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潮起潮落 于 2013-12-16 12:12 编辑
+ m4 \' P& i' R" n
* y' |. G7 S3 V% b0 _( q/ Q, v西西河的步亭桑发了个介绍日本海自潜艇生活的帖子 追寻士兵,觉得挺有意思的。此贴应该是步亭桑译自日本作家杉山隆男的《兵士を追え》一书。0 [5 q. `4 X$ x2 W7 U
( [# L i( h+ s0 C0 h鉴于原作者杉山隆男写了一系列介绍日本自卫队的书,介绍陆自、海自、空自的都已独立成书,因此个人感觉,此贴的标题若是改为“近观自卫队——潜艇篇”,可能更符合国人的阅读习惯。大家一看帖名就知道讲什么,简单明确。建议哈。* _0 o" s/ i3 z% z# ?& k, z
, i+ u& ?- u9 s: e9 m) |4 \
下面进入正题。* k. M) x% t" d y; m
7 F" Q9 A. K- Q7 o潜艇生活大抵差不多,有许多共性的东西,但也有些本国特色的东西,海自的潜艇亦如此。日本潜艇独特的习惯,感觉更多的是日本的民族性使然。兴之所至,胡乱写点。零七八碎,莫怪。4 X* q: Y' b1 S* k! o
: o* K- U( S$ O2 q- c5 [6 h7 }
( `8 u8 q) R, V$ l$ i1、斤斤计较7 O: ]" j9 H9 s1 [# `( I
2 p# j( z' n7 w0 t' M5 n7 t* `很早以前(得超过10年了吧?),某期日本《世界の艦船》登了一篇文章,介绍海自潜艇生活。其中介绍出海时,每个艇员进舱连人带包(出海包,里面装着换洗衣物、出海毛毯、个人物品等)都得称重。升降口搁一地秤,肥瘦不论,人人过称。估计进舱后,每个艇员得把重量报告舱室长,然后再报给机电长。为啥呢?应该是为了便于潜艇下潜时机电长计算浮力差、均衡差。而且有图有真相,还配了一张地秤的照片。看后觉得这也太精准了吧?下潜后不就浮力调整柜、均衡柜多注调点水、少注调点水的事儿么?大概只有日本潜艇有这吹毛求疵的规定,绝对是世界独一份。
/ E& x9 Z( d2 G4 g7 x, a2 f- t9 G o) q' j7 r
顺带说一下出海包。# r, W6 X" _' f3 k" Y7 G2 n0 i& x
2 h8 d; r: x! B' I9 Q0 G# a艇员出海都要扛着出海包上艇,TG潜艇部队就叫出海包,与美国的叫法Sea bag是一样的,日本叫“衣囊”。其实各国海军出海包的样子都差不多。华盛顿的美国海军纪念馆广场前有个雕像,叫“孤独的水手”,水手旁边就墩着一个出海包。这玩意儿就算是水手出海远航的标志吧——当然,美国其它兵种也在用这种包(先谢有心人可能的提示)。
! l8 o, u$ v. o6 }; X% V/ X% {5 C- Q9 ^% B1 F* l$ `% l9 o
看了这个雕像,扛过出海包的人自然会有番感叹,咋说呢?就一个字:赞。雕塑家很仔细、有生活,抓住了很传神、很细微的东西,比横眉立目、造型伟光正的雕像要上眼很多。在艺术为工农兵大众服务方面,老美做的比TG好。! U; Q0 a3 x0 _% x' K
: N* b8 t' Z4 F' {9 k5 t
# I. g; i9 ^8 Q& [0 O7 w
华盛顿,美国海军纪念馆雕像“孤独的水手”
5 |( y' |' j" F
' G( @, C7 V' j" e8 C
' n1 \+ c0 s9 w R! t2、舱盖套罩
; f# | w% I* P4 d9 k6 u2 y/ l
日本人爱干净,这个爱好也带到了艇上,所以海自的潜艇总是利利落落、干干净净的,这个得赞。海自潜艇的一道奇特景观也就来了:在靠泊状态,艇上的升降口都会套上一个套子(见首尾绿色物件),搁从前,有点像咱这厢办公室里爱干净的人的套袖——看过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吧?想想里面老刘的扮相,便知啥是套袖了。* w u0 d! l& D; n, f" c
/ L0 i; x, U5 W% b, {
艇上机械、设备会有油渍,到处都是硬家伙,脏了手或磕磕碰碰都难免,但像日本人这样谨小慎微的采取保护措施的,其他国家潜艇上还真少见。
5 D% A3 O$ C' I9 \: O& F7 x, K0 P G, ~2 a' W0 O8 e
爱干净是好习惯,加之东亚人种体味小,得说东亚国家的潜艇舱内味道要小得多。只是不知道老美的巡视组、督导组哪天跟着海自潜艇出海,这帮日本艇员受得了受不了。
" z9 l+ g6 j8 H! k; F7 D
3 F0 X4 I/ g, Y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饮食习惯和偏好,日本人爱吃个咖喱饭,猜谁要是敢把咖喱饭给他们戒了,估摸着皇军也要造反的。咖喱饭也是战斗力啊!所以海自的艇员要定期吃咖喱饭的。话说人身上的味道与喜食的食物有很大关系,比如某些族裔或族群,会有些标志性的味道,这方面的例子,你从自己的生活经历或深挖一下记忆,肯定能找出实例来,不表。
0 E1 B$ H% d' [2 Y" o
, D$ ]+ h* X: w问一下在日或留过日的方家:日本人做咖喱得用洋葱吧?问题是吃了洋葱,厕所全是洋葱味儿,跟烂葱叶子味道差不多,很难闻。潜艇是个钢铁闷罐子,臭味经久不散,这个我有体验。个人估计,出海日久,海自的艇里少不了这个味儿。6 R& `7 C' b' S/ U- L* [2 i' m
6 j( Q4 H1 w5 k9 R) T9 u0 C. @
题外,我也挺爱吃咖喱饭的,偏爱辛口的。日本产的咖喱味儿地道,好吃。国产的咖喱尝过,味道上还真有差距。
1 Q" U0 \8 P( F3 X. i
- U9 X2 z9 k1 ^& X* k9 S5 g9 U![]()
2 ^! a( z6 w& X# ~5 D3 d& j9 H4 e- D. d8 P6 Y5 D3 w; ^8 ?
