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2-6-15 18:38 编辑 # k( \) T0 c% w
8 D2 u% J/ {+ x0 a; B2020年武汉疫情后,中国经济迅速V形反弹,曾经热烈的是否应该直接撒钱拉动经济恢复的争论迅速消散。2022年上海疫情后,中国经济受到影响的面更大,程度更深,是否应该直接撒钱的争论再起。不同的是,这一次有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先例,不再是空对空的争论。& ^5 p6 K% y5 M% t2 _; S
$ L4 {" D5 n G直接撒钱从来就是高度争议的手段。这在西方称为“直升机撒钱”,最早在1969年由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他认为,在严重的经济危机时,中央银行可以直接印钞票,用直升机撒给感激的民众。
! q8 u/ a* r( e; M, t# M6 ~( y. V1 |/ { e# C$ l. }
支持者认为,直接撒钱比任何量化宽松都更加直接、有效地刺激经济。中央银行的撒钱直接通过消费者进入经济,避免了通过鼓励杠杆投资的间接作用和较长的生效时间。
8 \; M) `9 G! b* x9 \
6 p$ z: g1 T# q" g2 G) Q反对者认为,撒钱少了,不能有意义地补充民众失去的收入和基本生活开销;撒钱多了,财政负担吃不消。撒钱也要考虑各地区的实际生活成本,但联邦级的撒钱很难考虑这些因素,也容易引起地区争议。最大的问题则是引发通胀。央行印钱与经济产出脱节,就要引发通胀。微涨(一般认为以2%为限)有利于增长期望,是好事;暴涨则是有害的,远到金圆券,近到津巴布韦,例子不用多举。
3 U1 N$ T/ Q" F+ X
; A# w9 _/ s/ `" t( @撒钱一般参照最低时薪,美国、加拿大和其他国家大多是这样制定撒钱幅度的。撒钱也以居民申报收入为依据,只有低收入的人才能得到补助;超过一定收入后,补助递减;再超过足够高的收入标准后,不再得到补助。# o& N2 J& x3 R& q) |
3 W# P2 @( I. s6 C5 r/ [ U' y在理论上,直接撒钱是打时间差,用强刺激拉动强势经济恢复,而经济恢复强势一旦建立,就撤出撒钱,避免通胀恶果。一定的通胀不可避免,关键是及时收水,比如由美联储释放美债、收回美元货币,同时升息。. ?( G0 F2 V; x1 G2 ]# d
/ K- _6 w1 M. @: T. u% t0 J( C在特朗普到拜登期间,几轮紧急救援已经累计5万亿美元。这样海量的新印美元冲入市场后,自然拉动消费和零售高潮,与疫后供应链问题完美互动后,在特朗普末年通胀势头已经抬头,但低收入群体有直接撒钱垫底,中等收入群体有积蓄可啃,还有疫期居家、消费减少对冲,一时问题还不大。
y: S- U9 ^# [+ z6 r) m
1 ^% r: e$ j/ K/ e3 o4 G疫后经济恢复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公共卫生问题。美国和西方的防疫抗疫政策反反复复,封禁、开放反反复复,经济恢复时断时续,期望的V形反弹没有发生,反而拖成L形。脆弱的恢复势头使得美联储迟迟不敢加息,通胀势头拖成通胀顽症。" K) I' F7 s& I& D8 m, S% o
3 S: l5 p' B) G另一个问题是直接撒钱压抑人们再就业意愿,与其回到最低时薪的工作岗位,不如继续拿补助。这使得大量最低时薪行业被迫增加工薪,额外的工薪成本自然打入产品与服务,间接推高通胀。这个通胀因素在撤出撒钱后都不会自然回落,而是固化下来了。7 J2 q5 X, ~; b
- E) S+ P+ X" ^" ~& X6 S* e
当前美国“就业不错”,但大量就业正是零售、保洁等简单劳动力。更高的工薪从雇主的不得已转化为雇员的期望后,低收入就业进入怪圈,疫后各种服务行业用工荒与此有关。9 W$ q, c4 N5 s- a% r
1 q1 @& t, f' Y7 A. [( R
低收入行业提高最低时薪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提高最低时薪的有用性在于基本生活和消费水平保持不变,或者说中产阶级是就业主体,最低时薪行业的就业只是小头。如果最低时薪行业本身就是最大的就业部类,提高最低时薪成为水涨船高的数字游戏,除了推高通胀,什么好处也达不到。不幸的是,美国的疫期大撒钱促成的正是这样的水涨船高。, S# [. q+ U- n$ @9 D# l. R
. _+ n: T2 Y0 X2 @
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美联储的十二个地区分支之一)的研究表明,5万亿大放水对美国通胀的贡献为3%。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特意指出,具体数据并不重要,有可能不是3%,而是2.9%,或者3.1%,尽管对于美国那么大的经济体而言,0.1%都是地动山摇的。重要的是,大放水对通胀有巨大的影响。美国的撒钱力度在欧美最大,美国通胀也在当前欧美最高,很说明问题。" k) a5 j- I+ w* P3 C+ D* K1 K
5 A- W' s3 q" H/ c换句话说,如果没有特朗普关税,没有大放水,当前通胀就是4.3%,而不是8.6%。这是完全不同的情况。# n9 ~! a0 J- a/ U" d
