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60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草原至尊——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简谱【三】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7-11 11: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京华烟云AMIP 于 2016-7-22 17:05 编辑
4 e' ~! C6 X! I- C' |- \- d- {) d7 B
三、北元诸帝

0 P" {# F* U$ k) S% T
) q6 V1 M  M% I- j( e4 [8 Z蒙哥之后的蒙元君主们都出自托雷系,元朝的皇帝谱系十分清楚,这里不多赘述,重点说说元朝灭亡以后的情况。
* v) d3 [7 ]4 F- T
1 Z; n- a$ o, |: G# [8 O, A+ L% Y; \公元1368年,徐达的明朝远征军逼近大都,元朝末代皇帝妥欢帖木儿以“今日岂可复作徽钦”为由,拒绝坚守孤城,夜开健德门出奔上都。农历八月二日,明军占领大都,元朝的统治终结。两年后,妥欢帖木儿病死于内蒙草原,元朝残余势力为其上谥号“惠宗”,蒙古汗号为“乌哈噶图汗”,而朱元璋的明朝则给了他一个有些侮辱性的名号——“顺帝”,理由是他“知顺天命,退避而去”。具有一半朝鲜血统的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继位,史称元昭宗,汗号为必里克图汗。. U) }: s* Y& Q4 |) m8 A" G7 i2 A

+ `( V2 O5 t) N此后蒙古人虽然仍在草原上使用“大元”国号,但后人一般称他们为“北元”或“后元”。需要指出的是,蒙古人在元亡后并没有编写系统的历史记录,后人所了解到的北元时期历史,除了部分来自于它的敌人——明朝,大多出于十七世纪和更晚出现的蒙古史书,而这些资料不仅间隔久远,而且内容经常有冲突,对同一个人也有不同的称谓。( |+ Y) n, W  t/ K' n4 @. _: g
+ R1 i- M: O' `8 M2 m, c% p4 \
1388年,北元在捕鱼儿海大败于蓝玉率领的明朝远征军,退出中原后的第三位皇帝——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元昭宗的兄弟或儿子,他也被称为北元后主,汗号乌萨哈尔汗)及太子天保奴在逃亡途中被阿里不哥的后裔也速迭儿袭击,结果都被杀死,北元帝位便转到了阿里不哥一系。
5 P0 `' I. u% T( I# T) H5 y7 i) N  d, u4 U& d4 |. C
也速迭儿后称卓里克图汗,但他只做了一年皇帝便病死,其子恩克汗继位,在位四年死因不详,也有人认为这俩是一个人,即恩克卓里克图汗。额勒伯克随后继位,称尼古埒苏克齐汗,此人身世不详,后世蒙古史书中一说他是元昭宗的儿子,一说他是天元帝的儿子,总之忽必烈系似又夺回皇位。1399年,额勒伯克卷入一场桃色事件,被日益强大的瓦剌人即卫拉特人所杀。其子坤帖木儿或掍特穆尔汗继位后,也于1402年被权臣乌鲁克特穆儿杀死。6 N& F; m  O3 E# V
0 H$ W  E& K5 p' Q! j
但是,西班牙派往中亚帖木儿帝国的一位外交官则记载,恩克汗死后,他的三个儿子争夺皇位,长子额勒伯克杀死三子,后来又被二子坤帖木儿击败后自杀,也就是说额勒伯克和坤帖木儿是兄弟而非父子。: t( Z$ m" e2 F7 V2 n' }

6 H; F, t8 E" E* w7 m乌鲁克特穆儿随后自立为汗,即兀雷帖木儿汗,明史称之为“鬼力赤”,帖木儿帝国史书说他是窝阔台后裔,而不同的蒙古史书则说他是土尔扈特人或吉尔吉斯人或瓦剌人,即他不属于黄金家族。此人和明朝关系不错,双方往来密切,此举自然引起了视明朝如寇仇的蒙古人的不满。明史说在他统治期间,北元朝廷放弃了国号“大元”,改称“鞑靼”,但后人认为他们此后仍自称蒙古,鞑靼只是明朝人的称谓而已,而他们自己并不承认。. Q$ y' f+ z' L  p, V9 a6 \

