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宋美龄

相关日志

分享 蒋介石用何手腕追到了宋美龄 ——- 你叫人家 “三弟” (转) ... ...
gordon 2016-5-4 08:52
1922 年仲夏,得到母亲的首肯后,美龄来到广州。巧的是美龄才到广州,美龄的男友刘纪文就被派往欧洲长期考察。 也许这就是上天注定的:缘! 蒋介石在总统官邸遇见宋美龄后,象被勾了魂一般:“她是我的菜!” 爱,就要大声说出来!几天后,小蒋大胆向孙大总统提出:“自从见过令妹后,我夜不能寐。如果令妹如未曾婚配,可否向她求婚? ” 孙中山回答:“介石,你已有家室了,何况美龄不喜欢军人。” 蒋介石并没有退缩, 直接写信给美龄:“如小姐肯与介石同舟共进,则介石后半生幸甚!那时蒋介石算哪根葱啊,简直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何况当时美龄心里还有刘纪文,信的遭遇就是垃圾篓。 感情,你越得不到,就越渴望! 后来,蒋介石曾经几度向孙中山提到这门亲事,有意思的是孙中山没有把老婆执意不许的态度告诉小蒋,只是一次又一次地说:“再等一等吧!”孙中山这点也够坏的,一直吊着小蒋的胃口。极有远见的孙中山是不是觉得这门亲事仍有希望,才不回绝把蒋介石的希望给扑灭呢?也很难说。 正是这不灭的希望,才有蒋介石执着的追求。 据斯诺的说法,庆龄告诉过他,孙中山在 1925 年过世后不久,蒋介石通过中间人向她提出与美龄的婚事。斯诺说:“她认为这是政治,不是爱情,予以拒绝。” 让大家都想不到的是,被孙中山相中的蒋介石就象股市拉出的一根大阳线直冲云宵,出访俄国、出任黄埔军官学校校长、东征总指挥,北伐军总司令,昔日的“丘八”成了“宁波的拿破仑”。霭玲也看到这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告诉妹妹:“嫁人要嫁给蒋介石这样的英雄!” 看着报纸上蒋介石的大幅照片,美龄第一次发现,原来这个蒋光头还挺帅的,她的心第一次动摇了:若不嫁心爱之人,就嫁名和利! 1926 年夏天,刘纪文回到广州,他要让等了 10 年的美龄做新娘。然而,一别经年,世事变迁,他的美龄早被人盯上了。 蒋介石对美龄的好感在蒋介石在日记里有过记载: “上午,往访美龄,下午,美龄将回沪,心甚依依。” 他流露出对陈洁如的不满“ 洁如不知治家之道,完全如一个小孩子时,不如吾意也” ,“知其迁租七十一元大屋,不胜愤恨,年少妇女不得放纵也。” 刘纪文到家屁股还没坐热,就收到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的晚宴邀请函,他没有想到这是一场“鸿门宴”。蒋介石开门见山:“兆铭兄,总理在世时,就希望我有一个贤内助,希望我和美龄结合,只有她出来支持我,革命大业才能取得成功。这对我本人、对党国都是有益事情!” 刘纪文压着愤怒,一言不发,只是嗯嗯地点着头。 蒋 介石看到刘纪文并不反对,竟志在必得地说:“兆铭兄,你学成归来,我也希望得到你的帮助。我知道你和美龄以前的关系,所以才请你来帮助我,希望你玉成。” 刘纪文正被怒火串烧着,可在政治与爱情面前,他没得选择,也无法选择。随即,蒋介石任命刘纪文为国民革命北伐军军需处处长,成为蒋介石麾下的一员重要大 将。 没有刘纪文这个顾虑,蒋介石对美龄的追求,就象他的北伐军一样,势不可挡。 蒋介石非常了解孔祥熙夫妇,并准确地选择宋家大姐为自己的“通过联姻结成大联盟”计划的实施者。他依照宋家大姐的要求,处理掉妻室们。蒋介石早与毛福梅离婚,姚冶诚也就是一个没有名份的小妾很容易打发掉,唯一棘手是纯洁无瑕,跟随他 7 年的陈洁如。 蒋介石很高,有意向陈洁如透露对宋美龄的感情, 将与美龄、霭玲的信函有意地让陈洁如看到。 “有一件令我惊喜的事,就是我收到宋美龄的一通电报,为我的胜利致贺,并称我为英雄。” “美龄女士:我料想令姐已代转我给你的专函。今夜,我将离开九江向前进发,途中将在安庆停留数日,以等待你的回信。我收到你的信后,将上前线……你可否赠我一帧最近的玉照,以使我得以经常见到你的芳影?……” 陈洁如的爱情正经历着“七年之痒”。她记起一年前,在广州的宋宅见到宋霭玲、宋美龄,就不经意听到: “她只能做一个中等人家的主妇,怎么配做一位新兴领袖的妻子?一定要想个法子。” 现在,她才明白有人要和自己抢老公!这介没有背影没有后台的小姑娘,根本无法阻拦男人变心! 1927 年 3 月,蒋介石率领北伐军雄纠纠、气昂昂地开进了上海,各大报纸上登满了蒋介石的大幅照片。蒋介石对美龄思念之情也跃于纸上: “今日思念美妹不已” 。 美龄在享受过“总司令女人”众星捧月般的待遇后告诉自己:蒋介石是自己想要的男人! 