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554|回复: 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化科技] 聊聊道德经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9-24 02:19: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已经很久没有写正经文章了,这篇应该也不算正经东西,只是看到有朋友在写关于道德经的体会,大概扫了一下,不由得叹息,想想还是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虽然说对经典的理解可以有百家之言,可以各眼看各花,但是,有些东西,还是有脉络可寻,固然学习研究思考经典是好事,但若没有“明师”,或者天纵英才妙悟天然,自己在自己的思维框架里打转转,无论如何,也不会是经典的愿意。
当然,作者未必如是,读者未必不如是,自己玩弄自己,只要觉得开心,也好。

如果从尊重作者的角度,我们读经典,至少要站在作者的角度与高度,要不然,那只能是我们自己的理解,而不会是作者的原意。
比如道德经,我们就要学习从老子的视角,论语则要思考孔夫子会怎么想,佛经,自然是佛菩萨视角,圣经,则是耶稣或者他弟子们的思路,而可兰经,一定要深入研究穆罕默德的思考了。
自然这比较困难,但若不如是,而是以我们自己的猜测来研究,一定南辕北辙。
当然会有朋友提意见:你怎么知道那是他们的原意,你不也是在猜测吗——自然。
但也有脉络可循,一个是经典本身一定有蛛丝马迹告诉你答案——其实不是蛛丝马迹,只要你明白了,处处都是彰显无遗的,东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
大家谈的都是一件事儿,所谓圣人,压根不会谈多余的事儿——宇宙里哪有第二件事儿?!

还是聊回道德经。

先说说道德经的大致情况。
我们都以为道德经是老子所作,是什么尹喜要挟老子,不写不许出函谷关什么的,其实,我们稍微研究一下道德经原文,就会明白这只能是故事说着玩儿的。
道德经很明显与论语佛经一样,是弟子们记载老师话语的课堂笔记。所以才会前言不搭后语,才会有所重复,才会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有时候让人摸不着头脑。
是一位弟子的记录,还是多位弟子的记录,需要学者们去研究,我不是学者,不琢磨这个,我只研究老子心法。
用老师的话说:想知道道德经讲什么,去大学找学者就行了,用不着来找我,但是如果你想成为老子,你就要来请教我了。
道德经,虽然八十一章,其实只讲了一件事儿:道。
也就是说,其实,其实第一章就把“道”讲完了,后面的,都是不同时期,不同人物,来请教老子时,弟子们或者求教者记录下的,老子关于不同问题的答复。
或者说,第一章,是“一”,后面的八十章,都是“二”或者“三”,或者“万物”。
第一章讲道,后面是关于道的诠释,发挥,应用。

我们先放下自己心目中的“道”,看看什么是老子的“道”。
不管是老子庄子孔子释迦摩尼耶稣还是穆罕默德,他们心中的道,都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这个宇宙人生的本质。
不可能有第二个,如果有不同,已经是二,顶多是诠释方式不同,而不会是本质不同。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此即佛家的“不可思议”。在我们思维中以为的“道”、“名”,都已经偏差了。除非我们打破思维的局限,才能真正认知宇宙大道。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什么的无?——什么是空?什么是上帝造世界之前的世界?
什么是有?——空怎么生有?上帝怎么从没有造出了有?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妙是什么?怎么样才能常无?怎么观?
徼是什么?怎么样是常有?怎么观?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为什么说无与有同出而异名?为什么后面说“有无相生”?有与无怎么相生?
什么叫同谓之玄?什么意思,怎么理解啊?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这哥们儿在说什么啊?太玄了吧:)

本来是想解释的,写着写着,改变了主意——还是佛睿智,不可思议,语言是说不清楚的,只能自己去修,自己去悟,自己去证,做不到,怎么也不可能理解这些话的含义。
做不到,口水喷了再多也没有用,所以,还是闭嘴吧。就提些问题,以供思考得了,虎头蛇尾也就虎头蛇尾了。
只是立个杆子在这里,望梅止渴画饼充饥者,可以有个想头,觉得自己琢磨出来的,可以有个鉴别。

顺便说一句:学问不是智慧,智慧也不是理论。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4 捐资 +1 收起 理由
煮酒正熟 + 4 + 1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1-9-24 12:20:38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微风兄还是那么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虽然是有点虎头蛇尾了,但,总归是要留点余地给别人不是。画留三分空,也不是坏事。。。

差点忘了花。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3-1 00:54
  • 签到天数: 286 天

