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旅游] 因斯布鲁克.到萨尔斯堡到维也纳——欧洲行之四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9-4-30 09:37
  • 签到天数: 532 天

    [LV.9]渡劫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18 17:09:1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就爱抬杠 于 2012-3-18 17:14 编辑

    今天还经过了一个小镇,是希特勒的出生地。

    萨尔斯堡市位于奥地利西部,它的人口不过15万,但城市建筑非常整齐,风格多样。这里曾是大主教管区,后又成为枢机主教驻在地,建有彼得教堂和米拉贝拉教堂。萨尔斯堡地处阿尔卑斯山北麓,阿尔卑斯山的秀丽风光与丰富多采的建筑艺术浑然一体,使萨尔斯堡被誉为全世界最美丽的城市之一,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人类文明保护区。

    城中心为大主教府邸,山顶有1077年建的要塞,这古堡建了一千多年,敌人多次攻打,没有成功。从市内可远眺这座霍亨萨尔斯堡要塞,雪景很美。萨尔斯堡是奥地利另一个音乐中心和旅游中心。小小城市有60家旅馆,一年一度的萨尔斯堡音乐节,全市游人如织,充满音乐气氛。指挥大师卡拉扬也是萨尔斯堡人,他生前每年都来这里,市内有个广场就命名为卡拉扬广场。卡拉扬记忆力极强,他指挥乐队从不看谱,不论古典音乐还是现代音乐都指挥得出神入化。

    萨尔斯堡是电影“音乐之声”的拍摄地,电影里描绘的事并不是空穴来风,确实都在这里发生过,导游带着我们看了拍摄电影用的花园,(能看到霍亨萨尔斯堡要塞)的喷泉广场,墓地,还从要塞上看到了七个孩子的家和家里的游泳池(这就只是远眺了)。实在后悔没把“音乐之声”提前再看一遍。当然,到了罗马又后悔没再看一遍“罗马假日”,那就是后话了。回国后首先要弥补的恐怕就是这两个遗憾,那时再看这两部片子的感觉肯定就不一样了。

    市内的莫扎特故居有两处,我们首先来到了他的第二处故居。这处故居曾一度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现在我们看到的样子是经整修并拆除周围杂乱的建筑之后的结果。实际上莫扎特本人并没有在这里怎么住,他们家在他十六岁的时候搬到这里,此时莫扎特早已成名并游历欧洲。也就是在这一年,他来到了维也纳。在维也纳的美泉宫花园的山坡上,有一座希腊式的观景亭,气势恢宏。从这里既可以俯视美泉宫,又可以向北鸟瞰维也纳,向南即则是郁郁葱葱的维也纳森林,美妙的景色尽收眼底。过去,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最喜欢和她的16个孩子来此游玩,也正是在这里,16岁的莫扎特恳请这位女皇将她的一个女儿嫁给他。

    市中心毗邻河边的格特赖代加瑟街9号是另一处莫扎特故居和博物馆,1756年1月27日,莫扎特就诞生在这所房子的四楼。拾级而上,可看到20多间房屋,每间不过十几平方米,分别陈列着莫扎特父母和他本人的画像,他当年使用过的乐谱手稿和一束头发。莫扎特早逝,但他对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在维也纳最后十年的生活艰难困苦,却相继写出大量优秀作品,包括19部歌剧,47部交响曲,27部钢琴协奏曲,29部钢琴奏鸣曲,37部小提琴奏鸣曲等等,成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土耳其进行曲》、《小夜曲》、《魔笛》、《费加罗的婚礼》等脍炙人口,在世界乐坛上久演不衰。故居楼上还有十多个大书架,架上摆满各国出版界出版的莫扎特乐谱和研究他生平事迹的书籍。

    格特赖代加瑟街是一条古老的商业街,据说这条街道上商店的招牌都很有讲究,保持着古老的风韵。穿过莫扎特故居楼下的天井,楼背面是一个大市场。当然了,所谓的大市场也是在欧洲这个范围内来讲的。市场里日用百货,吃喝穿用应有尽有。市场的另一面就是Univerity Catheral,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筑。继续往山的方向走,就来到了有名的歌剧院。据说夏天萨尔斯堡音乐节的时候,这里同时也是高档轿车展览会,名流云集,蔚为壮观。听导游说,歌剧院的座位是很早以前就从山上的石头中开凿出来的,没机会看,不知道是否确实。

