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爱吱声 标签

tag 标签: 马

相关日志

分享 20140728 好马
热度 28 喜欢 2014-7-29 10:27
今天心血来潮,去看领养宠物的网站。本意是要看看有什么样的狗狗可领养。 其实也不是要领养,只是有一点点可能性。反正看看总是可以的。 结果看见一个让人吃惊的宠物待领养—— 一匹一岁的马,免费领养! 马是多贵的“宠物”?怎么能免费得到一匹?! 惊讶之余,发了个记录。于是,热闹了~ =============== 喜欢 : 忽然跑去看(私下转送或)领养宠物的网站。发现除了猫狗以外还有各种动物,比如兔子/仓鼠/鱼等等。但最奇葩的是,可以免费领养一匹漂亮的黑马! ... jellobean : 养吧养吧 (7-28 15:24) 回复 删除 马鹿 : 养! (7-28 15:29) 回复 删除 大鹏翔宇 : 养了后院就不用剪草了 (7-28 15:59) 回复 删除 齐若散 : 养不养?养的话通知我们去参观一下。 (7-28 16:36) 回复 删除 农民家的狗 : 马的成本一般人可受不了 (7-28 18:16) 回复 删除 nj_power : 养马尽显富贵本色 (7-28 18:17) 回复 删除 料理鼠王 : 穷就穷养,富就富养,也就是放在自家院子除除草,周末还能挣点外快,何乐而不为哉 (7-28 19:02) 回复 删除 料理鼠王 : 还有将来还可以卖卖马肉,米国不行,欧洲还要呢 (7-28 19:04) 回复 删除 nightcat : 哇塞,嚎,养黑马?说好的白马王子呢? (7-28 20:01) 回复 删除 如风如雨 : 土豪,我们交个朋友吧 (7-28 20:48) 回复 删除 =============== 那个,给两张图片看看那匹马吧~ 当时看的小图,以为是黑马呢。 再看这张图,它不是黑马,而是更好看的栗色马(对吗?) 我问木木:你不是一直羡慕人家养马吗?这里有免费的,你去领来养吧~ 我还出主意:附近有一家养马,咱们把那马领来,送到他家寄养,我还可以经常去给咱家这马洗澡、刷毛! 唉,开玩笑谁不会。动真格的?有个成语怎么说的来着……叶公好龙,也可以改成“木木好马”吧~ 说真的,很漂亮的马啊,很漂亮的马舍,为什么要白白送人呢?马夫辞职了?
个人分类: 琐事|475 次阅读|15 个评论
分享 硬桥硬马
热度 1 gordon 2013-5-11 12:12
我年轻的时候非常鄙视这种功夫,觉得是死功夫。 这种功夫很讨厌,总是打击人家弱小的心灵。而且还很笨,还下苦功夫,反正是世界上有这种功夫就是罪过。 每一种技能到最后那一点,边际效益递减的厉害,努力了很久却很少有什么提高。但 亲啊,这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最后哪一点有时候会决定竞争胜败的。 有的时候还非硬桥硬马不可,这个世界就是很黄很暴力,你应对的办法就是更黄更暴力。 中国教育最大的弱点就是什么都从娃娃抓起,“硬桥硬马”这种功夫适合成人学,少儿不宜。可能上一辈人觉得好,就想传给下一代,老经验害死人哪。 硬桥硬马与冷手拾个热煎堆 硬桥硬马的收益很低,它的主要作用是抵抗风险的。想要收益还得另外想办法。 以前有本会计书叫做 《卖竹竿的小贩为什么不会倒》,家里晒衣物的竹竿恐怕五年也不用换一根,竹竿的价格那么便宜,替换率又很低,那么沿街叫卖竹竿的小贩为什么不会倒闭昵? 其实那是顺手卖的。 就像做生意,自己有主业,但自己的主业不流行了,市场上什么比较火热,OEM 贴个牌也能卖。有便宜大家占嘛。
297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马恩全集中关于 “贝尔纳多特” 的词条
热度 3 gordon 2013-3-25 15:28
马恩全集中关于 贝尔纳多特 的词条 主要是《马恩全集第二十九卷》中的《82.马克思致恩格斯1857年9月21日》和《83.恩格斯致马克思 1857年9月21日》,然后为 美国新百科全书 写了 “贝尔纳多特” 词条。(马恩全集第十四卷) 关于贝尔纳多特的材料,恩格斯引自若米尼的著作(见注172);马克思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使用了这个材料来写他的《贝尔纳多特》这一条目    昂·若米尼《拿破仑的政治和军事生涯——在凯撒、亚历山大和弗里德里希法庭前的自述》1827年巴黎版第 1—4卷(H.Jomini. 