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53|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衣炮与大秦碑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7 17:00: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y- C/ f& v3 R: s
明军在辽东屡次大败后,被驱逐出境的西方传教士及其同情者们再次看到了曙光,于是通过代理人向新上台的小皇帝天启上奏,希望以自己掌握的特长来换取自由传教的权利。而他们提出的条件,似乎让困境中的明帝国难以拒绝:威力巨大的西式大炮,以及正确操作使用这些大炮的技术。当时的一位传教士写道:0 O2 C9 r9 o# o

. d) y& E  m' L& I* t' b" d  r“趁此次战争的机会,有两位信仰基督教的高贵学士,保禄和弥额尔,向皇帝进言,索取澳门葡萄牙人的大型火器、火枪及枪手;他们希望用这个法子让被逐出境的教会神父返回,并再度恢复基督教。”
- K$ Q5 t% I. ~: B; L; _% y- @* I  S& O* I% P, E
“保禄”是“保罗”的旧译,拉丁文为Paulus,直译为保卢斯,是古罗马人常见的名字,在英文里则为Paul。即使现在,天主教会仍然将该词译为“保禄”,而新教会通常译为“保罗”。由于圣保禄或圣保罗的缘故,这个名字后来成为许多基督徒的教名,中国的基督徒自然也不例外。
% m) Q  I9 l) @( O! l& l. L. B0 J, F* R' a/ Q/ ]0 N
至于上文中的这位“保禄”,则在中国历史上大大的有名,他就是徐保禄,而其本名徐光启也许更为我们所知,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在有着思想家、数学家、天文学家、水利学家、农学家、军事学家以及政治家等一长串头衔的同时,这位上海男人也是明朝内地最早的基督徒之一,他于万历三十一年即公元1603年在利玛窦的影响下受洗入教,后被天主教会称为中国的“圣教三柱石”之首。
4 W7 U9 c. L' V
9 w$ {: b. C  L& }公元2011年,徐光启的家乡上海教区为他“宣福列品”程序启动,这是天主教封圣的一个阶段,相当于向教廷申请圣人认证,如果教廷考察后评定为“真福圣品”,就意味着他成为了天主教正式的圣人。需要指出的是,所谓“封圣”往往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通常情况下需要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徐光启的事儿起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确切结果,因而前些年所谓“徐光启已被封圣”的消息,很可能是一种对于封圣程序的误解。
$ Y* h( h& L4 c' T: V2 r  `8 x1 G: A0 }
“弥额尔”来自犹太人的希伯来语,在拉丁文中通常写做Michael,圣经里译为“米迦勒”,是一位大天使的名字。在各国语言中,这个词有着差异颇大的发音,比如在英语中是迈克尔或麦考尔,在俄国和东欧则是米哈伊尔,尤为有趣的是,它的爱称“Mickey”也许流传更广——人见人爱的米老鼠嘛。上文中那位的“弥额尔”,其中文名为杨廷筠,万历三十九年即公元1611年加入天主教,他也是所谓“圣教三柱石”之一。
: A9 Z0 m; f- k% P& H7 C- U) H7 `5 r# K" }
徐光启与杨廷筠,这两位儒生出身的天主教徒,向皇帝上书时身份都是监察官员——徐光启是河南道御史,相当于中纪委分管河南省并协管中央各部委的专员,徐光启则为河南按察司副使,相当于河南省纪检委副书记,后者的级别要更高一些。$ n1 j/ Y0 G7 ]" O6 `3 S4 n# e
6 ~$ u) [! f, m$ n) r
