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无为

相关日志

分享 成长的烦恼 —— 为什么做不到无为?
热度 2 gordon 2016-5-9 16:28
这个原因啊, 是所有组织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通病 。 举个微软的例子 早年啊,这种小型组织,管理基本靠喊。 这种管理方式的适用人数在 150-200 之间,超过这个范围就搞不定了。 这个权威性很难确立,怎么确立呢?谁嗓门大,谁有理 。 凝聚力是因为家族企业,亲戚朋友之类的。 效率反而还比 规章制度的公司还高。心齐嘛 **************************************************************************************** 这你就能理解组织为什么有两大特征: 1、魅力型领导人,2、搞运动。(树立权威,喊话,报纸媒体喊话) 这是因为 它是一个熟人社会,朋友圈治国。 所以来说,毛主席那个东西去不掉。 注:并非是毛主席多么英明,预测到了后面的情况, 它的渊源 植根于中国社会 。 **************************************************************************************** 知道刘秀嘛, 刘秀的军队,乡亲父老的评价是 “见到汉军威严” 它是一个国防军,不是土匪。 还有绿林、赤眉军 早年那种农民起义,都是拖家带口,以地域、家族的形式滚动。 象什么,就是象蝗虫,走一路,吃一路。 它也可怜,但它就是把沿途的东西都吃完了。 然后就是屯田,所谓“大生产运动”吧 它弄的都不是现代的组织方式。 **************************************************************************************** 所以我说,不行就回到大清。 不是君主立宪制的英国,而是帝制的大清。几代英武的君主 努尔哈赤、皇太极、孝庄皇太后、顺治、康熙、雍正、乾隆 时不时,到木兰围场练练,不要让尚武精神堕落了。 **************************************************************************************** 所以,我说,中国这个领导人啊,脾气软还真不行。 就是要有威严。 你不用大嗓门喊两声,他们还不知道谁说话算 。 反面例子也都知道是谁。 **************************************************************************************** 这种家族政治,对自身的素养要求比较好。历代君主都是工作狂。 罗马共和国时期,贵族子弟很小,15、6岁都列席会议了。 当然不发言,就是学怎么治国。 注:就这么一回事,就是成长的烦恼。 **************************************************************************************** 认知偏差 中国人一直认为美国律师多是劣势。 恰恰相反,它要靠制度来推动秩序的产生。 有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会产生。 必然会有大量的人来处理。这根本就不是弱点。 注:“以己度人” 就错了。 当然 这是企业组织的情况,国家组织适用不适用,就不知道了 。
149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无为而学,多尝试一点 (转)
gordon 2016-2-17 04:04
早年,我问人时,常常有这样的困惑。“xx 和 xxx 比,哪个好” 。 然而对这些问题的相关方面具有较多了解的人其实都不情愿回答这样的问题,或者以玩笑话带过。他们知道怎么做,但他们通常在经历过以往几次失败之后,就不认为自己能够给对方讲明白了。这体现了两种学习理念的差异。 ****************************************************************************** 这让我很愤怒,觉得他们太抠了,不肯说。 若干年后,我才明白也许是他们表达不了,讲不明白。 注:中国的教师工资过于低,造成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切身的体验。有工作经验的人能上升到理论的,也是凤毛麟角。 中国的教师过低已经成为阻碍科学传播的一个桎梏。 ****************************************************************************** 我们在小学中学里被培养起来的是一种极其讲求功效的学习理念,那时候我们能学也必须学的东西很有限,比的是谁在过程中做的好。于是这一点到了大学中仍然不可避免的在很多人思维中存在。