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3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旅游] 维也纳——欧洲行之五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9-4-30 09:37
  • 签到天数: 532 天

    [LV.9]渡劫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18 17:46: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就爱抬杠 于 2012-3-18 17:47 编辑

    我们来到了维也纳歌剧院。一天开放两次,下一次是下午两点。利用这个时间,我们先乘地铁去维也纳市立公园。第一次乘维也纳的地铁,感觉有些不习惯。一是没有验票机,随便出入。他们采取的是抽查的办法,一旦查出,罚款比月票价钱还多。票是随处可以买的,我们的日票就是在宾馆买的,用前在进站口打上时间戳,就开始计算24小时有效期。若是买单程票,就是75分钟的有效期,和在阿姆斯特丹一样。二是车门不自动开,需要扳一下把手,使得在伦敦坐惯地铁的我们颇不习惯。后来发现欧洲大陆上都是如此,回伦敦倒情不自禁地去伸手按按钮了。

    维也纳的市立公园紧靠河边,但河水基本干涸。这个公园最著名的就是一些音乐家的雕像。在雪松旁边的管内琴大师Bwcknu半身像,抒情曲之王舒伯特大理石全身坐像和大理石拱门内约翰·施特劳斯拉小提琴的金色雕像等等。最著名的当然就是这个施特劳斯像了。像旁有中国人在卖画,过了一会儿又是一大队穿西装衬衣不打领带的中国人纷纷照相。在市立公园里有一个施特劳斯经常演奏音乐会的小广场,还有一所可以容纳150人的音乐厅,冬季就在这里举行音乐会,夏季则在广场举行露天音乐会。音乐厅前有座青藤环绕的亭子,是施特劳斯拉小提琴的地方。在叙述施特劳斯音乐生涯的黑白电影《翠堤春晓》中,就有这座亭子和广场举行小型音乐会的场景。

    坐了一站U4,来到了金色大厅前。此处的地铁站十分有特色,象是王宫的入口,也算是巴洛克式建筑了。维也纳金色大厅是世界上千万人向往的地方,是各国音乐爱好者心中的圣殿,但圣殿却不向爱好者开放。每每见国内报纸上报道中国民乐进军西方音乐界,指的就是在这个金色大厅中演出了。无奈大厅中一年那么多演出,根本无人顾及是不是有什么中国民乐。无论是在伦敦,还是在巴黎,维也纳,时常可见卖艺的中国人,但演奏的还是西方乐器,画的还是西方绘画。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不再乞助于西方的承认呢?就象那个倒霉的诺贝尔文学奖,不是说高行健就一定不好,一定水平低,但如果给他文学奖,公平的来说,又有多少中国人该得奖呢?金色大厅路对面,是勃拉姆斯的雕像。也许是因为没有着意去找吧,始终没有见到贝多芬和莫扎特的雕像。再往南,就是瓦格纳宫,不知道此处和希特勒最喜欢的音乐家有什么关系。

    维也纳的歌剧传统有350年的历史,素有“维也纳的灵魂”之称,维也纳歌剧院与意大利米兰斯卡拉歌剧院、英国歌剧院、美国大都会歌剧院并称世界四大歌剧院。歌剧院始建于1861年,历时8年完工。1869年落成时,首演莫扎特的《魔笛》。当时人们突然发现歌剧院的地面略低于地平面,报纸纷纷就此责难,皇帝也极为不满,两位建筑师因恐惧先后命丧黄泉。听导游说,正门台阶正对着的墙上的两个小小头像就是这两个倒霉的建筑师。

    剧院是罗马式宏伟建筑,外观方正,饰有许多骏马雕塑。总面积9000平方米,前厅和侧厅都用大理石砌成,廊柱流光溢彩。剧院的设备极为现代化,空调、音响、控制灯光、移动舞台以及排练厅、录音厅内所使用的电视和电子设备都是一流的。设计最独到的是移动舞台,纵深46米,由几层平台组成,可随意升高、降低或转动。舞台面积是观众席的2倍,可是一点儿也显不出来。。观众席位于剧场中央,共6层,可容纳1642人,座椅一律枣红色丝绒镶金色,显示着歌剧院的高雅和气派。其中第6层上有567个站位。剧场四周是包厢,共5层,每间可容4人至6人,皇帝包厢则要大得多,而且金碧辉煌。也许是因为国内音乐厅设施也已经很先进了的原因,我倒并没觉得这的座位有多么高雅和气派。但是每个座位前都有字幕显示屏,倒是从未见过(好像上海大剧院有,记不清了)。是靠后安的走线管装的,显然也没有太长时间。

    维也纳歌剧院有两个芭蕾舞练习厅、三个剧团练习厅、一个大彩排舞台(346米),还有10个独唱演员练习室,数十个演员化妆室,以及一个电视台转播室。歌剧院每层楼都有休息大厅和走廊,这里陈列着许多出自名家的精美油画,表现曾在歌剧院演出并获得巨大成功的歌剧题材,如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舒伯特的《家庭战争》,贝多芬的《费德利奥》。此外,人们还可以看到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施特劳斯父子等音乐大师以及歌剧院历任经理的塑像。
    据说歌剧院的演出票价很贵,要提前预订,如逢名演员演出,则需要提前几个月预订。但是我们一直可以看见歌剧院外有很多身穿类似博士服的古老服装的人在卖票,看来并非此话并不确实。

