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春联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相关日志

分享 新年喜羊羊,挥毫书春联!
热度 10 大卫 2015-2-20 01:36
新年喜羊羊,挥毫书春联!
为了迎接中国春节到来,Google 特别开放了一个可以简单通过移动设备 / 电脑屏幕,便能以手指 / 鼠标工具创作春联的 电子春联创作网站 。让你可以不必担心会沾到墨水,动动手指就能创作你的新年春联。也可以简单通过它来分享你别出心裁的作品。另外,还能够通过3D旋转的方式来展示你的笔迹,相当有科技感。 不过要注意,这个网站仅开放到2月28日,看惯了传统的电话、短信、微信、微博方式、想玩一把创意拜年的朋友们可要抓紧了。 此外,因应佳节来到,Google Play 也准备了一系列 精选的 Apps / 游戏 / 电影 / 图书 等优惠供使用者挖宝(23 日止),来渡过开心的连续假期。 来显摆下你写的呗
54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朋友今年的春联
热度 15 澹泊敬诚 2013-2-11 01:44
朋友今年的春联
说出我的心声啊~
个人分类: 日志|692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秀春联
热度 40 河蚌 2013-1-29 22:01
秀春联
以前的春联,都是什么平安保险之类送的,自家贴上,出门一看,千家万户全是一样。 去年夏天,和俺单位副总说起这事,她说,家里的春联全是自己写的,俺一听高兴坏了,马上预订了一幅,还先拟好了几个春联。 春节快到了,她的承诺也兑现了,拿回来一看,果真不错,BSO一下。 发上来之后,才发现上下联似乎放反了,不管了,就这样。
个人分类: 我爱我家|856 次阅读|30 个评论
分享 春联出炉
热度 35 小糊 2013-1-29 10:56
春联出炉
胖纸的哥哥写的春联出炉了,不是胖纸啦 功夫还不是很到家,大家将就着看
个人分类: 东拉西扯|827 次阅读|16 个评论
分享 春联那一抹红——胖纸旧文
热度 48 小糊 2013-1-28 09:32
那时候我还穿开裆裤。 除夕一大早,就撒着欢儿跑去我老老爷爷家,这一天,老老爷爷是全村的“天王巨星”。几乎全村的人都来求字,求他写春联。 老老爷爷很陶醉。 “上联——忠厚传家远,下联——诗书继世长,横批——耕读人家”,口中念念有词,抑扬顿挫。每写完一幅,老老爷爷就一手握笔,一手叉腰,眯起眼睛欣赏良久。围观的大人们也发出阵阵赞叹:“好字!好字!” 约几分钟后,老老爷爷发话:“可以了,拿走!”,于是,我这样的一群小屁孩,抻着对联的角就往院子里跑,把春联晒干拿回家张贴。“小心,别流了墨!” 老老爷爷急切的喊声中,我们早已嬉笑着跑走了。老老爷爷还不放心:“拿回家往大门上贴正了!” 那时,虽不懂老老爷爷笔法的精妙,更不明白他吟诵的古文,但却喜欢看他捋起袖子,蘸墨挥毫的做派,听他讲朱元璋扫北,太平天国战毛子的故事。如今,老老爷爷早已作古,村里过年也已没有那时的热闹,但那阵阵墨香,却一直弥漫在我的记忆里。 大约上小学的时候,村里很多人富了起来。张家成了养鸡专业户,李家成了养猪万元户,赵老六卖油条发财,娶了媳妇……全村的人都像当时的一首歌一样,走在希望的田野上。春联也变得充满了喜悦。 “六畜兴旺千家乐,五谷丰登万象新” “农户百猪乐;神州家家新” “改革开放生财路,发展副业多养猪” “过年储粮十担; 押岁存款千元” 连猪圈门上也写上了“春出千车粪,秋收万石粮——横批:猪大如牛”。 那几年,一位光棍多年的远房叔叔贴出的春联是“兄弟姐妹你来我往,男女老少出出进进”。而一些多年饥荒,家境依然贫困的人家的春联也由早先的“红梅报新春,瑞雪兆丰年”,换成了“勤劳俭用,百废待兴”。 念初中时,村里老老爷爷辈的人都已逝去。爷爷辈的人由于生在一个特殊年代,多没有文化,而叔父辈的人都忙于年关的生计。于是,我自告奋勇地提出要写家里的春联,父亲居然答应了。反正他们也忙,也不嫌我写得字丑。 事情是这样的。由于自小就想成为老老爷爷那样,有一手好字,且博古通今,在村里德高望重,受追捧的人,上初中时我就开始练书法。二年下来,竟然也能在红纸上写出几笔有点模样的正楷。很多邻居就将裁好的大红对子纸拿来,“小二,把我家的也写了吧!晚上来拿!” 