    [LV.8]合体

    板凳
    发表于 2011-9-24 15:02:37 | 只看该作者
    弄到最后还是跑到佛家去啦

    点评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比后期过来的佛家思路出现得早,开始存在用道家思想注解佛家,后来嘛,就融合了。  发表于 2011-9-29 11:26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11 09:06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地板
    发表于 2011-9-24 23:30:26 | 只看该作者
    从无到有,经过好几个阶段。

    太易曰无,太初气生,太始曰有,太素曰物,太极幻物。

    学道家的思想自己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解才有趣,如果学这里面的东西,没有乐趣感,情操MM就陶冶不了了。

    可以简单的理解一下,道家认为:世界最本来的状态是一种混沌状态,他们给取了个名字叫“”,这个“”不是当时他们生活时代的那个“”的意思,而是说,道家只能用这个字来近似的表达:他们所理解的世界从何而来。道家有没有解释了这个世界由来的概念?没有。我们到今天还并不确定世界本来是什么样的,所以道家只能模糊化这个概念:,否则,他们一直这么思考下去,他们会疯掉。然后道家创造了一个概念:气生。这个概念经过道家长期对自然界的观察,认为:气生使万物有了生命。气是无形之中的,道家使之有形化,道家感觉自我,感触万物,认为气主导了万物的生长。这可以从易经里面来理解,你如果细心,你会发现,由——(太极)演化出来的八卦,它们之间的联系你可以认为是“气“这种东西,

    气生,使万物发展有一个原始阶段,道家把它称为  

    然后,万物形成了,世界被人所认识,道家称为素,也就是物化。

    而这个物化演变过程,道家认为它们形成各自的特征是由  —— (也就是太极)得来的。

    从气入手,你会理解经络,理解为什么道家要炼气、养神。谁能精确的说气和神是什么东西?
    道家给人的印象是仙风道骨,这是他们刻意塑造出来的东西,因为他们的精神世界里,气主宰人的精神气质,所以气质这种东西,在道家看来,就是他们的一种修养程度。他们以这个来感受道家的思想。

    而——,(一长线:即太极),它是有两部分组成的。是由—— 和  一 一 组成,这两个重叠在一起的。—— 和  一 一 分别指阳和阴,后面就是演化过程了,再扯就到八卦那去了。

    呵呵,就聊到此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1-9-25 01:01:37 | 只看该作者
    非 发表于 2011-9-24 12:20
    呵呵,微风兄还是那么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虽然是有点虎头蛇尾了,但,总归是要留点余地给别人不是。画留三 ...

    呵呵惭愧惭愧,我写东西,随意的很,写着觉得不对劲儿,就那么着了:)

    点评

    没这两篇闲聊反倒更好。唉。。。  发表于 2011-10-9 22:51
    虽然用手指月亮,并不意味着手就是月亮,但指一下跟完全不指差很远呐!微风的这两篇闲聊道德经就好象说天上有月亮,却不用手指给大家看一样。  发表于 2011-10-9 22:50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1-9-25 01:02:49 | 只看该作者
    老芒 发表于 2011-9-24 15:02
    弄到最后还是跑到佛家去啦

    呵呵老子跟释迦摩尼可没有道家佛家,是我们自己以为有那么多家:)

    点评

    这话有理。  发表于 2011-9-25 01:30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11-9-25 01:06:08 | 只看该作者
    二郎神 发表于 2011-9-24 23:30
    从无到有,经过好几个阶段。

    太易曰无,太初气生,太始曰有,太素曰物,太极幻物。

    呵呵,我们谈的是老子,不是后世的道家:)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11-9-25 01:10:58 | 只看该作者
    二郎神 发表于 2011-9-24 23:30
    从无到有,经过好几个阶段。

    太易曰无,太初气生,太始曰有,太素曰物,太极幻物。

    呵呵,道不需要再解释了,解释就是思想,是思维,是语言,老子已经第一句就说明白了:)
    用道,不是模糊化,是本来如是。不是他们,是老子,这里不是思考的问题,本体问题也不是思考能解决的,所以他们不会疯,是你误解了。此处的气,也不是你以为的气。
    其他东西,不是老子探讨的,就不谈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1-9-26 00:59:28 | 只看该作者
    以佛解道乎?
    共通乎?

