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骑自行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相关日志

分享 外显和内隐 —— 洗脑的基本原理
gordon 2017-5-11 10:20
这个问题,得从 知识种类和加工类型说起,其实它利用的就是无意识。 虽然知识这个术语内涵广泛,但通过几个应用知识的具体例子可以管窥一斑。 例如 玛丽有关电脑的知识,她知道每一次击键打字都能产生一个称为“文件”的电子模式,这个文件可以以多种形式储存。比如,储存到电脑的硬盘驱动器上。这种知识在操作电脑如恢复及编辑文件时都很有用,但是 玛丽可能不知道当电脑硬盘驱动器损坏后如何修理。 与她的电脑知识相比,我们再来考虑一下 玛丽有关骑自行车的知识,她知道如何骑自己的山地车,也能骑其他种类的山地车。玛丽确信即使几年不骑山地车,她仍能掌握这种知识。虽然她有如何骑自行车的知识。但是,她不能解释自行车为什么可以保持平衡,转弯为什么不会摔倒等等。 关于电脑,玛丽具有可以用语言描述的知识,但实用知识却很少。情况正好相反,对于自行车,玛丽自行车骑的很好,但不能详尽地描述骑车的整个过程。 认知心理学家用两个术语来描述这两种有差异的知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指在某种程度上是静态的事实信息,信息的组织对我们来说常是显而易见的,通常能加以描述。 陈述性知识常具有一系列相关事实的形式。 在这种定义中,静态的意思是静止或不便,我知道林肯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这种知识将保留一生。 我们能在非常真实的意义上控制陈述性知识的组织,为了弄清楚这种知识是如何组织的,假定我让你提出一个系统来为体育运动归类,你该怎么办? 你可能先把所有的体育活动分为两类:球类运动和非球类运动。然后再把每一类细分为团体运动和个人运动。 与陈述性知识相比,程序性知识是指作为技巧性动作基础的知识,倾向于动力的(变化的)。程序性知识的组织对我们而言不明显,并且通常不能加以描述。它可以较容易地显示给某人但不容易讲述。 我们仍用骑自行车的例子来说明。骑自行车作为一种技巧性动作很容易理解。玛丽六岁时摔倒过几次后就获得了这种技巧。掌握一种技巧通常看起来要包括犯错误和检测错误。与林肯在位的知识不同,玛丽汽车的技巧是不断提高的,就像她的打字能力和网球水平不断提高一样。假使玛丽持续一段时间停止做任何事情,那么她做这些事的知识会明显减少。知识或许不会全部消失,但是,练习次数多能不断提高技巧,不练习知识就会减少。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程序性知识是动力的。 知识的差别不仅仅是程序性和陈述性之间的区别。我们可以考虑一下知识的概括性(一般性) 你和我一起阅读,可以得到 共有且不需努力就可以提取的知识(公有的知识)。例如,我们都知道 字母表,知道九月份有30多天。 但是你知道许多我所不知道的东西,我了解并能轻而易举地提取许多你可能不知道的知识(如,我开车已开了多少公里,我有多少双栗色的袜子)。认知心理学家把有关单词和概念性质的一般知识成为语义知识或语义记忆。 把每个人所特有的,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并且与具体的时间或地点相联系的知识称为情节知识或情节记忆。 如我们在前面所看到的程序性和陈述性知识的差别意义,知识的这种划分也引起许多问题,其中一个是把情节记忆转换为语义记忆的可能性问题。 把我们的部分情节知识转换为语义知识需要多少具体的经验? 你知道鸡蛋煮的时间太长是什么味道吗?如果你能确切回答,那么,在你描述它们的味道之前你要吃多少鸡蛋? 作为另一种可能也许是这样:语义知识只不过是种错觉,也许我们根本就没有有关单词和概念的一般意义上的知识。 当我问你那个煮老了的鸡蛋的问题时,如果你仅仅提取出刚刚吃过的那个鸡蛋的味道,这种情况就可能是真实的。 ***************************************************************************** 我们已经讨论了认知心理学家用来描述人类知识的一些术语,但是认知心理学家也可以使用各种术语来讨论那些人们可以用来完成任务的认知加工的多样化。 开始这个讨论的最好方式是讨论一下注意现象。 对注意的完整讨论留在后文进行,现在把注意简单地定义为心理活动的集中和聚焦,在黎明的灰暗中,我必须注意我从抽屉里拿出的袜子,否则我选出的袜子就可能与衣服不搭配,注意看起来能强调或增强已被聚焦的感觉输入。 注意是我们心理活动的标志,注意的分配对激发其他认知过程是必须的,但是同时,来自日常生活的证据(也有实验证据的支持)表明,在很少或没有选择性注意的条件下也能激发和维持认知过程。你有过边思索日常琐事边在高速公路上开车1个小时过后你才觉察到自己已经过了那个出口的经历吗?