% O4 z+ l0 U3 A# u; k3 Y2 r期间,一个名叫本雅失里的蒙古王子逃到了帖木儿帝国,据说还皈依了伊斯兰教。1408年,趁着鬼力赤与明朝闹翻,阿苏特部(蒙古化的波斯后裔)首领阿鲁台联合瓦剌首领马哈木,击败并杀死了鬼力赤,迎回本雅失里为汗,即完者图汗,蒙古帝国很可能有了唯一一个穆斯林皇帝。帖木儿帝国的史书记载,本雅失里是阿里不哥后裔,而一些后世蒙古史书则认为他是前汗额勒伯克的儿子,属于忽必烈系。& l/ @2 l. I7 I5 P

: J0 k. j; i* q2 ^; p& }  k( x1 H阿鲁台控制下的北元朝廷后来与马哈木为首的瓦剌人闹翻,而且对明朝极不友好,甚至杀掉了对方派来的使臣,引起朱棣震怒。1409年,明朝大将丘福率十万大军远征阿鲁台,结果丘福轻敌冒进,被团团包围后全军覆灭。朱棣不得不御驾亲征,他带领五十万大军于1410年先后两次击败北元,阿鲁台逃走,大汗本雅失里跑到西域,在1412年被瓦剌首领马哈木杀死。7 D& T5 S( P; S, D! ]& T

0 n; |4 O' J& o& h% Y! O0 G' M瓦剌随即向明朝称臣,北元皇位自然断传。直到三年后,一个叫答里巴的王子才被与明朝再次闹翻的马哈木立为傀儡大汗,即德勒伯克汗,史书有说他是完者图汗本雅失里的儿子,也有说属于阿里不哥系,总之都是黄金家族。
9 L0 R0 M' C' j+ n5 d' M7 _5 w8 U, D0 U4 E( w6 _8 K
恢复元气的阿鲁台借着北元被朱棣第二次北征打败的机会突然袭击瓦剌,答里巴和马哈木先后战死。马哈木之子脱欢立额色库为汗,即卫拉岱汗,一般认为他是兀雷帖木儿汗鬼力赤的儿子,也就是第二个非黄金家族出身的蒙古大汗。虽然是傀儡皇帝,但额色库竟然难得地坐了十年汗位,死时还不到四十岁。随后,脱脱不花被脱欢立为新汗,称岱总汗,皇位重归黄金家族。后世蒙古史书有说脱脱不花是元昭宗的曾孙,也有说他是天元帝的曾孙。! |2 S  |8 S3 |6 i/ T  |5 h4 ^6 H

6 i$ ^7 t! G7 w/ `# m仿佛高欢和宇文泰故事的重演,在瓦剌首领们频频废立大汗时,死对头阿鲁台也没有闲着,他立黄金家族旁系科尔沁部——成吉思汗大弟弟哈萨尔的后裔阿岱(一说属于窝阔台家族,而且是兀雷帖木儿汗鬼力赤之子)为汗,一时间北元帝国两皇并立。在明朝史书中,通常称脱欢控制的西部蒙古为瓦剌,而称阿鲁台控制的东部蒙古为鞑靼。5 U! v8 F  X# w& X, j+ H
) t) |" c$ L: Q
直到1434年,脱欢击败并杀死了阿鲁台,阿岱汗逃回科尔沁草原并在四年后被杀,蒙古本土被瓦剌再次统一,岱总汗脱脱不花成为普天下蒙古人名义下的共主。在给朝鲜世宗大王的诏书中,脱脱不花称忽必烈为“祖薛禅皇帝”,这也似乎从侧面证明了他确属于忽必烈系。/ V: Z* @- f" _4 B

9 |- @9 A3 `2 M0 @' O十多年后,这位傀儡皇帝与脱欢之子也先(就是土木之变中俘虏了明朝皇帝,还差点打下北京的那个强人)闹翻后被杀,也先立脱脱不花的弟弟阿噶多尔济为汗(因在位不久,没有正式汗号),1453年又将其杀死,干脆自称“大元天圣汗”,成为第三个非黄金家族成员的蒙古大汗。也先随即对瓦剌控制区内的元室后裔展开了疯狂屠杀,史载只有阿噶多尔济的一个孙子巴彦蒙克幸免于难,这是因为孩子的母亲是也先的女儿,瓦剌王在自己祖母萨穆尔的坚持下不得不网开一面。1 |9 Z/ O- d0 u- a* D