    穿过一个古老的修道院和现在设在其中的餐厅(餐厅的座位数也有讲究,据说是按最初修道院里的修士人数确定的),就来到了前面提到过的“音乐之声”里出现过的墓地。当时在修这个墓地的时候,尚未完工,就有一个主持工程的修士抢先享用了。墓地旁的崖壁上有几个小山洞,几百年前的一次地震中才被人们发现。后来经考古学家研究,可能是罗马帝国初期基督教尚未合法时的秘密小教堂。

    坐着小火车(实际上类似于大电梯)上山,直接来到了要塞门口。也许是因为城堡看得太多的缘故,并没觉得城堡本身有太多好看。但城堡背面(眺望远处的雪山)城堡正面(俯视萨尔斯堡全景)倒都是极佳的观景点。

    傍晚到了维也纳,从地图上看,宾馆在维也纳的西边,还得坐一段公共汽车才能到地铁U4线的最西头。但这段公共汽车我们始终没坐过。搭乘他们去听音乐会的bus来到了歌剧院旁下了车,就这样来到了美丽的音乐之都。一路上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维也纳的地铁(U4)好像是在干涸的河道里修建的一样,不知道为什么。要么干脆修到地面上,要么就修在地下,像这样挖一条大沟又不盖盖儿的地铁还真没见过。

    已经快七点了,决定先往圣斯特凡教堂的方向走,很快就来到了一条热闹的大街上。不愧是真正的音乐之都,尽管现在在街上卖艺挣钱的人哪都是,但如果这里的卖艺者称为“献演”的话,那么其他地方的人就只能称为“现眼”了。不管怎么说,经过几天的山中穿行,终于有了进了城的感觉了。

    圣斯特凡大教堂以137米高的哥特式尖塔和马赛克花样的屋顶享誉全球,是维也纳首都的象征。整个教堂的建筑风格呈奇特的混合式,朝西的正门是罗马风格,尖塔是哥特式,而圣坛是巴罗克风格,将这些不同的建筑风格融为一体,是人们历时四个多世纪并不断改建、修建的结果,又是维也纳人折中调和才能的体现。教堂南侧的大尖塔完成于15世纪中叶,它由无数较小的尖塔围着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尖塔,并环绕着一层层的圆珠,像是一顶缀满珠宝的皇冠,富丽璀璨。为将维也纳升格为主教管区,哈布斯堡王室曾想再建一座尖塔与大尖塔相对应,以取悦教皇。但该市的教士坚持把钱用在城防上以抵御土耳其的进攻和宗教改革势力,所以北塔从未像样地盖成。现在所见的文艺复兴式的圆顶建成于1578年,显得有些草草了事。然而,歪打正着的是,这种不对称的结构却成了圣斯特凡大教堂的部分魅力所在。

    接着向北,又走到了多瑙运河边。据说为了防止多瑙河泛滥,维也纳人将多瑙河改道,又修了条运河。外面不知道又为什么多了条“北多瑙河”,造成了有三条河道近乎平行的情况。天色已晚,又折回向霍夫堡的方向走。霍夫堡宫(Hofburg)是哈布斯堡王朝的冬宫(因斯布鲁克那个霍夫堡是夏宫),分为旧皇宫和新皇宫,是一座拥有26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旧皇宫从13世纪到1918年王朝末日,一直是哈布斯堡王族的住处。新皇宫建于19世纪末,目的是为了与卢浮宫相媲美,最后只建完了东南角。今日的霍夫堡王宫已成为奥地利的总统府和政府所在地。

    霍夫堡的门前是一个小广场,还有保护起来的遗迹,灯光下看不清楚,也没能找到说明,想必是更古老的城墙或宫墙的遗址吧。穿过一个“门厅”一样的建筑,(“门厅”里的穹顶也非常雄伟,墙上也有雕像,中间却是水泥路面,甚不协调),又来到了一个小广场。一个朋友不禁惊叫起来,多么雄伟的建筑啊,而且透过没拉窗帘的窗户,还能看见每个房间里的装饰都不一样,真不愧是大帝国的王宫啊。

