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潜意识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相关日志

分享 你要多努力,才能够 “举重若轻”
gordon 2017-6-5 10:57
人年轻的时候总是想要不费吹灰之力地赢,很讨厌暴露出软肋——这在早期是可行的,比如你协调性很差,那不要当众跳舞就好了。但是越往后活,生活这个泥潭就会越漫越高,漫过你的小腿,你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不断往前走,比姿势好不好看更重要。 我们都热爱在网上follow看起来很酷的博主,并且把自己打扮成一个,看起来活得还不错的人。我们有时忘了,活着本身,就是一件需要大量元气的事啊。 我以前觉得呆在自己的舒适区才有安全感,但现在发现,开拓舒适区领地这件事,才带给我更大安全感。 这可能是我们对健身房有感情的原因,当我硬拉起跟自己体重差不多的杠铃,或者忍着恐惧学习倒立的时候,我真的觉得自己在小心翼翼伸出手,跟我所不擅长的一切,打了个还算友好的招呼。 ****************************************************** 那些潜意识里相信自己有天赋的人,会非常在意不断向周围的人寻求肯定。 因为自己有天赋,自我认知就强烈地依赖于抓住一切机会证明自己拥有它。他们会尽量避免做自己不擅长的事,选择自己觉得容易的课程和专业,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非常敏感,并且尽量永远只展现优点给别人看。 而那些潜意识里相信这些能力可以后天提升的人则没有这种心理需求。他们不觉得选择自己不能立刻发挥出色的事情有什么不妥。既然总可以逐渐通过练习变得更好,与其关注自己在一件事情上的表现,不如关注自己是否能通过这件事情得到什么能力和收获。 ****************************************************** 有很多人都属于第一类人。这可能和他们大多在少年时期在某一方面出类拔萃光彩夺目有关。 他们自然而然地把不同的事情分成两类,要么是自己应当表现优异的,要么是自己不在乎的,而一切自我认同都和前者紧密挂钩。这种心理暗示一旦形成,就会不断强化,以至于变成本能的一部分。我的一个最近升到管理职位的朋友有一次向我抱怨,她在公司一次对新晋中层的管理能力测评得分是 below average。「我怎么可以是 below average!」她忿忿不平地说。 我说:「参与评比的既然都是新晋中层,水平应该相近,那你本来就有差不多一半的概率 below average 啊。」 「我不管,我不接受。别的事情 below average 无所谓,但这件事不行。」她说。 我觉得我完全能理解这种心理。它不合逻辑,但其实像呼吸一样自然。在自认为有天赋的领域里落到需要通过艰难进取才能逐渐赢得别人好感的地步,简直是种耻辱。虽然从道理上来说,许多人本来就是通过努力奋斗才走到这一步的。但那是「其他人」。 所以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出色,而且要是易如反掌举重若轻的出色才行。辛苦习得的能力,总是不如天纵英才更令人钦羡,哪怕最终实际效用其实差不多。要么就很酷地做好一件事,要么就别去碰它。即使需要付出代价,也最好不要被人看破手脚。有时候我觉得这简直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的价值取向。「你要有多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似乎是这个时代的座右铭。 问题是,看起来毫不费力的意义何在呢? **************************************************************** 禁忌之深正如其脆弱之深。 这个民族习惯,就喜欢神童,或者 “怪力乱神”。 因为大家都是下苦力人,所以特别期望 不废什么力气的成功。 **************************************************************** 笨拙地摇摇摆摆地前进是种奇特的体验。最神奇的地方在于,它比我想象的有效率得多。一开始会觉得看着自己步履蹒跚从零开始并且不断失败简直是种对耐心的折磨,但其实这个阶段很快就会被微细但确实的成就感所取代。那和发现自己原来天赋异禀的得意全然不同,但如胡适所说,那是「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然后不知不觉间就发现自己走得还挺远。 **************************************************************** 我们反复讨论过“认知”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先决作用。
40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黄渤模仿 “潜意识” 的一个表演
gordon 2017-3-2 02:34