面对严峻的形式,刚刚上台不久的东林党内阁做出了颇为艰难的抉择,虽然徐光启等人关于引进西式武器的提议很有吸引力——徐甚至宣称,“可以克敌制胜者,唯有神威大炮一器而已”——但这些建议背后所隐藏的政治与文化风险,一向以儒家正统自居的东林党人肯定不会忽视。
0 W+ [& R1 V% A* c
3 ]- k2 b0 p6 z对于明廷的左右为难,后来的研究者认为,朝廷内部对引进葡萄牙大炮并非全无异议,由于这种新式武器同万历、天启年间令人困窘的基督教有着某种联系,一些大臣对使用这些洋炮深感厌恶。例如,在天主教势力极大的福建,张赓(泉州人,曾担任教育官员,他与耶稣会士合作翻译了<伊索寓言>)等教徒就希望基督教能将中国社会从混乱中拯救出来。* K) r# n5 o; ]6 |6 t; n& ~0 J
/ y; S2 ~4 W+ q% f9 v( Q- X6 V$ r
而军界官员则对西方国家的扩张忧心忡忡,并将基督教同这样一种罪恶阴谋联系起来,即企图侵蚀中国固有的儒家正统思想,而后者正是使中国保持强大的法宝。因此,帝国朝廷对是否要以自由传教为代价换取欧洲先进的火炮技术,仍然犹豫不决。  u' I  W, T8 L! b1 j3 J6 _% R6 o
* ^; P$ ^* p) z5 X- p
明朝人叫这些欧式火炮为“红衣大炮”,关于该词的来源,一说荷兰人和葡萄牙人的毛发偏红,当时中国人称呼他们“红夷”,这两个国家是明帝国在欧洲的主要贸易伙伴,因而来自欧洲的火炮便被通称为“红夷大炮”,后来以讹传讹成了“红衣大炮”;一说这些欧式火炮来到中国后,明军经常给它们披上红色的炮衣,既做装饰又遮风挡雨,“红衣大炮”因而得名;还有一说认为这些大炮本来只有“红夷”而无“红衣”之名,是出身少数民族的满清统治者忌讳“夷”字,才改为“红衣”。
8 _8 t2 T- `9 H9 L  n( ?1 x" _! u! n; a, e
红衣大炮的身管细长,类似于现代加农炮——拉丁文“加农”即“Canna”的本意,便是“管子”,这种炮初速快射程远,弹道低平易于瞄准,直到现在仍然是各国炮兵的主力装备。从保存至今的一些红衣大炮来看,有的重达2吨甚至更高,以当时的度量衡换算,已经属于三千斤(明朝1市斤合今天596.8克)以上的重炮,这么沉的大块头显然移动不便——事实上,许多红衣大炮其实本为舰炮,引进中国以后又固定在城墙后做为城防炮使用,并不需要多少移动空间。# ?: I1 N. O- Z7 a/ l. d. \
. T/ A: ~6 h9 t. E1 w4 v: @
虽然中国早在明朝永乐年间就建立了专门的火器部队——神机营,装备了各种火铳,而且朱老四在和蒙古的实战中,还总结出“神机铳居前,马队居后”的使用战术,可惜进入十五世纪中期以后,中国的火器水平一直徘徊不前——其原因很多,就不细说了——反而是传到欧洲以后突飞猛进,取得了飞速发展。
7 N; P" C  S$ g; e9 s9 v$ Q: l
& _' q+ |5 W, v1 V2 g( k十五世纪五十年代,欧洲人发明了制造颗粒状黑火药的工艺,大大提高了火药的威力、稳定性和防潮性,逐渐取代了此前的粉末状黑火药,不过也有人认为明朝其实也有类似的发明,不一定比欧洲晚。新火药也淘汰了此前分节铸造的低膛压火炮,促进了制炮技术的发展。其中法国国王查理八世功不可没,对火炮发展史颇有研究的恩格斯曾写道:
" d# O; ^! H- K* G8 {6 S) {
& _, D) u. A+ U- j. A5 P6 I: y“他彻底取消了可拆卸的炮尾部,开始铸造完整的青铜火炮,采用了炮耳轴和带车轮的炮架,并且只使用生铁实心弹。”
( |5 l! }; o4 j* y! q: h( y2 S9 M6 G8 g$ \7 C  L. E1 X2 d
当明廷考虑引进这种武器时,西方早已经产生了关于火炮制造、炮兵以及炮弹飞行方面的理论体系。意大利数学家塔尔塔利亚于1537年出版了第一本关于抛射体理论的书,他发现在真空中45度的射角可使炮弹达到最大的飞行距离。西班牙人科耳亚多和乌凡诺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不可忽略的当然还有伟大的伽利略,他们共同奠定了炮兵弹道学的理论基础。/ \9 T  F$ M+ S0 d; [