    再穿过这个令人“惊叹”的建筑,就来到了约瑟夫广场。约瑟夫广场上有约瑟夫二世的骑马铜像,广场的左侧是新皇宫,右侧是西班牙骑术学校。刚才那个令人惊叹的建筑只不过是西班牙骑术学校而已,和旁边的新皇宫根本无法相比。这个朋友遭到了大家的一片嘲笑,虽然其余的人只不过是没有急于把自己的感觉说出来而已。在这里,我们根深蒂固的华夏文明优越感遭到了强大冲击,向来以为“先前比你们阔多了”,游遍英国也没改变这种观点的我们才发现西方的古老文明也确实有它的可取之处。到了罗马,这种感觉就更强烈了。毕竟英国只是蛮夷之地,工业文明的暴发户而已,不能代表真正的西方文明。

    约瑟夫二世是带领军队打败穆斯林的英雄,保护了奥地利,所以在这特别给他立了铜像。导游在这大发了一通感慨。一般来说,当地的导游不会管你听不听,反正他钱已经拿了。但这个导游不一样,一个朋友的英语不太好,她的话听不大懂,就自顾自四处拍摄,还被导游叫了回来,说我呆会儿会给你时间拍照的。为什么会这样,恐怕还要从奥地利的历史说起。

    奥地利是一个古老的,曾被从世界地图上抹去的国家。公元前15年,这块土地被罗马人占领,把阿尔卑斯山和多瑙河流域诸侯国划入了罗马帝国的版图。现代奥地利的许多城市就是在罗马人居留地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

    哈布斯堡家族于1282年掌握了奥地利公国,并通过巧妙的联姻和结盟政策建立起一个多世族的大帝国,戴上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冠。哈布斯堡这个名字源于瑞士北部阿皋州的HABSBURG,意为“鹰之堡垒”。哈布斯堡家庭统治奥地利长达640年之久,经历过20个皇帝和国王,曾统治过西班牙王国达184年,从15世纪起,几乎不间断地占据神圣罗马帝国的王位,直到1806年帝国瓦解,1815年加入“德意志联邦”,占据主导地位,是欧洲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王朝。

    在16和17世纪两次击败土耳其的进攻后,奥地利开始上升为一个强国。在它的历史上最繁盛的时期,全国曾有5000万人民,12个民族。18世纪,女皇玛丽娅·特蕾西娅开始进行改革,如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义务教育、废除农奴制等等,从此为奥地利奠定了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所以人们称她为“奥地利之母”。莫扎特就是向她请求把公主嫁给他的。从这一时期起,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也成了欧洲的文化中心,这里住着受过教育的贵族阶层,有高效率的公务员制度,人人都得纳税。她还推行了民法,废除了许多法律行为,特别是酷刑。封建制度被废除了,大学重新建立起来,还建立了一批优秀的国立学校。伴随着这一切,音乐、艺术、建筑等文化事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1804年,弗兰茨一世建立了奥地利帝国,他就是希茜公主的丈夫。1806年,他放弃名存实亡的神圣罗马帝国的王位。后来拿破仑入侵奥地利,他被迫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拿破仑。换句话说,希茜是拿破仑的丈母娘,这倒是英雄美女之间的又一段佳话了。拿破仑本身出身低微,像希特勒不是德国人一样,他自己也不是法国本土人。当初为了跻身上流社会,他娶了富有的寡妇约瑟芬为妻,这为他迅速掌握权力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真正掌握权力之后,又嫌自己的血统不够高贵,随即抛弃了约瑟芬,娶了“真正的贵族”奥地利公主。据说,约瑟芬从此怀恨在心,在滑铁卢战役时暗中为英军提供情报,终于导致了拿破仑的失败。如果此事为真,又是一个“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例子。拿破仑失败后,这位公主带着拿破仑唯一的儿子回到了奥地利,就住在霍夫堡内。

    1914年6月,奥国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暗杀,这就是著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奥军作战失利,境内民族纷纷独立。大战还未结束,帝国已经瓦解。奥匈帝国分裂为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三个国家,一部分领土则归还波兰和南斯拉夫。1918年成立的奥地利共和国变成了一个小国,领土从整个君主国的76.7万平方公里,缩小为共和国的8.3万平方公里,人口也从857.2万人降为654万人。