于是,我也学着老老爷爷的样子,张开大桌,捋起袖子,饱蘸浓笔…… 看着大家围着我,将红彤彤的对子纸铺平,按平四角,只等我挥毫的样子,心里颇有几分得意,却也着实发毛。 “写啊,写啊!咋不写?” “写啥?”此时,那些背得烂熟的诗词半句也想不起。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不行,不行,大过年的,不吉利!”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咋样?” “哈意思?” “就写大展宏图,四季发财吧!”三叔急了。 “不行,太俗,太俗。听大伯的,就写财源广进通四海,生意兴隆达三江!” “好!好!” 于是, “经济上台阶,生活奔小康” “谋求发展义无反顾,创造辉煌大有作为” “要想富多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 “哈哈,哈哈!” 一片嘻笑声中,几乎全村的大门上都贴满了我的“杰作”。 红纸黑墨,鞭炮阵阵,喜气洋洋…… 我却想起了我的老老爷爷,他要在世,会怎么评价我的“杰作”? 后来,我上了大学,春节回家时,家里的春联早已由三叔找人写好,并已贴在了大门上。看着那些过于直白,对仗和韵味全无的春联,心中莫名惆怅。 大三那年回家过年,看到村里很多人家的春联全是工整的行楷,且像出自一人之手。我很奇怪,难道村里出了书法高手来代替我?但趴在春联上仔细观察,那些春联居然是印刷品。 大四春节,村里的春联印刷得愈加精美。走近端详,上联:中国移动进万家,下联:一边耕地一边打,横批:移动农村卡。对联的左上角和右下角还多了二行字:中国移动某某县公司赠。三叔说:“这都是县里的公司来搞活动送的,不要钱白送,既漂亮又省事。春联现在早没有人写了,太费事。” 也是这一年正月,去远在西山的姑姑家作客,山村里的变化更是让人惊诧。 以前姑姑家的大门上贴有巨幅大门神,尉迟恭与秦琼的眼睛有鸡蛋那么大,威风八面。但如今,手执钢鞭与金锏、铠甲覆身、长髯飘飘的二位门神已换成了手握冲锋枪的解放军战士。印刷考究,色彩浓重,也有乳钉、云雷、香草的传统图案装饰,但看上去却叫人发笑。 春联是春节的节日符号之一,如同春联一样,这些年来,春节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人们的心中,春节已经由原来的“过年”变成了现在的“放假”。“过年”是几千年的民俗,而“放假”则是现代生活的作息。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里,“过年”有丰富的禁忌和仪节,是个庞大的祭典工程,承载着对神明、对祖先、对生产、对生活的敬畏与期望。在传统中国人心里,“过年”有太多的浓重情感,这感情穿越千年,化成中国人特有的文化情结。 但是,生活变了。 作为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社会里,春节 “皮之不存”,春联“毛将焉附”? 记得老老爷爷在世的时候,最喜欢的一副春联是“三槐世泽,两晋家风”。我查了一下,这是两个典故。(三槐——指宋代王祜,真宗时其子王旦任宰相。曾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王旦三子:长子王雍官至兵部尚书;次子王仲官至户部尚书;三子王素官至工部尚书。兄弟同朝,皇帝赐扁“三槐”。两晋——两晋时王氏出现过众多显贵、人才。西晋时有历任中书令、尚书令的王衍;有官至后军将军、曾与石崇斗富的王恺;东晋时有著名书法家、官至右军将军的王羲之;有三朝丞相王导等。) 老老爷爷总是饱蘸浓墨,将“三槐世泽,两晋家风”写得古拙苍劲、沉稳风流。写好后,老老爷爷,毕恭毕敬地漆净门楼的大木门,将春联正正当当地贴好,再覆一层清漆。朱红的春联,映着老老爷爷花白的胡须,守望着老老爷爷破旧的小院,而老老爷爷沉默的脸,像刻画着逝去的一段段历史岁月,更像是老老爷爷无言的诉说。 去年春节,我再回家过年时,村里已基本不贴春联了。各家各户,为了车辆出入方便,将早先贴春联的过道,建成了装有大铁门的高高门楼。而且,排排新居,贴上春联也很不好看。
个人分类: 东拉西扯|785 次阅读|6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8 11:31 , Processed in 0.02846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