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89|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济] 彭博社看中国顽固通缩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 13:28: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的顽固通缩缘何而起? 何时有望结束?

来源:彭博社

中国的通缩势头难以遏制。上一季度,一项物价指数出现了上世纪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通货紧缩。疲软的需求势将在2024年继续令经济承压,给决策者带来新的挑战。

下文阐释中国的通缩状况,以及何时有可能结束:

1. 中国如何衡量通缩?

有三个主要指标。被引用最多的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它反映的是一系列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动。去年12月创下了2009年以来的最长连跌纪录。生产者价格指数衡量制造商销售的工业产品价格的变化,一年多来一直处于萎缩状态。两者均由统计局发布。

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是一项非官方指标,使用名义经济增幅与经通胀调整后的增幅之差计算得出。它提供了一个范围更广的概览,目前处于近25年来最长的通缩周期。

2. 是什么推动了消费通缩?

根据彭博经济研究对CPI的分析,食品价格的下跌是最大的贡献者。该指数在12月份连续第三个月收缩,但食品价格连续第六个月下滑。在食品中,猪肉价格的下跌尤为明显,上月大跌了26%。

3. 我们应该担心食品通缩吗?

食品通缩背后的部分因素是周期性的。例如生猪养殖户扩大产量以抓住价格的上涨,但随着供大于求,引发了市场的下跌。2023年猪肉产量创九年新高。另一个影响因素是2022年疫情导致物流中断,并推高了蔬菜、水果和鸡蛋的价格,从而导致比较基数较高,令今年物价下跌的态势看起来尤为糟糕。

即使考虑到这一点,食品需求的不振反映出经济中存在更深层次问题。面对低迷的就业市场和不景气的房地产行业,家庭缩减开支,导致部分主要生产省份去年年底成堆的卷心菜和萝卜烂在地里。

去年,中国家庭在食品、烟酒上的花费占总支出的大约30%,对CPI篮子构成压力也是合情合理。

4. 还有哪些类别商品的价格在下跌?

运输类别是拖累价格的另一个因素,该类别去年12月连续第10个月拖累整体CPI。主要是受到汽车价格下跌的影响。2023年,包括特斯拉和比亚迪在内的汽车制造商之间爆发了激烈的价格战,近900款车型大幅减价,幅度一度超过5%。

根据彭博的计算,中国去年的GDP平减指数为负,制造业价格跌幅最大,达3.2%。虽然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可能会从更便宜的中国商品中受益,但如果国内品牌陷入不利境地,则可能会加剧贸易紧张局势。

5. 有没有亮眼之处?

部分板块也有温和的通胀迹象,但价格远低于疫情前的水平。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去年大部分时间陷于1%以下,相比之下,2019年为1.6%。

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是服务业。包括教育、医疗和外卖在内的服务业通胀12月上涨1%,对CPI的贡献为0.4个百分点。但即使是这些数据,也不及人们对后疫情时代经济强劲反弹的预期。

消费者需求低迷的部分原因是家庭的可支配收入没有显著改善。一些消费者在寻求消费降级,寻找更便宜的替代品。

旅游业是个例外。旅游业通胀上个月上涨了6.8%,之前的8月份一度触及近10年高点14.8%。旅游业是文教体育用品分项中的一个子类,该分项占CPI的8.5%。

6. 通货紧缩会在2024年缓解吗?

经济学家们似乎是这么认为的。根据彭博数据,他们预测,中国2024年的平均通胀率为1.4%。虽然有所改善,但仍然偏低,可能受到去年较低基数的提振。

但并非所有人都如此乐观。巴克莱、瑞银、野村证券等预计将会保持在1%以下。彭博经济研究认为,有50%的可能性通缩至少会在2024年上半年持续。

政府表示,价格的下跌是“暂时的”。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本周表示,商品价格和服务价格回升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鉴于经济正在改善,家庭收入稳步增长,内需也将扩大。

7. 中国能做些什么?

