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复星集团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中国经济未来走向的逻辑——从GDP导向到收入导向的演变(转) ... ... ... ... ... ...
热度 1 gordon 2015-4-29 06:42
注:这一次真是赌国运哪。 ****************************************************************************************** 以下文字来自一个网友推送的报告,由海通证券出品,作者大概是复星集团的CEO梁信军先生。其中一段是关于利率史的研究。 1、理财时代金融为王 “首先,怎么看目前的资本市场,现在大家都没法谈经济,昨天公布的经济数据基本毫无亮点,但为什么资本市场如何反映强烈?这是因为我们处于一个全民理财的时代。 我们来看近年我国居民存款的变化,这张图包括了居民存款在内的所有金融机构总存款,去年三季度总存款首次下降,这意味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入新阶段,对存量存款的争夺已经开始。我国过去有过两次居民存款分流,第一次是1996到2000年,第二次是06、07年,那时候居民存款均明显下降,而13年开始出现第三次分流,14年新增存款低于过去六年的最低值,居民储蓄正在源源不断搬家。 我们对各类资产管理机构进行分析,第一个是公募资金行业,去年公募基金规模创出历史新高,上一次的峰值是07年,去年突破4.5万亿。14年公募基金中货币资金是主体,余额宝带来了新的理财体验,意味着货币基金崛起。2015年,我们发现股票和混合型基金也开始上升。 第二个是保险,去年年底保险行业的规模也突破了10万亿,从新增的来源看,主要是人身险增加,反映目前中国与养老保障相关的需求增加。 第三个是信托,在不知不觉中,信托已经成为仅次于银行的机构、规模突破10万亿。也许大家普遍感受信托发展变慢了,的确信托的绝对增长额在下降,但去年信托新增规模也接近3万亿。信托有一种是集合信托,一种是单一信托,单一信托是过去的主体,但从增量看去年集合信托已经成为主体,本质是老百姓理财,跟私募的崛起一脉相承。 此外,各类资产管理的子行业都在壮大,根据证监会最新数据,基金专户规模2万亿,券商资管8万亿,私募基金3万亿,说明目前资产管理行业非常兴旺发达。 如果直接看结构也是非常有意思,从基金的专户和子公司角度观察,一对一是绝对主体,通道业务占到一半以上。而从券商资管角度,定向计划接近7万亿,占到90%。不管是基金一对一还是券商定向计划,其实都属于为银行服务的通道业务。 去年最值得重视就是银行理财的崛起。去年银行理财新增6万亿,已经和存款增量差不多。银行理财是目前各类资产管理机构兴旺的重要的资金来源。 银行理财发展是非常值得重视的,按照老百姓的理解,它和存款的性质一模一样,都是银行发的,大家感受不到什么区别,但是银行理财的收益率高一倍,移动互联网诞生之后,大家手机点一下立马就可以将钱转到理财。银行理财出现以后,其对于存款的替代已经在逐渐展开。 目前总存款100万亿,理财16万亿,均包括居民和企业。如果直接算理财和存款的比值,目前是在15%左右,而在2013年该比例是10%。按照生命周期理论,新产品对传统产品会有一个替代过程,最早是普及期——13年是普及期;2014年通过互联网普及和银行宣传,大家会有这样的感受,买理财很好,甚至比大家买货币基金还好,因为理财没有申购和赎回期,从这角度看未来的存款都不没必要存在。目前买理财产品的门槛是5万,但是理财规模只占存款的20%,按照生命周期理论,未来绝大多数存款都会被银行理财替换。 银行理财的出现,其实改变了居民的储蓄的投向。过去存款主要是投向了贷款,因为信贷基金是禁止入市。但是理财只规定投在非标的不超过30%。银行理财可以看作是市场化的存款,它的利率是放开的,债券股票都可以买,标准化的配置其实是没有限的。银行理财对于债券的配置比例远远超过以往时代,对股票的限制也是放开的。 那么怎样理解目前的如火如荼的股债双牛的行情?我们认为和理财有关。银行理财收益率高于存款,正源源不断把存款搬来,并消灭一切高收益的资产。