正当郎有情,妾有意,却遭到母亲倪桂珍和宋庆龄的强烈反对:“他是一个有家室的男人,早年在上海滩就恶名远扬,就是一个流氓,还有他是基督徒吗?” 蒋介石当然不会退却,想当年,自己才出两招就打败了汪精卫、胡汉民这两个党国元老,更何况这两个女人,他要做的是俘获美龄的心。 为消除美龄的顾虑,蒋介石力排众异提名刘纪文出任南京特别市的首任市长。 为加深与美龄的了解,他邀请美龄同游山水秀丽、清静宜人的焦山,派出专列接送美龄,并封锁了整座焦山,美龄第一次受到“女王”般待遇。 然而,上天却给这段姻缘添加磨难。 蒋介石要求陈洁如先去美国留学,把位置暂且让出 5 年给宋美龄,等完成统一大业再接她回来。并立下重誓: “自今日起 5 年内,必定恢复与洁如的婚姻关系。如若违反,祈求我佛将我殛毙,将我的南京政府打得粉碎。如果我不对她履行我的责任,祈求我佛推翻我的政府,将我放逐于中国之外,永不回来。” 年仅 21 岁的洁如懵懂地看着深爱 7 年的男人,他那坚定的眼神让她知道抗争的无望。 不久,陈洁如在张静江两个女儿的陪伴下,伤痕累累登上了赴美轮船。 船上,广播播放着两则《蒋中正启事》:一则蒋宋联姻之喜;别一则离婚声明:毛氏发妻,早经仳离,姚、陈二氏,本无契约。短短数十字,字字如刀剜着陈洁如的心,令她痛不欲生,几要跳海,而被人阻拦。 送走陈洁如,蒋介石再也没有任何顾忌,对美龄发起了强大的爱情攻势,一封封情书,全是爱之意: 余 今无意政治活动,惟念生平倾慕之人,厥惟女士,前在粤时,曾使人向令兄姊处示意,均未得要领。当时或因政治关系。顾余今退而为山野之人矣。举世所弃,万念 灭绝。曩日之百对战疆,叱咤自喜,迄今思之,所谓功业,宛如幻梦。惟独对女士才华容德,恋恋终不能忘。但不知此举世所弃之下野武人,女士视之,谓如何耳? 面对一个男人如此执着,很少女人能拒绝! 晚与三弟(即为美龄)叙谈 ,情绪绵绵,相怜相爱,惟此稍得人生之乐也。 往访三弟,邀儒堂为我俩作伐。 六时起床整装别往三弟,情绪绵绵,何忍受舍诸,不惟外人不知三弟之性情,即中亦于此方知也。七时前登上上海丸,九时开船,假眠,下午发三弟电后,与琢堂兄谈时局。夜以有浪早眠。致三弟两电,不知道共今夜早能安眠否? 可倪桂珍却铁了心要拆散这段姻缘!当她得知蒋介石要上门提亲后,干脆带着美龄到日本养病。 为了革命大业,为了重返政治舞台(蒋介石此时正值第一次下野),蒋介石那怕再丢面子、再受委曲,也要把美龄追到手。他在刘纪文陪同下追到日本,追到神户,追到镰仓乡下,他的执着感动了身边的所有人,也感动了倪老太太,因为美龄也告诉母亲:“今生非蒋先生不嫁。” 1927 年 12 月 1 日 ,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办了盛大的婚礼,刘纪文出任蒋介石的傧相,从此向世人宣告:“蒋宋联姻,中美结合”。 蒋介石终于收获等待了 5 年的爱情,抱回了美人: 对蒋介石与宋美龄这段婚姻,《大公报》的创始人之一胡霖曾这样评说: “蒋 介石再婚是一个深谋远虑的政治行动。他希望做他们的妹夫,以便争取孙中山夫人……和宋子文。当时蒋介石也开始想到有必要得到西方的支持。以美龄做他的夫 人,他便有了同西方人打交道的‘嘴巴和耳朵’。另外,他也看重子文这个金融家。不过,说蒋介石不爱美龄那是不公平的。蒋介石显然认为自己是英雄。在中国历 史上,英雄难过美人关。出于政治考虑,蒋介石无所不为。对蒋介石来说,在这种情况下娶一位新夫人似乎是理所当然之举。” 十年之后,宋庆龄也对斯诺这样说过蒋宋之婚姻: “最初不是出自爱情,但现在我想是爱情。美龄和蒋介石现在真诚相爱。”,然后她又补充道:“倘若没有美龄,蒋介石会比现在更坏得多。” —————————————————————————————————————————————————————————— (美)汉娜·帕库拉《宋美龄传》,东方出版社, 2012 年版,第 124 页 《蒋介石日记》 1926 年 7 月 2 日 《蒋介石日记》 1926 年 6 月 20 日 《蒋介石日记》 1926 年 11 月 12 日 陈洁如《陈洁如回忆录》,团结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260 页 陈洁如《陈洁如回忆录》,团结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298 页 陈洁如《陈洁如回忆录》,团结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236 页 《蒋介石日记》 1927 年 3 月 21 日 陈洁如《陈洁如回忆录》,团结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312 页 《蒋介石日记》 1927 年 9 月 23 日 《蒋介石日记》 1927 年 9 月 24 日 《蒋介石日记》 1927 年 9 月 28 日 (美)斯特林·西格雷夫《宋家王朝》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6 年版,第 365 页 (美)斯特林·西格雷夫《宋家王朝》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6 年版,第 367 页
