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自己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相关日志

分享 转帖 《冷血外交论》老沈一说
热度 35 天狼星 2015-3-21 22:43
中国人向来富有情怀,这一点我从不否认。我父亲曾跟我讲过一桩旧闻,某京剧团出国巡演,台下坐着一群老华侨。大幕未拉,京胡先响。一段西皮流水之后,台下早已泪如雨下。我承认,这个是情怀。 十年前我有次去美国,因延误航班逗留洛杉矶机场,旁边有个华裔美国大兵,能说结结巴巴的中文,便交谈起来。我曾好奇地问了个问题:假如中美开战,你们这些华裔会不会被禁止参战?如果参战,父母会是什么态度? 他半天才明白我的意思,虽然结巴,但是非常肯定地回答:我是美国人,不是中国人。我打仗很勇敢,整个家族都会以我为自豪的。我想了想,突然觉得自己的问题好蠢。 长津湖之战中以“诱杀志愿军”得到勋章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华裔少尉李超英 不知道别人有没有体会,我在国外常常看到这种现象:一些同胞出国,在街头见到一个能讲中文的华裔,便无比亲热地问长问短,堆笑寒暄。而对方大多出于礼貌,淡淡地微笑回答,便走开了。我相信,同胞的情怀也是真挚的,但可惜,这是在人家的主场,而我的同胞往往会单向忽略这一点:那个能说流利汉语的“自己人”,早已不再是中国人了。 我们可以把某个国家或政权动物化,但绝不该把它人格化,虽然在心中我们常常这么做。因为它基本上不考虑情感因素(此处不是指民众的感情)。国就是国,除了暂时的平衡外,只有战争,没有其它状态。如果非要把它人格化,认为也可以讲礼义廉耻,跟它讲情怀,只能是一厢情愿地赔本,结果往往是折戟沉沙。这个,李鸿章和顾维钧的日记里,满满都是。 我之所以讲这些,起因是昨天有不少人,在微信公众号和我的微博(@老沈一说)里回复那篇关于果敢的文章,骂我冷血无情,完全罔顾“果敢也是我大汉民族之子孙”的血缘关系云云。在这里,我想顺便回复一下。 第一,中国是属于中国人的,汉族不能全权代表中国,更不能以某民族感情裹挟政府决策。即便他是“大汉族”; 第二,国际政治哪儿来的感情?你若不愿看历史书,推荐翻一下金庸《天龙八部》里的“乔峰之死”; 第三,按照非洲起源说,世界上就不该有战争,因为全球都是“血亲”。但就是天天有战争。你不打他,他就打你,就这么直白。你,怎么选? 第四,请允许我用鼠标,给除了祖国以外的所有国家,在属性栏里悄悄选中“敌国”的标签,我怕我忘记。 但是关于是否“冷血”的话题,我想必须要作为真正的话题而延展开讲,而且,我这回真的举一个血亲的例子。 这个例子就是我们一直学习的榜样——新加坡。 新加坡原属马六甲苏丹国,被好几个国家殖民过。本来不是一个独立国家,直到1965年被踹出马来西亚,才在一片骂声中学会自立。首先选择跟随英国,结果两年不到,英国由于衰退,宣布要退出亚洲。第一条大腿就这么跑了,连带20%的国民生产总值也没了。 举目无亲的新加坡也曾考虑过抱一抱中国的大腿,但是很不幸,恰逢那时国内大搞极左外交路线,四处“输出革命”,导致东南亚各国抱团儿站岗放哨,抵制中国。而新加坡作为各国眼中的“疑似王二小”,处于极为尴尬的地位。由于新加坡的必需资源严重匮乏,全然仰仗邻国输入,而此时马来西亚又适时地扔下一句“不自重,即断水”的恐吓,导致它不得不跟中国彻底划清界限,转身投奔美国。 抱遍天下大腿,心中再无幻想,新加坡从此只奉行一条准则,即实用主义。 1978年,邓小平访问新加坡,李光耀建议中国:不要再输出革命 很多中国人,总是一厢情愿地称呼新加坡的华裔为华人,其实新加坡本土极少有人以此自称,他们甚至有时会修正你的说法,说自己是“新加坡人”,且不属于中国任一民族的一部分。言下之意:你不要跟我攀亲戚。 从实际行动上,中国人也越来越看不懂这个有着血缘关系的亲戚。 我简述一些新加坡政要的言论及行为: - 美国应该警惕并牵制中国。 - 中国人很记仇,东亚、东南亚的国家都曾得罪过中国,中国一旦强大必然报复。所以,必须让中国永远成为二流国家。 - 新加坡声明,只有东南亚所有国家都跟中国建交后,他才考虑建交。 - 东盟预防SARS峰会,新加坡带头反对邀请中国。 - 新加坡邀请美军在新加坡设补给站,以美国大兵的客观存在平衡中国。 - 新加坡拉来印度与东盟合作,以减弱中国在东盟事务中的强势。 美国在东亚和东南亚的海军基地,其中就包括新加坡的樟宜海军基地 我们通常都会愤怒,这位亲戚肿么了? 说好的血浓于水呢?说好的携手奔小康呢? 