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独立战争

相关日志

分享 中国近代史的自然科学基础(五)—— 意大利独立战争
gordon 2016-12-1 05:58
  1796年,波拿巴将军下了滨海阿尔卑斯山,在德果、密雷栖摩、蒙特诺特和蒙多维进行了一个多星期的会战,就夺取了整个皮蒙特和伦巴第。 他的 军队在进到明乔河以前,一直顺利前进,没有遇到任何抵抗。但是到了明乔河,形势就根本改变了。曼都亚的城墙挡住了他,而这个当代最伟大的统帅为了征服这一 障碍,竟用了9个月的时间。第一次意大利战争的整个后半期都是为了攻占曼都亚。里沃利、卡斯提奥涅、阿尔科列会战以及经过布兰塔河河谷的进军——所有这些 都是为了达到这个主要目的。 拿破仑一生有两次为要塞所阻:第一次是在曼都亚,第二次是在但泽 。拿破仑很清楚地知道,曼都亚是意大利的锁 钥。这个地方,他从占领时起,直到离开帝位时止,就一直没有放弃过;这一时期,他在意大利的统治从来没有遇到过重大的危险。   意大利的地理形势清楚地说明,哪一个强国能够控制北意大利,即罗马人的南阿尔卑斯高卢,它就能统治整个意大利。波河流域总是决定半岛命运的战场。从马 利尼亚诺会战和帕维亚会战起,经过都灵、阿尔科列、里沃利、诺维和马连峨等会战,一直到库斯托查和诺瓦拉会战,所有争夺意大利统治权的决战,都正是在这里 发生的 。这也是非常自然的。不论是法国人或者德国人,只要能把对方逐出波河河谷,就能够使对方同狭长的半岛隔绝,并使这个半岛同它的同盟国隔绝。 这个半岛是意大利人口最少、文化最低的部分,它如果被迫仅仅依靠本身的资源来维持,很快就不得不屈服。而在这个波河流域,最居中的一个阵地就是曼都亚。它 距亚得利亚海和地中海同样远,约为70英里;因此,这个阵地如果由野战军来防守,便可以确实封锁半岛的一切入口。此外还应当补充一点: 这个阵地处于湖泊之 间 ,并有三个桥头堡供军队进出, 而且在四周的地形上有许多纵横交错的河流,能把围攻军队割裂成彼此孤立的各个部分 ,曼都亚的这一形势在战术上有巨大的优 势;无怪乎古谚说:曼都亚在谁手,意大利归谁有。   这几点就足以说明,纵然奥军仅仅握有曼都亚一地,想把他们赶出意大利,也不是很容易的。 1848年的战争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与1796年的战争正好相反。1796年的战争证明了曼都亚在防御战中所能起到的作用,而1848年的战争则证明了曼都 亚同培斯克拉、列尼亚哥和维罗那合在一起在进攻战中所具有的作用。从此以后,奥地利参谋部和奥地利军事工程师苦心孤诣、ensemble〔同心协力地〕从 各方面研究并改进了这个出色的阵地——大概是全欧洲最好的阵地,这使他们得到了最大的荣誉。   我们来看一下地图。明乔河是由加尔达湖流入波河的一条很小的河,在夏季有许多地方可以徒涉而过,但是整个说来,它是适于作为防御阵地的。这一线应由培 斯克拉算起到博尔戈福特(虽然后者并不在明乔河边),长约30英里,因此 居中配置的军队能以一日行程到达这条线的任何一端 。这条30英里的短线,右方(北 方)为加尔达湖和提罗耳阿尔卑斯山脉所掩护,左方为波河所掩护,成为奥军用来抵抗从西方入侵的敌人的第一道有利的防线。但是这不是它唯一的长处。在加尔达 湖和明乔河、波河东面10—30英里处,几乎与它们平行地流着一条阿迪杰河,形成第二道更为强大的防线,这是在一年四季都只有架了桥才能通过的障碍。我们 看一下地图就可以知道,这条双线使提罗耳和邻近的奥地利各省天然地紧密连成一个整体;从军事观点来看,这条双线成为这一整体中必要的补充部分。奥地利政策 的原则声称明乔河线是德国的防御所必需的,必须在波河上保卫莱茵河,其根据也就在这里。   这个阵地按其天然条件来说已很坚固,再经过人工修筑就更坚固了。明乔河线被曼都亚要塞截为两段。这个要塞离河口非常近,所以要塞下游那一段河流可以完 全不必考虑。这样,明乔河线又大约缩短了七八英里;该线的南端由形成两岸桥头堡的第一流要塞所加强。该线的另一端,即河湖相连的地方,有培斯克拉小要塞作 掩护。当然,这个要塞不很坚固,并且在1848年曾被皮蒙特军队占领过。但是,它有足够的力量来抵抗偶然的攻击,因此只要奥军进行野战,这一要塞就能守 住;同时它保障奥军能到达明乔河西岸。  1815年以前,阿迪杰河线一直被忽视。从1797年到1809年,它是奥地利和意大利之间的边境线;但是从1815年起,奥地利占领了该河两岸。在离 曼都亚约25英里的地方,在阿迪杰河上有一个小要塞列尼亚哥;然而离培斯克拉最近的城市维罗那当初却没有设防。但是, 奥地利人很快就发现,要使这个阵地真 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就必须使维罗那成为要塞 。