我们发现所有的分红收益率在6%以上的资产都被银行理财买掉了,从这个角度股债双牛行情是合理的,因为高收益的资产具有稀缺性。 这轮行情很多人很担心,在我们的邀请函里有一个笑话,说今年股市回到了大家熟悉的行情,创业版涨,大盘不涨。但我们注意到以往股市是存量博弈,涨一个一定要跌一个,但这一轮是典型的轮涨。去年前11个月债券涨,所有收益率6%的债券都不见了,而后2个月股市暴涨。其次是股市内部的轮涨,去年是涨大盘、今年是涨小盘,轮着涨。这印证了一切能够创造高收益的资产都是稀缺的。 换一个视角来看居民财富的增长。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估算,居民财富过去每年增长20到30万亿左右,目前财富接近300万亿。在90年代,居民理财主要是靠存款,存款比例是上升的,那个时候存款利息最高在10%以上,97年有7%。老一代大家都会找关系找银行去存钱。那个时候所谓的理财就是存钱。 但是到2000后,居民理睬进入地产时代,居民财富70%以上都由房地产贡献,但是去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房地产所贡献的居民财富增加比例降到50%以下,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同时新增财富中金融资产占比超过50%,而且这个金融资产不再是以往的存款,而是进入到多元化的时代。整个居民财富的构成里面,房地产降了40%。占比第二大是银行理财,第三大才是存款。我们发现,居民财富构成中基金、信托、保险都开始扩大,目前我们步入了金融资产时代。过去的存款时代、地产时代都结束了,未来财富的增值和保值只能依赖金融资产,目前股债双牛出现代表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未来将是理财时代,金融资产是当之无愧的霸主。 2、利率下行长期趋势 怎样去理解金融资产时代的出现,是什么在背后推动?我们认为,背后最大的推动力应该是利率长期的下行趋势。 首次,我们看到我国出现了人口红利的拐点,整个中国劳动人口的总数在2011年出现了拐点,这个拐点的出现,无论是对利率的走势还是地产的走势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人口老龄化以后,利率见顶,房产也见顶,未来必然资产配置必然要转向金融资产。 怎样理解人口结构对利率的影响? 大家在中国做利率研究,包括做债券投资,都对央妈非常敬畏,国外央妈很任性,我们的央妈不太体恤大家。但其实大家不用担心央妈的态度,因为我们研究过美国过去一百年的利率走势,长期来看央妈的节操不用担心,利率走势就是和人口的走势完全一致,人口才是最大的变量。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地产的周期见底,利率往下走。 去年八月我们写了一份报告,对于中国来讲,零利率是长期趋势。当时大家觉得我们研究员喜欢哗众取宠,13年刚刚发生过钱荒,很多人不太能理解。当时是人口结构的理由。随着人口老龄化,地产周期见顶。在日本、在美国、在欧洲都有这样的现象。人口老龄化、利率往下走,买房子、存钱都结束了。用这个来解释印度的利率那么高,印度人口还是非常年轻的。 但是在今年,零利率开始蔓延,我们最近开始研究负利率,我们发现全球零利率的国家一大堆,甚至连负利润的国家也出现了。因此,我们写了欧洲疯狂负利率的报告,发现欧洲一半国家的利率都是负的。 我们去欧洲好几次,越去越虚,总觉得我们的利率往下降,人家说:没关系,我们的利率是负的。也许大家觉得负利率很难理解,但是它的确发生了。其实在欧洲,甚至连企业债的利率都是负的,比如雀巢公司的债券收益率是负的。这是个非常奇葩的世界。 那么,零利率背后的影响因素到底该怎么理解呢?我们去年给的是人口结构角度的解释,当时从房地产的角度给这样的一个理由。今年我们给出另外一个理由。我自己看了一本书《利率史》。书中给出过去一千年的利率走势,也许大家希望听到的是明天股市是涨还是跌,因此很少人研究十年,研究一百年已经很奇葩了,一千年的研究就没有过。但是《利率史》告诉我们,过去一千年的利率长期下降,利率的上升反倒是一个短期现象。 为什么利率长期趋于下降?这个背后可以用劳动力的变化来解释。利率是资本的回报。工资是劳动力的回报。