在一片愤怒的骂声中,我们往往更加不容易看清真相,其实,有些答案早已摆在面前。 在一个只有几百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每天全靠各方输血才能存活的资源匮乏症候群,唯一技巧只有充分利用资源。不幸的是,打亲哥的脸也是其中一种资源,而且在当下,说不定是最时髦的。 这一点,你也许不懂,但是这位哥哥懂。所以他常常不说话,甚至,有时候把脸转过去。 中国外交部网站的文件上,你能看到,新加坡是我们建交国家中,唯一没有在建交公报中写明“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的国家。 中国曾经主动提出让新加坡在海南岛设立军训基地,但新加坡拒绝了,并仍然坚持设在台湾。 几十年来,新加坡是中国领导人唯一正式宣称要学习的榜样。 学习新加坡曾是改开之后的风潮,选调青年才俊到新加坡学习更是很多省的“先进经验“ 学习的是什么?是经济发展?是危机意识?是管理模式? 我认为都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正是这种冷血式的实用主义政治外交。 他漠视血缘关系、淡化隔夜恩仇,讲的只有一个“利”字,而这个利,只跟国界内的同胞有关。 确实,我们亲眼看到了这个功利性的成功。 2013年商务部数据:新加坡对华投资已经超越欧盟28个国家的对华投资总额。 国际形势本来就是不断博弈的演变。时而拔刀相向,时而握手言欢。既不必苛求长期蜜月,也不要试图快意恩仇。这样利国利民的“冷血”,有甚不可? 李光耀之子李显龙访台,苏贞昌接驾,新加坡在台海之间的表现一贯有偏向 老沈一向认为:世间的对手只有三种:不可竞争的对手、可竞争的对手、不必竞争的对手。中国目前正是各大国在国际围堵预演中,能被拖慢的“可竞争的对手”,所以,对于周边小厮来说,此时即使跟随老大一起围观阻滞,也是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怎肯错过?况且说实话,换位思考,我亦为之。 国际政治,冷血才是本相。 基辛格曾经多次评论新加坡的政治观念为“冷血”,新加坡上下官民,没想到还欣然受之,并将此文不无得意地发表于《联合早报》。反观我们国内民众,伤春悲秋,言论汹汹,一味内耗,褒贬由心。浑不知临产前的中国已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据此我只能判断为,几十年的饱暖淫欲已经让我们彻底忘掉了苟安是拿什么换来的。 所以,每次当我们拿着连对方都漠视的血缘关系来意淫的时候,我一定要提醒一句: 国是问题,先翻脸的往往都是亲友团。 最后一句希望寄语:再争取十年的安定团结,我相信,那时我们不会在本属于自己的领土问题上反复强调“无可争辩的主权”,而是敢于断喝一句“滚开,这是我的”。为这一句,难道不值得拼上十年么?
866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记录 抱朴仙人的妙文-和氏璧,太牛,过了8年才全明白
热度 45 范进中举 2014-10-15 00:33
【原创】和氏璧的教益 春秋时代的楚国出过许多怪人,其中有个卞和,从本人的遭遇到故事在后世流传的程度和后世对这件事的认识角度,都是很奇怪的。 卞和是个农民,好像还是矿物学的业余爱好者。他在山脚发现了一块石头,认为其中藏着一块宝玉,自己又没有能力破开来,于是一场在历史上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悲剧就发生了。 他 把这块藏着玉的石头(璞)献给楚厉王,大概是想弄个官当当,这也是个常规的想法。(第一个教益:凡是想做趋炎附势之徒,一是要做个有心人,坚持不懈;二是 要做个精明的赌徒,瞅准机会。)楚厉王好像也不太懂,就让专业玉工来鉴定,(第二个教益:千万不要急急忙忙地拿一些八字没有一撇的事情去讨领导的欢心,万 一领导吃不准,转有关部门处理,十有八九要倒霉)玉工说是假的。这也许是水平不高走了眼,更可能的,是出于对业余爱好者的仇视,为了维护专业队伍的纯洁, 防止名利之徒抢了自己的饭碗,硬说这是假的。(第三个教益:如果你有了什么发现或发明,可千万不要冒冒失失地把它送到科学院去鉴定,一定要先组织一个由知 名专家组成的、又全是自己人的鉴定专家组。)楚厉王也许不愿意当傻瓜,也许是出于更深远的政治考虑,反正是没有要他的命,而是砍了他一只脚,扔回山里去 了。相对于卞和所犯的欺君之罪,这种刑罚其实不能算重,和孙膑的待遇差不多吧。 