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6-9-11 09:06 |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
Dracula 发表于 2013-3-11 20:25 ![]()
( v7 Q7 R4 k( [3 Z; `6 [ o/ ]/ FInstrumental Variable ! U4 B& v* E" O
' X9 }. I0 Z Q) [
假设我们想研究A和B的关系。从统计学上讲,endogeneity的问题是说,存在我们不能 ...
$ X( X8 D. V* D* ~" e+ Y* ?2 L读到这里有点读不动了,不过对前文提到的 “女性选择在冬天生育”以及“河流影响校区大小”的案例很感兴趣,咱们中国存在这种制度设计导致社会生活受影响的实例吗?
4 ^$ t8 E! {, c7 {8 F2 d5 O3 N F& E P6 N! V0 F2 G2 \
应该很多。
: Z! M1 C' Y: B. Q6 x, z# F' S/ X9 F
) c" i6 B& y2 B/ `! v2 v; j. j这次两会,弓虽提到解决农民和市民收入差距的办法是要让农村的农民人更少,这个概念提出,原因是中国的地理状态和政治制度决定了农村人受更少的教育,不发达地区的学区也较小,而不发达地区所面临的竞争性更小,缺乏竞争的原因是政治制度决定的。因为这些学区没有淘汰的机制,导致受过大学教育的学生普遍不努力,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不如高中生,影响力小,下一年收到优秀生和招揽到优秀教师的比例都不会发生根本性转变。我认为学生学习成绩好坏和竞争性有直接关联的,这种竞争性主要体现在两个阶段,高考和考研阶段。; u$ [7 D6 I5 N* ?! J
( {, w0 G3 X* F- u. E& V# J+ A
高考是一种手段,农民为了摆脱地域限制,需要更努力的学习,获得好成绩,去好的城市发展。成绩好的学生普遍的意愿是考更好城市的好大学,这是中国的社会现实。这里面的随机的变量很少,是社会制度决定的。因为中国的社会制度导致资源向大城市集中。( W9 C/ n z E0 ^; g2 d+ a% P
# F) ?# z/ v5 V: K
而考研的随机性就大多了,特别是优秀大学里的学生,并不是高考时成绩好的学生一定会考研,因为本科毕业以后就可以留在好城市发展,这种对于突破地域限制自身发展的竞争意愿降低了,因此,考研只是个人的兴趣选择。
- n" ?7 p, W- T; \" b5 }- |# |
/ ]- H, O& F3 C一个制度设计上的问题:大学毕业以后,大学生的户口迁回故乡,还是农民的性质。如果统计农民人口,会发现真正务农的人很难估算,如果统计市民人口,也会发现市民的人口和实际对市民福利的支出很难统计。中国的制度存在多重的复杂的局面。
* ?+ Y& R- @2 A4 L; S, M# f% w, K$ r( I2 |$ h, i( G
新一届在施政之前,极有可能再来一次人口普查,然后重新优化设计社会制度。8 ^2 e; H1 w. b% n
% F# O/ x, N; H9 F0 m. g学习了前面一些章节,理解的不太深,插一些话,参与讨论,不成熟和荒谬的地方,请指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