- ~8 Q% ?8 G" G/ V1 |- @5 i( u几乎在同一时候,意大利冶金学家比林古乔对铸造技术的研究,大大改进了火炮的制造法,而哈特曼研究出了口径比例表,用它可以按火炮各部分与炮口直径的比例去计算火炮各部分的尺寸,这就为火炮的构造提出了一定的标准,给此后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开辟了道路。
2 j4 c5 H9 R; D% u( z3 m) I  n# s. G7 H) B7 s& c
随后发生的一件事,加速了帝国引入红衣大炮的进程。当时,一只荷兰与英国的混合舰队,突然进攻葡萄牙占据的澳门。当地葡军力量十分薄弱,但无巧不巧的是,后来大大有名的汤若望等几名耶稣会神父此时正滞留在澳门,而他们对火炮操作十分熟悉。1 i- V7 M# N0 j: X! V' I

0 |( o6 E1 t/ j. q( J于是在汤若望等人指导下,葡萄牙人迅速装配好几门大炮,随即向英荷联军开炮,其中一发炮弹正好打中敌人的火药库,联军大乱,葡萄牙人趁势反攻,敌军不得不逃回船上,许多人在逃跑时淹死在海里。
) ~8 {! i8 e$ J4 w3 T# k: t
# k( h4 X. m7 V9 {; k! p按照传教士的说法,明帝国广东当局得知此事后很感兴趣,不仅向葡萄牙人表示祝贺,而且还允许他们在澳门构建防御工事,而在此之前,中国是不许葡人在澳门设防的。
0 C0 a. ^7 g$ p- I0 [
& k! l, _- c6 C很可能在明廷看来,葡萄牙人既然能打败英国与荷兰的联合舰队,那他们的大炮就是“红夷”中最优秀的了。与此同时,明朝官员对西式大炮印象深刻,最后终于决定引进了一批火炮,以及指导操作这些火炮的几名葡萄牙熟练炮手。
& o# x" C3 x2 V* _; R% z8 [- \' Z8 C$ t& P5 c
出于和主人搞好关系的目的,澳门当局极想满足明廷的要求,于是很爽快地一次性卖给中国三十门大炮(一说二十门),并答应派专业炮手去指导操作,不仅如此,他们还组建了一支包括上百名滑膛火枪手的队伍,去支援和训练明军。: _2 v8 ~  `) ]. D