http://www.miaopai.com/show/tRUDO5r3nfWb0EvgZOXCpA__.htm ************************************************************** 黄渤模仿 “潜意识” 的一个表演 最逗的是模仿猴
15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昆仑是 “潜意识”
gordon 2017-3-2 02:22
我还没有输呢,太阳还没有落山。 真正的速度是看不见的,就像风起云涌,日落月升,就像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叶子会变黄,婴儿什么时候会长出第一颗牙来,就像,你不知道,什么时候 ,你会爱上一个人。 太阳很快就要落山了 ********************************************************************* 我明白了,我爱上了一个人 虽然有困难万千重,但是 更坚强的情感性意志压倒了较软弱的理知性意 志 情绪理性,更加强悍 ********************************************************************* 哈哈,当你杀王的那一刻,我就爱上了你 哈哈哈,我说谎了,哈哈哈 去你妈的,我草,情绪的力量,哈哈哈 (是不是我杀了王,这重要吗?) 命运,那是命运 ********************************************************************* 我还想听你在悬崖边跟我说的那句话( 那是骗你的,让我现在怎么说,哈哈哈 ) 这他妈,草 ********************************************************************* 情绪的力量 情绪理性,更加强悍 ********************************************************************* 精神分析学派的一个假设: 就是潜意识在控制人的表面上的行为 在这一点上 心理学家有这么一个比方 叫大象和它的骑象人 就是意识或者说理性是一个骑大象的人 但是潜意识是底下的那头大象 你这骑象人对这个大象走的方向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但是本质上大象怎么走 你是受它控制的 这是第一个假设
18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对潜意识的控制 —— 向前看
gordon 2016-11-19 12:03
当前的烦扰,如果你从家出来,走几公里,再看,就是一个点。 ************************************************************ 摘自 克莱因 《数学在19世纪的发展》 有一个对抗这种门户之见的好办法,而个人,特别是年轻人,是很难逃脱这种门户之见的束缚的。这个方法是莱比锡的生理学家路德维希向我推荐的: 离开家向外走600公里,再从那里来看看情况,你肯定会吃惊,许多原来觉得是理所当然的观点干脆就消失了。 注:看原书吧,“ 后来的发展,能把 早期 每个人的贡献,放在恰当的位置上 。 ” ************************************************************ “意识形态” 输出 谁能描述未来,谁他妈的就是未来。。。。。懂吧。。。。尽管剧情是荒诞不经或者不符合某些定律的,但这个没有关系,谎言说一万遍,就是真理。。。。。 预期就是有意识地利用无意识 。 注: 为什么搞那么多 "好莱坞大片"? 科幻片 中国电影,想象力差那么一点点 ************************************************************ 不争论 还是没有办法这个事,有过科研经历的,当然能理解这个过程。 但没有科研经历的呢? 保险期间,还是不争论。 或者像苏联,沉默。 ************************************************************ 所有开拓的过程都是如此,吃五谷杂粮,饮食男女 反而,那些高大上,都是虚假的;真实就是如此。
10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数理化学习中的某些潜意识,你是被 “媒体宣传” 所欺骗
热度 2 gordon 2016-10-11 10:59