劳动力和资本关系的变化,就会导致利率的变化。如果劳动力充裕,那么资本就会相对稀缺,这个时候利率较高。但如果你的劳动力稀缺,而资本过剩,利率就会往下走。 按照这个角度,我们把全球的人口走势拿出来,学习了一遍。这是我们过去两百年,包括未来一百年的全球人口走势,可以发现全球的人口大爆炸是从1950年代开始。而人类用的货币最早是黄金和白银,最开始人其实没有多少财富,有很多人但没有钱。随着时间推移,人们逐渐攒了金银珠宝,钱变多了利率慢慢往下走。过去五十年由于人口大爆炸,人不稀缺了,因此劳动力的工资下降,资本相对稀缺,利率就上去了。但是现在人类的人口增长开始出现拐点,全球的人口老龄化意味着未来可能重新到了资本过剩的时代,这个时候即便是美国加息,它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也就是2%。未来人口结构的变化是利率下降最大的背景。 利率下降也跟我们新政府的理念也有很大的关系。这是我们吸引大家来我们用的一副宣传图。我们说我们的习大大的理念很好,叫做走向共同富裕。 我们认为走向共同富裕这个理念和利率下降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为什么利率下降和共同富裕有关系?我们怎么理解我们新政府的理念? 我们知道,这届新政府上来做了很多事,包括反腐败,为什么要反腐败。我们看到2013年,政府公布非常重要的一个举措就是公布了基尼系数,以往在中国基尼系数是不公布的,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全世界没有几个,我们是要消灭资本主义社会。但在2013年新政府上来之后,第一时间就公布了这个数据。这告诉我们,我们的贫富差距很重要,它是我们新政府重视头号问题。反腐败跟这个是一脉相承,政府要降低贫富差距。所以从这点出发,在新政府的眼中,其实收入这个目标更加重要。 另外,我们新政府在各个场合都讲所谓“走出去”战略和以往的GDP导向是不同的。以往GDP导向一定是在中国生产的,现在我们提倡走出去,意味着我们已经愿意把GDP送给别人,是一个实用主义者。这些细节也透露了在我们新政府眼中,收入才是更重要的目标。 回顾历史,我们政府在最早提出的经济目标就是一个收入目标——我们要发展GNP,只不过后来我们是因为经济基础太薄弱了,为了赚钱就允许外国人来中国生产,你们生产、我们只要喝口汤就行,因此GDP成为了经济核心目标。但是十八大已经提出,一个目标还是要生产,但另外一个目标是我们的收入翻番。收入目标已经成为当前一个核心的经济目标。 我们政府的很多改革都在改变要素分配的结构,在过去,大家在中国要发财,你要占有资源,占有土地,占有资金,如果你有资本,那么你就会很有钱。但是目前经过土地改革、金融改革,我们发现金融价格、土地价格都在下降,未来唯一上升的是劳动力的价格。户籍改革有望提升劳动力的价格,劳动力和资本的分配关系正在发生很大变化。我们观察到08年我们居民收入的实际增速,第一次超过GDP的增速。新政府实现共同富裕是有背景条件的,因为我们劳动力出现了拐点,居民的收入增速超过了GDP增速。 如何把共同富裕和利率下降联系在一起?我们在很多场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比较有意思:有一本书特别流行,叫做《21世纪资本论》,因为它充满了负能量,告诉大家,大家想要发财一定要找到有钱的老爸,因为有钱的人越来越有钱。于是大家都在读。 但我们说背后的逻辑很重要,这本书给出了很重要的一个线索——就是 如果资本回报率超过了经济增长,贫富差距会扩大。 如果习大大要带领我们走向共同富裕,那么未来大家很难靠资本来赚钱,资本的回报率是趋于下降的,而劳动的收益率是上升的。 因此央行降息是需要的,因为降息降低了资本回报,跟我们共同富裕的理念一致。因此我们认为长期来看,随着劳动力拐点的出现,工资将趋于上升,而资本回报率会下降,坚定不移地认为零利率是长期趋势。”
412 次阅读|0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6 00:53 , Processed in 0.019477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