9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宋美龄的巧克力
热度 21 齐的隆冬强 2015-11-24 18:52
宋美龄是一个很爱吃巧克力的人,一下子吃不完的巧克力就会被她放到冰箱里,因为她爱吃,所以给她送巧克力的人也就多,冰箱经常堆满了巧克力,这样经常等到快到保质期了,好多巧克力还没有被吃掉,这个时候宋美龄就会很大方的把这些快到保质期的巧克力分给官邸里的侍从,让他们尝尝当时台湾不多见的美国巧克力,
899 次阅读|10 个评论
分享 刚从温相那里看到一个上联,笑死我了
热度 16 边寒剑 2012-3-8 16:29
蒋干宋美龄 没想到youxizi的下联更猛: 陈登张柏芝
个人分类: 笑话|615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无心插柳
热度 15 席琳 2011-12-28 14:56
2011-12-28 抗日期间,陈纳德在中国的飞虎队,实在是无心插柳。 在陈纳德到中国组建飞虎队之前,中国的第一所空军学校,是宋美龄的哥哥宋子文于1932年在杭州筹办的。当时只有二十几个留美的学生参加,学校的建制和教材也都是美式的,可是两年之后,因为美国政府不支持凯申同学领导的国民政府利用空军镇压福建事变,凯申才开始意识到发展空军的重要,并请求意大利人来帮助中国。于是墨索里尼就派了40个意大利空军教官到中国,所以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的时候,中国空军基本上全部由意大利军方控制。 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意大利人教给中国空军学员的花拳绣腿和卖给中国空军的飞机,在战争初期,大部分都派不上用场,500架军用飞机中,只有91架能飞。 以农民身份到中国旅游的美国空军退役军官陈纳德,曾是美国空军中的非主流派,他的飞行理论在美国并不受人待见,可是在中国,陈纳德很快就受到时任中国空军秘书长宋美龄的赏识。上海八一三抗战发生的第二天,宋美龄就请求陈纳德来重建和指挥中国空军。南京空战,中国空军以五架飞机的代价,击落了44架日本飞机。 宋美龄对陈纳德,可以说是言听计从,有求必应,信任有加。在1941年军购案丑闻爆发之前,陈纳德对中国空军所有的建议和作战计划,都是通过宋美龄转发给常凯申和空军各级作战部队的。 中国,也成为陈纳德将军施展平生才华和一展雄伟抱负的用武之地。 而在珍珠港事件爆发之前,美国政府和军方,对于中国政府和美国民间人士自发的抗日战争,也一直都在做梁上观。 一开始还能飞的91架飞机中,三年后,能飞的还剩下的不到十二架。 时也,运也,命也!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996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宋美龄的闪光时刻
热度 22 席琳 2011-12-27 19:26
2011-12-27 本来是昨天要发的, 结果刚开了个头,被席一妈叫去给泡茶,茶泡完了,又陪席一点去睡觉。等一觉起来,早上4点半,一壶茶早已经见底儿了,计算机也关了,昨天写的东西,也一并消失了。是为序。 宋美龄活到100多岁,要说其人生没有闪光点,是鬼也不相信的。 更何况人家是炮公的小姨子,和凯申同学明媒正娶的一国之母,身处中国政治和经济舞台的中心,要什么有什么,而且从1927年到1949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年代之一,所谓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其间经历民国政府的十年黄金,中华民族的八年抗战和国共两党的三年内战,是想不闪光,都做不到的。 