    出了歌剧院,已经三点了,急匆匆地连忙赶往美泉宫。美泉宫就在我们回宾馆的路上,但一会儿看完后我们还得往城内赶。出了地铁,“不识字”的我们只好问路。路边的状似卖报纸的人非常热情,告诉我们有三种选择:一是沿路标左拐,二是右拐,三才是最近的路。他索性带着我们走,穿过了一个大厅。一边问我们是不是从中国来的,在这待几天。得知我们第二天就要走,显得有些失望。但还是说,来维也纳怎么能不听音乐会呢?原来他是卖音乐会门票的,我们穿过的那个大厅就是晚上的演出场所。很遗憾,我们没法听从这个热情的人的建议。

    美泉宫共有1441间房子,但只有45间对公众开放。这里也有Audio Guide。但缺德的是,只能快进而不能后退,参观路径也是如此,这点就不如英国了。整座皇宫的建筑豪华壮丽且精雅细致。在宫殿内部的镜厅里,年轻的莫扎特曾举行了第一次皇家独奏音乐会。宫内还有两间屋子专门陈设中国青花瓷器和福建漆器。陈列中国瓷器的屋子名叫“蓝宫”,又称玛丽亚·特蕾西亚的秘密餐厅。在她召集秘密会议进行磋商时,从地板上会升起一张桌子,上面摆满了饭菜。1918年也是在这里,奥匈帝国末代皇帝签署了退位诏书,黯然结束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宫内有哈布斯堡王朝历代帝王大摆宴席的餐厅和华丽的舞厅,奥地利政府现仍在餐厅内设宴招待外国使节,或在舞厅举办舞会。我们进去的时候正在布置,可能是晚上有什么活动。宫殿长廊挂满哈布斯堡王朝历代皇帝、玛丽亚女皇及其16个儿女的肖像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皇后玛丽·安东尼特少女时代的画像。

    在弗兰茨一世和皇后希茜的卧室里,蓝色丝质窗帘低垂,红木家具古色古香。据说家具是维也纳家具制造者协会送给“家具制造者”弗兰茨一世的结婚礼物。根据哈布斯堡家庭的传统,皇位继承人必须掌握一门手艺,弗兰茨一世就是木匠。卧室的墙上装饰满了洛可可风格的图饰,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墙上真人大小、由著名画家winterhalter所创作的希茜和丈夫的画像。画像中的希茜是那样的超凡脱谷,阳光般的金发,天使般的身材和面孔,独具一种母仪天下的美。看过电影的人,无不为导演挑选演员的独到眼光而惊叹,实在是太像了。

    从美泉宫出来,天已擦黑,我们急匆匆又赶往市中心,去完成我的四大愿望。其中三个都和圣斯特凡教堂有关。昨晚只来得及看了一眼教堂的尖顶,今天要绕到那一面去看一眼圆顶。绕的过程中,还要寻找一样东西。教堂前面的圣斯特凡广场早先是一个热闹的集市,教堂外墙的一个金属尺就是中世纪的遗物。当时买卖双方发生争执,可以用它作标准。整整绕了一圈,圆顶当然看见了,金属尺也找到了,原来就在教堂的正门口,镶在墙上。不过有两根,一长一短,不知道哪一根才是标准。

    南北向的克恩顿大街连接圣斯特凡广场和国家歌剧院。在大街靠近大教堂的那一头,有棵铁树桩--stock-im-Eisen。这个节节疤疤的老树桩是中世纪迷信氛围的一个遗迹。据说在维也纳森林与该市这一地区毗连的时代,它是这片森林的最后一棵树。不过今天这里离维也纳森林已经有打车240先令的距离了。打短工的锁匠一到维也纳就要在这个树干上钉一颗钉子,以求交好运。这些钉子至今仍在树干上。

    到底在哪呢?第二天就是万圣节了,四处都是游荡的孩子,一个孩子身穿白袍,头戴面具跑到我们身边,啊的大叫了一声,以为吓着我们了,冲我们直乐。 找了好一会,还是我们一个朋友注意到了街角有个玻璃罩子。跑过去一看,正是它。不过连个说明也没有,我拍照的时候,周围的人都显得很奇怪的样子。基本上就是一棵枯树干的样子,上面都是钉子头,说难听点,有些像癞蛤蟆的皮。

    维也纳有两种独特的“饮食”文化。加上引号是因为称它们为“饮食”有点名不副实,但一时又找不到更好的词。

    一种是霍里格小酒馆。“霍里格”是从“Heuriger“这个德语形容词派生出来的一个名词,意即新的、今年的,因此,霍里格小酒馆又意译为新酒酒馆。它们通常是在郊外的颇具特色的小农舍:门上一段松枝、一小枝枞树,或是用冬青编成的花环,外加
    一块招牌。门上的植物挂饰和招牌则表示:“本店自酿新葡萄酒已上市。”但时间紧迫,没有机会尝试了。