而他们也就这样做了。不过,由于奥地利人所特有的办事迟缓的旧习性,他们对完成这个任务极不重视,以致到 1848年革命爆发时,虽然阿迪杰河左岸(即东岸)的、可以被用来对付奥地利的工事倒构筑得相当不错,但是朝着敌人的那一岸,相对说来却几乎是没有设防 的。   拉德茨基和他的参谋长海斯和雪恩海斯,在被革命逐出米兰以后,就立即开始纠正这个缺点。他们在西面围绕维罗那的高地上构筑了工事,使敌人不能对要塞围 墙进行射击。他们做到这一点,是奥地利的一件幸事。当时,明乔河线被迫放弃。培斯克拉受到了皮蒙特军队的围攻;皮蒙特军队几乎接近了维罗那多面堡的围墙。 但是在这里,他们被挡住了。桑塔路其亚会战(1848年5月6日)向他们表明,继续对维罗那防御工事进行任何攻击,都是完全无济于事的。   但是整个北意大利完全为革命军掌握了。拉德茨基除了他的四个要塞(其中,他以维罗那作为自己军队的营垒)以外,已经一无所有。当时,在他的正面前和两 侧的地区以及几乎整个后方地区,都为敌人所控制。甚至和提罗耳的交通也受到威胁,有时还被截断。但是,由努根特将军指挥的一个师还是在起义的威尼斯省打开 了一条道路,并在5月底与拉德茨基会合。那时,拉德茨基表明,他掌握了这个刚刚为自己筑成的出色的阵地,能发挥多大的作用。由于在这个搜括一空的维罗那四 郊再也无法养活自己的军队,由于兵力过于薄弱不能进行决战,拉德茨基便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巧妙的侧敌行军,把自己的军队经过列尼亚哥转移到曼都亚;然后, 在敌人尚未弄清真相以前,拉德茨基又由曼都亚向前推进,到明乔河西岸攻击敌人;他把敌人的封锁线向后压缩,使皮蒙特的主力军不得不撤离维罗那。然而他无力 防止培斯克拉的陷落。在取得了向曼都亚的进军所预期的一切战果以后,他重新集合了自己的军队,经由列尼亚哥向维琴察出发,并从意大利军队手中夺回了该城; 于是,他便控制了大陆上的整个威尼斯地区,恢复了自己的交通线,并得到了自己后方广大富饶地区的资源;此后,拉德茨基又重新退入他的要塞维罗那,但是,皮 蒙特军队对于把奥军逐出维罗那这一点已经完全失望,以致无所事事地消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正在这时,奥军3个强大的旅开到了,于是局势便发生了根本的变 化。在3天的时间内,拉德茨基肃清了阿迪杰河和明乔河之间的高地上的皮蒙特军队,同时在曼都亚附近迂回皮蒙特军队的右翼,给了他们沉重的打击,使他们在退 到提契诺河彼岸之前,一直没有作任何抵抗。   拉德茨基进行的这个战局说明,一个将军,即使他的兵力比敌人薄弱,只要依靠防御得很好的河网体系,就可以扭转局势。无论皮蒙特军队在什么地方或者想把 战线转到哪一方面,他们总是无法攻击奥军,并且,他们在最后失败前的5个星期内的混乱行动显然说明,他们处于怎样一种无能为力的境地。那末,拉德茨基阵地 的力量究竟表现在什么地方呢?简单地说,这些要塞的作用在于它们不仅掩护拉德茨基的军队不受攻击,而且还迫使敌人分散兵力,而拉德茨基却可以在要塞掩护 下,集中兵力在任何一点上,来对抗当面的那一部分敌军。培斯克拉牵制了相当数量的敌军;拉德茨基在维罗那的时候,曼都亚则牵制了另外一部分敌军,而当拉德 茨基刚刚前往曼都亚时,维罗那又迫使意大利军队留下一个军来监视它。不仅如此,皮蒙特军队还不得不以分散的部队在西岸地区行动,并且这些部队中没有一个可 以迅速支援其他部队,而拉德茨基却能够凭借他的要塞和桥头堡任意把他的全部军队从河这岸转移到河那岸。如果皮蒙特军队能够支援维琴察和威尼斯省,那末这些 地方是决不会丢失的。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拉德茨基攻占了这两地,而皮蒙特军队却被维罗那和曼都亚的守军牵制住了。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OTI1NzQyMjc2/v.swf 这首曲子本是老约翰·施特劳斯题献给拉德斯基将军的。拉德斯基是奥地利的陆军元帅,从1815年至1831年,他在威登伯克、隆巴等地任骑兵总司令。拉德 斯基积极维护奥地利帝国殖民统治,曾率领军队侵略邻国意大利,并在意大利北部任总督多年。老约翰施特劳斯所写的这首进行曲正是炫耀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 武力和拉德斯基的威风。后来,就连施特劳斯本人及其子小约翰·施特劳斯也不愿再演出这首进行曲。尽管如此,拉德斯基进行曲还是以其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 力的节奏征服了广大听众,人们也就渐渐地忘记了拉德斯基那段不光彩的历史,成为流传最为广泛的进行曲。 这就是意大利对不成熟,但是威力巨大的火炮 感兴趣的原因所在。(攻击要塞)