# Q, |. }; i. t7 U! `3、狗洞似的舱门" J% E9 I' i( k
: s1 F5 a! q }日本潜艇都设有围壳舵,围壳舵上是可以站人的。从艇里踏上围壳舵,得钻一道舱门。但日本潜艇围壳舵的舱门设计实在匪夷所思,小似狗洞,艇员得跟狗似的爬出来,实在不方便。这种设计怕是只有日本的设计师才想得出,估计是为了避开那个扶手。设计时把舱门开大点,扶手改成上边一短横,下边一长横不就结了?
0 |' z: \! x# z* N1 P. d, V
$ S' S" J' m+ O Q, Z2 I2 o! W X![]()
' ~- ?* s, G, q+ E" w' ?0 x9 _0 A+ o6 E
: t1 S3 H" y: X/ @2 |4 {! |2 K3 D1 P! f
美国自“科尔”号驱逐舰被炸,要么就是9.11后,美国潜艇加强了警戒措施,进出港或在危险水域水面航行时,舰桥上都会戳个大兵端着机枪或M-16进行警戒。日本海自也见样学样,现在潜艇进出港也加派了武装更。武装更站哪?站围壳舵上,于是钻狗洞就成了常态。不过屈膝折腰两手爬的感受实在有失体面,也很不舒服。* A+ r* ]% Y' u8 n
0 G6 v; e9 k& y; w. J![]()
) O! L9 B2 k5 X, D: G2 V7 ]# A+ P7 L: T3 p8 I- m O3 x
% E; b) I0 t6 l, ?/ K
4、招摇的官旗) ?; b4 O% X; L( l! i
' T7 o2 h& n* i, L
潜艇舰桥很小,会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东西,因此只有一个旗杆,仅用来挂军旗的。但海自的潜艇不一样,舰桥上备有两个旗杆。所为何来?盖因日本人对上下尊卑近乎执着,每逢有大官上艇视察或指导工作,海自的潜艇除了挂旭日旗外,还得挂出相应的官旗以示尊重。即使是支队长(当然,日本人不这么叫,他们称之为潜水隊群司令)这个级别的军官上艇,都得挂出个司令旗或代将旗,以此表明我艇上有大官人坐镇,寻常人等见了我得先敬礼。官旗视官衔不同而有别,1朵花、2朵花、3朵花之类,旗上花越多来的官越大,艇上会专旗专挂,因此可以很容易知道艇上有啥大官跟着出海,够招摇的。* ^( \0 M' H- }
0 W6 r( L5 P3 P5 {凭印象,其它国家潜艇只有一个旗杆,因此无责任猜测:海自潜艇挂官旗的规定是世界独一份的。实在懒得考证了,估计是这样。
1 `; Y3 V8 j( W3 V7 R C+ {# ?1 ]$ y0 I
![]()
* y8 F6 Z0 Z. n, h. I这艘亲潮级潜艇上挂了面一朵花的司令旗/代将旗,估摸着有支队长一级军官的在艇上。 Z1 e( M2 w* f9 M/ b
. k+ q/ y6 m/ m: e' H% @& ?5 h
: b+ W8 c3 C' C7 v6 c+ {0 R: y
5、豪华的舷侧阵
$ X" f! z: i* j! y; o, [' ~% E& E) m9 W- p2 G* v" A/ |
前边说了一堆海自潜艇的种种不是,看来得找补找补、平衡一下。得说海自潜艇的声呐系统还是很赞的,配置相当豪华。为啥这么说呢?因为日本潜艇的舷侧阵皆为平面阵,而平面阵只装在核潜艇上。常规艇里装平面阵的只有日本的潜艇,因此他们又占了个世界唯一。
/ G4 c9 n) @; I3 O$ `' V
. ~& c* A% L$ U/ l舷侧阵是潜艇声呐的新兵,九十年代开始装艇吧,那时基本是装在核潜艇上,后来常规艇才装,海自潜艇是从亲潮级开始装的。
L9 \$ I' S+ g* a5 g- S! Y3 P: O$ M& p2 h: R3 C/ f
舷侧阵声呐分为条型阵与平面阵,条型阵阵元少,后者阵元多,因此两者在探测性能上是有区别的。舷侧阵使潜艇具备了对水面与水下目标的远程隐蔽探测、跟踪、识别、定位与多目标交战能力。这个,想想宙斯盾系统的SPY-1相控阵雷达即可,两者意思是差不多的。