《ViepolitiqueetmilitairedeNapoléon.racontéeparluimême,autribunaldeCésar,d’AlexandreetdeFrédéric》.Tomes1 —4.Paris,1827)。 注:比较搞的是, 大部分中国人对 若米尼 的著作一无所知 ,呵呵 列宁全集第二十二卷 的《白里安内阁》里就需要点 “若米尼”的背景知识 “口口声声只讲若米尼、若米尼,白酒的事情却只字不提”出自俄国诗人杰·瓦·达维多夫的诙谐短诗《老骠骑兵之歌》。诗句讽刺年轻的骠骑兵总把军事理论家 昂·若米尼 挂在嘴边,而对他们自己的放荡生活则加以掩盖。  ××××××××××××××××××××××××××××××××××××××××××××××××××× 80.马克思致恩格斯 9月    9月 17日   亲爱的恩格斯:   贝尔纳多特很难写。在路易-菲力浦时代从事著述的法国将军大部分是他绝对的拥护者;而现在在布斯特拉巴时代的作者大部分却是他绝对的反对者。下面是我请你核对的主要争论之点:   1.他参加奥斯特尔利茨会战的情况,他在会战前的部署。   2.他在耶拿会战中和埃劳会战前的行动。   3.他在瓦格拉姆会战中的行动。   他在维也纳当外交使节的情况完全不象你描写的那样 。据证明(其中有施洛塞尔写的《评拿破仑》),巴黎的波拿巴报纸因贝尔纳多特没有悬挂法兰西国旗而攻击他为保皇党人。它们迫使他采取了这一个后来波拿巴否认的步骤。   总之,波拿巴觉察到,贝尔纳多特在他的将领中是个追求自己“个人计划”的“政治家”。波拿巴,特别是他的兄弟们用浅薄的可怜的阴谋反对贝尔纳多特,却为他建立了远比他自己所能期望的更为显赫的地位。   拿破仑对所有他认为有“个人目的”嫌疑的人,总是采取卑鄙手段。   你的卡·马·   关于布吕歇尔,你必须给我写:他参加的主要会战,对他在军事上的一般评价以及格里斯海姆十分强调的战术功绩 。   关于贝西埃尔、布律恩、布朗、毕若,也是这样。   还有克里木战局中的博斯凯。   请把德纳的《B》字头的条目单寄来,因为我的一份遗失了。   你的卡·马·   注释:    古·格里斯海姆《战术讲义》1855年柏林版(G.Griesheim.《VorlesungenüberdieTaktik》,Berlin,1855)。——第166页。   出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 ××××××××××××××××××××××××××××××××××××××××××××××× 注:布斯特拉巴是路易·波拿巴的绰号,由布伦、斯特拉斯堡、巴黎三个城市名称的第一个音节组成;这个绰号暗指他曾经企图在斯特拉斯堡(1836年10月30 日)和布伦(1840年8月6日)举行波拿巴主义的暴乱,也指1851年12月2日的巴黎政变,这次政变在法国确立了波拿巴的专政。 1848年12月10日担任法兰西共和国总统职务的路易·波拿巴于1851年12月 2日在法国举行的政变:立法议会和国务会议被解散,许多议员被逮捕,在三十二省内宣布处于战时状态,社会党和共和党的领导人被驱逐出法国。1852年1月 14日通过了新宪法,根据新宪法规定,一切权力都集中在总统手中,而在1852年12月2日宣布路易·波拿巴为法国皇帝,帝号拿破仑第三。 这一篇理解很难,因为马、恩都是德国人,所以对法国的波拿巴主义很反感。也就是说马克思是倾向于认为波拿巴主义者的观点是很扯淡的。(指 “现在在布斯特拉巴时代的作者大部分却是他绝对的反对者”。 ) 不过恩格斯出于对自己的热爱(自己总结的 腓特烈的集中原则 ),或者说是对拿破仑的偏爱,对 “贝尔纳多特” 的战场行为非常不满,所以他在 美国新百科全书 的词条就那么写了 。 一个同时注重“科技发展”和 “集中”原则的拿破仑确实很牛叉。
24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工业界与学术界—— 马基雅维利
热度 3 gordon 2013-3-2 00:37
政治事务是一个实践引导理论的研究领域。通常在实践中实现了某些思想很久以后,该思想才会在学术界出现。类似的事情不仅让人想起 当年伽利略向威尼斯商人宣称发明了望远镜,而此时市井上批发商们正在销售着批量生产的荷兰望远镜。 我们一直面临着两难的选择,是把功劳归于首先公开发表该思想的人们?抑或应该优先考虑最早开发和实现该思想的人们?学术界的传统和专利法律将优先权赋予首先发表者。 也许这样的讨论根本没有实际意义;实现者们要的不是学术的荣誉,他们要的是金钱。
