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解放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后的货币斗争
热度 1 gordon 2016-3-4 06:07
1944年,不但法币继续跌价,伪币的币值也迅速跌落。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敌后根据地法币的比价突然上升,伪币的比价突然下降。 当年的判断是,由于美国和国民党政府阻止日本军队向我人民解放军缴械投降,日本军队为准备逃跑,抛售他们所掌握的大量物资,敌区物价突然下落。(伪币值钱,抗币跌价;因为要用伪币去购买物资,伪币稀缺) 抗日民主政府利用时机在新解放区大量发行抗币,驱逐伪币,把它送到敌占区去换回大量物资。由于我们及时行动,把几十亿元伪币从新解放区迅速排挤出去,使新解放区人民在不久伪币跌成废纸时,没有受到损失。 注: 抗币更烂,还不如日本人发行的伪币呢 。 法币伪币抗币 第一句话的意思是 法币升值,伪币下降。不说抗币, 一般认为抗币是稳定的 。 抗日战争时期,抗币是比较稳定的 。因为国民党和日本人超发货币嘛(主要是根据地小, 货币流通范围小,不敢超发 ,没有信用) 伪币对抗币突然涨价 ,管它呢,我还印票子,把伪币给搞过来。(它是个政府嘛) 不超发也没用,人家不来你这儿。(穷山沟谁来呢) 扩大根据地,这个决策太英明了。 *************************************************************************************** 我的判断呢,估计是信用跌价了,因为日本投降了嘛,所以 信用跌价以后抛售 伪币 。只是一个心理预期 不代表日占区物资比国民党地区差。黄仁宇的回忆在哪儿呢 法币比伪币坚挺,伪币比抗币坚挺。(但后来是法币和伪币都跌了) 但不管怎么说吧,搞了大量的物资。(当时还占领大城市了,例如石家庄。这是一个铁路城市) 其实南方铁路还少,铁路主要在东北、华北。 *************************************************************************************** 抗日战争时期,法币和伪币纷纷跌价,不是我们搞的,是因为 他们俩超发货币 。 不要把自己搞的跟神仙一样 说实话就是跟大哥混的,就是套购点物资。 *************************************************************************************** 有变化的 抗日战争刚结束,法币的币值是最高,不是因为物资比日占区多,而是因为信用高。 根据地的抗币就不行,比伪币还差。物资没有日占区多 搜集伪币,到日占区套购物资。 国民党生产没上来,信用就维持不住,法币就要跌价 伪币是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几天。 *************************************************************************************** 为什么不实行金本位?央行为什么要调节 因为根据地的范围是在变化的,日军扫荡,时大时小。抗币的流通范围也经常发生变化。 农村的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秋冬和春夏,货币投放量是不同的。 *************************************************************************************** 现在看啊,超发不超发也不重要,人性才是最重要的。穷山沟谁来呢 只要不是低端风险 被破,都不是啥问题。 人还是 “好吃懒做” 的 注:货币没超发,有什么用啊,人家就是不来。 *************************************************************************************** 实际上更主要的原因是, 抗币的根基是食盐 。抗日战争结束后,抗币就是掉价很利害 根据地没啥东西,就是食盐、农产品 必须进攻日占区,必须到日占区去,不然经济受不住 。 抗币vs 伪币,掉价太厉害了,没用物资补充,货币信用维持不住。 *************************************************************************************** 卖出伪币,买进法币;卖出伪币,套购物资;伪币迅速跌成屎 那日占区的经济就停滞了,生产就停滞了。(没有货币下的经济,市场经济就停滞了。 日本不是纯计划经济,它是统治经济 ,市场经济的一种变种) 就是抢物资,国民党也是抢。为抢物资,国民党部队之间还互相开枪了。 *************************************************************************************** 形势急转直下 在延安八路军总部的命令下,中共所属各武装力量纷纷向附近据守的日军发出最后通牒,令其投降,并对拒不投降者展开攻击。到8月26日,“共军收复大小五十九个城市和广大乡村,连以前所有,共有城市一百七十五个……华北方面,收复了威海卫、烟台、龙口、益都、淄川、杨柳青、毕克齐、博爱、张家口、集宁、丰镇等处”。 1945年下半年,国共两方军队 围绕受降问题发生了激烈冲突 ,在山西上党,塞北平绥等地,北上的国军与当地或先到达的中共军队之间发生激战。10月,接收东北的国军乘美国运输舰到达大连时被苏联军队拒绝登陆,后转到葫芦岛仍无法登陆只得转在秦皇岛登陆。后在进发至山海关时遭遇中共军队阻击。 1946年1月初,在马歇尔的调停下,国共双方下达了1月停战令,以迎接政治协商会议召开。2月,国共达成整军方案,决定整编中共军队为国军,但因政治摩擦最终未能进行。3月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的宪草修改提议案引起中共激烈反应,4月蒋中正就东北接收问题的讲话更引起中共报纸攻击。3月, 随着苏联军队在东北撤退,国共重新开始在东北爆发军事冲突 。1946年4月15日,中共在苏军撤走长春一个小时内突袭长春机场并占领长春,随后其紧随撤退的苏军占领哈尔滨,齐齐哈尔。随后,国共两军在四平街,长春等地激战,东北局势急剧恶化。 注:根本就没有 “转圆” 的时间。
234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解放区的天,北京的天
lanrenyg 2015-12-1 15:56
PM2.5 1000, 爆表。 在这样的城市,咋生活下去? 习大大还在巴黎出席气候大会,多大的讽刺? 当时说搞不好污染,就提头来见的人去哪了?