    点评

    呵呵本来世界就只有一个,大家看的,说的,本来就是一个东西,岂有不共通的:)  发表于 2011-9-26 02:54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9-6-5 13:01
  • 签到天数: 115 天

    [LV.6]出窍

    10#
    发表于 2011-9-26 13:20: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明月回春 于 2011-9-26 13:21 编辑

    与兄台路数相反,我是由道转释。至于原因则是在已经心态失衡的情况下,佛家降伏其心更加有力、更加方便而已。我本身对各家之言没有偏好,那个管用,那个方便,那个需要用到了,就用那个。其实我对于哲学本身也没有特别的喜好。若非有用,谁没事研究这些无用的东西?
    既然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距。那么,各种流派也就是程度不同,但是追求相同,都是追求摸索研究那个超越于语言的东西。据说,这个东西就是宇宙的本质,或者说道,或者说实相,或者说上帝,或者说真理,大概说的都是一回事吧。
    佛曰不可说。既然不可说,那还说个什么劲?而且还说了那么多。。。
    你能说出一朵花的美丽吗?
    基本上,可以。只是不能直接说出来,需要一些步骤:
    1、        实际的那朵花的一时一面,可以画出来或者拍照。当然,这是一根手指。
    2、        把模拟的画面转变为数字格式。当然,这个过程会失真,所以,这也是一根手指。
    3、        那些存储的数据就已经是文字了,机器可以读懂,你现在看的各种图像就是。
    4、        这些信息的降维与还原靠的是通讯协议。可是人与人之间的通讯靠什么协议呢?
    所以说,道可道,非常道。关键是怎么把茶壶里的饺子倒出来。各位教主实际上就是在讲怎么样把饺子倒出来的方法与路径、甚至还有体会。至于饺子本身是什么样的、味道如何,那就要靠个人品尝了。
    大家都是盲人摸象,看谁摸得全,先练到18摸,谁水平就高。人人也都是坐井观天的蛤蟆,东方与西方看的同一片天,只是坐的不是同一口井。但是,同一口井里还是有高下之分的。至于不同的井,那就看谁看到的天更加广阔了。
    也许,悟道就像爬山一样,最重要的是到达顶峰。可是我们的起始环境与禀赋千差万别,所以就有了不同的爬法,不同的爬法就成了不同的门派。而各位教主都是爬到了顶峰的人。他们和凡人的区别,大概就像爱因斯坦所说的几何在蚂蚁与蜜蜂眼里的区别。就像我无法看到4维空间,一只蚂蚁也无法看到3维空间。
    http://www.douban.com/note/98229645/
    而各位教主都是研究阿赖耶识而有差距的。为了教育子弟,只好把阿赖耶识降维度编码成小宇宙,再从小宇宙再编码成第六感,最后到5感而成文字或者图画。而领悟的时候相反,先从现象解码,再到第六感,再到小宇宙,最后领悟道。
    据说,世间一切都是空相,都是阿赖耶识的影子。就像我们在网络上看到的花,都是实际上那朵花的信息拷贝。
    人的语言与思维大概也就是第5、6感的样子,比道低了几个维度。但是就像只能看到2D的蚂蚁也可以领悟3D而且不比蜜蜂差,人也可以通过语言与思维来理解超越语言与思维的存在。否则,那些教主又是在干什么呢?
    其实,我想说的归纳起来就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但是,解释起来却很费劲,而且不知道我们之间的编码与解码兼容性有多高。我只是要表达一点点意思就已经语无伦次了,那些教主讲那么多大道理真是口吐莲花。
    所以说,道可道,真是非常道。。。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确实是一种非常高明的作法。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9-26 17:46:19 | 只看该作者
    明月回春 发表于 2011-9-26 13:20
    与兄台路数相反,我是由道转释。至于原因则是在已经心态失衡的情况下,佛家降伏其心更加有力、更加方便而已 ...

    呵呵佛曰不可说,不是不能说:)
    呵呵,没有饺子,也没有壶,当然也没有品尝:)
    您对悟道的理解,有偏差。
    舌灿莲花,也还有口,有莲花,教主只是随便一说,没什么的,是我们自己没听明白:)
    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自然高明,另外也是没办法,因为本来就是只能心心相印:)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9-6-5 13:01
  • 签到天数: 115 天

    [LV.6]出窍

    12#
    发表于 2011-9-26 20:05: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明月回春 于 2011-9-26 20:05 编辑

