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果俄罗斯有PL-15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4: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必须说,这基本不可能。这是直接向俄罗斯提供先进军事技术了,中国不做向冲突战场提供武器的事,俄罗斯也没有提出过这样的要求。但这依然是个有趣的假设性问题。
) ?& e4 z2 T/ X2 ]1 k. R2 x: s9 j" E6 t) S( I/ e7 C, p" ]# Y0 \
首先必须解决PL-15如何挂上俄罗斯战斗机的问题。俄罗斯战斗机并无现成的与PL-15配套的能力,但并非做不到,而且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费事。
! s) B; |1 K4 B
, ^3 \( z# @% C在硬件方面,需要解决挂架和接口的问题,中国和俄罗斯都有能力解决。苏-35、苏-30SM在本质上与歼-16是同源的。歼-16携带PL-15没问题,苏-35、苏-30SM也可以在有限的改装后做到。9 M; x! j8 v  T, G9 G2 x  I- p" v

; Y  \- ?5 ~3 T3 v  |" C( q. ]  k在雷达方面,俄罗斯雷达和中国雷达完全不是同一回事,但打通数据总线也同样不是做不到的事。中国已经打通苏-30MKK到国产武器的数据总线,这可以成为苏-35和苏-30SM的改装的基础。更好的是:PL-15是主动雷达制导,发射时只需要概略引导,数据的丰富度和更新频率要求没那么高;在中段飞行时只需要数据链指令更新,这也只是相对低频率的断续更新,与连续波照射是两回事,适当的设备更新也可以做到。& p5 h. O5 B+ `$ @
. p5 d" u+ ^! W# p  o8 E9 w8 Z
一旦进入末段,弹上雷达启动,进入导弹的自主制导阶段,机上设备就无关紧要了。
( ], K4 ]7 _: T5 O' q3 a# E! P& n; c/ W2 }
这样相对松散的结合正是F-16在中期升级(MLU)之后具有发射AIM-120的能力的主要原因。换句话说,PL-15与苏-35、苏-30SM也只需要松散结合就能使用。苏-35、苏-30SM的被动相控阵雷达当然比不上歼-10C、歼-16的主动相控阵雷达,但依然有足够的探测距离、多目标能力和抗干扰能力,起点比F-16MLU高多了。. p2 b% P) i1 B2 B; U3 \. C
! s' [8 j5 K- g+ g& v+ E( \+ R
一旦苏-35、苏-30SM装备了PL-15,俄罗斯空军在乌克兰空中战场的态势就完全不同了,乌克兰的F-16、米格-29就很难生存。掌握制空权的俄罗斯空军下一步就是用反辐射导弹、制导炸弹等执行防空压制(SEAD)和防空摧毁(DEAD)任务。逐步瓦解乌克兰防空后,可以做的文章就多多了。
3 a. n6 f0 ^7 n" o+ F: K$ d8 }
& s4 b+ Z/ T7 G. ]6 O4 o% N3 `" \' w在很长时间里,俄罗斯空军没有发挥多大作用,主要是忌讳乌克兰防空的威胁,然后才是乌克兰战斗机的威胁,本身的超视距打击武器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大给力。现在俄罗斯超视距打击武器得到重视,俄罗斯空军不再需要靠飞机抵近用铁炸弹拼刺刀了,而乌克兰空中力量只是得到了西方F-16和残余米格-29的增强,数量和质量都不如印巴空战中的印度空军。; N% V8 }( Q' _1 F% I& w' m

) q7 H& L1 D$ {: A6 [与在地面一样,俄罗斯并不需要一举打垮乌克兰空军和防空,只要慢慢磨耗就行。因此,在超视距上吊打是最有效的,PL-15在印巴空战中的作用充分证明了吊打的有效性。
& S3 k7 F- N( I$ Z+ B9 ]- A% i; c
7 U0 G! k* s3 z% T俄罗斯空军并不是没有中程空空导弹,但R77的射程短了,至少对AIM-120一点优势都没有。R-37M的射程更大,但这在本质上是拦截轰炸机用的,打战斗机的话,机动性不够。PL-15是完全不同的新概念中程空空导弹,不仅射程非常给力,还有充足的能量和机动性,主动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更是先进出几个数量级。根据印巴空战的经验,乌克兰的F-16(还是早期的)和米格-29在PL-15几乎毫无生存力。6 S' W5 [( b0 s/ c' W7 X5 w, P
  _# u, q; F' Z
不过,这只能是“畅想”,不大可能发生。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7-2 03:17 , Processed in 0.03667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