- }/ k, y8 w; [1 N! d9 W1454年,随着也先在内斗中被杀,瓦剌帝国解体,人们纷纷谣传他是犯了“非黄金家族不王”的忌讳,因而遭到上天的惩罚。黄金家族旁系——成吉思汗异母弟别力古台的后代毛里孩,立自己控制下的脱脱不花之子马儿古儿吉思为汗,即乌珂克图汗。十一年后这位傀儡大汗死于蒙古内战,毛里孩又立他的哥哥脱古思猛可为汗,称摩伦汗。再往后北元朝廷再次内讧,摩伦汗脱古思猛可被毛里孩杀死,毛里孩也随后被杀,蒙古草原陷入长达十年的战火。
. S& \0 s5 ]8 N+ s& U: j1 U* l. i+ x2 i1 g. j! n
直到1475年,脱脱不花和阿噶多尔济最小的弟弟满都鲁在争斗中最终获胜,成为新的大汗,即乌格克图汗。汗廷的实权掌握在太师癿加思兰手中,他来自新疆东部哈密的乜克力部,本属东察合台汗国或称蒙兀儿斯坦国,此前他率兵攻入河套地区,并将占领区整合为永谢布部。癿加思兰多次率兵侵明,因此明朝史料对他颇有记载。
/ h% w5 ^2 l. k0 h2 m3 {+ x+ @
% q# P9 I$ r/ `: Y% U垂垂老矣的满都鲁因没有子嗣,便立兄弟们唯一幸存的孙辈巴彦蒙克为“济农”,这个头衔来自汉语的“晋王”,是忽必烈太子真金的嫡长子甘麻剌的后裔,晋王“守太祖肇基之地”,相当于忽必烈皇族的族长,后来还出过一个皇帝即泰定帝。因为地位尊贵,“晋王”或“济农”在北元时期逐渐演变为副汗的头衔,满都鲁显然是想立巴彦蒙克为继承人。6 @- ~% h: b" z2 ]( D, l3 ^
3 j, {. p* Z% U
但计划没有变化快,汗廷很快爆发内讧,巴彦蒙克被杀,而专权的癿加思兰也被满都鲁杀死。等到在位仅三年的满都鲁汗老死,由于多年战乱及瓦剌人屠杀,放眼整个忽必烈家族,竟然只剩下巴彦蒙克之子巴图孟克这一个男性后裔了,而他当时还是个孩子。于是,焦点便集中在满都鲁汗的遗孀,三十多岁的满都海王后身上,各家王公纷纷向她求婚——很显然,娶了她就能在汗位争夺中占先。" `8 l: i/ M2 k) D, B" y7 J! E

) p& T/ V6 x, N: f& _  G9 q* l但是,寡居的王后却做出了令人意外的决定,她婉言拒绝了求婚者中实力最强的乌讷博罗特——此人也是黄金家族成员,不过血统比较疏远,是成吉思汗弟弟哈萨尔的后代——王后说:“有推不开的门扇,有跨不过的门槛。可汗的遗产,哈萨尔的后裔不能继承;就像哈萨尔的遗产,我们也不能继承一样。”3 }' P( S3 ]& v8 C5 P
5 f( D- D) U9 i/ |- S7 k
满都海随即宣布,自己将嫁给忽必烈唯一的后裔巴图孟克,并且抚养后者长大!就这样,庞大的求婚者团队悻悻而去,而巴图孟克则成为新的大汗,史称“达延汗”,人们多认为这是“大元汗”的转音。- o* _) ^/ [+ G