遏制通货紧缩的行动效果欠佳。越来越多的人呼吁当局采取比降息和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更激进的政策。去年政府采取了这两项措施,但都收效甚微。

提振消费者信心将鼓励支出。其中的核心是稳定房地产市场,房产占家庭财富的相当大一部分。当局向政策性银行提供了利率较低的长期资金,以支持对房地产行业的贷款,但还需要更多的扶持措施。

由于国内需求持续疲软,可能会拖累进口,并影响国内游客出国旅游,这也使得中国的通货紧缩成为一项全球关切。

“消费低迷,因为家庭担心收入前景,”Pantheon Macroeconomics首席中国经济学家Duncan Wrigley表示。“不要指望中国今年能扭转全球增长放缓的局面。”

https://www.zaobao.com.sg/wencui/political/story20240121-1463403

====================

如果食品降价是通缩的主要动力,而猪肉降价是因为过量养殖,其他食品降价是因为疫期异常涨价,那这两样都是经济周期导致的,而不是“器质性”的。

汽车降价是价格战的因素,这也是暂时的,长久不了。

国内旅游暴涨说不好是否可持续,现在看不出会暴跌。这个消费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但对幸福感满重要,看来很多人愿意花这个钱。但出国旅游元没有恢复,东南亚被“噶腰子”吓坏了,欧美则被政治氛围吓退了。

中国能做什么?

如果这些是主要原因的话,还真是什么都不必做,坐等周期过去就是了。

最关键的依然是房地产。个人认为,中央不会刻意扶植房地产,恢复但“三条线”以前的状态明显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是好事。前面打压可能简单粗暴,碰上新冠更是双重打击,但既然走出了这一步,壮士的腕已经断了大半了,索性坐视其成,让剩下的也断了,轻装上阵,健康发展。现在好比朱镕基时代三角债清理大半,但企业金融还青黄不接的时候,只有一鼓作气,不能半途而废。

当年清理三角债对消费者影响不大,老百姓只感觉到大下岗,现在全民感受经济遇冷,所以压力很大。

这时候还真是靠定力。

评分

参与人数 7爱元 +62 收起 理由
helloworld + 6
方恨少 + 12
landlord + 12 淡定
李根 + 8 淡定
常挨揍 + 10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33#
发表于 2024-2-10 19:38:33 | 只看该作者
老票 发表于 2024-1-23 11:43
一开始还很兴奋,终于和晨兄为伍;一咂摸不对味啊,晨兄太过谦虚了,哈哈哈哈~

"可投资资产超过一千万的个人,在今年会达到将近400万人。   让这些人多出来投资,消费就会得到提升。"
这个论断很矛盾。我国一直是投资过热,生产过剩,消费不足,过去全靠旺盛的国外需求把多出来的产能消耗掉。现在国外需求肯定增长空间不大,能不萎缩就不错了。如果高净值人群再出来投资,只会进一步增加过剩产能。要知道发给工人的工资在投资增加的商品价值里占比是不高的,投资增加的这点工资性收入根本消化不掉投资增加的产品价值。中国面临的实际上是债务扩张已经达到极限,必须债务出清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8-25 23:25
  • 签到天数: 6 天

    [LV.2]筑基

    32#
    发表于 2024-2-6 12:29:19 | 只看该作者
    三力思 发表于 2024-1-30 05:00
    通缩诱因是房地产紧缩导致银行坏账风险,连环导致银行稀贷,再导致企业削减员工,裁减人员的连锁反应. 想摆脱 ...

    银行惜贷不符合现实。
    现在办理个人大额消费贷款、小微企业信用经营贷款是历史以来最容易的,利率也是最低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1#
    发表于 2024-1-30 09:37:43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24-1-23 00:47
    我也是学渣。咱们渣渣相印。

    通缩确实应该体现为本币更加值钱。普遍降价,不就是钱更值钱嘛。

    为什么“负面情绪”不能就是很多人真实困境的体现?不远的过去,有多少需要人流的小生意因为政策原因倒闭,这些人什么时候能缓过来?那些想卖房但出不了手的和资产大部分在房子上的会有什么好心情?要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实事求是,不能习惯性从宣传上入手。所谓唱响经济光明论真是拙劣的应对措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1-5-1 23:48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30#
    发表于 2024-1-30 09:11:42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24-1-23 00:47
    我也是学渣。咱们渣渣相印。

