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我问人时,常常有这样的困惑。“xx 和 xxx 比,哪个好” 。
然而对这些问题的相关方面具有较多了解的人其实都不情愿回答这样的问题,或者以玩笑话带过。他们知道怎么做,但他们通常在经历过以往几次失败之后,就不认为自己能够给对方讲明白了。这体现了两种学习理念的差异。
******************************************************************************
这让我很愤怒,觉得他们太抠了,不肯说。
若干年后,我才明白也许是他们表达不了,讲不明白。
注:中国的教师工资过于低,造成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切身的体验。有工作经验的人能上升到理论的,也是凤毛麟角。
中国的教师过低已经成为阻碍科学传播的一个桎梏。
******************************************************************************
我们在小学中学里被培养起来的是一种极其讲求功效的学习理念,那时候我们能学也必须学的东西很有限,比的是谁在过程中做的好。于是这一点到了大学中仍然不可避免的在很多人思维中存在。然而讲求功效的另一面,实际上带有寻找最优手段、寻找学习捷径的意味。这在大学的更广阔更自由的天地中,也许并不是一个好的理念。大学带给有志者能学习的东西是学不完的,更重要的是,在大学中,乃至在今后的全部人生中,学任何一样东西,都已不再是为了比赛很片面的某几个学习指标了,在未来你要利用所学来做的事情,是比达到这些指标难得多、复杂得多的事情。有时候我们得傻一点,阿甘一点,真心的学东西,就不要想要最佳方法,到了一定的复杂层面,根本就没有绝对,人是复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 知识也是复杂的, 每种知识也都有自己的一套。
“ 哪个更好”——你都尝试了就能知道,而且比别人给你讲得还明白贴切,尝试过的人其实也都希望你自己去尝试,你没舍得花时间,你就走不进一定复杂程度的东西。系统到了一定的复杂度,无为而治有时候是最好的管理办法;在大学多元与开放的学习中,无为而学实际上应该成为大学学习中的一部分。能舍才能得,放弃一部分“学习上的功利性”,不计得失也不期结果的投入一段学习,最终你往往会得到比舍弃的东西更多的收获,迎来之前并不急切期盼但真正有益结果。
我以上的一堆废话实际上就是想说,心里清楚的了解这一点,聪明的做个傻子。相信经过一系列的工作后所得到的收益是远远超越自己的工作价值的。
无为而学和功利,这中间存在着每个人应该去思考和把握的一种平衡。
******************************************************************************
一些老实话
学一门知识,考试其实是最快的一种方法。至少是之一;
没有目标乱学,才是最慢的 有时候
你要吃饭,从工到理 的学习方式才是最佳的。你不得不考虑社会因素的影响。
工科学了那么年,全部放弃自己的努力,其实是很不容易。但是你知道,茶水
不论是在壶里,还是在桌子上,从桌子上流到地下,都是茶。
“成功不必再我,功力
必不唐娟 ” , 这句忽悠的话,其实也是对的。呵呵,找不到更合适的,就拿来用了。
他们都在问忙师需要多长时间,我说20年,本来我应该告诉你50年的。
注:对于一些信息的矫正,其实才是最难的
******************************************************************************
注:这句话的出处,现在才知道是胡适说的 (胡适不愿意跟 “差等生” 和 “烂人” 为伍)
朋友们,在你最悲观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胡适1932年致毕业生
原载1932年7月3日《独立评论》第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