    当然导游不会讲这么多历史知识,但你要是不知道这些,就无法完全理解她面对这些雄伟建筑时的那种复杂的感情。她说,维也纳本来是按一千万人口的大城市规划的,可是现在只住了一百万人。过去,维也纳是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可是现在成了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城市。看看广场周边的建筑,全都是哈布斯堡王朝留下的,共和国政府什么也没有做。为什么她会怀念留下这些建筑的哈布斯堡王朝,反而批评给了她民主自由的共和国?国家的强盛和个人的自由之间到底孰轻孰重?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人,想必都会有不同的立场吧。

    实际上我们中国人最能理解她这种感情,想想我们的盛唐强汉,长安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百万的大城市。那时的长安,就像今天的纽约,是世界上所有人都向往,各国人杂居的地方。汉武帝几次打败匈奴,终于彻底赶走了这个心腹之患。说来好笑,匈奴当时跑到了欧洲,又把欧洲人打得落花流水。当时有句今天听起来仍然荡气回肠的名言“敢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可是今天呢,人家的飞机飞到国境线上,导弹打到使馆里,我们只有忍气吞声。这句话,今天是轮到人家说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我们的强盛是千年以前的事,而他们则不过百年。我们毕竟还保住了一大块领土,在今天的世界上也有一定的地位,而他们则是从数一数二的大帝国沦落到今天不说莫扎特和新年音乐会就想不起来的地步。  

    在今天的维也纳,从建筑风格和城市规划上还是能时时处处体会到那种大国首都的气派,就象我们昨天晚上感慨的那样,与之相比,英国只不过是个没落的暴发户而已。所谓的日不落帝国,除了培养了一拨夜郎自大的绅士和在大英博物馆内攒了一批抢来的文化遗产之外,并没有留下什么更多的痕迹。唯一一个有特色的Bath还是托了罗马人的福。

    新皇宫(NeueBurg)正面的石柱呈弧形排列,非常整齐美丽。该建筑的阳台具有历史意义,1938年,就是在这儿鲁道夫·希特勒宣布德国对奥地利的吞并。新皇宫内的国家图书馆是奥地利人引以为骄傲的一座宏伟、华丽的建筑。图书馆有着全世界最华丽的阅览大厅,奥地利政府有时就用这个大厅招待国宾。大厅中间是卡尔六世的白色雕像,周围廊柱上有16位哈布斯堡王朝皇帝的雕像,极富皇家气派。图书馆里还收藏着王宫中最具奥地利特色的古乐器珍品,总共360件,几乎囊括17世纪以前用于演奏的全部乐器。此外,人们还能见到海顿的拨弦古钢琴、贝多芬1803年钢琴、舒曼和勃拉姆斯用的1839年出的钢琴。

    在这里人们可以参观皇帝的寝宫、皇宫银器室、宴会厅以及珍宝馆(Schatzkammer)。珍宝馆里收藏着王朝的大量珍品,包括上面镶嵌着未抛光的绿宝石、红宝石、蓝宝石的纯金王冠,各种宝石玉器、家具及名贵藏品,这些都是哈布斯堡家族近7个世纪积聚起来的生日和婚礼礼物。宫殿群中最古老的当属弗兰茨·约瑟夫皇帝与伊丽莎白皇后的帝国公寓。

    图片均来自网络,和别人贴子重复的图片我就不再找了

    圣斯特凡大教堂.jpg (7.83 KB, 下载次数: 83)

    圣斯特凡大教堂

    圣斯特凡大教堂

    新皇宫内的国家图书馆.jpg (11.95 KB, 下载次数: 91)

    新皇宫内的国家图书馆

    新皇宫内的国家图书馆

    西班牙骑术学校.jpg (8.08 KB, 下载次数: 85)

    西班牙骑术学校

    西班牙骑术学校

    希特勒宣布吞并奥地利的阳台.jpg (458.41 KB, 下载次数: 81)

    希特勒宣布吞并奥地利的阳台

    希特勒宣布吞并奥地利的阳台

    新皇宫.jpg (10.29 KB, 下载次数: 79)

    新皇宫

    新皇宫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3 08:31 , Processed in 0.056851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