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0-4-8 10:45 |
---|
签到天数: 227 天 [LV.7]分神
|
本帖最后由 xiejin77 于 2024-12-17 18:34 编辑 ! _) v9 h* H* g; @$ {2 E6 m
( n9 I# F% v. B
一
$ e1 |( Z# I7 }2 |7 O自从看了辛德勇教授的文章,我就想起了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其中有一则《理水》,写一个考据家非要证明大禹是条虫。这考据家拿着放大镜,一本正经地说:"虫字中间这一横,就是他的胃。"当时读来只觉荒诞可笑,如今想来,却觉得这位辛教授,与那考据家倒是神似。
. s3 x) L% s+ r- o4 L; P* d7 ~, V* k8 H. ?5 h4 x$ a
这不,他又闹出新文章来了。说我们过的春节不是春节,用的农历不是农历。为什么?因为他在故纸堆里翻出几张纸片,上面写着历法演变的只言片语。于是几千年的传统,在他的考据下,顿时成了一场闹剧。. `+ c2 Z- O6 c8 Z
7 E/ ]5 @8 X, R8 ~: y0 h9 `) ?. @0 L
这种考据,真令人拍案叫绝!
! ]0 q# d- w% ]. [) `1 d6 W" P/ L7 C4 P D" l
要是让教授老家的乡亲们知道,他们世世代代过的年都是"冒牌货",不知会作何感想?大约会像《理水》里的大禹一样,对着考据家苦笑吧。' M$ o, Q" z2 A1 k4 s _
/ O/ U: B# b& k9 X, E* i9 Q2 }
二2 D, P6 U Q0 p7 d A& i
辛先生的本事,远不止于此。他对中小学教材,更是看不过眼。这也错,那也错,恨不得把整本教材都给改了。在他眼里,连小学生也得懂得考据,否则就是"被蒙蔽"了。
, v/ U4 K r: g$ b* i% z/ U: s2 t" M
7 a# _* @# p% P X想当年,我们读小学课本,知道黄河之水天上来,知道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些故事,让我们对历史生出兴趣来。可在辛先生看来,这都是"误人子弟"。2 |; M4 U/ K7 }3 l
0 H9 m! M2 f9 T+ u依他的意思,小学生也该拿着放大镜,去研究"虫字中间的一横"。到那时,怕是连"上学"二字,也要考据一番:究竟是"上"学还是"下"学?是"学"还是"教"?
$ \; u) s% z7 w* C: k7 ]
) d0 D; ~5 }- A w# b三+ N. a6 b& t9 D2 T
最绝的还是他对龙文化的质疑。在辛先生看来,没有考古证据,就不能说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依这逻辑,怕是连"炎黄子孙"也得改口。毕竟谁也没挖出炎帝黄帝的牙刷来,谁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存在?+ H6 [6 s/ Y g5 r. o: `
( b1 I7 ?+ ~: V6 N' ?于是,辛先生偏爱野猪,说野猪崇拜比龙崇拜更普遍。这话说得妙!依我看,不如改叫"野猪子孙",还能顺便为养猪业做贡献。想来各家门口贴的"福"字,也该改成猪头像才对。$ L( S4 u0 ? m
8 `7 r: u9 U1 Z这种考据,不禁让人想起《理水》中那位文化人,见了大禹治水的功绩,第一反应就是:"这些话都没有左证,都不足为据。"
! v% C: w3 \. U7 Y$ \8 x6 j
0 i( t( M4 H+ }四- x% i; g2 Q& f
看辛先生这般折腾,倒让我想起了一个老故事。从前有个秀才,十年不中,整日指点江山。一日见街上卖文昌笔,非要和小贩理论。说自家有祖传神笔,那才是真品。旁人笑问:"既有神笔,为何还是不中?"秀才羞得连夜逃了。
3 }- X( T1 ]# o/ a; A