8 j# J( g( x( e- M  U: m* k3 \史载达延汗长大后,与满都海王后共生有七个名字中都带有“博罗特”(意为‘钢铁’)的儿子以及一个女儿,更为奇特的是,这些子女们竟然为四对双胞胎!长期持续的生育和频繁的征战——据说达延汗幼年时,她将小汗王背在皮囊内领兵讨伐卫拉特人等叛臣,多次遭遇危险——严重影响了这位王后的健康,她去世时大概只有四十余岁,也有人认为她可能在明军的一场夜袭中伤重不治。
9 R' x+ c8 n3 D8 r
% T+ K2 i9 p) G+ Q而达延汗果然不负众望,他一生东征西讨,成为成吉思汗和也先之后,第三个统一蒙古本土的君主,之后他又将疆域内原本首领世袭的部落格局打乱,推行了一套以黄金家族成员为核心的新体制。达延汗的重新洗牌给蒙古高原造成了深远影响,今天蒙古各部族的分布渊源,大多都可以追朔到他那里。
4 A. h5 C; I; Z/ t2 C/ e4 v# Q
具体来说,达延汗把蒙古分为左右两翼共六个万户,其中左翼为察哈尔万户、兀良哈万户和喀尔喀万户,由身兼察哈尔万户的蒙古大汗直辖;右翼为鄂尔多斯万户、蒙郭勒津万户和永谢布万户,由身兼鄂尔多斯万户的济农替大汗代管。除兀良哈万户外,达延汗诸子瓜分了其他五个万户,具体为:1 O( n, W: |2 z5 a* ~' X

% M) Q7 _( `* o0 u# ]8 ~一、嫡长子图鲁博罗特的嫡系后裔,世代为蒙古大汗,并亲掌察哈尔万户。
% t: X5 [2 w' O% l' s( l* {1 {0 n' i9 J4 m* N! y: q* b; [
因此,人们通常用察哈尔汗来代指北元皇帝。图鲁博罗特早死,达延汗遂立自己的嫡长孙博迪为继承人。但达延汗驾崩后,右翼首脑、三子巴尔斯博罗特以博迪汗年幼为由,强行接管了汗位,后来在左翼各部压迫下不得不退位,汗位从此由博迪汗的子孙世袭。, O) n% w. Z( u2 }; `

& n; Z5 s* D+ m* m6 ^察哈尔部最早的驻地,一说在阿尔泰山,一说在杭爱山,也有说在陕西以北。到了博迪的儿子达赉逊成为大汗,受强势的亲戚——土默特部俺答汗的逼迫,汗廷不得不向东南方长途迁徙,躲到了辽西东蒙一带。这是一次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还激起了地域政治的连锁反应,明朝的衰亡以及满清的崛起,都与之有密切关系。3 @& ?9 x) _, ?3 `. x