4 F$ u! ?3 z/ d4 [不过,该计划遭到了朝廷中沈漼(时为内阁大学士)等反对基督教的高级官员之阻挠,葡萄牙炮队及火枪手被迫滞留澳门无法成行,直到不久后大学士孙承宗接管兵部,这一计划才重新启动。在耶稣会传教士的组织下,这些枪炮及人员分两批进入中国内地,据考证最后有十门大炮抵达了辽东前线。
$ s5 h  _: E( g5 J# L( G& I; o; x
9 F( w: ^1 T/ u) m但其实,这些大炮并非葡人制造,而是来自一艘英国军舰,它在澳门海岸失事,船上的大炮被打捞上来,现在葡萄牙人把它们转手卖给明朝,中间大大赚了一笔(另一说,这些炮是从被澳门当局击沉的英荷舰船中缴获的)。后人研究认为,几年后宁远城头造成努尔哈赤受伤甚至死亡的那门大炮,应该就是它们之一,即,明人在葡萄牙人的训练下,用英国造大炮重创了女真人。
2 E7 A0 y; X! R( ^. l& {; Y5 _1 P
0 {9 S! q) G8 E( i于此同时,滞留在澳门的传教士们,也在徐光启等人的安排下,以外国技术顾问的身份,堂而皇之地进入了内地。据说,神父们开始时对自己的新身份颇为不满,辩称他们只是意在传教的上帝仆人,并非什么军事专家,而深谙中华和稀泥传统的中国基督徒则劝道,不要把这个身份看得太重,它仅仅是个称呼而已,就像裁缝的缝衣针,只有缝衣时才有用,一旦缝好便不必在乎了。
, A  d6 O6 Y; |3 |7 ~) v9 `9 ?# ]6 X
就这样,汤若望等人于公元1623年来到北京,开始指导明朝工匠铸造和使用西洋大炮,正是这些大炮(其中包括部分购自澳门的英式火炮)后来到达辽东战场,重创了努尔哈赤的后金军。
6 a& E+ \( j7 K7 A! q+ h' M8 c8 M, d3 ]1 \9 k. A3 O- @' `
就在辽东战事如火如荼的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遥远的陕西出土了一块石碑,随即在整个基督教世界掀起轩然大波,以至于正在潜心研制火器的传教士们,也不得不分出一部分精力参与其中。1 j. N9 u# X5 x7 ~: O( y7 j' s
  J; t& _- ^" C! `
这块石碑就是著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现保存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大秦”是汉唐人对罗马帝国及其统治的近东地区的称呼,《后汉书》写道:“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而该石碑之所以能在基督教世界引发巨大争议,正是由于碑中提到的“景教”。
7 Y0 N" N! W  i- [
2 `4 k) n9 e! b' M, G景教即聂斯脱利派,是基督教早期的一个派别,名称源于公元428年担任君士坦丁堡牧首(大主教)的聂斯脱利,此人主张耶稣同时具有神性和人性,玛利亚只是生育了基督的肉体,没有赋予耶稣神性,因而并非圣母。这些理论受到许多教士的激烈反对,最终在公元431年召开的以弗所基督教大会上,聂斯脱利及其追随者被宣布为异端,随即驱逐出教会。% \$ b$ ]  B4 B5 r

. O0 z# x0 N! Z: w4 D) S( Q聂斯脱利最后死在埃及,但他的理论并没有消亡,既然罗马帝国不能相容,信徒们便逃往国外传教,足迹遍布美索不达米亚、波斯甚至印度,并正式脱离罗马教会,自称迦尔底教会或亚述教会。尤其萨珊帝国时期,出于对抗罗马帝国的需要,该派曾获得波斯当局大力扶持,传播范围逐渐扩展到中亚和远东。# T1 e+ e; Y' u( U  g

: _1 c! A* R9 I- N, C大约南北朝至隋唐时,随着欧亚民族大迁徙,聂斯脱利派进入中国,当时它有波斯经教、大秦教等许多称呼,后统一改称景教——“景”在古汉语里为“光”、“大”之意。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一个名叫阿罗本的景教僧侣来到长安,向唐太宗申请在帝国传教的权利,对宗教民族问题并无成见的李世民大帝不仅痛快地答应,还亲自接见了阿罗本。
% t$ z+ z' E9 D8 N. r: g- r0 ^1 h9 \/ v* S" Y. W9 }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便是唐朝的聂斯脱利派基督徒在公元781年时树立,碑文用汉文撰写,共有1780个字,另有数十字古叙利亚文。虽然说的是形而上学的宗教,但文风却行云流水毫不晦涩,显示了作者深厚的中国文化功底。至于具体内容,由于与本文关系不大,这里不再赘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找来欣赏。总而言之,基督教从此获得了官方的认可,在伟大的东方古国生根发芽。
4 h. H/ v. _7 V3 r9 q4 N# _! J
$ H& y0 e2 v0 G6 K, P石碑在天启年间出土后,被送到了西安,并很快引起了酷爱金石学研究的明朝学者们的兴趣,但他们对上面的叙利亚文毫无头绪。直到其中一人将碑文拓片送给了“圣教三柱石”之一的李之藻,后者与几名耶稣会传教士参照汉语碑文,几乎不费多大力气就得出了结论,碑文中那个曾经十分显赫的宗教,正是他们所信仰的基督教。# k" a0 j3 W" ]* A  b