    另外一种就是著名的维也纳咖啡馆。咖啡是维也纳人津津乐道、颇为自豪的一种东西。维也纳人甚至把它和音乐、华尔兹相提并论,称为“维也纳三宝”,可见维也纳人与咖啡的情缘。有人说,维也纳是“五步一咖啡”,这也许是诗人的夸大之辞,但维也纳咖啡馆数量不菲却是事实。“音乐之都”的空气里不仅流动着音乐的韵律,而且弥漫着咖啡的清香。

    喝咖啡在维也纳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在一种悠闲的气氛中,人们只要付一杯咖啡的钱,就可以在咖啡馆会友、下棋、看书、写书、读报(通常会提供许多国家的报纸),或在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看电视。某些咖啡店有自已的一类顾客,大多数咖啡馆里则是各类顾客云集。维也纳最出名的咖啡馆是位于市中心区的中央咖啡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这里一直是著名诗人、剧作家、艺术家、音乐家、外交官们聚会的地方。有人说这里是奥地利许多诗歌、剧本、小说的摇篮,这也许有些夸张,但是当年音乐大师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圆舞曲王朝”施特劳斯父子等都是这里的常客。今天的中央咖啡馆生意十分兴隆,但不管里面多么拥挤,客人还是想呆多久就可以呆多久,这是维也纳咖啡馆百年不变的传统。在维也纳还有许多知名度很高的咖啡馆,他们总是与一些过去或现在的知名人士有着密切关系。维也纳人喜欢如数家珍地告诉游人,哪些艺术家和作家在哪一家咖啡馆经常聚会,哪些政治家爱在哪一家咖啡馆与记者们见面。

    但当我们准备进咖啡馆的时候,时间已经不允许我们再去找什么中央咖啡馆了。我们还是在市中心徘徊,顺便就进了一家位于歌剧院旁边的“莫扎特”咖啡馆。说是咖啡馆,实际上和餐厅差不多,里面的人寥寥无几。也很正常,从时间上来说,正是当地人尚未用罢晚餐,还没来得及走进咖啡馆的时候。当我们离开时,就有人陆续地进来了。

    据说维也纳咖啡种类繁多,从清咖啡到各种成色的加奶咖啡,各有特色,适合不同人的口味,而且都有各自的名称。果然,一进去,侍者就问我们是用餐还是喝咖啡,然后就给我们拿来了专门的咖啡单。资料上说,要想体验维也纳咖啡馆的独特氛围,最好是点一种叫做“Melange”的咖啡。这种浓奶咖啡是完全维也纳式的,而且回味无穷。我们在咖啡单上寻找,发现叫“Melange”的还有两种。问了侍者才知道,一种加奶油,一种不加,价钱一样,而且比国内同档次的咖啡馆还便宜。资料上还说,无论你要哪一种咖啡,你都会同时得到一杯水--没什么原因,只因为维也纳的水特别清凉可口。但如果服务员给客人送去第二杯水,则示意“您在这里停留的时间太长了”。但据我看,还是因为怕你太渴,急于用咖啡解渴而糟踏了东西。要真正体会咖啡的香味,还是得到咖啡馆里来,感觉就是平时喝的速溶咖啡除了苦味就没别的味。

    该往回走了。出了地铁站,却找不着回宾馆的公共汽车。想想也没多远,索性再坐一回“奔的”。已经看见拐往宾馆的岔路了,车却向另外一个方向开去。越走越偏,司机想干什么?我们几个人都意识到有什么不对,开始讨论起来。司机也觉察出来了,连忙和我们解释是他拐错了。但也只能往城外开,找到出口才能拐回来。这一走可不近,又进了维也纳森林。

    和多瑙河一样,环拥维也纳的维也纳森林也是大自然赐给维也纳的一份礼物。但几个世纪以来,它也凝聚了人们的辛勤劳动和严格的保护。这是一片保持原始风貌的天然林,主要由混合林和丘陵草地组成,约1250平方公里,一部分伸入维也纳市。维也纳森林旁倚美伦河谷,水清林碧,给这座古城增添了无比的妩媚。同时,维也纳森林还对洁净空气起着重要作用,拥有“城市的肺”的美誉。施特劳斯谱写的《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更使它名扬世界。

    前一天我们来到维也纳的时候,就经过了森林地区。闻名不如见面,如果我们是从飞机上直接下来就经过这里,肯定会为这大自然的美景而惊叹。无奈,我们从英国过来,一路都在阿尔卑斯山中穿走,对此已是见怪不怪了。但无论如何,我还是非常羡慕维也纳人能在城市边上有这么一片森林。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8-12-2 12:44
  • 签到天数: 146 天

    [LV.7]分神

    沙发
    发表于 2012-6-16 15:16:26 | 只看该作者
    没照片?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9-4-30 09:37
  • 签到天数: 532 天

    [LV.9]渡劫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6-16 19:49:08 | 只看该作者
    XYZX 发表于 2012-6-16 15:16
    没照片?

    十几年以前写的了,没有数字照片,得扫描。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3 00:35 , Processed in 0.051554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