; T& Z( i' p% }7 e/ G4 \到了明朝末期,北元皇帝名存实亡,蒙古各部族虽然没有公开反叛,但早已各行其是,导致大汗实际上仅为察哈尔一部的君主。1632年,北元最后一个皇帝林丹汗败于满洲人,被迫西渡黄河逃亡青藏高原,1634年死在青海大草滩,他属下的各部王公陆续降清,其中就包括林丹汗之子及林丹汗的几位夫人。1636年,以额哲为首的数十位蒙古王公,一起向皇太极宣布效忠并尊其为蒙古大汗,他们还给新大汗造了个蒙古头衔——博格达车臣汗,“博格达”蒙语为“天”,“车臣”则是“聪明、智慧”,正好与他的汉语尊号“天聪”汗相对应。
& V$ j4 N' r  ]* z# G
" }" s% L, F$ Y4 F. t% R# R* l额哲先被封为贝勒,很快晋封察哈尔亲王,娶皇太极次女马喀塔公主,察哈尔部众被安置在义州(今辽宁义县)。额哲去世后,他的弟弟阿布奈继承王位,并按蒙古习俗娶了马喀塔,两人生有二子即布尔尼、罗布藏。康熙初期,清廷以多年不朝觐为由将阿布奈夺爵并监禁盛京,皇帝的表兄弟布尔尼继承王位,娶了安亲王岳乐的女儿。三藩之乱时,布尔尼、罗布藏兄弟趁机谋反,最后被清军平定,阿布奈父子皆死,达延汗嫡系从此绝嗣。
) G+ O1 C5 |( P  J  z0 e7 _) O7 e/ ^9 a! }1 p0 M
随后,康熙将该部编入清军的蒙古八旗,即八旗察哈尔或察哈尔八旗,人口整体迁移到宣化、大同之外,彻底成为内蒙古的一部分。察哈尔各旗不再设蒙古王公世袭的札萨克,而由朝廷直管的总管统辖,乾隆时又设驻张家口的察哈尔都统,后来民国时的察哈尔省,就是在该都统辖区基础上建立的。
- p, S; b6 d) b3 E5 L+ V0 n# B9 L* {6 {5 `
另外,图鲁博罗特的一个后裔库克齐图墨尔根执掌了察哈尔中的苏尼特部,林丹汗败亡后,苏尼特部降清,授札萨克,分为左右两个旗,各有一个郡王爵位。  v! I7 |2 W' |( H% V. X' f: d
' k% I! \6 n: x0 o$ q! @9 n
二、次子乌鲁斯博罗特先任右翼济农,后被鄂尔多斯人杀害。( _+ g8 {2 ~! [8 L1 t
4 F  ]5 s) a; P6 L
达延汗随即兴兵复仇,于1510年决定性地击溃右翼联军,将鄂尔多斯等部收归黄金家族所有。但乌鲁斯博罗特没有子嗣,这一支自此断绝。# Q' L) Y7 b3 z% E
0 \: q: ?  r8 a- Y% y* p
三、三子巴尔斯博罗特继任右翼济农,执掌鄂尔多斯万户。
+ C8 u4 w8 Y; X& v# s3 }- v
+ n9 c' Y0 A1 Y5 E“济农”在北元时相当于蒙古大汗的副王,而鄂尔多斯部是成吉思汗陵所在地,在蒙古人心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巴尔斯博罗特曾凭借右翼的强大实力,于达延汗驾崩后篡位成功,后在汗廷正统压力下被迫退位。
# g% b( N3 _- l! Q0 y0 P
" O) s# D- P2 F5 |1 P他死后,长子衮必里克墨尔根继承了济农头衔,他的后代世掌鄂尔多斯部,游牧于肥沃的河套平原。天聪九年(1635年),鄂尔多斯济农额磷臣归附皇太极,受封郡王,后来顺治将鄂尔多斯部改为伊克昭盟,划分为六个旗(乾隆时又成立第七个旗),额磷臣后裔的鄂尔多斯左翼中旗是鄂尔多斯之首,世袭郡王。2001年,伊克昭盟改为鄂尔多斯市。, k+ K: H3 b& o  g$ ?. `3 ?
0 W- f  m6 ^$ G5 l  ?
需要指出的是,鄂尔多斯部多达七旗,但只有区区一个郡王爵位,而科尔沁部六个旗,却有四个亲王和三个郡王,清廷显然对这个北元时代曾经的强权刻意打压。# y; N2 w0 h$ x* ?) t; _
+ f% k0 I( z  k) M1 N. s9 j) [
巴尔斯博罗特的次子就是鼎鼎大名的俺答汗,也叫阿勒坦汗。他吞并各家亲戚领地,自立门户建立了土默特万户,统治中心设在今天的呼和浩特,明朝叫归化城。极盛时,土默特的领地南抵离北京不到二百公里的河北宣化,北至外蒙交界,东到东北辽河流域,西达青海湖,是明朝最严重的边患,察哈尔大汗也拿他无可奈何。另一方面,俺答汗为蒙古人建立的功业也确实显赫,正是他多次西征,将世仇卫拉特人彻底赶出蒙古高原逼入新疆。由于北元汗廷曾授予俺答小汗的头衔,后来三世达赖喇嘛也赠予其“咱克喇瓦尔第彻辰汗”称号,因此他建立的政权史称土默特汗国  E, k1 F$ Z7 u: \8 b! X, O
6 S: Y# a+ s2 U; i+ z  y
四、四子阿尔苏博罗特执掌蒙郭勒津万户,后来该部被巴尔斯博罗特的儿子俺答汗吞并,名号变为土默特万户。0 @+ R, Q8 V9 q+ c+ E  W
0 O8 Z4 ~- Q' E. f
十六世纪中叶,俺答汗长子辛爱黄台吉率领部分土默特人东迁,进入今天的宣化、蓟县一带,又继续东迁到辽河西岸朝阳、阜新一带。为了区分这两部分土默特人,后来将留居呼和浩特周边的土默特人称为西土默特,将辽西的土默特人称为东土默特。到了明末,随着俺答汗后裔势力衰退,朵颜人或称兀良哈人来到了东土默特的地盘,并逐渐取得了主导地位。
5 \" u# D9 X1 `, `8 o- S( d& S5 |2 e/ j' _; W4 s/ c8 K  o
东西土默特后来都分为左右旗,但地点完全不同,东土默特属于辽西蒙东的卓索图盟,而西土默特在内蒙中部,注意不要混淆。其中,(东)土默特左旗在今天的阜新,旗王为贝勒爵位,是姓兀良哈的朵颜人,与喀喇沁部同源,不属于黄金家族;(东)土默特右旗在今天的朝阳,旗王为镇国公爵位,是黄金家族成员,俺答汗的后裔;(西)土默特左旗在呼和浩特,(西)土默特右旗则在包头,这俩旗不设蒙古王公世袭的札萨克,而是清朝直辖的蒙古八旗,归绥远将军管理。: p2 ~  R4 U' J0 H1 ]+ n  t
# g# K! B+ a- i4 l+ F1 T6 t
五、五子阿尔楚博罗特执掌喀尔喀万户左翼3 a$ }8 f  d! M3 s5 J