第一个,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这实际上是很困难的一个事情,(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彭恒武说的是正确的,一句话:很难) 注: 遍身罗衣者,不是养蚕人 。 ******************************************************************************** 你让学习差的同学,给你讲学习,他能给你讲什么 周总理,从日本到欧洲,学了一圈,学习成绩,倍菜 呵呵 ******************************************************************************** 关于“知识网络” 不要先验的觉得知识有什么网络所以你一直去检验“我的知识成网络了没有”。学习的时候,或者写书的时候,老师备课的时候,重点在于传达概念。知识的网络不是在这门课内形成的。 一门课的知识跟其他课的知识形成网络跟你上这门课的时间相隔好多年 ,而且有很多这种联结本身就是一门研究生课程(例如你的物理化学和有机化学的知识形成“网络”是在你学理论有机化学的时候),肯定达不到你所要的“快速”。什么是概念(concept)呢?我认为就是指在脑中建立正确和清晰的物理图像,更新你原本的原始的自然观。例如自由能的观点,分子运动的观点,你要意识到这只是一种观点, 完全可以不这么看问题 ,但是物理化学这门学问偏好 以这些观点看待问题,导致一系列研究方法 都跟这些观点有关,课程和书本力图传达的就是这些。 ******************************************************************************** 关于应试教育 课下经常订阅《科幻世界》,像个民科那样一边争论那种伽利略时代就搞定了的物理问题一边去饭堂打饭的,都不是应试教育的效果,只是他们学习的效果比较好成绩也不差罢了。 什么是应试教育的人?那就是“脱离了应试教育”之后就不知道怎么学习的人。 现在很多高中生,包括很多本科生,不知道是给媒体宣传的还是怎么,深深地“心知肚明”自己的中学知识都是错的、假的、片面的、节选的、“应试”的,无非是为了考大学。而他们之所以渴望大学,就是因为大学才有正确的、真的、“不应试”的全面的知识。 所以就会产生问个正常的问题都要加一个“非应试”,似乎觉得以前高三的学习方法、心态、决心都要推倒重来。Sorry,学习就是要考试,就是要有老师出那么几题决定你该门课的成绩。成绩就是跟奖学金挂钩,跟GPA挂钩,跟你的前途挂钩。你就是按老师步调听课,做作业,划书背重点才考高分。就算出来社会,仍然会有类似的东西缠着你。应付这些东西是伴随一个现代社会人整个职业生涯的。 并没有一个为你的理想而设的标准,使得你只要放心地追逐你的理想,你的评价就自然也高。 你只能相信这些标准多多少少反映了实际的情况,你如果实际好,你至少能及格。但是你想拼高分,你就不光只靠实际好。 ******************************************************************************** 学校的教育不是教给你 实用知识的,只是一个 “敲门砖”,一个最小完备集,然后你逐渐扩展的。 工作中用的东西,你得看 “手册” “手册” 写的好的,不多。主要是英文的,我看英文的,比较多。 快速有多快,手册前面一般都有 overview ,这个一般性概念你看完就行了。 你在学校里其实学的也是这个 concepts ******************************************************************************** 如何 “学以致用” 呢? 就是看手册 哪怕是好薄的一本书也充满了细节,因为现实的问题,不是你的作业,差一点就搞不出来。所以细节特别多。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雷声公司的创始人( Vannevar Bus h) ,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麻省理工的老大, 康普顿三兄弟) ******************************************************************************** 马克 斯· 玻恩的看法 研究要有工业基础,从头开始研究根本就不可能的 从苏联引进的工业基础,起了很大的作用。 民国的研究性大学的毕业生,才起到了作用。 ******************************************************************************** 其实国家是什么意思呢?就是 我现在要和美国争霸 ,你们这帮人,真他妈菜,为啥不是世界第一。 就是这个意思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I1NTU1Mjc2/v.swf
219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选择
热度 41 鼎革 2016-7-9 17:56
如果你的人生一直是跟着感觉走的,那“幸好我当时选择了什么”这个幸好就是不存在的。 因为你只会选这个。所以也不会后悔。 人生就是内生的。 所以,有一个宽松的环境是最重要的。 父母不要去强迫子女的道路。 自己也要听从心的召唤。心让你去干什么,你就去干什么。 干到最后,就是人生无悔。 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是对的。 潜意识是理性的,弥补了表面上的不理性行为的内在逻辑。
211 次阅读|13 个评论
分享 “除非你把潜意识意识化,否则它一直会指引着你的生活,然后你说它是命运。” ... ... ...