送礼送给了不识货的领导,马屁拍到了马脚上,这样的事我们天 天看见,本来也就这么过去了,成不了什么故事,当时说不定还有一点大快人心。可是卞和此人确实有过人之处,尽管少了一条腿,可是他既坚信自己的眼光,又决 心要靠这块璞当官发财,咬紧牙关,非在这棵树上吊死不可!于是等啊等啊,直等到厉王归天,武王即位,想想单位换了领导,社会上的风气可还没换,就抱上那块 璞,一条腿蹦着再去碰碰运气。不料又没有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鉴定,连剩下的一只脚也丢了。(第四个教益:坚持到底和死不改悔在行为上其实没什么区别, 只是在结果上有区别,成功了就是坚持不懈的好处,可以吹牛;失败了……既然失败了,也就别说什么了。) 欺君之罪是大罪,两任国王为什么都不 杀他,也不是赶出去就算了,而是砍他一只脚呢?笔者苦思多年,不得其解。后来对领导的心态有所研究,才明白两位国王其实是高人。欺骗领导的行为不应该纵 容;可是也不要吓得送礼的人都不敢登门,对一个农民都处理得如此慎重周详,当领导真是不容易啊! 话说卞和爬回家之后,认真总结教训,才发现 自己两次都是犯了左倾盲动主义的错误,思想简单直线,认为自己手里有实货,领导就一定会重视,领导身边的人也一定会以大局为重,太天真了;同一个地方摔了 两次跟头,太不注意总结工作了;只靠信心和毅力,忘了“政策和策略是……生命”,太不注意方法了。想想为了这小小的失误,竟然付出了两只脚的代价,禁不住 悲从中来,泪如雨下。这一哭,倒哭出了主意。 过了许多年(准确地说,是51年),楚武王去世,文王即位,此时的卞和,人老成精,谋略早已练 得跟鬼谷子差不多了。不几天,江湖上传出消息,说是有个残疾人抱了一块石头坐在荆山脚下哭个不停。(注:此非真哭,乃是演戏。真哭可以在家里,不必专门跑 到公众场合;要哭也早就哭完了,不必等到新王登基再来痛哭一番)这文王是个晓事的,想一想也许这家伙真有宝贝,那不就显得我比两位先王更伟大了吗?(第五 个教益:政治资本乃是政治人物的最大诱惑,任何时候都不能抵御,比什么宝贝都有价值。不过你要是想给他们提供这样一个机会,那可是需要很大的本领的。)一 想到有政治资本可捞,就立即下手,派了专家组,现场考察,结果天从人愿,果然有一块宝玉隐藏其中,于是人人得偿所愿,皆大欢喜(第六个教益:凡是有好东 西,你巴结地送给别人,一定不受重视,真正有本领的人,是创造一种声势,让买主乖乖地上门来买,所谓“犹抱琵琶半遮面”是也)。 卞和的行 为,从春秋战国直到今天,从来没有停止过。什么献灵芝的、献凤凰麒麟的……。干这种事的,也多数能弄到一点小油水,最终没有好结果,至少成不了正面人物。 卞和在传说中倒始终是个正面形象,这是很奇怪的,值得研究一番。估计社会认可卞和,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卞和是个识货的人,不幸落到了不识货的人手里, 令人同情,也许还有共鸣;第二,卞和坚持到底,最终证明了自己的正确,令靠实力吃饭、怀才不遇的人觉得扬眉吐气。 人总是认为自己有一点本事 的,理所当然应该有出息。其实,这个想法根本就不对。有一点技术实力,依赖这种实力,自我陶醉于这种实力,恰恰会毁了一个人,卞和就是明证。卞和真正的成 功,不是因为他识货,而是因为他很精明地给楚文王下了一个套,是技术人员很瞧不起的权术勾当。这个套的高明之处,是他利用了人类的好奇心(利用好奇心比利 用人的贪婪还要有效,不信你试试。) 卞和为自己伸张正义的时候,他的年纪应该不小于七十岁,(第七个教益:想要伸张正义,先要保重身体,等 到对头死得差不多了,再来撰写回忆录)又丢了两只脚,正义不但来得晚,代价也很惨重,在我看来,这根本就不值得。所以最后一个教益就是:有了好东西最好还 是自己留着,不要随便去跟别人怄气。 卞和故事的最后一个令人迷惑不解之处就是:这块玉既然是以卞和命名的,为什么不叫卞氏璧,而要叫做和氏璧呢?
2245 次阅读|17 个评论
分享 黄段子有大智慧
热度 15 苏双 2014-2-18 10:13
国家地理之延缓经济发展的原因 第一类:寡妇,上边没有人,如广西、贵州; 第二类:妓者,上边老换人,如某些官员过渡省份; 第三类:主妇,自己人老搞自己人。这个比较多,内讧型省份太多了,空降兵和本土派的斗争,省东派和省西派的斗争。。。。。。绝对可以到奇葩级别。
689 次阅读|2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2 23:43 , Processed in 0.02251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