340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一个让马亲王颤抖的人
热度 51 北京阿新 2013-1-20 22:52
一个能让马亲王吓尿了删帖的人是怎样一个人呢???
个人分类: 搞笑|1063 次阅读|10 个评论
分享 鬼马老师
gordon 2013-1-14 17:18
我上学的时候,我们学校的老师都是严谨、刻板,吹牛皮、被洗脑的家伙,而且爱强词夺理。 不过我们学校的校风比较逗,我上学时候学到的是,就是老师说的都是放屁,呵呵。 谁让你相信呢,这是老师犯错误时候的口头禅,我说了你就信了,我经常碰上这种鬼马老师 在很多年以后,尤其是我干过工作,彻底搞明白一些事情的时候,我才明白我们学校校风在讲什么,但其它人明白不明白就不知道了。 好多年都过去了,我还是觉得这种培养独立思考的方法不太好,尤其是普及不方便。 恩怨情仇就随风而逝吧,毕竟就是假的劳力士在尖沙嘴也卖8 百块的。
22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ZT马冬晗
热度 29 鼎革 2012-10-20 11:29
四年坚持做计划表 从妹妹那里我学着制作周计划学习表,从大一下学期开始一直到大四毕业,我每周都制作学习表,目前都还保留着。 京华时报: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制作周计划学习表? 马冬晗:大一下学期。计划表不是我发明的,是妹妹马冬昕教我的。大一刚进校我对学习环境并不是很适应,比如机械制图、机械制造一些课程上遇到了不小的困难。大一上学期考试全年级150人我排26。这是我从小学到高中最低的名次,当时压力非常大,从妹妹那里我学着制作周计划学习表。从大一下学期开始一直到大四毕业,我每周都制作学习表,目前都还保留着。 京华时报:当时压力大到什么程度? 马冬晗:虽然没有天天以泪洗面,但满脑子都是学习,天天感觉有很多很多的事情要做,但每一件都做不好,很烦躁。制作计划表对我的帮助很大,所以我在特奖答辩中进行展示,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方法,是我随手拍的一张,我觉得很正常的事,没想到被人热议。可能很多人不了解清华,不理解清华的学风。 京华时报:因为大家觉得你的学习计划表很疯狂。 马冬晗:其实计划表中的东西应该说是备忘录,我只是提醒自己,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还有一些是我在那个时间做了一些事然后记录上的。那时我是学生会主席,很多事情会时间冲突,我大都选择了改计划。 京华时报:如果一个时间你已经安排好了事情,但室友们觉得去聚餐,你会怎么选择? 马冬晗:我选择聚餐,我跟室友的关系很融洽,集体活动我会去参加。 京华时报:但这不是占用你的时间了? 马冬晗:我只是不想浪费时间,我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我还是可以平衡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的。 □谈性格 “重读大学还会这样做” 其实做计划表的人大都是有强迫症的,尤其是能把计划表做得那么详细,肯定是很严重的(笑)。但是有些时候,有强迫症的人反而更容易成功,当然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 京华时报:你每天真的只睡5个小时吗? 马冬晗:基本上这样,周末除外。 京华时报:你凌晨1点睡觉不会影响寝室其他人吗? 马冬晗:不会,室友都睡得很晚。 京华时报:那你这么多年是怎么坚持的? 马冬晗:我是执行力很强的人,我就是有很明显的强迫症。其实做计划表的人大都是有强迫症的,尤其是能把计划表做得那么详细,肯定是很严重的(笑)。但是有些时候,有强迫症的人反而更容易成功,当然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 我可能总是想得比较多,比如我基本上不需要别人来教育,我会进行很强的自我教育与管理,就是这类的。当我发现自己有什么缺点的时候,我会及时进行改正,我会告诉自己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但如果我将来养小孩的话,我就不会养成我自己这样。 京华时报:为什么?很多人觉得你堪称完美。 马冬晗:没有没有。我会让他(孩子)更自信,更独立一点。