,图中和后面的文字受力分析我也完全赞同。但是我个人认为的结论,和二当家略有不同。 首先我同意二当家说的,单纯从网上能够查看到的图片来看,施工没有问题。什么混凝土里有麻袋片啦,很轻微,是可以对整体质量忽略不计的问题。其次,所谓赶工期赶出来的事故,我不认同,外行话。所谓赶工期赶出来的事故一般是由于混凝土28天龄期未到,先行卸载造成的事故,或者是指赶工期带来的管理混乱造成的管理责任事故。相反,从网上能看到的该事故照片来看,施工质量很好,箱型梁和路面混凝土无明显变形。 该事故主要引起设计争议的地方在于“单柱设计方案上”。本来我以为柱子和水平的支座是一体的,T字形的,想象T字形那里应该是承担扭力的双向悬臂梁,看到图3柱顶无钢筋还惊讶了一下,后来看到下面这张图就释然了,柱子顶端并没有一横,是个I字形,只承受压力并不承受扭力。 首先设计师是没有责任的。单柱设计也是符合规范的,之所以没有都采用受力更好的双柱设计,我想还是从经济性方面考虑的。这个经济性不单指双柱和单柱本身的成本差异,以及独立柱基础和双柱基础的成本差异。我想更主要的还是因为单柱占地面积小,桥下可以多开出一条车道来,对于交通而言多一条车道经济意义重大。或问,那为啥不修双柱,把车道往外挪几米?对于修桥修路而言少征几米的地也意味着节省大量资金,特别是在城区。最近和我工作相关的沈阳火车北站二楼引桥工程,就因为牵扯征地天价拆迁成本,不得不修改引桥设计,适当牺牲安全性,增大了引桥坡度减少引桥长度。 其次,设计师没责任,设计规范有没有责任呢?南橘北枳,世界通用的单支柱做法,到咱地盘上既然出事故,就说明不适合咱国情。说别的国家怎么没问题,别的国家它也没有那么多超载的大车同时排着队离着那么近上桥啊。那修改桥梁设计规范好不好啊?以后都改成双柱,废除单柱设计?同济的老校长桥梁大师李国豪老爷爷非气得活过来不可。(废一句话,毕业十五年了,我和同学都对他在我们的毕业典礼上以84岁高龄教导我们讲话长达一小时记忆犹新,缅怀) 中国的《住宅建筑规范》开宗明义,我国的建筑分一二三四级,一类国家大型建筑设计年限一百年,比如人民大会堂;二类一般性建筑设计年限五十年,比如咱们的住宅和办公楼,三类四类...学建筑的上大一考试就要考,这个设计年限是根据啥定的?大一的学生都能回答出来:经济性,耐久性,适用性。这么说吧,现行的规范都是协调了安全耐久性经济性适用性之后平衡的结果,你当我们学结构的不想免责啊,规范稍微动一动,安全系数稍微调大一些,可都是哗啦啦的真金白银打水漂了啊。除了新材料新工艺,修改规范谈何容易。 我在网上翻了翻,也就这篇报道说的靠谱一点儿,有兴趣的可以去翻一番。 http://news.eastday.com/c/20120826/u1a6812728.html 为了向二当家辛苦码字,认真画受力分析图表示致敬,赧颜狗尾续貂。因学艺本来就不精,且荒废本专业多年,又非桥梁专业出身,有错有漏,抛砖引玉,候教方家。 废话说多了,最后向非相关专业的同学简单概括一下我的看法:事故责任界定,板子打不到施工方屁股上,打不到设计师屁股上。公路管理部门和超载的车主货主打九十九板子,设计规范要打就打一板子。 如果发在别处估计网民该失望了,没有他们想要看到的重大失职重大质量问题,写的什么狗屁文章,给丫起一大哄,赶紧滚蛋,洗洗睡去。 好吧,洗洗睡去了。晚安
2600 次阅读|38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2 15:09 , Processed in 0.02770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