    通缩确实应该体现为本币更加值钱。普遍降价,不就是钱更值钱嘛。

    "就像老婆谁说的都听,唯独不相信应该最信任的老公" , 老婆如果是个女博士,那更是本性暴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9#
     楼主| 发表于 2024-1-30 05:49:48 | 只看该作者
    三力思 发表于 2024-1-29 15:00
    通缩诱因是房地产紧缩导致银行坏账风险,连环导致银行稀贷,再导致企业削减员工,裁减人员的连锁反应. 想摆脱 ...

    耶伦来问过了,中国回话:银行运作良好,无风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8#
    发表于 2024-1-30 05:00: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力思 于 2024-1-30 05:04 编辑

    通缩诱因是房地产紧缩导致银行坏账风险,连环导致银行稀贷,再导致企业削减员工,裁减人员的连锁反应. 想摆脱当然就是找到新大陆,新的经济增长点,大量资金重新活跃起来呗. 当然是说容易作地难.不然我也不会在这打字,早发财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8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528 天

    [LV.Master]无

    27#
    发表于 2024-1-23 17:51:41 | 只看该作者
    pcb 发表于 2024-1-23 02:01
    银行间的拆借是不是不能看作“交易媒介”?好像在这是交易标的?
    因拆借产生的费用好像也不好看作是“媒 ...

    就我所知的定义,金融类交易不算货币流通,需要是商品交易。交易媒介,是指货币的定义,货币的核心功能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4 收起 理由
    pcb + 4 涨姿势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
    发表于 2024-1-23 16:08: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随机微分算子 于 2024-1-23 16:18 编辑
    史节 发表于 2024-1-23 12:08
    股市的事情属于看不懂的状态,我认为你说的抽水管是存在的,而且很严重。但有几点需要说明一下,一个中国 ...


    我这边说的外资只指投资股市的外资,没说投资产业的那些外资。外资目前投资中国股市主要有陆股通,QFII,外资私募,其中陆股通占比90%以上,陆股通的流入流出数据每天盘中都是实时更新的,2023年A股表现那么差,还净流入400多亿,22年900多亿,往前就是每年几千亿的规模,所以A股的下跌归咎于外资抽水,我觉得是不太适当的。

    一个池子,进来的钱就这么多,佣金、税费、IPO、再融资、分给国资大股东的分红,都是不会再回到池子里的钱,出的水多,进的水少,长期也只能这样了。

    点评

    OK  发表于 2024-1-24 09: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7 天前
  • 签到天数: 547 天

    [LV.9]渡劫

    25#
    发表于 2024-1-23 12:49:05 | 只看该作者
    老票 发表于 2024-1-23 11:43
    一开始还很兴奋,终于和晨兄为伍;一咂摸不对味啊,晨兄太过谦虚了,哈哈哈哈~

    指望高净值人士提振消费不切实际,他们自己现在都一个个被高端理财,信托啥的暴雷的不要不要的。穷人花钱都是刚需,也没什么升级可言,主要还是中产,中产一旦消费降级,全社会都会降级。中国目前这个景象真的很像经济危机的初始,也确实要体会几次,才能算是真的迈入发达国家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0-12-1 21:0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24#
    发表于 2024-1-23 12:08:22 | 只看该作者
    随机微分算子 发表于 2024-1-23 10:22
    23年全年外资是净流入的。A股跌成这样,不能说外部抽流动性的结果吧。只能说A股内部抽水管太多,外资拼命 ...