2 }9 h( {# F5 j喀尔喀最早是外蒙古一条河的名字,按照蒙古人的传统,以坐北朝南为正向,即左东右西,因此河东岸又称为喀尔喀左翼,河西岸则为喀尔喀右翼。十六世纪中期,受俺答汗威胁,喀尔喀左翼被迫随察哈尔汗廷翻越大兴安岭向东南方向迁徙,而右翼仍留在了当地。喀尔喀蒙古人至此分为两部分,进入漠南的左翼称为内喀尔喀,后来归入内蒙古,到清朝时除了编入蒙古八旗外,还剩下其中的扎鲁特部巴林部,即内蒙通辽的扎鲁特旗(有贝勒爵位),以及内蒙赤峰的巴林左旗(有贝子爵位)和巴林右旗(有郡王爵位)。后来喀尔喀左右旗(见下)成立后,这些最早归附的喀尔喀人又改称为“旧喀尔喀”,从而将内喀尔喀的名号让给了新来者。
- M, w- i6 p( ?; y0 P0 L8 {3 \
5 f) b+ A5 v8 ~. ?4 z. ?$ {六、六子斡齐尔博罗特执掌察哈尔万户属下的克什克腾部3 R$ X* C* b: b9 t/ _
0 e1 W, m: h' I- s' I8 ~! U- X
该部由斡齐尔博罗特子孙世袭。明末清初,察哈尔林丹汗败走后,克什克腾部由索诺木率领降清,顺治时授扎萨克独立成旗,即今天内蒙赤峰的克什克腾旗,有一等台吉的爵位。* U$ j; k, W2 X1 H3 G
% ~  b  |. {/ Y( p6 h1 B, K
七、七子阿尔博罗特执掌察哈尔万户属下的浩齐特部
7 l- [  g5 |) q$ |4 g* j0 n/ }( J- t  F. n1 ]# B
北元达赉逊库登汗时,将该部收归汗廷,成为察哈尔大汗子孙领地。1637年,浩齐特部首领博罗特额尔德尼率众归附皇太极,顺治时封多罗贝勒,并授札萨克独立成旗,分为浩济特左右旗,两旗都有郡王爵位,归属锡林郭勒盟。/ Q  B6 X) g, [& U  y! g- Y5 r  g

/ `$ D  |6 t, f. I八、八子鄂不锡衮青台吉(庶子)执掌永谢布万户。
: M5 Q, f6 i9 a! ]3 M
3 N/ y- B- {1 S他的领地后来被侄子俺答汗吞并,成为土默特汗国的一部分。明末,俺答汗后裔的永谢布部遭到察哈尔大汗林丹军事打击,败亡后该部名字从此消失,但其中俺答汗的弟弟昆都力哈的子孙统治之部族——喀喇沁部的名称,被朵颜人所沿用。朵颜人所建立的新喀喇沁部的首领苏布地,姓兀良哈,是成吉思汗名臣哲勒篾的后裔,他于清初归附皇太极,授札萨克。喀喇沁部最早编为两个旗,康熙时又扩编出了一个旗,即喀喇沁左(镇国公爵位)、中(一等塔布囊爵位)、右(贝勒爵位)三旗,归卓索图盟管理,另外还有一部分人口划归清廷直辖的蒙古八旗。
+ r" t) A) ?8 [! \8 h: `, A9 F! q( t9 p6 s& O
九、九子(一说十一子)格哷森札札赉尔(庶子),执掌喀尔喀万户右翼; A: K. w3 c% ]- o% f( g1 W. q; `