在你做白日梦的那1小时中,你的认知过程一直在活动,因为你做出许多超车、保持速度等判断。 然而这些判断看起来并不需要任何有意识的努力。 需要用注意来激起和维持有意识努力的认知加工称为控制加工(controled process),不需要有意识地分配注意来激起和维持的过程称为自动加工(auto-matic process)。与我们已经检验过的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之间的区别一样,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之间的差别使认知心理学家能够描述正在进行的认知加工类型。 自动-控制区别的一种形式是提取现象 外显记忆:指个体在一些情景中有意识地使用认知过程来提取事物。记忆的这种使用可以看作是控制记忆过程,但是其他许多情景表明,即使我们没有意识到正在使用记忆,我们的认知和神经系统也时常能提取事物。这种现象称为内隐记忆,很像自动记忆加工。 *********************************************************************** 一个人的注意力能处理的事物非常非常有限,第二,注意力具有选择性 *********************************************************************** 二战期间 人因研究 人因研究 领域处理人机交互作用,特别关系到人的技能和绩效的提高。该领域形成于二战期间,那时出现一种很明显的现象。 日益发展的先进技术也需要在器械设计上得到提高。在航空上人所使用器械的问题更为突出。 broadbent 的研究 broadbent 在应用心理学研究所的工作中发现,工人受机器所提供的反馈信息的支配。broadbent 观察到,飞行员驾驶飞机并不是使用所有的显示信息。确切地将,对一些仪器的监控要比另一些多。broadbent 还发现,通常来说, 显示的信息过多,飞行员不能马上注意到所有的信息 。相反,飞行员必须注视数目繁多的仪表,这一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 broadbent 工作有几点启示:第一,他反对人类只是被动地等待刺激的到来这种观点。相反,他发现飞行员和其他机工都是主动地寻找信息。 这一结论使当时流行的行为主义理论遇到了一些麻烦。 第二,人类信息加工与控制复杂机器的伺服机构是很相似的。也就是说,与伺服结构以独特的方式对独特的信息作出反应一样,人类信息加工系统也可看作是这种机制的组合。 *********************************************************************** 过滤器模型,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D.E.Broadbent)提出。他认为,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但人的感觉通道接受信息的能力以及高级中枢加工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因而对外界大量的信息需要进行过滤和调节。过滤按照“全或”的原则,只允许一条通道上的信息经过并进行加工,其余通道则全部关闭。 *********************************************************************** 计算机 在讨论 broadbent 的研究时,我们间接地提到了信息的概念。broadbent 对这个术语的兴趣典型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精神。 二战前夕,几位思想家(如香农)尝试从数学上定义信息的概念。香农推论说, 信息的功能是降低未来独特事件的不确定性 。 明确地讲,如果我们把未来可能的事件想象为占有一列或一个空间,而后发现这一列有一半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有一半未来事件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对未来事件的不确定性就减少了。我们知道它们中有一半不会发生,因此我们只需担心剩余的一半。我们接受了多少信息呢?
2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这车是买还是不买呢?
热度 59 fcboliver 2017-1-30 01:54
最近想为夏日出行买辆敞篷车,结果遭到家里领导的强烈抵制,说会吹乱发型。我回了一句,让她只开家里的那辆旅行车就好。结果她宣称我敢买敞篷显摆,她就敢骑自行车,并且还要在后面带个儿童拖车接送小孩。她的骑车技术我是领教过的... 哎,做男人真难啊。 ps. @樱木花道:兄弟大过年的劝你一句:别入婚姻这个围城!