9 E6 \) D8 M6 M9 D' Y欣喜不已的传教士马上给罗马教廷写信,宣布中国这一划时代的重大发现:“在西安发现了一通古碑,该碑证实了神圣的福音确实在中国传播过!”附在信中的还有初步译为拉丁文的碑文,尽管有些内容还没有搞清楚,但已译出的部分已经足够证明,那个受到唐朝皇帝礼遇的传教团,无疑属于古代基督教。白璧微瑕的唯一疏漏在于,传教士认为该碑属于自己信仰的天主教,因为景教在欧洲早已绝迹多年,他们根本不知道还有过这一教派。9 ~$ P2 S- ~* m# i  O! r1 C' Q

5 W3 [! @& M6 x8 O但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对这一重大发现,欧洲人当时的反应却是异口同声:假的!先入为主的他们,根本不相信基督教曾在古代中国传播过。于是,耶稣会士们被基督教学者斥为骗子,而景教碑的出土,当然是耶稣会刻意营造的一场骗局,他们的目的显然是为了向教廷多骗取一些传教经费。; p0 p1 C7 i3 R$ n! p
- r8 }* D2 T# p& p" U
甚至直到一个多世纪以后,大思想家伏尔泰还专门写诗嘲笑耶稣会的拙劣“骗局”,据说这些诗篇曾在当时巴黎的沙龙中广为流传:; V8 r3 P8 D- L: K6 I2 S: |
* v: H1 s& C5 {% O6 J3 Z- H
“啊!您还不算老啊!% K+ f+ y/ N* {& O& j) e
- o  V3 v4 K3 C) k( M! [/ s, `
您还要我去骗人,+ M$ O5 x5 }8 V2 y# c2 C; a$ E

, g' E' h' }! r6 L" l- W您还是先好好骗骗我吧!”
/ ]( ?8 X/ ]; [5 ?$ l9 b! p8 J8 |& r1 Y5 m' f! F
事实上,在石碑发现后的一百五十年里,它都被欧洲人视为伪造品,直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人们才逐渐意识到以往的错误。今天,《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真实性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认,中外学者们通过对古籍的研究,还有过去八十年来的考古发现,早已确认了碑文记载绝非空穴来风。
5 N9 r7 B" ]2 X: {
! P# h! D9 D' `, l% Q1 ?# @  N4 O. j2 g: P
说明:本文节选自笔者正写的一部书《鞑靼战纪——明亡清兴的第三方视角》,请勿转载,以免将来有机会出版时发生麻烦。

评分

参与人数 10爱元 +44 学识 +2 收起 理由
Pipilu + 2
逆天废柴 + 2 涨姿势
jellobean + 4 涨姿势
togo + 2 涨姿势
MacArthur + 2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4-15 07:30
  • 签到天数: 142 天

    [LV.7]分神

    沙发
    发表于 2014-11-17 19:35:34 | 只看该作者
    默默地点赞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4-29 21:04
  • 签到天数: 211 天

    [LV.7]分神

    板凳
    发表于 2014-11-17 20:35:40 | 只看该作者
    陕西周至在申遗,哈哈,据说把大秦寺的和尚都撵跑了,要改建成基督教堂

    点评

    可恶啊  发表于 2014-11-17 23:42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4-11-17 20:59:13 | 只看该作者
    不想咋呼 发表于 2014-11-17 20:35
    # c# J( K) ^0 w0 h" u$ B; o# s0 f陕西周至在申遗,哈哈,据说把大秦寺的和尚都撵跑了,要改建成基督教堂 ...