闪光之一,自然是1936年的西安事变(Sian Incident),事件发生后,正在病中的宋美龄临危不惧,处理得当,先是通过张学良的英文秘书从上海给张学良带去了凯申同学的部分日记,软化了老相识张学良的斗志,接下来派哥哥宋子文和特务头子戴笠先后到西安,给软禁中的凯申同学通风报信,然后通过大姐夫孔祥熙在南京坐镇指挥,最后自己亲自出马,使得一时间剑拔弩张的盛世危局,有了奇妙的戏剧性的收场,从而奠定了凯申同学中华民族抗日领袖和美龄无可动摇的第一夫人的地位: When the Young Marshal, looked very tired, very embarrassed, and somewhat ashamed, came to board the plane to escort her off, she greeted her as usual and asked not to let his solders mess up her bags by searching them. When General Yang appeared, she shook hand with him as if she were arriving on a casual visit. Yang too, she said, "was obviously very nervous and just as obviously very relieved at my calm attitude". 闪光之二,是她在抗日前线和后方的战地动员、战地救护,给她赢得了中国的南丁格尔的称号。当然这其中有很多宣传的成分,但是她在飞虎队的组建和与陈纳德及飞虎队飞行员们的友谊,无疑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While serving as nominal head of the Chinese air force, May-ling often risked her life and her emotional well-being by going out to the airfield, a major Japanese target, to encourage the Chinese pilots. "It was strong medicine even for a man - the grim and hopeless manner as they went off to face ever lengthening odds, the long nerve-racking waiting, and the return of bloody, burned, and battle-glazed survivors," Chennault said. "It always unnerved her, but she stuck it out, seeing that hot tea was ready and listening to their stories of fighting". May-ling managed to remain calm and soling until the day four pilots were killed and five out of elven planes returning from a mission were wrecked in trying to land. 可以这样说,抗日战争期间,没有宋美龄,就没有飞虎队,也没有中国空军。 Her concern and her knowledge of airplanes endeared her to the pilots. One of the Americans described a particularly bad day: We got out there to survey the damage, but before we got out of the auto we see Madame Chiang out walking around the airplane that had been severely damaged. She had beaten us to the airport... she was a mighty brave woman. She was taking chances all the time during the war, as if she was one of the solders herself. After an air raid she seemed to hasten to the airport to count the boys when they came back in, and she insisted on their being coffee for them and was trying to do what she could make it as easy as possible for these brave boys that really were fighting against odds and without replacements.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1117 次阅读|11 个评论
