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张作霖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关于抗日战争 那场革命性的历史巨变
gordon 2017-2-26 06:40
张学良倒戈 —— 丁玲的到来,可抵 百万大军 “必也正名乎” 这句话出于《论语 子路篇第十三》,原文中的意思,君是君、臣是臣、父是父、子是子这些名分不可混淆。后面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是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君君臣臣,政治正确这一套很厉害。 当年参与 “画大饼”的,还包括陈云同志 没有想到,把张学良给忽悠来了。( 他当年杀了杨宇霆,也无路可走了 ) ****************************************************************************** 奉系里面,最主要的是杨宇霆,而杨宇霆的发家并不依靠张作霖,而是因为他自己。 他和徐树铮以前是同学, 张作霖,当然有个基本盘子。但是中兴却是因为 杨宇霆,杨宇霆的劫械事件。 这是北洋的另一个支脉 ******************************************************************* 他虽然忽悠了一帮年轻人,但这帮年轻人也影响着他 还有一个大忽悠,就是张爱萍,很多人都是他忽悠过来的。(以前张爱萍是大领导) ******************************************************************* 胡适和蒋延黻 都是主和的, 合作其实也是博弈策略的一部分 一场历史性的革命巨变把这一切都吞没了,对于当时的心理变化过程已经很难查考 “他们的努力以失败告终,这是了解这次革命巨变的关键”。 **************************************************************************** 从解放战争来看,很像是下面的原因: 美国社会面临的技术鸿沟 http://www.aswetalk.net/bbs/blog-663-66515.html **************************************************************************** 也就是当时中国各个阶层的境况都很差,跟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一样, 所有阶层都想打一仗 。 或者像甲午战争,受后勤的限制,两支军队都想 夺取对方的后勤。
2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杨宇霆
gordon 2017-2-25 01:52
那天晚上,我们住在铁路旁的一个小镇上。我看到镇上有电灯,这当然令我吃惊不止。店主告诉我电灯厂是万福麟将军建立的。“好啊!”我说,“如果像你们这样的小镇万将军都设法供电,他一定是个大大的好人。”“是的,是的, 但是他不论我们需要不需要,每家都收电费,而且收费的标准也是他自己订的 。”店主回答说。这实在是一种发展经济的新方法。 东北研究旅行中,我发现很多地方都用上述的方法筹办地方事业。大豆出口是由政府银行统筹办理的,事实上,政府银行起先就是张作霖的私人企业,后来成为张少帅的私人企业。酒厂、典当行以及面粉厂等都是如此的。表面上是公开的,私底下张大帅和他的部下是将东北的财富进了他们的私囊。 不过,东北人民的生活却较中国其他各地的老百姓好得多 ,这不仅是地方政府比别处好,也是因为东北是一个新开发的富庶地区。 我们听说老帅的得力助手是杨宇霆。我们谈了一个小时,他问我都参观过什么地方。我把参观的大致情形告诉他,他说明当时正在发展中的许多企业其背后的真正目的。他对东北有一个伟大的计划,主要是在交通方面。他想建立两条铁路干线,都是以葫芦岛为终点。 其一,建于东北的东北部,在沈阳穿过南满踢了,经过吉林省会永吉,延伸至吉林省的东北角。 另一条是从葫芦岛一直向北,沿蒙古边境及整个黑龙江省。此一计划,据杨解释,不仅可以开发北满,而且可以鼓励日本,步中国之后尘,进入俄国的势力范围。困难是在南满,因为新路线中有一条是与南满路平行的,而另一条路要在沈阳穿过南满路。杨进一步指出:“在筑路初期,这些铁路表面上看是南满的支线。过些时,我们就日以继夜的建立某些连接路线,把许多支线连接到一起,成为一条独立的干线。” 我告诉他,据我了解日本人对铁路管理很有效率,我担心中国铁路不能和他们竞争。他一点都不担心。他说他可能降低运费,并可用增加地税的方法来弥补亏损。东北铁路所运的货物主要的是大豆, 如果对农民的运费降低,再征收较高的地税是相当公平的 。再说,他可以以出口大豆的收入来弥补,因为大豆出口是政府统筹办理的。 杨的结论极为精明,令我解除对日本的顾虑。早晚他们之间是要摊牌的。东北不能独自对抗日本,中央政府对他们的帮助既不能确定也不会充足。我向杨表示我的关切。他认为我的所见很对,他又继续说,东北的既定政策是避免和日本公开冲突。他的策略是不阻止日本扩大他的经济利益。他说,事实上,他让日本从他所创办的企业中去获得好处。他的目的是要比日本进步快,日本迈一步,他一定要迈两步。中国内地移民到东北的人数每年约一百万,时间对中国是有利的。 在我们长谈结束时,杨说:“我知道你们关内人都以为你们自己是爱国的,而我们关外人是不爱国的。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我们和你们一样的爱国。东北是我们的;中国人一天天的多起来。日本最低限度不能反对我们在东北办教育,创立中国学校。日本最低限度不能反对我们发展农业。日本将高兴我们增加农业生产。在许多方面中日双方的利益是并行不悖的。不错,在某些方面,我们彼此间是有冲突的,你们关内的同胞只会摇旗呐喊,放言高论。我要提醒你们,这种举动是危险的。如要你们使东北与日本公开对抗,恐怕不待关内一兵一卒来解救我们,日本已经予我们致命的一击了。你们没有力量予我们军事援助,也不必促使我们和日本公开冲突。” 杨的一篇大道理虽然令人感到不快,但却很令人感动 。 一九二八年夏,东北形式渐渐转变得对中国有利。这是毫无疑问的。山东河北的农民有很多移居到东北各省。俄国已经停止前进,尽量设法固守沙皇时代给它留下的特惠和权利。在国际贸易方面,东北是中国仅有的出超地区。东北当时是一片好景,人人乐观。 中国在一九二八年有足够的爱国分子。问题是:单凭爱国热忱是无法阻遏一流强权侵略的。二十世纪是民族爱国主义盛行的时代。人人都是爱国的。所不同的事各国间工业、教育、卫生和福利事业发展的程度不同而已。
165 次阅读|0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3 07:52 , Processed in 0.020309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