/ X4 {" h$ C# J" O
9 a, y7 i. n& r常规艇的舷侧阵声呐一般是条形阵,但日本潜艇的舷侧阵皆为大型平面阵,这在常规艇里是独一无二的,相当牛了。日本、德国两国装备的舷侧阵代表了常规潜艇舷侧阵的两个极端:日本追求复杂、高性能,德国则注重简单实用——当然,在波罗的海活动,德国潜艇用不着那么复杂的大型平面阵。日本遂行远洋反潜时,这个大型平面阵就派上用场了。4 C- ?1 Q \% q( f1 _
" s$ p1 u! k' h4 Q {: Q0 V- K. [
苍龙级潜艇下水仪式,注意吃水线下的大型平面舷侧阵声呐。
4 [# q+ j' v8 t$ G8 t7 Q6 _3 U
' r5 ? {* g) R, w! c1 l' c+ k5 Y8 D# ~" z7 o5 k# A$ t- d0 D
6、“填角”不新鲜
, i/ x- X' y. G5 n, ~% r$ W
5 M+ k+ m; u4 U# P: `9 k0 Z& z4 d所谓填角,就是潜艇前甲板与舰桥之间的一个弧形过渡,改善水流体特征、减少阻力与涡流噪音的一个东西。自美国海狼级采用后,填角名声大震,现在许多新型潜艇都采用了填角设计,日本苍龙级潜艇也上了填角。, t! \: @$ y- d; J8 d4 h
! J& }' V% m5 I3 J( c
其实填角设计并不是个新概念,日本潜艇早就采用了,早到1920年代后期设计的海大型潜艇,填角设计就已经实用化了。贴张角度合适、清晰点的照片,这是稍后出现的海大7型。! J4 @- x' ]% T5 ?2 i$ q& ^5 K8 A
4 t" L# x2 y4 y6 E- d
1 v0 b0 u) q& ~4 c0 R5 Q; w* X1 O( _
海大7型潜艇。早在1920年代,日本潜艇就采用了填角设计。% a ?7 ~4 J% E
. z1 _' E3 q& ~% ^& d8 R
9 {" ~/ ~7 Z) L. K. `( d% Q
7、高级军官有舱房1 S5 A$ o. z* L2 n9 \. ]2 Y
" i- M: F* H- y9 j. f
狭窄之外就是没有私人空间,潜水艇上除了厕所和浴室之外,看不到像门的物体。
: D+ A* s: r2 X. w" K
: w5 }+ O+ @+ r3 j5 \4 O j: ^' B“追寻士兵”帖子里有这么一段,感觉原作者杉山隆男写得有失偏颇,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
. s- K8 R) E6 Y9 r
$ x2 a$ ^8 Y/ F. r% l% m% [# N2 \: f海自的潜艇上还是有舱房的,艇上的高级军官,诸如艇长、副艇长,三大部门(鱼雷、航海/观通与机电部门)的部门长、译电员之类,是有独立舱房的。各国都如此,海自也没能例外。海自潜艇排水量还是比较大的,隔出几个舱房来没任何问题。5 L+ M9 n$ o7 [! s8 o2 l
7 M* {) Y0 o, W5 H9 U附张照片,这是汐潮级“秋潮”号舱内拍的,现在海上自衛隊呉史料館露天展放,对公众开放。汐潮级很老了,早已退役了。
8 ]( l0 n6 d7 t! C" c7 n2 p" F! }2 i. W3 v4 O0 L
放狗搜了一下,杉山隆男还曾随海自的潜艇出过海,他这么写可真不该。( K0 \/ g' z/ q% f G! D/ k
& B8 d$ F$ E/ |* Q" |
1 j1 j0 y! t$ I
汐潮级“秋潮”号舱内。海自艇上高级军官是有独立舱房的。
; Z' z8 U* \& ~% Q. m5 z$ l8 N
4 ]% J/ b/ h# {% i& i- W2 ~+ X7 T2 @/ m3 k& u* S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