我现在还是不够自信,就是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但这也促使我不断进步。原来我看过琼瑶的自传,上面说她就是很自卑的人,她总觉得自己写得不够好,其实已经很好了。说实话这样活得很累,总没有满足的时候。 京华时报:难道你没有困惑或者想放弃的时候? 马冬晗:其实大学我一直很困惑,可以说想搞科研的梦想很坚定,但道路很坎坷。高中的时候没想过别的,就一心想上清华,上了清华我为未来的方向有过困惑,比如博士去哪儿读,去哪个系哪个所,这些直接决定了将来。 京华时报:那你记忆中有没有这样一件事让你很后悔,想抹杀掉或者重新来过? 马冬晗:没有!我没做过什么需要后悔的事。我做事也比较谨慎,也不会做什么影响不好的事情。如果大学重新再读,我还是会一样。 □谈质疑 “别人评价与我无关”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价值观,我的做法是一种做法,别人那种轻轻松松读大学的也是一种做法,个人爱好不同,我这样挺愉快的就足够了。 京华时报:你怎么看网上那些质疑的声音?比如说这是死读书。 马冬晗: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价值观,我的做法是一种做法,别人那种轻轻松松读大学的也是一种做法,个人爱好不同,我这样挺愉快的就足够了。可能在其他人看来就不正常,但是我20来年都是这么过来的。在清华大家可以理解,因为他们了解清华。 而我的方法并不一定适合别人。举个例子,在我刚获特奖的时候,也有很多院系请我去讲,但是我讲了很多以后,我会发现其实我能帮的很有限。包括我当辅导员,我恨不得把心掏给他们,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学,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要靠自己,每个人都知道该怎么做,但是能不能真的做到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京华时报:你对别人的评价好像不怎么在乎。 马冬晗:是的,别人的评价跟我无关,我只在意我在意的人的评价,妹妹算一个。反正那么多人、那么多话,包括高考的时候我进清华,也是有很多声音,但当时我就觉得,大家都可以怀疑,你可以觉得怎么样,但我们一直在做我们自己。你如果让所有人都能认可自己,让大家不八卦、不猜测、不造谣,这也是不可能的。要是网上觉得我们不正常,觉得大学生不应该这么过,那他们可以不这么过呀!这个东西都是个人的选择。 京华时报:为什么关掉人人网? 马冬晗:这是在一周之前关的,与计划表事情无关。因为我人人上好友太多,我本来只是为了关注我想关注的人的信息,可好友太多了,一打开全是我不想关注的信息,所以就把它关了。觉得它已经达不到我想要的效果了,浪费时间。 京华时报:你的想法父母支持吗? 马冬晗:我基本上做什么他们都不会反对,只要不违法。 京华时报:你能说说你的兴趣和你最不擅长的东西吗? 马冬晗:我喜欢乒乓球、看书、写文章、听音乐。我不擅长唱歌,会跑调。这个差太远了,学不来。 □谈称谓 学霸称呼确实合适 “学霸”要通过自己努力,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带有自我管理与控制。 京华时报:你喜欢“学霸”这个称呼吗? 马冬晗:我确实适合“学霸”这个词。有人还叫我“学神”,但我觉得“学霸”比“学神”好,因为“学神”应该是天赋很高生活很自由就能成绩很好的人;而“学霸”要通过自己努力,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带有自我管理与控制。 京华时报:但“学霸”可能意味着对社会的了解很少。 马冬晗:我只是觉得校园的生活很适合我,这种状态我感觉很好。对我来说,自由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我还不是很想踏入社会,假如真的有一天进入了社会,再去了解不也不晚吗? 京华时报:难道你想在学校待一辈子? 马冬晗:如果可以我想当一辈子学生。 京华时报:那你从学生到辅导员角色的转变,这对你有什么改变? 马冬晗:有不小的改变。我现在觉得辅导员和科研的工作是最重要的。本科时有很多活动我觉得挺好玩的,我就会参加;但现在一些活动如果不是跟辅导员、跟科研或球队有关系的,我很少参加。
147 次阅读|21 个评论
分享 清华无敌双胞胎“姐妹花”马冬晗、马冬昕 奶茶妹妹表示压力很大 ... ... ... ...
