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元里,一巷两口的汉口里份代表。连通南京路与汇通路,两头车来车往,身在其中也算自得其乐。
两旁墙壁斑驳,时间流逝的痕迹浸入裂缝。偶有三两居民奔着阳光,往交错的电线上挂上衣服,这才有了点人气儿。
但转身往巷子口一看,无论什么时间段,那边总是不一般的热闹,这个红棚子似乎有与这条巷子气质不同的魅力。
这是一家过早小店,要说具体名称,街坊邻里口口相传,都喊它巷子口。
环境破败,墙壁上爬了青苔,这样苍蝇馆子的够典型。
一个“杂”字足以概括这家店。光是门口摆的门牌都有大大小小四五个。
过早有各色粉面、馄饨;中午晚上又加了炒面、藕汤、锅仔的项目,可谓是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
热干面
吃货君每天早上来过早,都会碰到一位同道中人,很少吃其他的,“五碗热干面打包带走,要辣椒“,丝毫不含糊。
老板亲手做出来的面,看一眼就知道是”亲生的“,和老板本人性格一样五彩缤纷。萝卜、玉米、豌豆、炸酱统统配齐,不是传统做派那般单一。
看似花样多,但口感还是血统纯正的老武汉味道。一勺卤水一勺红油,自家磨的黑芝麻酱和粗面均匀拌开,嚯一口爽快至极,直呼过瘾。
在做早点方面,老板十分自信,不仅只用自家磨的黑芝麻酱,连那勺香到天灵盖的红油,都必须是自己熬的牛油。
毫不夸张的说,这家的红油就是所有粉面的灵魂所在,一勺下去,隔着包装袋都能嗅到独一无二的香气。入口更是香滑,回味无穷。
来这里过早的多为南京路一带的上班族,所以老板习惯性给多点卤水,打包带走也丝毫无压力。
牛肉面
10元/碗的牛肉面,外面怕是再找不到第二家。面条没什么特别的,宽面或者热干面煮好,满满一大勺牛肉汤混着萝卜倒上,炖得软烂入味的牛肉一顺码齐,红油浇上,这才算出锅。
牛肉都是每天起大早就要开始炖的,清晰的纹理里都沁入了香料的气息。再配上牛肉汤,满满都透着鲜美。
因为是牛肉萝卜汤打底,萝卜的清甜味也格外明朗。与多数牛肉面重辣重油相比,他们家的面偏甜口,汤底可以直接喝,清爽诱人。
值得一提的是,任意一碗过早产品,想要搭配蛋酒、豆浆、鸡蛋或面窝,都只需加1块钱,物价感人。
除这两样外,过早的汤粉、小馄饨、炸酱面、麻辣拌面都很受欢迎,记得搭配个面窝,拿到手咬一口,幸福指数爆棚。
豪华炒面
午餐时段,巷子口过早摇身一变亮出第二幅面孔——豪华炒面。创意有限,名字、招牌都有仿制的痕迹,但老板把它视为一种自嘲,并不真的在意一些虚名。
老板亲自掌勺,一口油亮的铁锅铁铲不停翻炒,几种配料都很常见。相比较鼎鼎大名的北湖炒面,不算得一顶一的豪华。但要我说,味道绝不逊色。
叉烧过油炸过,再倒入面翻炒,大火中些许佐料调味,香气烹出,从巷子这头到那头,诱惑着十几户的居民。
油给的厚,这也是炒面的精髓。每根面都均匀沾上佐料,吃起来才够味。混着叉烧、瘦肉、鸡蛋、香肠等配料一起吃,满足!
排骨藕汤
门口一个煤炉配铫子,老武汉的味道一览无余。任凭吃得再饱,也逃不过从这里飘出的排骨藕汤的香气。
朴实无华的排骨藕汤,跟家里一个味道。从早上就开始煨,排骨软烂藕也粉得一抿就化,点缀些葱花,一口炒面一口汤,虚浮~
这样一大碗扎实的排骨藕汤,也不过10元。口感偏淡,但黑胡椒给的足,跟炒面炒饭搭配最佳。
虽说馆子很刁,但老板却算是餐饮行业的年轻人,心态上那是十足的有活力。从前生意不那么火爆,还会任性的随心情关门,隔天就登到珠峰上。
△老板登顶珠峰
说起来,早在1998年,南京路巷子口的早点摊就已初见雏形。不过老板性子使然,在几年后便丢了锅铲拿起绘笔,做起了涂鸦鞋的生意。
△老板的涂鸦鞋作品
△巷子口门牌与布达拉宫
一直到2015年左右,保元里周边腾退工作展开,巷子口原本的小店生意愈发差,终于还是空了出来。住在附近的老板便又重新做起了老本行。
积累了二十年经验的老手艺还没忘,再加上性格原因,这个不起眼的小店被盘得风生水起,吸引了一票忠粉。
△店内还有个老板亲笔提名的办公室
目光可直视到的墙面上都被老板贴满了“小广告”,店里的所有吃的都像奖状般被张贴起来。
或是风趣幽默的调侃自己,或是直截了当介绍吃的。朋友圈里也会时常更新些好玩的事,能看出老板是个很不得闲的人。
△热干面配蛋酒赏雪
虽然店面小到都称不上是家店,但在他的巧妙搭配下,着实有了独特的味道。早上夫妻两人一个做面一个炸面窝,有条不紊。
到了中午,老板则专心炒面,时不时跟顾客打趣聊天。来的人大多选择坐着吃,味道好、有气氛,环境就不太重要了。
1.早餐高峰,要上班的伙结提前一刻钟过来排队。
2.环境一般,板凳也不多,挑剔环境的就不要来啦。
3.汤面、牛肉面之类的都偏甜口,重口味的可以多加点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