gordon 2016-4-19 07:21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UyMjU4MDA2OA==/v.swf 你需要被崇拜,却不需要理解。你需要面子,却不需要尊严。你需要公平,却不需要信任。你需要更多的钱,却不需要更好的品质。你需要有人对着你装疯卖傻甜言 蜜语,却不需要有人实实在在的关心付出。你需要的不是我,你需要的仅仅是填补自己虚荣的那些幻想。这是我们走不到一起的原因。 “世俗生活最有价值的就是幽默感,作为世俗生活的一部分,爱情生活也需要幽默感。过份的激情和过度的严肃都是错误的,两者都无法持久。” 骄傲点,别将就。 ********************************************************************************* 我爸说的名言: “ 你别说,女人有时候说的话,也挺在理的” 呵呵, 他不说,他自己有问题 他说,“ 女人有时候说的话,也挺对的 ”
69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很多人潜意识根本就是错的,相信数据
热度 2 gordon 2016-4-9 01:46
【江南地主占地比例要比华北高得多,达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相对于华北的15%。也就是说,江南的贫富不均状态要比华北严重。从这个角度来考虑,农村革命运动在江南应该比在华北更具号召力。但历史事实正好相反。】黄宗智 这里的一个常识是,中国割命当时的形势不是贫富过于分化阶级压迫太重(这点赵冈有过考证中国古代基尼系数一直比较稳定),而是“普遍贫穷” ********************************************************************************* 贫富不均,只是个借口 ,就是农民起义。 城市问题,从犯罪心理学来说,街口死亡率比抢劫死亡率还高。 ********************************************************************************* 一个事实是,第一代老大,因为众所周知的某些原因,用人就只用亲戚。 当然开头不是如此,后来,无人可用了,就把老婆、亲戚 全拉上了。 扩大领导层的盘子,反而是在core 2 时代实现的。 注:只是大多数人,有意无意的忽略这一点。 都是 “睁大眼睛说瞎话” “净是些说瞎话的”,那没有办法 ********************************************************************************* “有些人说我们运气奇佳,我却觉得她们条件奇差。” —— 亦舒 ********************************************************************************* 一代和二代是有延续性的 实际上是 “萧规曹随” ,是延续下来的。 早先是一个意识形态控制系统,精神控制系统。强调 “内省”,批评与自我批评 后来是因为偷懒、卸责,《弱者的武器》, 因为人民的反对,“xx 事件”,官方说 core 2 是幕后黑手。 (那个词成敏感词了,但在毛时代就有这个事) 注:现在这个系统,是从那个系统演化出来的。 大多数人忽略了两者的延续性 ********************************************************************************* " 君权 、 神权 、族权、夫权是套在 农民头上 的四大枷锁。"- 它把族权干掉了,国家权力下到基层。 满清后期,“永不加赋”,财政汲取能力弱。 因为战争的原因,把夫权干掉了,解放劳动力,“妇女也顶半边天”。 干掉这两者,不是它放松了,而是汲取能力更强了。 从封建王朝的末期,变到了 王朝的早期。 这么一个情况 ********************************************************************************* 计划经济之所以变了,就是因为“文化大革命”没有成功。 早先的意图是,我定个指标,你跟指标相适应,“早学习,晚汇报”。但是实践失败了。 所以,它变了,变成另一种方式了。当然 也是对统计学认识的一次革命。 以前是从上到下 定一个指标,人是和指标相适应的。 出了问题,不是上面计划定错了,是你错了 。“文化大革命 要斗你,要斗干部” 呵呵 ********************************************************************************* 如果农民真是为了保障生存,市场经济远比村庄里的道义规则靠得住
23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认知与情绪的交互作用(转)
gordon 2016-4-8 16:10