分享 画家无行
热度 20 席琳 2011-12-23 13:39
2011-12-22 中国的文人,从祖师爷孔老二开始,就是无行的。而文人之无行,以画家为最甚。 何以见得呢? 在宋美龄的传记中,1951年退居海岛台湾的宋美龄,在给她在美国大学时期的闺中密友的信中,有这么一段描述: 真的不可置信也,奇迹就真的发生了。在过去的 这 5个多月里我一直在学国画,我们这里所有的国画大师和国画艺术鉴赏家们都公认我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画家,甚至有人说我可以成为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画家。(An astounding thing has happened: you simply won't believe it. I have been learning Chinese painting the past five months and all the artists and connoisseurs of Chinese painting say that I have the possibilities of a great artist. Some even say, perhaps the greatest living artist....)。 这马屁吹的,是叮当叮当地响啊。 宋美龄接着说:我 本人对此 也深信不疑,因为画国画对我来说,从来就不费吹灰之力。画画是我有生以来最让我投入的一项职业,每当我操起画笔的时候,我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忘却世上所有的事情。希望这一辈子就能够在不停地画呀画呀,不做其他任何事情。(I myself believe that what the Chinese authorities tell me is true because, curiously enough, it is no effort to me at all to paint....painting is the most absorbing occupation in my life. When I am at work, I forget everything in the world, and I wish that I could spend all my time in doing nothing but painting and painting)。 宋竟然也欣欣然而受之,凡夫俗子一个。 传记中说,宋美龄专门请了两个丹青高手,作为她的国画老师。每天都用宋美龄的专车接到宋美龄的住处,专心致意地指导宋美龄画画。 现在知道,当年作为宋美龄老师的这两个国画大师中,一位是黄君璧,一位是郑曼青。 时不时的也有张大千。 都是画坛奇才也。 宋美龄的画出过纪念邮票,出过画册专集,2000年也在美国办过画展。 看的人比买的人多,人们更感兴趣的是她这个人,而不是她所画的画。 尽管也好评如潮,可其中的一个评论说,宋的画,不过是一个大胆的业余爱好者的水平,平淡无奇,毫无个性,和 中国 满大街地摊上的国画艺术品相比,没什么大区别(looks just like any of the silk paintings on sale outside temples and tourist traps across China) 。 所以说,画家最无行。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1025 次阅读|14 个评论
分享 宋美龄的降落伞
热度 16 席琳 2011-12-2 12:47