热度 4 gordon 2012-10-18 19:24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zE1MjE2OTg4/v.swf 注:出人才啊,都是一窝一窝的,仅仅马冬晗一个人,我还表示怀疑,但是她妹妹也如此厉害,哥有点信了。 最后看到这个视频,哥笑了。 顺便说一句,哥以前也获过奖的。 ============================== 我得的是演讲比赛的奖。
849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真的猛男,会穿着盔甲骑着马穿越大家拿
热度 27 bayer 2012-7-20 09:55
真的猛男,会穿着盔甲骑着马穿越大家拿
Vincent Gabriel Kirouac——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骑士,于是他就真的披上盔甲骑着马,横穿了一下大家拿。 由于非常热爱骑士精神,所以Vincent 也想用这一招,来向全国人民推广骑士那勇敢、优雅的生活态度。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Vincent 每天都要全服武装,骑着马或者牵着马,路过一个小镇。 他的这种举动,不仅没有吓到广大人民群众,反而引起了人民的兴趣和热情,每到一处,Vincent 都会收到人民友好的优待。 Vincent 从今年4月份开始,预计到9月份能够完全所有旅途。他目前没有工作,为了筹备这次旅行的资金,Vincent 把之前打工的钱拿了出来。不过这就是他的梦想,也没什么好说的。 如果,你此时也在大家拿,如果你看见一名身披盔甲骑着战马的英俊男士,请不要怀疑自己的眼睛,上前给他一个热烈的拥抱吧。
1119 次阅读|28 个评论
分享 马思聪
热度 2 gordon 2012-7-15 15:19
以前总有误解,以为百无一用是书生,但是在文革中却有一位音乐家偷渡到香港,并辗转到了纽约,未再回来,20年后死于心脏手术。这位老兄就是马思聪,1950年后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作者(郭沫若作词、马思聪作曲)。 十年动乱后,启用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作为新的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是由周郁辉作词,寄明作曲,原为1961年公映的电影《英雄小八路》的主题曲。 对于马思聪的出走,他的老朋友徐迟,在悼念马思聪逝世一周年的《祭马思聪文》中这样写道: 历史上,放逐、出奔这类事不少。屈原、但丁是有名的例子。在“文革”中,我中华民族的著名作曲家马思聪先生,受尽极“左”路线的残酷迫害,被迫于1967年出走国外,以抗议暴徒罪恶,维护了人的尊严,他根本没有错,却还是蒙受了十九年(1967-1985年)的不白之冤。 马思聪当年50多岁了,本不应该是一个愤青的年岁。 莫谈政治 中国的坑实在太大了,填坑填不了;而且浑身是洞,还不敢戳,一戳就散架了;老美那边的“公共选择理论中的投票悖论”也是个问题,现在看这一学科的研究还十分薄弱,短期内也不可能有丰富的理论积累。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莫谈政治,自以为是者即使是赢了,也会被长期套牢。(也不是那么玄乎,靠经验维持其实也没有什么问题) 让有能力的人来干吧,亲,看好你哟。