1268 次阅读|47 个评论
分享 骑自行车的人
热度 19 即晴 2016-6-6 00:17
---------------------------------------------------------------------------------------------------------------------------- ---------------------------------------------------------------------------------------------------------------------------- ----------------------------------------------------------------------------------------------------------------------------- 天气很好,出去开一趟车,看见很多骑自行车锻炼的人。都是三三两两成群成组,穿着统一的运动服,背着背包装着水在公路边上骑。 看到这些人,就想起在文学城里看到的"落花飘零"。她是上海人,同济医科大学(?)毕业,现在在加州做内分泌科医生。好几年前在网上看到她的文章,很细腻温馨的风格,写她的住院医经历,做fellow经历。后来渐渐地没有看到她的文章了,也许她没有写,也许是我自己没怎么上中文网。前一阵子偶然点进去一篇文章,原来是她写的,去她的博客看了下,她有小孩了,一个四岁的女儿,她还在写行医的点滴。不过大部分文章都是记录她的新爱好,骑山地自行车。她参加过很过大的活动,甚至去台湾环岛自行车游。 很高兴看到她的新信息。我们从来没有说过话,不过不耽误我对她的欣赏。
38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转)多任务并行,如何让任务A不影响任务B
热度 1 gordon 2016-5-18 22:24
作者笔名:采铜 本名崔翔宇,浙大心理学博士 在新书《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中,说人的思考依赖于 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 , 工作记忆不仅能暂存信息,还能加工信息。比如人在阅读时,不论是对单个词义的理解,还是对文章整体意义的领会,都有赖于工作记忆。而 工作记忆有一个特点, 就是它能同时处理的信息非常少 。一旦需要处理的信息超过了工作记忆的容量限制,那么部分信息就可能被忽略或遗失,思考问题时就会顾此失彼。 在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 严格来讲实现人的“多线程工作”是不可能的 。因为在任何瞬间,人可能有一个“注意焦点”,这个注意焦点牵引了人的认知加工资源。有时你误以为同时关乎住了两个东西,其实是发生了注意转移的结果,即焦点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实际上还是一个串行而非并行的过程。 当然有一种例外是,有些很熟练的技能,可以自动化地、不加注意地进行,那么就可以和其他事情同时做。比如你骑自行车,你的女朋友坐在后面笑,这时你 的注意焦点保持在你女友身上,你和她聊天的同时,你的腿也在一刻不停地蹬,你不需要停下来是因为骑车不需要你的注意和认知资源。但如果此时突然前面蹿出一 只猫,你可能立马就会将注意焦点转移。 而很多人关心的“多线程”并非这种秒级、毫秒级的“多线程”,而是指在一个“时期”内,同时担负几种不同的工作,完成不同的任务,这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不同任务之间需要切换的“多线程”。 “任务切换”(task switching) 也可以算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经典课题了。心理学家早就发现,当任务A转换到任务B后,执行任务B的绩效要明显比非任务转换条件下执行B的绩效差,这个差异成为 “转换损耗”(switching cost) 。转换损耗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任务A留下的认知惯性,也就是之前已经习惯了任务A的认知情境、反应方式,这个惯性会对完成任务B造成干扰;二是做B的时候需要对B进行认知重构,重新回忆起B的相关背景和信息,这个重构也需要时间,而且可能不完整。 