& p( q* R: b5 T: a辛先生虽为北大教授,却总觉得不够。评不上一级教授,就要否定一切"通识";得不到应有地位,就要挑战所有"共识"。这般心态,说穿了不过是文人的酸气。
' g: F% u/ Z1 m. V0 d
/ ^* T% @6 O" [7 F) J8 b5 S8 ]! w五
) F: n" k" @+ ]" e/ {更可笑的是,他常常推说"洋文不好"、"不懂图腾"。堂堂北大教授,连查资料的本事都没有?这哪里是学者的态度,分明是在学那市井无赖的伎俩。
. s( u5 D2 x2 V5 |5 |1 e' e; Q9 S0 `9 d j% n/ u1 `
这让我想起《理水》里的另一个细节。那考据家在证明大禹是条虫的时候,忽然被问到"他吃什么"。考据家立刻搪塞说:"这个我没有研究。"# g- }8 c- |5 q
* ^+ Y& d! x- w: X7 ]; X辛先生否定传统时何等气势凌人,可一旦被问到综合论据,就立马躲在"不懂"的遮羞布后头。这前后矛盾的做派,不正是那考据家的翻版吗?- C. }6 ]+ l/ l# m- T
\2 O8 b; Y* G# `7 g& \, [* E- c0 y
六
+ B7 v& d7 C- J3 {钱钟书先生说过:"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辛先生的问题在于,他把书都读到了牛角尖里去了。一门心思要标新立异,却忘了学问的本分。
' @0 p' ~ {7 l3 I% a. z' R' `* T2 a6 ]6 h
试问:翻遍典籍,若只是为了否定传统,这算什么学问?考据考据,若只是为了标新立异,这又算什么考据?( N4 g9 K1 i9 {; x. B
; K$ J* l1 ]; W
想起鲁迅先生笔下的考据家,他们也是读了满腹经纶。可到头来,不过是在用学问来折腾学问。辛先生今日的作为,与之何其相似!
7 F, X' o1 o/ S9 O, f( \) V
' P7 ]$ ]7 X l2 U七$ K7 }1 F G6 k% e# ~" U; _
最近,我常在想一个问题:这位辛教授到底是真有学问,还是在借学问来出气?: J, q7 S" ?) A( B$ x
/ m$ z$ p5 v7 B, }- b7 c
若说他有学问,那也是有的。可这学问却像是磨刀石,专门用来砍伐传统文化的大树。每一刀下去,都是冠冕堂皇的"学术考据";每一下都是振振有词的"史料证明"。0 t# o3 l8 x" m
% a$ s: |' G/ _5 W3 i$ d若说他是在出气,那也像是在出气。评不上一级教授的怨气,在他笔下化作了层层考据;得不到重用的愤懑,在他文中幻化成句句质疑。
/ v5 {$ u7 ~" P+ K
; V8 T4 f6 h `( Z$ g8 B2 X这让我想起《理水》结尾时那句话:"假使大禹真是一条虫,那么他总比你们这些人更可爱,因为他知道怎样治水。"
/ l! R) ?% M( X3 j& o. q E
8 M! M$ m7 Z8 x( E是啊,就算春节真有历法上的偏差,那也比某些人的吹毛求疵更有意义;就算教材有些不够严谨,那也比某些人的咬文嚼字更有价值;就算龙的图腾缺乏考古证据,那也比某些人的标新立异更有分量。
7 D# a$ S8 x/ J, ~" y) F# i" O1 w* M, r
八
4 m# X6 u ]1 J8 i4 I: P话说回来,倒也不必太过苛责辛先生。他这种病,说到底是"考据病",是书生的通病,只是发作得比较厉害罢了。+ Q m- X* c' k$ `
) p* L" |2 w. n k* v( z3 I* H且让他继续考据去吧。让他证明大禹是条虫也好,证明孔子是外星人也罢。反正我们该过年过年,该上课上课,该认龙认龙。
6 q; u v" B0 c @9 e
. R6 p( `) d0 d5 x6 E至于他的考据,大约会像《理水》里那考据家的论文一样,注定要"收入《什么什么丛书》里,给别的考据家考据"吧。4 r, k9 `" O4 Y5 c& I
8 j A) \% y5 v
这世间的事,真真假假,本就难说。只可惜有些人,非要把假的说成真的,把真的说成假的。这种人,比那些认假作真的人,不知道高明到哪里去了!