416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京城捕王之十三 马小六被盗案
热度 39 萨苏 2012-1-26 00:50
有朋友对老萨讲,所谓“惊天大案”不是闹着玩的,总不能你说“惊天”就“惊天”,总得说说是怎么个案子吧。 这案子的主人公,北京五十岁以上的老人也许还有点儿印象,此人名叫马小六。 听到这个名字,估计有不少人会哑然失笑,马小六?还王小二呢,这是哪个村儿的…… 这就叫时过境迁,沧海桑田。要在那个年代,问这个话的,闹不好就给当反革命抓了。马小六在文革后期,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1976年4月12日,合众国际社以香港电头转述新华社报道了当时一起发生在北京的事件,读来宛若一场战争,让人不寒而栗。 “广场上亮如白昼。打击反革命分子的战斗开始了。数万民兵,手持自卫武器,从广场东西两侧,象两股滚滚的巨流涌进广场……在人民警察和警卫战士的配合下,他们把一小撮反革命分子包围住。那些猖獗一时的坏蛋们在工人民兵的铁拳面前,哆哆嗦嗦,龟缩一团,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英雄的工人民兵在天安门广场严惩一小撮反革命分子的英雄壮举,充分表现了工人阶级大无畏的气概,显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巨大威力。” 合众社报道,这场激战是首都民兵指挥部的两位“负责同志”指挥的,其中之一就是 – 马小六。他们在某座营房的三层楼上设立了作战指挥部。这座营房被放火烧着了。“烈火烧到二楼,滚滚浓烟呛得人透不过气来时”,他们仍然“沉着指挥战斗”。 听起来仿佛中国的首都发生了叛乱。而今天,我们知道,当时并没有什么叛乱发生,那是一次因为群众自发悼念周恩来总理引发的镇压,史称“四五事件”。这起被称作文化大革命丧钟的事件中,前面新闻报道里面这位履险如夷,不怕牺牲的马小六总指挥一举知名于中外。可惜并不是什么好名声,因为他率领民兵对百姓群众的暴行,给北京民兵挣来一个不雅的外号 – “棒子队“。随着文革寿终正寝,马小六被免职,离开了政治舞台。 其实,马小六早年并不是什么坏人,他只是文革之中“火箭干部“中的一员。在文革前,他本是首钢的一名劳模,出色的炼钢工人,但在一切混乱中被卷入政治漩涡。和大多数火箭干部一样,飞黄腾达的马小六自我迷失,为人鹰犬,成为一个惹不起的存在。他最高的职位曾经达到中央候补委员,首都工人民兵总指挥。 不过事后也没有审判他,大约因为他虽有恶行,却实在不是有意,而是源于无知,真的以为自己是在打坏人。这人后来仍然被送回首钢当工人,只是据说因为一直不给涨工资后来窝囊死了。 知道马小六的人不少,知道文革中曾有人偷了马小六的家,这样的人就不多了。 这样的事情确实发生过,马家被盗这件案子应该发生在1974年,当时马小六已经撰升为首钢党委副书记,正在中央学习。他的住处忽然被盗,发现后迅即报警。那个时代斗争为纲,公安部这边还在检测现场,上面指示已经到了,认为这极可能是反动分子对革命干部马小六的报复,责令各部门联合追查。 不知道是真的查不到线索还是别的原因,公安部对此案的侦破此后即无进展。 说是不是有别的原因,是因为此前确有例子。有一次,康生外出后忽然“报案”,说他在外出时汽车遭到了袭击。公安部门闻讯立即派出有力的侦察员前来办案。康生报案的原因是在他的防弹汽车侧面玻璃上发现一个白点,他认为是枪击。 一位负责痕迹检验的侦察员仔细勘察之后,根据事实发表了看法,认为不是枪击,是路上有石子,压上以后崩的。 发表完看法,就被礼送出去了,而且此后颇吃了不少苦头。 他开始不解,后来认为自己扫了领导的面子,只能自叹不懂事。