可现实就是这样,虽然不论从心理学还是从我们的生活经验来看, 这种需要任务切换的“多线程”的感觉很糟,效率很低 ,但我们往往没有选择:一个任务做 到一半被打断,然后去做另一个任务,然后又被打断,又去做另一个……这里有个至关重要的事实是:如果你是在非常投入和忘我的思考时被打断,那么你的“损 失”和懊恼就会非常大;相反,如果你只是在做抄写一篇文档这种不动脑子的活,那么即便是频繁的中断也不会对你造成太大的影响。所以,如果你能选择好合适的 中断点,中断就并不可怕,切换的损失也可以降到最低,如果说多任务工作有什么技巧的话,那么这个技巧就是 “对中断点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技巧” 。 这个技巧的前提是,我们需要对要完成的任务进行有效的剖析,区分出“容忍中断”的部分和“无法容忍中断”的部分,然后用可保证的相对完整的时间去进行那些“无法容忍中断”的部分。 ********************************************************************** 像Photoshop一样分解任务——图层工作法 采铜说自己工作中有一个习惯,就是拿到就是拿到一个任务后, 务必要先去找那个任务的核心思考区间 , 找到那块硬骨头,尽全力去啃下来,而不是先去做那些周边的打扫性的工作。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领导让你做一个PPT,你第一步准备做什么,是先挑一个漂亮 的主题模板吗?不是。是马上去百度谷歌查资料吗?也不是。正确的答案是:设计PPT的架构。即你要分析你的受众,他们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以及兴趣点、关 注点,在此基础上设计你的内容以及展现内容的顺序,先讲什么,占比多少,再讲什么,占比什么,以及讲的时候采取什么风格、策略,然后PPT的架构就出来 了。 这个过程就是该任务的 “核心思考区间” 。在这个过程中,你只需思考,非常专注地思考,你需要的工具,仅仅是一张纸和一只笔(你需要把你的灵感快速地记下来)。等你完成了这个过程,你可以选择继续填充具体的内容( “支持性思考区间” ),也可以暂停一下去做别的工作。之后,等你再为这个PPT选择模板、寻找配图或者调整字体的时候( “操作性动作区间” ),你并不会太介意被打断,因为你知道,在某种意义上,这个任务你已经完成了。 这就是多线程工作的秘诀。很多时候,你只是 需要一个专注不受干扰的、能纯粹跳脱出来思考的、能达至“心流”状态的、能把最关键的“硬核”搞定的——半小时。 这个方法背后暗含着这样一个逻辑:当我们不得不对一个任务进行分段处理时,我们不需要机械地按照任务的一般顺序来切分(“今天上午9点至10点做A,明天下午1点至3点继续做B”),而是按照这个任务所涉及的 认知复杂度和认知类型 来切分。上面的例子,就是对设计不同认知复杂度的部分进行区别处理、分段操作的。 注: 不是一个顺序的,而是要先把硬核 ,基础框架搞定。 底下往里面填东西就完了,适应性, 填到一定程度可以进行再抽象,框架也是能变的。 ******************************************************************************** 那么如何理解按认知类型来划分呢? 认知类型指的是我们头脑加工信息的不同方式,比如我们处理语言文字时是一种类型,进行数值计算时是一种类型,处理视觉图片时是一种类型,进行数值计 算时是一种类型,判断空间和位置时又是一种类型。当不同的认知类型进行切换时,人需要重新进行调整,这样任务的转换损耗会比较大。 就像用Photoshop来画图,我们可以把一幅图分成多个图层,每个图层在绘制时是相互独立的,也就是说绘制者在同一个时间只要专注于“某一层” 的效果就可以了,而不需要同时估计太多的其他要素,这样减少了任务切换的复杂性也节约了切换成本,而作品最终表现出来的仍旧是多个图层叠加在一起的整体效 果。所以我把这种多线程工作的方法称为 图层工作法。 图层工作法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是可以集中处理同质性的工作,减少不同质工作间的转换损耗。同时它的另一个好处是,指示和方便我们为作品附上更多的 图层,以增加作品的层次和厚度。所以说,图层工作法是完成一个复杂作品或复杂羡慕的基础,甚至可能是最有效的战术,而对习惯于制作简单作品的我们来说,它 也是帮助我们迈向更高行动能力的一架梯子。 正如德国思想家本雅明所说: “写一篇好散文要经过三个台阶,一个是音乐的,这时它被构思;一个是建筑的,这时它被搭建起来;最后一个是纺织的,这时它被织成。”