5 m2 X/ h; P" U, o/ T, K美国通胀糟糕,欧洲也不好过。5月平均通胀高达8.1%,靠近俄罗斯的国家通胀更高,爱沙尼亚达到20.1%,可能是因为能源高度依赖俄罗斯的缘故,乌克兰战争爆发后,能源改变来源的代价巨大。8 J. \) S& d; X+ C* r
, X" D2 j; f z, g9 K- l 8 ?# y, e: g6 D+ a4 O' q# s
各主要国家从2020年来的通胀走势, `; w1 n2 A5 d
4 U# e3 r+ B( |' G, \/ p
! f* m. L3 h+ q1 ]* R+ ?% F各国的水多深、火多热,在这张行星图里一目了然; U" E. t4 e: I* o: k6 g
$ H" p" y9 T7 w# {! R+ `中国在疫后部分地区发放消费券,但不管在2020年还是当前,都是几十亿人民币级,与美国不可同日而语。疫期物价涨了很多,但消费券发放的量小,也只能针对性消费,可以认为对通胀没有多少作用。当前中国通胀“只有”2.1%,比理想的“低于2%”要高,但与美国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同时,消费券对拉动经济恢复的作用也可以忽略不计。
- p' s5 `3 ~/ r, Q
9 u- L/ t* R# C) L( c0 m! z那中国应该祭出大杀器:直接发钱吗?' `( i6 y9 T2 i, R. v7 s! {
6 A: {1 `3 r4 F9 y: w0 K% K
确实有很多呼吁,其中不乏“知名经济学家”,但美国的先例表明,这是走不得的歧路。* s9 d! j- y& B/ \: M! k: x
g% A6 @$ Z, l6 L8 T直接发钱在理论上依然有可能成功,美国“如果做到xyz”可以永远争论下去,但这不改变一个事实:只有在所有因素都在时机、程度上完美配合,直接发钱才可能达到目标而不引爆通胀。现实中,永远有太多的不可预测因素,每一步走错,都会引爆恶性通胀。经济恢复应该在坚实、可控的基础上,而不是豪赌。直接发钱在美国引爆通胀的直接间接动因几乎都可以在中国找到,中国大撒钱的话,没有理由能避免恶性通胀的结局。
, G: T9 p/ W+ t% y9 d, g2 J. b9 \; u/ p
具体来说,中国也有直接发钱的技术困难。
2 p3 ^$ o% P Y* f( g
# b6 b0 c0 P) G1 I( ]西方个人报税中肯定有偷税漏税的,但在大体上还是可靠的,这是撒钱的基础。中国没有健全的财产和收入申报制度,想撒钱都不容易在技术上做到起码的公正。" M {0 e+ Z. {' V% ^! [
) o0 S! L- q+ r中国人还有积蓄的习惯,再穷也不肯吃光用尽。撒钱下去没有变成消费,而是转入积蓄,就事与愿违了。
; |) y" f. N6 p/ e8 X, z# y7 c
2 C* [! K+ H- u. Z# [ S中国当然不可能无所作为,经济还是必须拉动的。中国的做法是高投资,通过建设和发展来拉动经济。在2008年,中国投入四万亿,通过铁公基强力拉出美国金融危机带给全世界的萧条,但高房价的危害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消化掉。新一轮高投资高达12万亿,会重复四万亿的错误吗?7 e+ w' V3 t) y @
7 `! ? D5 W" ^( [' V
一定程度的通胀是不可能避免的,但12万亿是流向新基建,以数字化、先进制造、新能源等为主,不是直接流向民生,着眼于制造就业、拉动就业,与直接发钱相比,相对缓效,但极大地长效。
1 O! h% K& S) K+ }6 ^# `: C6 J5 O" H' C2 h$ e, G$ C
同时,中国有相对健全的扶贫机制和经验,对于真正需要帮助的群体,有现成的办法扶贫,确保救急;也有足够多的办法防止出现大面积返贫。
; V) I2 O- S; E* D2 t1 o! u8 P9 L1 y( w" J& D4 C
中国经济面临很大的困难,但并不绝望。中国央行的基准利率高于美联储,通胀较低,有降息空间。央行确实降准了,但出人意料地没有降息。换句话说,还留着弹药,还远没有打光,根本谈不上动用直接发钱这样的大杀器。+ P* h$ n6 t- B# W3 \+ c! f+ Y0 Y
* x7 l' v$ f1 h: r' W+ `1 X武汉疫情之后,中国经济迅速V形反弹;上海疫情之后,中国也在尽一切努力,确保不会拖拉成L形恢复。上海近日新增病例持续在低二位数水平,必须继续保持警惕,但恢复生产、恢复生活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争取V形反弹,确保U形回升。$ i, }3 w @1 P \
! M/ ^# n% v. p* A; S动态清零肯定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但中国拒绝躺平。四月以来,美国每天新冠死亡人数在400-700人的数量级,按照人口比例推算,上海每天新增阳性都不到这个数字。动态清零的成果是显而易见的,必将反映到可持续的经济恢复,而且不会需要太长时间。新冠改变了很多事情,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变,世界还更需要中国了。武汉解封后的恢复就是先例。
( t; [' P) |3 g( M( n2 Y! X: a& ?( _( Z% p2 g
现在需要压住阵脚,沉着应战。国际国内各种困难也不容许中国慌乱,更是不能慌不择路,走上直接发钱的歧路。3 F7 D0 H9 y7 f2 r6 d) U0 O: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