0 个评论
分享 东北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
热度 2 gordon 2015-6-7 20:00
注:其实都是一样的,都是发展外贸、超发货币。因为战争是破坏生产、消耗物资的。 他们要是知道干革命就是干苦力,没人来了,呵呵 ************************************************************** 我小时候在家里,所有关于革命的记忆,就是国民党封锁,怎么往根据地送盐,等等等等若干 然后就是干活儿 革命浪漫主义的记忆还是我上学后的事情,应该是高中以后吧。所谓 《激情燃烧的岁月》,呵呵 张纪中拍的嘛,呵呵 注:原著 (刊载于98.4小说月报) ************************************************************** 大生产运动的启动:内外双重压力下的合理选择 1945 年秋,为了抢占东北这块战略要地,中共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并从关内抽调13 万部队和2 万干部出关。早在出关之初,中共就开始关注东北解放的生产问题。这年底,毛泽东发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 东北和热河党政军“一年内,将达四十万人以上。如此大量的脱离生产人员,专靠东北人民供给,是决不能持久的,是很危险的。因此,除集中行动负有重大作战任务的野战兵团外,一切部队和机关,必须在战斗和工作之暇从事生产”④。1946 年3 月27 日,东北局发布《关于开展生产运动的指示》,要求贯彻“以农业为主”的发展生产总方针,用一切办法增加生产⑤。不过,此时中共在东北立足未稳,又面临大规模内战,加之匪患猖獗,解放区中心工作是土地改革和剿匪,大生产运动并未真正提上日程。 1946 年夏,东北南部主要工业中心和棉花产区被国民党军占领,东北解放区对外贸易通道被切断,大量农产品积压,工农业产品剪刀差拉大,一时间陷入“胀死冻死”⑥ 的困境: “大豆在合江省有些地区,每华斤二角钱到五角钱,比木材还贱。许多人用作柴烧。工业品甚为缺少,每1 尺普通布50 元到100 元左右。差不多是100 斤到200 斤大豆换1 尺布”, “很多县十七、八岁大姑娘,衣服一丝一丝的,穿不上裤子”; “严冬将近,几十万兵将有受冻之危机”。⑦ 随着内战扩大, 东北解放区财政支出猛增,又来不及建立统一的税收体制,主要依靠接收的敌伪资财和发行纸币 。至1946 年底,接收的敌伪物资已经用完,东北币发行量达164 亿元⑧,加上各种地方货币,“货币发行已达饱和点( 平均每人1300 元以上) ”,只能另辟财源。 当时, “军费占各项经费的80% 以上”,而财政收入有限, “赤字在3 /4 以上”。在经历日伪14年残酷统治后,东北人民“困苦不堪,财政负担能力亦比老解放区薄弱”,工业又未恢复,主要由农民负担: “公粮超出总收获量15% 以上,村公费、战争动员等额外负担,比经常负担还要繁重”,财政形势异常严峻。⑨ 要从根本上克服严重的经济和财政危机,必须大力发展生产,这成为推动东北解放区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内在动因。 为了打开外贸通道,缓解经济危机,东北解放区先后与苏联签订三个《贸易协定》,实行易货贸易,以出口农产品换取急需的军需民用物资。① 仅根据1946 年12 月签订的第一个《贸易协定》,就需在次年4 月1 日前,向苏联输出粮谷100 万吨、肉类1 万吨。② 要完成对苏出口任务,就必须积极发展生产,尤其是农业生产,这成为促使东北解放区进行大生产运动的外在动因。 至1946 年11 月,东北土改初见成效: 约500 万无地、少地农民分得约2600 万亩土地③,政治觉悟和生产积极性提高,大股流窜土匪已基本肃清,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条件逐渐成熟。这时,东北民主联军多以出关部队( 包括“南泥湾精神”的创造者———八路军359 旅一部)为基干组建,对大生产运动并不陌生; 在东北解放区居于领导地位的也多是关内干部,尤其是党在东北的最高机关———东北局的5 位常委:林彪、彭真、高岗和陈云来自陕甘宁边区,罗荣桓来自山东,而后来在大生产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东北行政委员会( 简称“政委会”) ④主席林枫来自晋绥,都是抗战时期大生产运动的实践者,具有丰富的亲身经验。面对东北解放区内部与抗战时期关内解放区相似的财经困境和外部完成对苏联出口任务的双重压力,开展大生产运动自然成为东北解放区最高领导层的合理选择。 1946 年冬,政委会主席林枫多次下乡调研,决定次年各级政权的中心任务是领导组织与发展农业生产。⑤ 次年元旦,东北局副书记兼秘书长高岗在《论东北1947 年的任务》一文中指出: 今年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保障供给,改善人民生活”⑥。至此,东北解放区最高领导层基本达成共识: 从1947 年起,将工作中心转入大生产运动,以克服严重的财经危机,建设巩固的东北根据地。 1946 年12 月17 日,东北局讨论通过《关于今后八项工作任务的决议》( 简称《决议》) ,并得到党中央批准。按照《决议》要求,今后4 至5 个月,为完成对苏联出口任务,“运粮工作是全部财经工作的中心”,并“发放5 万万元农贷,调剂耕畜,组织劳动力,以准备展开今年的大生产运动”⑦。根据《决议》,2 月1 日,林枫主持政委会会议,通过《生产令》; 25 日,政委会发出《关于开展农村生产运动的指示》( 简称《指示》) ,对大生产运动作了详细部署。 前述《决议》与《生产令》和《指示》,共同构成指导这场大生产运动的基本纲领。
172 次阅读|1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2 15:14 , Processed in 0.021869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