2011-12-1 二战期间宋美龄在缅甸空中遇险的事情,网上有几个版本,并被演绎成多种故事。一个是人民日报海外版的,为宋美龄身边的仆人立传的:1942年春,远征军入缅甸作战,一次激战解救了英军之围,歼灭日军万余。在此战役中,远征军军长戴安澜将军不幸殉国。3月,蒋介石赴缅视察慰问。此行计有:蒋介石夫妇、林蔚主任、陈希鲁组长、俞国华秘书、竺启华侍卫官、斯绍凯副官,外加蔡妈随行。在缅公毕返航。万想不到,飞机起飞后不久即遭7架日机追击。机长衣复恩空军中校当机立断下令:“全体穿上降落伞!”其时情势万分危急,飞机一会爬高,一会骤降,以迷惑敌机。航线上崇山峻岭,稍一不慎,机毁人亡。因宋美龄穿的是旗袍,无法穿降落伞,蔡妈也未穿降落伞。她神色自若,迅速用全身紧紧抱住夫人。也许受惊恐过甚,加上飞机的非常飞行,宋美龄身体已经不支,双眼紧闭似已昏晕,呈休克状。蔡妈毫无惧色,在宋耳畔轻轻呼唤。当时蔡妈想法是:敌机若用机枪扫射,先打死自己护住夫人。万一从机上摔下去,抱紧夫人摔死自己保住夫人。幸好机上人少物也少,飞行极快,终于逃脱敌机。 一个是台湾传记作者写的,和美国写宋美龄传记的作者是一个来源:台湾撰稿人杨训在《一次几乎丧生的战时经历》一文中,谈到了宋美龄抗日战争时期随蒋介石飞往缅甸边境视察中国作战部队归来时,遭遇日本飞机追袭的往事,就在宋美龄这次遇险的飞机上,追随者中只有一女侍,她就是蔡祺贞。杨训写道:后来,当他们准备返回时,在回程遇到麻烦了。蒋夫人以后回忆说:“在我们准备起飞时,没有护航,因此我们必须在没有护航下飞返,在飞机刚升空时我们便接到电讯:‘在你们后面有三十七架日机紧跟着。’机上只有五个降落伞,因此机员们给了总统一个,给我一个。其余三个给了高级将领们。我的女侍开始哭了,我告诉她不要担忧,我说降落伞的设计可载两百五十磅,我们两个人合起来还不够那个重量。我说,如果我们跳伞我们可以互相紧紧抱住,两人同用一个伞飘下去。她停止了哭泣,说:‘夫人,如果我死,不会有人想我,但是我们人民需要你,我不想为了救我的命而让你冒险。’我们飞进云层里躲开了敌机,但是我从不曾忘记这件事。这女仆(蔡祺贞)现在仍然和我在一起。她已经渐渐上了年纪,有时候有些怪癖,但是我总对她宽容,因为我始终记得在缅甸的那一天和她多年来对我的忠诚服务。” 看起来,同样一件事实,到了不同人的嘴里,就成了不一样的东西。一个说是7架飞机,一个说37架飞机,一个是仆人救主人,一个是主人救仆人。 所以古人说,读书要知道出入法,尽信书不如没有书。 再后来大陆解放了,小学生的课本上,就多了周同学和叶杨眉,《 一个降落伞包 》的 动 人故事 : 为了减轻飞机的重量,延缓飞机下降的速度,机长命令机械师打开舱门,把行李一件件往下扔,同时要大家赶快背上降落伞包,随时准备跳伞。 大家很快拿起自己座位上备用的降落伞包,开始背伞。周恩来从容沉着地背上伞包,又去帮助别的同志背伞。这时,突然传来了小杨眉的哭声。原来,正巧在她的座上没有伞包,才急得大哭起来。 正在小杨眉不知所措的时刻,周恩来从摇摆不定的过道上,几步跨到小扬眉面前,迅速解下自己的伞包,又敏捷地替小扬眉背上,并鼓励她说:小扬眉,不要哭,你要像你爸爸那样勇敢坚强,要与困难和危作斗争。声音是那么坚强,那么充满着慈爱。 机翼下,斧劈刀削般的群峰近在眼前,飞机仍如老牛负重似的吼叫着,挣扎着。飞机再次冲剌,终于闯出了冷气团。在阳光照射下,蒙在飞机上的冰融化了。飞机减轻了重量,犹如翱翔的苍鹰又恢复了搏击长空的活力,昂首飞向高空。 飞机脱险了,机舱内一片欢腾。 更有甚者,一群马屁精,借此莫须有的张冠李戴,猛踩另外一位第一夫人: 他们到重庆的飞机是一架不大的飞机,飞机起飞不久,突然出现了险情。大家纷纷取出自己坐椅前的降落伞,叶扬眉看见自己跟前没有降落伞,吓得哭了起来。刚才还和扬眉又说又笑的江青,也挺喜欢扬眉,现在她着急地大声喊:扬眉没有降落伞,扬眉没有降落伞。但是她自己却已经背上了降落伞的背包。 周恩来从自己的座位起来,随着机身摇晃着走了过来,将自己的降落伞交给惊惶失措的孩子,而自己又摇摇晃晃地回到座位上,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 美军代表、友军代表纷纷来制止,周恩来果断地说:大家别争了,叶挺将军为中国人民的事业正在监狱受难,生死未卜,如果我们连他的孩子都保不住,如何对得起叶将军? 穿上降落伞的叶扬眉哭着对周恩来叫了声爸爸。 看见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举动,飞机上的美军和友军代表也感动了,要将自己的降落伞给周恩来。周恩来摇摇手,不肯接受。 飞机还在不断地下降,情况越来越紧急,这时飞行员提议,将飞机上的东西都抛下去。大家将自己的行李、书籍抛出了飞机,可是飞机还在下降,周恩来看了看最后几大箱军用物资和钱币,忍痛下命令,丢下去。 或许苍天有眼,飞机奇迹般地恢复了正常,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984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小学课本中的 Dé jà vu