    股市的事情属于看不懂的状态,我认为你说的抽水管是存在的,而且很严重。但有几点需要说明一下,一个中国外资主要还是投资在实体,和股市存在结构性问题,一个是我说的股市是指最近一段时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2:54
  • 签到天数: 522 天

    [LV.9]渡劫

    23#
    发表于 2024-1-23 11:43:05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24-1-23 00:47
    我也是学渣。咱们渣渣相印。

    通缩确实应该体现为本币更加值钱。普遍降价,不就是钱更值钱嘛。

    一开始还很兴奋,终于和晨兄为伍;一咂摸不对味啊,晨兄太过谦虚了,哈哈哈哈~


    大着胆子再探讨几句,晨兄多拍砖哈~       如有荣幸还想请@龙血树 龙老师给批改一下作业

    我的粗浅观点有二:

    1.中国大陆目前未必是通缩,至少不是明显的通缩

    关于通缩的"三要素论"。这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应包括价格、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水平三个指标的综合下降。通货紧缩与经济衰退相伴随,是经济衰退的货币表现。


    原来的龙头房地产价格是在微降,但在北上广深大把消费者持币待购,静等政策放开;因此导致发达城市房价下跌的主因是政府干预。   

    货币供应量方面:“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92.27万亿元,同比增长9.7%。狭义货币(M1)余额68.05万亿元,同比增长1.3%” 是增长的

    经济增长水平GDP5.2,这个幅度相当可以了



    还有这样的一个说法:通缩不仅包含物价放缓,还要结合“两个特征,一个伴随”


    物价持续全面下降,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且这个过程中伴随着经济衰退

    所以貌似中国大陆去年确定是通缩么?官方说法有一定道理的,是“部分行业出现结构性通缩”。  至少不是全国性明显的通缩。





    2.网络和社交媒体对老百姓消费心理的影响只是伴生关系,提振消费信心的关键在于政策的引导


    通缩反应的确实是消费,但也不仅局限于消费。2023年中国居民存款余额是137万亿,平均每人存款9.7万元(这是玩笑,平均值意义不大)。可投资资产超过一千万的个人,在今年会达到将近400万人。   让这些人多出来投资,消费就会得到提升。


    只要政策给力,老百姓的消费信心自然会增长,到时候网络和社交媒体肯定会跟进。 媒体的本质,就是没有坚定立场、始终随波逐流,这一点无论是纸媒还是互联网时代都不会改变。

    更何况TG对媒体的管控,全世界也能排的上号。   只是兔子需要媒体来做客观监察,包括但不限于反腐领域、中央对地方的监控等等,所以必然不得不允许一些看似不合理的网络媒体仍然存在。

    只要风向一变,媒体自然会跟进。老百姓的记忆基本都是很短暂的,这是坏事,也是好事。


    所以不太担心人们选择相信还是不相信,关键是政策给出了明显信号。

    提振国内旅游,各地文旅已经卷的一塌糊涂,预计春节还有一波大的消费热潮。 国内影视娱乐行业确定比2022年更赚钱(腾讯爱奇艺都是如此)  不过仅仅这些可能还不够弥补房地产的亏空

    如果确定是个必经的周期,那就耐心等渡过就好了。这个从高速发展到平稳发展的心理适应过程,也是必经的。   

    人的适应性是很强的,这句话是无奈的,也是很振奋的一局感慨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
    发表于 2024-1-23 10:24:55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24-1-23 00:47
    我也是学渣。咱们渣渣相印。

    通缩确实应该体现为本币更加值钱。普遍降价,不就是钱更值钱嘛。

    其实看数据是很明显的事情,无论是旅游,还是已经是新能源,那点增量(新能源的火爆有多少增量还不好说,可能只是对燃油车的存量替代)压根没法抵消房地产和它的上下游的下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
    发表于 2024-1-23 10:22: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随机微分算子 于 2024-1-23 10:27 编辑
    史节 发表于 2024-1-22 15:46
    我感觉中国现在正处于一个政策交叉的区域,导致了通缩的发生。
    20年疫情后,美国大放水,导致其他国家也被 ...


    23年全年外资是净流入的。A股跌成这样,不能说外部抽流动性的结果吧。只能说A股内部抽水管太多,外资拼命涌入的时候,还勉强可以补一补,面上看得过去。外资都不要说净抽水,就流入慢一点,A股就立刻露出底色了,立刻就显现出内部抽水管的巨大威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813 天

    [LV.Master]无

    20#
    发表于 2024-1-23 02:01:52 | 只看该作者
    龙血树 发表于 2024-1-23 01:10
    这是其中的一种,现金买卖也算入流通。具体定义就是单位货币一年内平均转手(当作交易媒介)的次数,不易 ...