9 ~0 \7 f4 [4 N' M7 Z- W" N" x+ E# Z- ~+ T% o; Q; C
九
% o( ~+ @6 q" w$ W; @& R* U n/ d N昨晚打开微信,便看见公号推的一则新书广告,是教授的新作。
6 _/ a, M: k' ~8 u4 n4 {7 `. P# z+ T& A
" n4 F+ ^0 B: u* @( W啊哈!这下可算是明白了。
# ?7 y+ G7 l3 _4 J) F% D: u" W1 d" ^4 m- P2 K k) O2 o
原来这位教授的种种"考据",倒像是在为出书做铺垫。先是闹出些惊人之论,引得众人热议;待到口水战正酣,新书适时推出,岂不正中下怀?
: e, D" V7 p. B3 M9 Z, Z
1 t0 C2 a' |8 `8 F- [; R想起前些日子他在媒体上的慷慨陈词:"我这个人向来特立独行,不随波逐流。"现在看来,这"特立独行"倒像是在打市场的算盘。
3 [( V$ a! L& k/ N/ R8 P! f/ Y, V, |( X$ ]/ t2 H
这让我想起《理水》里那个考据家的另一面目。他不光在考据大禹是条虫,还在盘算着怎么把这篇文章卖个好价钱。那些看似严谨的论证,骨子里却是铜臭味。 p4 t3 }2 Y K0 @; s/ ~# b, G ^
1 z [* s9 P& ~4 O& a! [2 r7 c& {
如此说来,辛教授的"另类"倒有了新解释:既要标新立异以博眼球,又要投合市场以谋利。这般痕迹,竟与那些网红学者如出一辙!
- j# W( w0 P$ I) n/ d5 r! \
* C' h" s8 `& |% f, _记得去年有个"杠精教授"也是如此操作:先在网上制造争议,待到热度够了,新书立马就推出来了。这些人啊,真真是把学问当成了生意,把考据变成了卖点。
# l! r: Q9 F; Z$ r0 |, j; K# i4 x$ I* M
3 `1 m3 Z; Q7 m( S难怪辛教授处处要否定传统,事事要标新立异。这哪里是什么学术追求,分明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营销大戏!, ^! a& h b* L: L+ x
" Y& H; J, y E
想来他日后还会有新书问世。也许会考证孔子是个商人,老子是个作家,说不定还要证明关公是个走镖的。只要噱头够大,争议够多,书就能卖得动。
4 E& K' t3 s9 W- c
; f$ _/ P$ j8 b- `/ P( _$ H1 ]唉!说到底,这也不过是市场经济下的一种生存之道。可惜了那些被糟蹋的传统文化,可怜了那些被掺假的史料考据。/ I: e8 ^1 P% ]) n4 |
6 s' Z3 n$ E* Z鲁迅先生说:"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如今看来,不光是相轻,还要相利:你争我夺,你骗我诈,都要在这文化市场上分一杯羹。8 Z: M- s6 ]3 ?
3 H+ N0 D, ?5 I$ d回头细想,那考据大禹是条虫的文人,倒还有几分可爱。至少他只是在书斋里自说自话,没想着把歪理邪说搬上书架,变成商品。
5 }0 C5 j+ O& D: o& j
5 W/ b8 U6 `% ]) T罢了罢了!让我们学着老百姓的样子,过年就是过年,上课就是上课,认龙就是认龙。至于辛教授的新书,就让它在书店的货架上自生自灭去吧!7 x& _& x$ Y, Y" h
" V( x1 _7 j- C6 k+ B这世间的事,本就是真真假假难辨。但如今的某些学问人,却要把这真假都变成生意。较之古人的迂腐,今人的精明,不知道是进步还是堕落!
1 |! c) Y. h# I4 M8 z+ ]
5 O, [# F$ v1 T6 r }教授出书,本是好事。可若是为了出书而否定传统,为了营销而制造争议,这般学问,还能叫做学问吗?
3 a/ _+ o; K" C" z
M. [7 v$ s% O) N想来鲁迅先生若地下有知,见了这等事,怕是要再写一篇《理水》,把这些"新时代的考据家"都给写进去了。0 y* H1 d6 N: N5 f
( @+ I/ h; p% y* k3 N
后记7 H: B* V2 B- |1 h
写完这些,我忽然想起鲁迅先生在《理水》后的注释:"这篇虽然是旧作,却还没有完,因为大禹的故事,实在并不如此简单。"
/ d+ @9 y; |: }1 s
2 f7 M7 g$ u5 ?2 U/ a9 i5 A- V是啊,辛先生否定的那些传统,又何尝如此简单?只可惜他不懂,或者是不愿懂罢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