5 K( E, S. _- ?0 W' y喀尔喀左翼受俺答汗威胁南迁后,留在漠北的右翼被称为外喀尔喀,即后来俗称的外蒙古。后来,一部分喀尔喀右翼人移民到河对岸填补了空白,他们便成了新的喀尔喀左翼。外喀尔喀诸部在明末清初整合为左翼的土谢图汗部、车臣汗部以及右翼的扎萨克图汗部三大集团,合称外喀尔喀或外蒙古三部,其中以土谢图汗最强。康熙时归附清朝后,喀尔喀王公们获爵颇丰,包括三汗、四亲王、五郡王以及众多贝勒、贝子、台吉。
; @% x4 x+ z3 R9 M; l& A* ^6 F7 u* p
3 d6 [; {; s7 f此外,顺治十年(1653年),格哷森札札赉尔的一个后裔本塔尔(属土谢图汗部)率所部千余户投奔清朝,清廷授札萨克,成立了喀尔喀右翼旗,游牧于张家口外。该旗待遇优厚,有一个亲王、一个郡王、一个贝子和一个镇国公爵位,但康熙时亲王降爵为多罗达尔罕贝勒,从此改称达尔罕部,也叫达尔罕贝勒旗。到了康熙三年(1664年),衮布伊勒登(属扎萨克图汗部)率所部降清,清廷授札萨克,封多罗贝勒,成立了喀尔喀左翼旗,游牧于喜峰口外。这些新归附的哷森札札赉尔子孙们被清朝称为“内喀尔喀”,而先前归附的阿尔楚博罗特子孙们(见上)则改称“旧喀尔喀”。2 H" s" r0 n7 i, R
/ t+ [6 r  B7 Q6 k* @6 w$ H' ]
十、十子格哷图台吉(庶子),绝嗣。
$ i; G0 Q" @/ I+ [5 y8 O+ C" y! `0 ?3 P+ s, H- A1 B5 J. A
十一、十一子(一说八子)格哷博罗特(庶子)执掌察哈尔万户属下的敖汉部、奈曼部。
. U5 e9 }* G/ I+ t: V5 m4 a# D3 z, Z7 o" e- `
后来这些领地被察哈尔大汗子孙吞并。1627年,衮楚克率奈曼部归附皇太极,1636年封郡王并授札萨克,即今天内蒙通辽的奈曼旗。与此同时,敖汉贝勒塞臣卓礼克图举部降清,受封郡王,所部设敖汉旗,在今天内蒙赤峰。( @1 ^8 B1 C* M' U: h4 d
* w# F# K: N0 _. Q: |
这五个万户从分封起便归于达延汗子孙名下,至于另外一个万户——兀良哈自成一体则是有特殊原因的,他们世代驻牧于外蒙古的布尔罕山,该山是肯特山脉的最高峰,位于斡难河源头,与成吉思汗有着极密切的关系,被认为是蒙古人的至高圣地,堪与成陵媲美,蒙古国至今还有对该山的国家祭奠。# `0 }  x8 {+ N' @

. X1 o+ r% f1 `  L0 C与守卫成陵的达尔扈特人相似,按照蒙古传统,兀良哈人的任务就是为黄金家族守护圣山,为此他们享有很高的特权,可以不纳税不抽丁,兀良哈人也经常凭借特权而目空一切。到了十六世纪中叶,兀良哈万户图谋造反,遭到达延汗后裔们的严厉镇压,万户建制被撤销,属民也被分配给其他万户各部所有。
3 I0 F4 `2 L' a8 i/ H* }3 `$ S6 M5 p  b. W1 U; o
据说,蒙元时期的兀良哈人都是金发碧眼,很可能属于印欧人种而非蒙古人。他们与朵颜人的兀良哈不是一回事。
5 ~0 U. b1 n; k, s' p8 f. I$ q& ]% X! H. f
【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3爱元 +14 收起 理由
山远空寒 + 8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dashanji + 2
如风如雨 + 4

查看全部评分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5-15 14:58 , Processed in 0.048306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