    银行间的拆借是不是不能看作“交易媒介”?好像在这是交易标的?
    因拆借产生的费用好像也不好看作是“媒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8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528 天

    [LV.Master]无

    19#
    发表于 2024-1-23 01:10:04 | 只看该作者
    pcb 发表于 2024-1-23 00:04
    如何衡量“货币流通速度”呢?
    我现在能想到的是从应付账户划出到应收账户转入 ...

    这是其中的一种,现金买卖也算入流通。具体定义就是单位货币一年内平均转手(当作交易媒介)的次数,不易统计,所以不是统计量而是计算得出 , V=PY/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00:50:44 | 只看该作者
    常挨揍 发表于 2024-1-22 06:52
    1肯定不对啊,人民币不是贬值了么。
    通缩是内部需求下降造成币值购买力升高吧 ...

    值钱和兑换率并不一一对等,尤其是消费品价格与国际价格相对脱钩的时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00:47:58 | 只看该作者
    老票 发表于 2024-1-22 01:40
    学渣请教一下哈:

    1.通缩的一个必然标志是本币更值钱了,这么理解对么?

    我也是学渣。咱们渣渣相印。

    通缩确实应该体现为本币更加值钱。普遍降价,不就是钱更值钱嘛。

    GDP增长应该与通缩是对立的。但楼上五月指出,中国产能大雨消费,GDP体现的是产能和产量,但通缩反应的是消费,这两者还真有可能成为奇怪的搭子。

    个人认为,现在的通缩在不小程度上是普遍的心理恐慌导致的。真实的需求和消费能力并无实质性改变,国内旅游爆火就是例证。理由是一次性消费,买一时高兴低于心理门槛,人们愿意。日常消费是经常性开支,恐慌心理容易驱动避险心态,导致无理性消费降级。

    中国的网络有负面主导的现象。中国媒体一贯报喜不报忧,人们的信任已经很低,选择相信网络和社交媒体。这事情是微妙的心理,就像老婆谁说的都听,唯独不相信应该最信任的老公,尤其是老公偶有不靠谱。

    人们有负面情绪需要发泄。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到处只见到负面情绪而正面情绪被抑制了。我不相信阴谋论,但我没有什么自己信服的解释。

    中国经历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人民已经不知道经济周期了,一切经济危机都是外国的、外人的,自己只是吃瓜观众。第一次经历周期,就发生恐慌。恐慌会过去的,但如何不使得恐慌自我加深,确实是个问题。

    或许新冠前期人民从普遍恐慌到普遍对政府信心爆满是个好例子,但这一次可能不会那么快。

    更要命的是,下一次一有风吹草动,人们首先依然选择不相信,非要事后诸葛亮。在最需要信心的时候散布恐慌,怎么办?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10 收起 理由
    老票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813 天

    [LV.Master]无

    16#
    发表于 2024-1-23 00:04:12 | 只看该作者
    龙血树 发表于 2024-1-22 23:34
    是的直觉超准,严重衰退时甚至会剧烈下降, 以至于货币政策难以刺激经济恢复 ...

    如何衡量“货币流通速度”呢?
    我现在能想到的是从应付账户划出到应收账户转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8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528 天

    [LV.Master]无

    15#
    发表于 2024-1-22 23:34:29 | 只看该作者
    pcb 发表于 2024-1-22 23:18
    通缩时, 就直觉而言,“V 货币流通速度” 是不是应该是下降的?

    是的直觉超准,严重衰退时甚至会剧烈下降, 以至于货币政策难以刺激经济恢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813 天

    [LV.Master]无

    14#
    发表于 2024-1-22 23:18:17 | 只看该作者
    龙血树 发表于 2024-1-22 21:32
    票老师太谦虚都不敢答复了。

    就标准教科书理论而言,1.  通缩指普遍的物价降低,即本币对于本国商品更值 ...

    通缩时, 就直觉而言,“V 货币流通速度” 是不是应该是下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7 13:52 , Processed in 0.04512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