26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美国独立战争 和 第一次鸦片战争
热度 2 gordon 2014-9-7 05:22
在早年,英法矛盾和英俄矛盾相比是主要矛盾。 美国独立战争以后,英国开始着手打造以印度为中心的第二殖民帝国。英俄矛盾迅速上升为主要矛盾,主要体现在土耳其问题上。 英国占领印度的最初几十年,印度还只是“输出国”,是英国掠夺的对象。然而,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进展,印度对英国愈来愈具有新的价值,不仅是不可缺少的原料产地,还是重要的商品市场,英国对印度的出口额直线上升。 以棉织品为例,1815年英国输入印度的棉织品为80万码,1830年骤增为4500万码,出口量占英国全部棉织品的四分之一;1814年英国对印度的棉布出口值为20.1万英镑,1832年达到323.8万英镑。 印度对于英国保持工业领先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致英国政治家帕麦斯顿认为,失去印度就意味着英国变成了像荷兰或者比利时那样的二流国家。 这一贸易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英国与中近东地区有着传统的贸易关系,早在16世纪下半叶英国就开始了与土耳其的贸易往来,但进展一直缓慢。长期以来,英国工业品的主要市场在欧洲,但19世纪20年代是转折点,拿破仑战争时期实行的“大陆封锁政策”以及欧洲各国为发展本国工业而纷纷实行的保护关税,致使英国商品进入欧洲大陆受到限制,而英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又迫切需要开拓更多的海外市场。1815年以后,英国对外经济政策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竭力保持传统的欧洲市场,二是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新市场。在寻找新市场的过程中,中近东地区自然成为英国觊觎的目标。19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对君士坦丁堡、士麦那、贝鲁特等土耳其重要港口的出口明显增加。1825年英国对土耳其的出口额为107.9万英镑,1830年增加到274.5万英镑,呈现了稳步增长的势头。“德国市场不景气、法国市场关闭,而土耳其市场却兴隆起来”。 与此同时,英国也开始对土耳其进行实地考察,乌尔干尔在考察的基础上,于1833年发表了《土耳其和它的资源》一书,书中较为详尽地论证了土耳其作为英国商品市场的经济潜力。 回到印度, 鸦片战争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涉及到 中、印、英 三国贸易。 英国从印度获取原材料,出口工业品,印度不就变穷了,印度作为英国工业品的消费市场,如果让印度变富裕一直是一个大难题。 现在这个方法找到了,就是向中国出口鸦片,获取白银。 注:英印贸易是印度的钱向英国流,中英贸易是英国的钱向中国流,那么解决中英贸易大量顺差的方法就是 中国的钱往印度流 。 当时的中国根本不消费英国工业品,它自己估计也清楚这个事。 ×××××××××××××××××××××××××××××××××××××××××××××××××××××××××××××××××× 当时,中国作为英国产品的消费市场还不行,一个是生柿,一个是熟柿嘛 中国的历史要象我这么讲的话,就都明白了。 注:第二次鸦片战争才是以打开中国消费市场为目标,这你就可以看恩格斯的书了。 其实就是三个时间段:英法矛盾、英俄矛盾、英德矛盾,这么一划分的话,中国历史就清晰了。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 1904年日俄战争,这一大段就是英俄矛盾。摘去这么一块,中国的历史都是很清晰的。 这是因为自普法战争(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时期)开始,洋务派就和德国有一定的联系,所以英德矛盾这一块,我们还是比较熟悉的。
255 次阅读|0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6 03:12 , Processed in 0.04432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