    您说的对,我对悟道的理解有偏差。这是因为我还没有悟道,所以我才要参悟:)
    如果对悟道的理解没有了偏差,那我也就快成仙得道,涅槃究竟了:)
    您呢?理解还有偏差吗?
    ^_^
    我的表达能力不好,举的例子着了相。
    那我换个说法吧。茶壶煮饺子是说教主悟道之后,众生还没有,所以要教导众生,否则就不会有各种宗教的存在,我们自然也就不会知道了。
    既然要教导众生,那么就是方法的问题了。也就是怎么做。
    我要说的是,道可道,非常道,而且可以各种道,没有固定的形式。既然道生万物,世上一切都是阿赖耶识的影子。那么我们能够感知到的一切就已经包含了道了,只是我不知道怎么识别。悟道就是把它识别出来。所谓看破空相即为实相。
    口吐莲花只是我码了这些字之后的感慨。我要说的就是这么点意思,从脑内到文字却已经走样了。而您从看到我的文字,到大脑解码又会有多大偏差呢?
    所谓心心相印,可是怎么印呢?不还是需要互相发信号交流吗,要不我怎么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呢^_^
    不怕犯错,就怕不知道犯了什么错。^_^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1-9-27 04:32: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道可道 于 2011-9-26 12:32 编辑

    常道非可道,可道非常道;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9-27 20:40:25 | 只看该作者
    明月回春 发表于 2011-9-26 20:05
    您说的对,我对悟道的理解有偏差。这是因为我还没有悟道,所以我才要参悟:)
    如果对悟道的理解没有了偏差 ...

    呵呵,悟道与成仙得道不沾边儿,跟涅槃究竟还差十万八千里呢:)
    呵呵没有各种道,只有一种道。
    不是感知到的一切都包含道,而是本来就都是道。
    悟道不是识别。
    呵呵只要您说对,我自然知道,您不知道,自然说的不对。
    心怎么印,做到了自然知道。
    不懂,永远不知道犯了什么错,懂了,就没有犯错一说了——好玩儿吧?:)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9-6-5 13:01
  • 签到天数: 115 天

    [LV.6]出窍

    15#
    发表于 2011-9-27 21:13:34 | 只看该作者
    淡淡微风 发表于 2011-9-27 20:40
    呵呵,悟道与成仙得道不沾边儿,跟涅槃究竟还差十万八千里呢:)
    呵呵没有各种道,只有一种道。
    不是感知 ...

    有意思。
    后三句明白了。
    各种道是说各种表达方式都可以表达,没有固定途径的意思。
    悟道涅盘什么的,应该是同一件事的不同说法吧。
    悟道不是识别是什么意思?格物致知算什么?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3-25 14:44
  • 签到天数: 480 天

    [LV.9]渡劫

    16#
    发表于 2011-9-27 21:40:55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实际上道德经就是讲阴阳相生和有无相济的自然规律。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楼主| 发表于 2011-9-28 00:14:41 | 只看该作者
    明月回春 发表于 2011-9-27 21:13
    有意思。
    后三句明白了。
    各种道是说各种表达方式都可以表达,没有固定途径的意思。

    呵呵悟道与涅槃都是佛家的概念,想明白,自然要去研究佛家,自己想当然望文生义,似乎就类似真吧相对论当做火炉与姑娘的时间对比那种说法了吧:)
    格物是格什么物?致知致的是什么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楼主| 发表于 2011-9-28 00:15:01 | 只看该作者
    绿梧桐 发表于 2011-9-27 21:40
    呵呵,实际上道德经就是讲阴阳相生和有无相济的自然规律。

    呵呵不只是:)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9-6-5 13:01
  • 签到天数: 115 天

    [LV.6]出窍

    19#
    发表于 2011-9-28 09:33:29 | 只看该作者
    淡淡微风 发表于 2011-9-28 00:14
    呵呵悟道与涅槃都是佛家的概念,想明白,自然要去研究佛家,自己想当然望文生义,似乎就类似真吧相对论当 ...

    也许道理是顿悟的,可是事情仍然是要渐做。理论与实践终究是两回事。
    而且悟道本身也是一种实践,顿悟是一个瞬间,明白了就明白了,不明白就是不明白。可是为了明白而探索的过程却不是瞬间。如果把这个过程算进去,那就没有什么顿悟了,只有悟没悟。

    点评

    其实渐悟、顿悟就是辩证法里面所说的量变引起质变。天生的顿悟有吗?可能有,但那是圣人转世。连佛祖都是从渐悟到顿悟的。  发表于 2011-10-9 22:57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楼主| 发表于 2011-9-29 01:51:49 | 只看该作者
    明月回春 发表于 2011-9-28 09:33
    也许道理是顿悟的,可是事情仍然是要渐做。理论与实践终究是两回事。
    而且悟道本身也是一种实践,顿悟是 ...

    嗯,您说的都对:)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6 00:36 , Processed in 0.04776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