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叙利亚内战和乌克兰战争中,炮兵的威力再次令人肃然起敬,但人们对炮兵的实际作用依然认知模糊。制导炮弹实际上是炮射导弹,“一枪一个敌人”。疑问永远来自密集的“铁炮弹”的轰击。1 O6 F5 S7 F, n. n
2 Y9 N4 D! r/ N8 h
在1988年,美国陆军炮兵司令部组织了一次实弹研究,以确定苏联式的高密度炮击在战场上究竟有多少用。美军用155毫米重跑和高爆弹模拟苏军炮兵。, A p* p4 {1 [( r# O
]' H3 l# r# [( Y* p
在第一轮试验里,美军炮兵用苏军炮兵战术和标准弹药消耗量,对暴露中的单兵(用假人代替)、卡车、M113装甲车、M577装甲指挥车、M48坦克进行射击。三轮射击下来,每一轮发射56发炮弹,碰炸与空炸各半。对暴露单兵和卡车的杀伤恰如预料,惨不忍睹,但对装甲车和坦克的损坏超出预料,67%丧失战斗力。
2 N+ l+ `- ^: b. o, T+ O
, `# M9 v7 f- Y尽管在试验中直接命中一发也没有,155毫米的爆炸破片造成意想不到的损坏。轻装甲直接击穿,履带被打断,观瞄设备被打坏,一辆装甲车还起火燃烧。试验结果明确表明:密集射对反装甲是有效的。' v, c9 o( e9 V) M7 ^* z
+ {% ]; S. T( w" j4 S- l+ T
4 \7 [1 i$ N+ K# d5 o
M577的装甲被打穿
$ l2 |$ _/ [' P3 R2 x# Q0 |* Q) L! y, [) O- `% w, N V! X
5 @9 y( c+ c) ~装甲车的火炮和外部设备被打坏: q0 E6 d+ p# A6 `( \
0 W5 [. |; u5 N* W$ c9 R9 x- ~
第二轮试验延续了7个月,研究重点是直接命中的效果。有意思的是,对于高爆弹来说,直接命中的效果不及空炸效果,空炸的破片打坏了炮筒、观瞄和其他外部设备、发动机散热器、底盘部件等。
! v1 }" p; ~& }2 y. H4 t
! I R' m* E6 {. x9 t! U
1 A4 X( C/ q% X" g第三轮试验最火爆,一个完整的加固工事特意造起来,还有壕沟、掩蔽部等,一个机械化步兵排部署在这里,当然全部用假人代替。坦克、装甲车、人员、装备都按照战斗要求隐蔽布置好。24门155毫米炮发射了2600发高爆弹,以达到50%的杀伤率。确实有50%的装甲车、坦克达到“任务摧毁”(mission kill)程度,也就是说,尽管没有打成零件,但已经失去了战斗能力。试验没哟计入烟尘、观瞄失准、精神崩溃等因素。
% j2 b% c+ N- c7 s2 P6 D. E
6 C3 R0 m- `9 B- V5 c* a: a4 ]
* ^" {# R: W U酋长A41挨了一枚近失弹后! P4 T* H1 \4 @! H+ ?0 j" U
# [! j, ^# d# ~, t& a
8 o" U7 L# l7 y+ C( f8 r
装甲车履带被爆炸摧毁8 ~, C5 E) r4 c8 d5 p+ Z' Q
0 |% A- l& B \5 B9 S6 I& T6 }
最后结论:- q4 E7 B$ z$ P9 T; w3 X
8 l* k/ c1 r0 l1 \8 B1、一枚155毫米炮弹从顶上直接击中确保任何车辆都被“任务摧毁”
+ Q# J. @# s8 S6 z3 L8 n V2、30米内的近失很可能足以达到“任务摧毁”# [" y2 Y% |! x0 \
3、装甲车及车载人员对密集炮击特别脆弱
* w! n r' r% a
, P; I. g! C% o6 d! G. o# \
8 m2 Y- M" j J2 N7 P
一枚155高爆弹的威力6 w& v- P% k& I* f, V$ q1 e/ d
% L9 ~, X8 b( b; A+ E4 F* q9 H0 O
3 ^* c$ l) w3 _! I. C/ @
坦克在被这样击中后,看似装甲还算完好,但爆炸的冲击足以杀伤车内所有成员
9 w7 \( }9 p+ f* g+ Z( P& U, m
! Q$ n; a4 _$ M; y0 V6 O6 N
1 g t8 S# M+ J' u
这是乌克兰坦克纵队被俄军122毫米“喀秋莎”覆盖后的样子2 {5 w4 H' P% F5 [1 V$ i
- l& e) G6 Q, f% V( G& f
看来,密集炮击对装甲集群是管用的。暴露的装甲集群在先进火控的引导下,可能在冲击中就被炮击瓦解。在构筑工事中的装甲集群好一点,但失去了机动性,最后也是死路一条。5 T1 ~9 p. B4 d
: {$ I3 p; h. a2 K但是建筑群就是不同的问题了。要么美军炮兵再来三轮试验,要么到阿勒颇、巴赫穆特去实地统计一下。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