理智与情感的关系一直是哲学家、文学家和科学家十分关注的问题。理智对应于我们的认知加工系统,而情感对应于我们的情绪加工系统。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二者之间相互对立。但是,近几十年的心理学、神经生物学研究表明,认知与情绪并不是彼此分离和相互对立的系统。虽然它们具有各自独特的功能和加工机制,但是它们之间也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 **************************************************************************************** 情绪是生理基础和认知标签的交互作用的结果。认知可能诱发情绪,生理唤醒也可能诱发情绪。 比如说一个人读一本宣扬孝道的书,他边看边回忆起了苦难岁月,父母忍饥挨饿,把一只烤红薯留给他吃。他仿佛又闻到了红薯的甜香,不由得涕泪横流,这就是由于思维(文字符号)、潜意识(和精神分析中的潜意识有些不同,此处指的是未觉察的意识流)、意象(红薯的样子和甜香味)共同激发了他的喜悦、哀伤、感激等情绪; 除了认知标签之外,生理唤醒也能诱发情绪。例如,罹患了某些疾病,如心血管病或者服用了某些药物,都会导致情绪易激惹或者抑郁。这些人的生活环境都没什么变化,但是他们的情绪却因为疾病或者药物的作用而显著改变了。还有个大家很熟悉的故事——《警察与赞美诗》。说的是有个流浪汉过着混乱的生活,宁愿吃牢饭也不肯工作,无论是刑罚还是朋友的劝告,都不能促使他改变想法。偶然的,他听到夜半教堂传来的赞美诗,这宁静的氛围却唤起了他对混乱的生活的反思和体面生活的向往。在此处,认知没有引发情绪,生理感受唤起了他的积极情绪。 刚才的例子中,我们看到了,认知标签和生理唤醒都可能诱发情绪反应 **************************************************************************************** 思维是心理活动中一种较粗的状态,往往体现为逻辑符号形式——某种内心的声音。比如一个人不时的跳出这样的念头“生活压力真大啊”,或者“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些“念头”就是思维,那些相对稳定下来的思维,我们称之为信念,又叫观念、图式、成见。 稳固下来的信念经常给人感觉像 “天生的自然反应”,但是现代的研究表明,至少部分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教育、家庭生活、职业等这些教养环境,通过条件反射式的强化,形成并稳定下来的。 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过程。当某件特定的刺激事件发生后,通常会诱发多重反应。例如某个人首次参加商业谈判,他可能既产生恐惧感,又产生愤怒感、挫折感、成就感、征服感等复杂的情绪。但是通过有意无意的强化,这些复杂的情绪反应被引导为少数几种情绪,思维内容也固化为特定的几种。本例中的谈判者经过艰苦的舌战,获得了高额的利润,这种回报会强化他的成功信念, 他的思维和生理反应之间的联结更加顺畅,他的情绪更加整合而稳定,表现为该人的信心和勇气更强,谈判时的表现更从容自然 。经过多次的强化,下次他谈判时产生的情绪反应可能压倒性的是自信,而恐惧感、不安感可能被严重的压制。 这种通过思维形式定向形成,并且稳定下来能够有效的诱导情绪,产生诸如勇气、自信、冷静等优秀的品质,形成了良好的性格。当然,也有可能,他的恐惧感被强化放大,压倒了成就感,导致他以后他可能再也不敢参加商业谈判。 稳定的情绪反应可能会产生极大的好处,下次他再做生意时,可能会习惯性的产生极强的自信心和勇气,但是 不利之处也可能是过强的自动思维,会压倒性的影响他的判断,使他忽略一些不利信号 ,也可能使他忽视身体的疲惫感,从而影响健康。就是我们所称的“刻板模式”、“惯性思维”等不良认知模式。 注:令人敬畏的“老虎伍兹” **************************************************************************************** 良好的信念能激发人的潜力,营造幸福的人生。相应的,如果一个人的信念偏狭、简单、绝对,那么会对她的人生造成不同程度的障碍。比如上文那个求职者的“不可能”的绝对信念束缚了她的创造力。同样,如果一个人抱有“我是个智商很低的人”、“我们女人不适合学数学”这类信念,那就会严重的影响她投身于学习。因为每当她努力的时候,这些观念就会跳出来提醒:“你这样学习是没用的,你天生不适合学习,你是白白在吃苦。” 其他的不合理信念,影响也是类似。例如某个人认定“城里人都是小气鬼”,或者“老板都是吸血鬼“,或者 “女人都是没良心的”,这样的观念就会引导他做出相应的偏狭行为,从而损害他的婚姻或者工作关系。 如果信念极其偏激,那么后果就可能致命,一些神经症患者、人格障碍的人的信念往往具有此类特征。典型的像连环杀手——特德•卡辛斯基。他是一位数学教授,认为工业化会导致独裁政治。他的解决方法是对前沿科学家搞恐怖袭击。18年间,他持续的送邮包炸弹给科学家,制造了大量的伤亡。这就是极端的信念系统所造成的恶果。 普通人未必有这么极端的信念系统,但是也会产生大量的不合理信念。 信念系统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自动思维”,即那些经过强化,受特定刺激后,不需要有意识思考,已经形成较固定反应的思维。就如前例中的维茨金,受挫后第一反应不是恐惧退缩,而是因势利导、将计就计。