17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今天看了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
热度 38 丁丁咚 2015-2-28 21:08
柴静在过去一年内自费走 访了国内外多家研究大气污染的学术机构,调研了一些污染严重的现场,并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改委能源所、工信部产业司、环保部等职能机构,也去了伦敦、洛杉矶这些曾经污染严重的城市,制作了 空气污染深度调查《穹顶之下》 这算是我目前看到的分析最全面、最深入的关于中国大气污染状况、源头、可能解决途径的探讨了。Bravo,柴静! 发现好像视频在日志里贴不上,所以还是把链接贴在这里吧。 http://www.iqiyi.com/v_19rro0p6rc.html http://i7.imgs.letv.com/player/swfPlayer.swf?id=22053150autoplay=0 视频比较长,除了像俺这样对环境污染极度关心的人大概没耐心看完(不过强烈建议看完,真的很长知识,我已经算是平时对这方面很关注的人了,但看了以后还是很有收获),而且调整能源结构、提高油气标准之类的,我们也有心无力。只总结一下我们个人能尽的一点微薄之力: 1)5公里以内使用公共交通、自行车、拼车 这点我没问题。除非有急事或者天气条件特别差,15公里以内我都是骑自行车。其实北京给自行车提供的道路条件特好,几乎所有大街都预留了宽敞的自行车道(但是小街的自行车道上总有非法停车的 ),而且整个城市基本是平的,比东京骑自行车的条件简直好太多。但除了大学校园里面,北京街头几乎看不到几个骑自行车的(所以我常在长安街上双手撒把随便乱骑,很爽 ) 。柴静视频里面说了,东京使用私家车出行的人只有6%,而北京中心城区就有34%,在5公里以内开车出行的居然占到44%,连1公里都有7%的人开车 其实考虑到北京糟糕的路况和停车设置,5公里以内骑自行车比开车可要轻松愉快多了,不知道为什么大家硬要开车呢 2)拨打12369环保热线举报各种违反环保法的行为。 比如发现冒黑烟的大卡车、未经覆盖的工地土堆、加油站油气蒸发。 发现餐馆的油烟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空气,也可以打12369或者在点评网上写差评。 这个号码我还第一次听说,柴静举报过两次,他们都处理了,而且他们的承诺是每一个电话都会去处理。以后我也会试试,不过北京城里面这种线索可能出现的概率也不高吧。 3)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尽量不烧劣质煤炭 这个肯定没问题,从小到大做饭要么用天然气要么用电…… 4)定期清洁自家的炉灶 俺的炉灶一向很干净,现在是和客厅连在一起的开放性厨房,当然更要打理干净了。 5)用手机拍下污染企业,在微博中@当地环保部门 俺不用微博…… 6)留意污染企业名单,拒绝使用他们的产品 柴静推荐了一个app叫“污染地图”,可以看到你身边污染物排放超标的企业、超标的指数以及承诺的整改日期,不过我刚才下下来看,不知道是被河蟹了还是网站出了问题,加载不了数据。 7)大气政策法规制定和整改的时候,参与公众意见征集、表达你的意见 我倒是想,可好像从没有人问我们的意见啊?……
个人分类: 胡说|392 次阅读|20 个评论
分享 原来穿高跟鞋和骑自行车一样
热度 21 晴小嗥 2014-12-26 08:32
有大约一年没穿高跟鞋,期间被无数亲朋好友关怀:你太矮了,穿平底鞋难看。 恰好昨天逛街买了一双十公分的单鞋,我当即决定穿回家了。 今天早上,就要怎么穿着十公分的高跟鞋下楼梯这个问题,我纠结了十五分钟以后……发现完全没意义嘛。 就这样下来了。也不用扶楼梯,也不会摔倒。果然这种技能是熟练以后一辈子受用咩~
个人分类: 杂谈|2248 次阅读|12 个评论
分享 20140614 今天又骑自行车了
热度 11 喜欢 2014-6-15 10:31
早上,天很冷,骑了半小时车,也没暖过来。10摄氏度(北半球,6月中。据说这叫夏天 ) 。 白天,阳光很好,天仍然很冷,出去玩加了外套还嫌冷。虽然人家有穿短袖的,更有穿短裤的。16摄氏度。 可是,图中这些人不怕冷吗? 据说今天是世界裸骑自行车日。我倒没看见这“盛况”,图片是新闻里面的,摄于多伦多市中心。
个人分类: 杂记|25 次阅读|11 个评论
分享 十大土豪新标准
热度 52 鼎革 2014-6-10 18:14