热度 12 席琳 2011-12-1 13:44
最近看 Hannah Pakula 写的《宋美龄传》(The Last Empress)在第388页,有如下一段文字,是1965年宋美龄对一个美国记者讲述她和蒋介石于1942年陪Stilwell将军到缅甸前线视察回来,在飞机上所经历的一段惊险故事: 当我们打算飞回来的时候,没有护航的飞机,那也得飞。可专机刚刚起飞,就被告知后面尾随有37架日本飞机。当时飞机上只有五把降落伞,机组人员给了总统一把,我一把,其余三把给了高级将领们。这时候我的女佣人就哭了,我就告诉她甭害怕。我说降落伞可以承重250磅,我俩加一起也没有那么重。所以如果必须跳伞的话,我俩就抱紧了一起跳,用一个降落伞。她就不哭了,说“夫人,我死了不打紧,可是人民需要您,我哪能为了自己逃生,让您遭遇危险呢”。说完,我们的飞机就钻入云层,摆脱了敌机,可是我一直都不能忘却这件事。这个女佣,还仍然在伺候我,都上年岁,手脚不灵便了,可是我从来也不嫌弃她,就是因为我常常忆起在缅甸发生的感人的故事和她对我多年的忠心 服 伺。 (When we were ready to take off, there was no escort, so we had to fly back without. Just as we were airborne, we received the message "thirty-seven Japanese planes on your tail." There were only five parachutes, so the crew gave one to the president, one to me and the other three to high ranking generals. My maid began to cry and I told her not to worry. I said parachutes were made to carry 250 pounds and the two of us together didn't weigh that much. If we had to jump, I said, we would put our arms around each other and both float down with the same chute. She stopped crying and said, "Madame, if I die, I won't be missed, but you are needed by our people. I would not think of risking your life to save mine." We were able to fly into some clouds and elude the enemy planes, but I have never forgotten that. The maid...is with me still. She is getting on in years and is some times crochety, but I am never cross with her as I am always mindful of that day in Burma and her many years of faithful service to me. ) 这件故事,原文被记载在1965年3月19日美国记者Walter Judd对宋美龄的采访报道中,在胡佛图书馆宋美龄的档案里(第175箱第2档)。作者认为,其中有夸大的成飞,例如当时日本尾随的飞机是18架,而不是 37架。当日可能有云,也可能没有云,不过被史料确定的是,当时很快就有15架中美战机从昆明飞过来,给蒋介石的专机保驾护航。 可笑的是,类似的故事,记得被收录在大陆的小学语文课本中,不过主人公换成了周恩来,女佣人变成了叶扬眉,缅甸换成了延安。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796 次阅读|11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2 23:11 , Processed in 0.03651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