这种自动思维帮助他在激烈的格斗中,迅速的鼓起了强烈的勇气和求胜欲望,动员了全身心的智慧和能力。又正因为它产生于有意识的思维之前,所以很多人把它称作本性,本能,认为它是一个人不可克服,不可改变的本质。后面我们会学习到,它也是可以改变的。 自动思维就是头脑中不假思索的产生的观念,正因为它不假思索,所以很容易被人认为是真实的、不需要检验的、天性的、本能的,从而您可能永远不会去质疑和检验它的真实性,甚至终生很难走出观念的怪圈。 所以,信念本质只是一串思维符号,并不一定是真实。如佛法所说,业性本空,但世人却把浮云一样念头,不假思索的认定为铁一样的真实。就像一幅很经典的场景展现的,驯象师从小用一根绳子栓住象腿,小象拼命挣扎也无济于事。它逐渐相信“我是逃不脱这根绳子的”,这样的观念把大象禁锢在永恒的奴役之中,力能拔山扛鼎的大象终生都要驯服于这本质上浮云一样的观念之下。 这是怎么样的一种悲剧,所以圣贤说“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大象一样的蛮力不算强大,能战胜恐惧的幻影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 注:其实不是啊,“看鸡汤不如看论文” ,不过鸡汤简单一点。 在心理功能层面,情绪对诸如记忆、注意、言语、决策等认知过程都具有明显的作用。例如,人的注意会被自动地导向具有显著情绪意义的刺激,而且负性情绪刺激比正性情绪刺激能更有效地吸引人的注意。不仅如此,认知过程也对情绪体验产生显著的影响。傅小兰课题组的研究发现,人们会更喜欢先前自己关注过的刺激,而不喜欢先前干扰自己注意的刺激,甚至这种喜好模式会迁移到那些只是与先前关注过的刺激或者干扰刺激相似的新刺激上。 ************************************************************************************* 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稳固下来后,自动思维机制会给人一种天性的、本能反应的感觉。用我们熟悉的巴甫洛夫的狗的实验来说明,就是狗通过强化练习,已经可以不需要见到食物,只要听到铃声这一抽象信号,就能分泌唾液腺。 人也是一样,当建立了有效的情绪反应模式后,身体会产生综合性的身心情绪反应。所以包括酗酒、抑郁症等病人的感受是,这已经不是纯心理层面的问题,而是身体已经器质性改变。这时候, 任何试图“重写”旧的自动思维的努力,牵涉的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浮云一样的观念,而是刻骨铭心的身体反应 ,就像有毒瘾的人,即使身体已经脱毒了,旧观念依旧能够唤起强烈的不适感;有赌瘾的人,没有赌时会有真实的感受到猫抓一样的痛苦感;有抑郁症的人,会真实的体验到如坠冰窖或者宇宙深处的冰冷感。这就给人一种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感觉。
15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数学不是科学,大多数人的潜意识都是错的
gordon 2016-3-19 16:15
在一般人的潜意识里,数学在中国算科学,在西方可不算科学算哲学。诺奖无数学的原因在此 ************************************************************************************* 在我天朝,有共识的观点也是「数字近哲学,远科学」 科学工作者,普通公众的看法是不一样的 ************************************************************************************* 实验科学最伟大的奠基人就是高斯,以前处理数据一般是平均值,但是为什么不知道,就是经验。 从高斯开始,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才有了一定的规范 注:早期天文学没有一个处理数据的办法,就是大量的经验数据的累积 (反复观测的大量数据) 高斯在天文学、大地测量,磁的领域都很强。(磁的测量是跟韦伯合作的) 他可发明过东西。 大多数的资料只突出他数学家的一面,而没有突出他科学家的一面 。 实际上高斯自己不认为自己是数学家,相反对经验数据非常重视。那时候德国想把他养起来,跟李德一样,在办公室写写画画就行了。 高斯不同意,非得到现场勘察不行。 ************************************************************************************* 铁路虽然德国是领先的,但高斯时期道路非常泥泞,有时候测量在路上都要花好长时间。 但高斯就是要自己去。 注: 常理推断,修过路的,估计都明白这个事情。测量在修路之前。
151 次阅读|0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2 17:14 , Processed in 0.034400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