1.从戴金链子变戴佛珠 2.从点藏香到点沉香 3.从喝白酒变红酒 4.从西装领带变麻衣布鞋 5.从搓麻改打高球 6.从开奔驰变骑自行车 7.从环球旅行变结伙辟谷 8.从投资夜总会变拍电影 9.从狐朋狗友变EMBA同学会 10.从流里流气变佛里佛气。
217 次阅读|14 个评论
分享 还有几张‘廊桥’照片~~~宁娜拍的(兼广告:)
热度 41 山菊 2014-4-21 18:45
还有几张‘廊桥’照片~~~宁娜拍的(兼广告:)
昨晚写完菜谱困了,来不及贴。赶在上班前发一个日志~~~附加广告: 【家常便饭】山寨版鸡肉 汤圆 and more~~~ 看了《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不由得乡愁又起。突然想起春节时试做的这个贵州小吃~~~也是因为在微信群里跟中学同学聊天,想起她妈妈做的这碗美味。就打开冰箱,就地取材,山寨了这款咸口的 汤圆 。 在桥上碰上个骑自行车的帅哥,请他给偶们拍了张合影:
个人分类: 吃吃喝喝|1713 次阅读|47 个评论
分享 俺也说俩关于骑自行车的回忆
热度 47 landlord 2013-6-5 14:36
看爱坛都在回忆当年骑自行车的事儿,我也说俩: 小时候骑车去打酱油,没口袋,手里拿瓶单手骑,5毛夹在后座,丢了 有一阵儿喜欢坐在后座上骑车,被警察叔叔抓住教育了 --现在想来没犯啥交通规则吧
个人分类: 心情杂记|214 次阅读|27 个评论
分享 骑自行车的女孩儿
热度 68 爱菊轩 2013-3-25 12:12
百货店Kohl's新一轮打折促销开始,手头又有两张快到期的代金券,周五就去给豆包儿拎回来一些玩具,这台费雪的小三轮车七折八折下来最后的价钱也就是十美刀多一点儿。 说明书上写了建议给一岁以上的宝宝用,我还是忍不住拆了包装把它组合起来。 豆包儿腿儿不够长,但是非常喜欢这个新的代步工具。需要人抱上去 坐着,但是下车的时候可以自己从车后 方 慢慢退下来 ,平衡掌握得不错。 Kohl's的童装都是大众化的品牌,这条海军蓝的全棉小裙子质量还不错。原价36美刀,折扣之后是16美刀,我有一个extra 20% off 的打折券, 再用一个减5美刀的折扣券之后还是相当便宜的。 贱妈中学时代的夏季校服就差不多是这个款式,当即买下。 在美国养孩子的成本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控制得很低,这一套hello kitty的丝绒衣服是在一个叫做Marshall's的店里买来的,原价42美刀,现在么.....请猜一猜咯。 奶奶现在可以帮忙看着豆包儿,我不用总盯着她,感觉精神上 放 松多了。
个人分类: 亲爱的宝贝|191 次阅读|46 个评论
分享 ZT司机的重要性
热度 13 martian 2012-12-27 14:25
ZT司机的重要性
问:你是想坐在宝马车里哭,还是想坐在自行车上笑? 答:那要看谁开宝马,谁骑自行车。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2_12/27/20559763_0.shtml
754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被逼出来的自行车
热度 27 苏鲁锭 2012-9-10 21:10
小时候老妈自行车带我上学,没控制好方向2个人一起扎进了稻田. 初中学自行车,一头撞墙上,头破了. 心理有了阴影,一直不大敢骑车. 毕业了上班路远,硬着头皮骑车,第二天早上直接从路上摔沟里,手上留下了个疤. 从此再也不摸自行车了. 结婚前和领导一起去柬埔寨,领导说一起租个自行车逛吧,也不好意思说不敢骑车,赶鸭子上架,我又上路了. 7天吴哥窟逛下来没出意外,这下有点自信了. 结婚了,老婆说你太胖,一起骑车减肥,于是买了2个折叠车,周末开始骑车运动. 就这样,自行车成了最常用的锻炼方法.
1712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本周新闻有感
热度 10 皇家骑警总监 2012-2-21 12:06
@人人网 : 【人人热门视频】真丢人!一个日本人骑自行车环游世界,走过了十几个国家,结果在武汉丢了自行车!地址: http://t.cn/zOyhOGb @56网 对此,我的comments:武汉人民热情!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778 次阅读|9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2 06:28 , Processed in 0.037145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