直到文革后,才有人指点迷津 – 康生何等人也,看不出来是石子崩的?那不定是想借题发挥把哪个老帅老将挂起来呢,居然被你一个小警察搅了局…… 所以这起盗案虽然惊了天,在公安系统内却如同雷区,讳莫如深。 马小六家被盗案,是在采访老太爷侦破偷盗北京大宅门飞贼一案时顺便提起,两者有些异曲同工之妙。在当时,老太爷也不知道有这样一起被盗案,只是觉得那个嫌疑人有些特别。 特别在哪儿呢? 他发现那个人全身发僵,僵到鞋子掉了三四次都提不起来。此人身份已经确定,以前也曾因为盗窃被公安机关抓过,按说几十块钱的事儿,不至于让他紧张成这个样子吧。而且,这个人还不断地唉声叹气。凭这两点,老太爷认为他身上必有大案,于是对其锁门夜审。 有侦察员曾提到赵老太爷提审嫌犯有一个怪毛病 -- 到关键时候会让人把审问室的门锁上,谁也不能出,不能进。这是怕人跑了?要能从刑警队这样好跑那北京的警察早就都下岗了。真正的原因是赵老太爷审案有着其特殊一面,那就是审问不来硬的,讲究的是一个证据当头,攻心为上,常常利用审问技巧使案犯无所遁形,向警方道出真情。 这种技巧,可称审问中的王道,极为同行所推崇。 然而,这种审问,即便是高手为之,也不是没有缺陷的。 比如,这种审问常常是一环扣一环,如果对方心中有鬼,会被一步步逼上绝境,以至崩溃。但如果中间被打断,案犯就有可能因这个机会调整过来,重新恢复抵抗。 就像复发的癌症一样,要对付这样的案犯,难度就比一鼓而下难得多了。 这也不是没有实例的。有位老警官曾经讲过,文革中北京曾发生过一起谋杀案,嫌疑人是一名著名的歌唱家,警方已经取得了相当有利的证据,并对其进行了穷追猛打的审问,特别是对一些细节的描述,如同亲见,令对方立即走到崩溃边缘,已经开始交代出一些对自己不利的供词。 正在此时,一名“钦差大臣“忽然到来,替江青同志给歌唱家送来了一件大衣,成了此案转机。事后推测,江青送大衣,可能是有”使功不如使过“的打算,试图将这位歌唱家收入门下,为其效力。 关键时刻突然的干扰,让一些大捕头产生了动摇,审问人员内部产生混乱,而那名嫌疑人借此时间重新思考,一方面感受到了强援,另一方面“他大约冷静下来后,猜测到我们可能只是掌握了死者的日记,而不是早有监控“,于是转而顽抗到底。 结果,这起案子从近乎定案变成了疑案。 有一位预审员因此一拳砸碎了一支玻璃杯,血流如注。我认识那位老警官叹息:“如果那件大衣晚到一天,就是江青也救不得他了。” 老太爷对审问的时候有人干扰十分反感,所以他审理重要案件,都是关起门来干的。 这一次也不例外,根据对手表现出来的性格,老太爷制定了相应的战术。 嫌犯被带来以后,预审员按照老太爷的授意步步为营,很快把对方逼得额头见汗,不一会儿,就有交代了三四起撬锁盗窃案的案情。 令其感到意外的是,预审员似乎对这些案子没什么兴趣,竟然连笔录都不记!而旁边的老太爷只是半眯眼睛着看他,不问,也不表态。 这位的汗,就越来越多了。 等到这位的汗把背后都溻透了,老太爷冲着他微微一笑,开口问了一个问题。
个人分类: 梦里关山(纪实,传奇)|1772 次阅读|23 个评论
分享 一头牛,两匹马,三条鲤鱼四只鸭
热度 10 苏双 2011-11-26 16:45
一头牛,两匹马,三条鲤鱼四只鸭,五本书,六支笔, 七棵果树八朵花,九架飞机十辆车,量词千万莫用差。 同学们,试一试,互相调换就要闹笑话。 小时候真快乐。 小螺号,嘀嘀吹,海鸥听了展翅飞,小螺号,嘀嘀吹,阿爸听了快快回喽。 小时候真好玩,总那么容易幸福。
7247 次阅读|3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5 12:06 , Processed in 0.043209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