    4 ^* |: q2 v/ S# d! q4 x3 A荒唐啊荒唐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4-11-18 04:49:47 | 只看该作者
    有意思的是景教为啥最后在中国式微?有人说是因为唐武宗灭佛的关系,有人说是因为明代元后驱逐胡人信仰的关系。但有意思的是同样是胡人信仰的伊斯兰教却不但没有式微,反而发展壮大了。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4-29 21:04
  • 签到天数: 211 天

    [LV.7]分神

    6#
    发表于 2014-11-18 10:36:20 | 只看该作者
    孟词宗 发表于 2014-11-18 04:492 X) |. K6 j0 H( j1 E6 u- F& \
    有意思的是景教为啥最后在中国式微?有人说是因为唐武宗灭佛的关系,有人说是因为明代元后驱逐胡人信仰的关 ...
    2 }2 b  c+ X7 F3 V% z8 w
    因为伊斯兰一旦入教不得叛教,子子孙孙生来就是教徒,这就是胎盘武器

    点评

    给力: 5.0 涨姿势: 5.0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4-12-9 03:43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8 11:00:11 | 只看该作者
    孟词宗 发表于 2014-11-18 04:49
    / t! X( L4 P( ^5 r) T' p/ M9 F  z; O7 u有意思的是景教为啥最后在中国式微?有人说是因为唐武宗灭佛的关系,有人说是因为明代元后驱逐胡人信仰的关 ...

    . w4 x5 S2 j' ~) z% g1 s
    . |6 N: a; L! u/ ]3 a, a3 \  a/ Q这些原因都有,比如武宗灭佛确实给了除道教外的几乎所有宗教以沉重打击,景教、摩尼教等等,都是受波及的池鱼,被迫转入地下,其中的一些便逐渐没落,景教也几乎在中原绝迹,只流行于蒙古高原等游牧地区,直到蒙元入主,才再度兴起。
    ' i+ O/ S% P: Y
    . p' e* k0 A* Q但我觉得最根本的问题,是景教没有解决好宗教本土化,或者说中国化的问题。唐代的景教,面向的对象是在华胡人,主要目的是为中亚移民提供精神慰籍,对发展本地信徒重视不够。更何况景教只是基督教的一个非主流派别,即使在大本营中亚地区也并非大教,而且组织相对松散,自身力量有限,主要依赖政府和施主的支持。蒙元以后,随着蒙古人退入草原,中亚人或离开或汉化,本土化不足的景教也就像无根之水,渐渐枯竭。6 e9 v; D" Y4 `
    7 Y3 s2 X! D  }0 t5 @3 R% m4 j
    伊斯兰教在华初期其实与景教差不多,主要以阿拉伯和中亚商人为基本盘,因而在中晚唐也遭受到了冲击。不过元明以后,随着中亚的穆斯林化,信徒越来越多,而且伊斯兰教的中华化搞的很好,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寺坊制度和门阀制度,其中的一些派别,比如嘎底林耶派,甚至有着浓厚的佛道色彩,信徒也以本地人为主,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2 收起 理由
    Pipilu + 2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1-24 14:05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8#
    发表于 2014-11-20 12:50:39 | 只看该作者
    真长见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4-12-6 02:37:13 | 只看该作者
    好看好看,顶一把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4-12-9 00:58:54 | 只看该作者
    京华烟云AMIP 发表于 2014-11-18 11:00
    , l3 D: I2 v4 `这些原因都有,比如武宗灭佛确实给了除道教外的几乎所有宗教以沉重打击,景教、摩尼教等等,都是受波及 ...
    9 |6 `% w, v7 j; P+ z6 f) Y2 z
    对,所以禅宗对佛教最终本土化、平民化起了很大作用。7 t0 x. s; B4 K* q5 q

    , H6 ^. o2 ~6 `2 `说起来,基督教起自平民宗教。在罗马的头三百年里一直都是被迫害对象,直到君士坦丁才成为国教。但景教却走上层路线,似乎背离了其原始的传教方法。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5-29 13:40 , Processed in 0.051169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