然而讲求功效的另一面,实际上带有寻找最优手段、寻找学习捷径的意味。这在大学的更广阔更自由的天地中,也许并不是一个好的理念。大学带给有志者能学习的东西是学不完的,更重要的是,在大学中,乃至在今后的全部人生中,学任何一样东西,都已不再是为了比赛很片面的某几个学习指标了,在未来你要利用所学来做的事情,是比达到这些指标难得多、复杂得多的事情。有时候我们得傻一点,阿甘一点,真心的学东西,就不要想要最佳方法,到了一定的复杂层面,根本就没有绝对,人是复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 知识也是复杂的, 每种知识也都有自己的一套。 “ 哪个更好”——你都尝试了就能知道 ,而且比别人给你讲得还明白贴切,尝试过的人其实也都希望你自己去尝试,你没舍得花时间,你就走不进一定复杂程度的东西。系统到了一定的复杂度,无为而治有时候是最好的管理办法;在大学多元与开放的学习中,无为而学实际上应该成为大学学习中的一部分。能舍才能得,放弃一部分“学习上的功利性”,不计得失也不期结果的投入一段学习,最终你往往会得到比舍弃的东西更多的收获,迎来之前并不急切期盼但真正有益结果。 我以上的一堆废话实际上就是想说,心里清楚的了解这一点,聪明的做个傻子。相信经过一系列的工作后所得到的收益是远远超越自己的工作价值的。 无为而学和功利,这中间存在着每个人应该去思考和把握的一种平衡 。 ****************************************************************************** 一些老实话 学一门知识,考试其实是最快的一种方法。至少是之一; 没有目标乱学,才是最慢的 有时候 你要吃饭 ,从工到理 的学习方式才是最佳的。你不得不考虑社会因素的影响。 工科学了那么年,全部放弃自己的努力,其实是很不容易。但是你知道,茶水 不论是在壶里,还是在桌子上,从桌子上流到地下,都是茶 。 “成功不必再我,功力 必不唐娟 ” , 这句忽悠的话,其实也是对的。呵呵,找不到更合适的,就拿来用了。 他们都在问忙师需要多长时间,我说20年,本来我应该告诉你50年的。 注:对于一些信息的矫正,其实才是最难的 ****************************************************************************** 注:这句话的出处,现在才知道是胡适说的 (胡适不愿意跟 “差等生” 和 “烂人” 为伍) 朋友们,在你最悲观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 功力必不 唐捐。 成功不必在我,而 功力必不 唐捐 胡适1932年致毕业生 原载1932年7月3日《独立评论》第7号
10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无为 —— 石康的智慧 —— 给所有期许未来的人们
热度 3 gordon 2013-2-26 07:42
像所有期许未来的人们一样,你自觉不自觉的就想预测未来,虽然知道这是徒劳的。 未来不可预测,不代表真的对 未来 无法进行 “人为处理” 。如果把未来当作一个变量,个人盯着 “未来” 这个变量不断的改变自己,那么自己也算作一个变量。两个动态的变量之间存在着固定的关系,那就是策略(函数)。 那么这个策略到底是什么呢?这和这次变革的性质有关。 这一次大的变革是由于信息革命引发的。 信息革命对教育和研究的冲击才刚开始。教育届已经感受到,而研究届还舒适于传统模式。论文,出版,研究机构,会议,政府资助,没有一个能逃脱这次冲击。 本来我还固守着自己的旧思想,幻想着和所谓的旧势力(其实就是父母的老观念啦)进行抗争,这次浪潮的不期而至 令我日渐感到不安。 未来发生什么没有人知道,当你和某些恶心人纠缠的时候,很快可能就会被整个时代抛弃。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其实我也不是啥正经人,呵呵 ) 博弈成长是个一般性的方法,新陈代谢,新树皮取代老树皮一向如此,倒也没有什么特别。但在这个大时代的机遇面前,也许有更聪明的办法。 我不是一个聪明人,也不怎么勇敢,传说中还没有通过“某个智商测试” ,但是弱智者有时也会蹦出点好主意。 其实这一方法来自一个非常古老的经验,“全死光了,就你没死”。 ×××××××××××××××××××××××××××××××××××××××××××××××××××××××××××× 石康的文字总是充满着睿智 韩寒和方舟子事件(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98f8f0102dxx9.html
294 次阅读|2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2 11:08 , Processed in 0.02566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