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衰 2019-4-22 06:37 |
---|
签到天数: 488 天 [LV.9]渡劫
|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7-9-12 11:44:24
|
只看该作者
他山之石; d/ ^5 Y' G+ t) G7 L- \
) C$ S" ~8 P3 }8 z9 z6 i把便携式反坦克导弹编入步兵班,是美军在冷战时期的首创。美军现役的FGM-148“标枪”反坦克导弹,立项于冷战末期,服役于1996年,是为替换上一代BGM-77“龙”式单兵轻型反坦克导弹而研发的。
' u+ M5 A1 q+ U0 x- B* D; x1 l- |& x4 {# F6 S) u
3 R. }& O3 J2 D& ]2 k* L
% x% m) V$ u# X" u! G, J& R
美军士兵准备发射“标枪”反坦克导弹。
' [; f" F8 U. q3 d+ M
! X2 z( p; u: T$ {" ^目前,美国陆军拥有三种模块化的战术兵团“旅级战斗队”(BCT):即装甲旅级战斗队(ABCT),“斯特瑞克“旅级战斗队(SBCT)和步兵旅级战斗队(IBCT)。 |5 k$ z; ]( s$ c7 ^- |! J
# J3 X0 \2 I8 ^1 l* Z% a, N
装甲旅级战斗队(ABCT)中的机械化步兵搭乘M2“布莱德雷”步兵战车作战。每个机械化步兵班编制9名下车作战的步兵,并拥有1套不占编制的“标枪”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和4枚导弹。导弹和发射装置均随车携带,需要时再取用。因此,美军规定每个机械化步兵班里,至少应有3人接受“标枪”导弹的训练。“斯特瑞克”旅级战斗队(SBCT)中的机械化步兵班武器配备同上,所不同的是载具改成了“斯特瑞克”轮式装甲车。
' h. M$ O8 v2 D1 q6 F2 {
* d& T, k7 F& G, A) j( m
6 P' I) E& |2 l0 YM2“布莱德雷”步兵战车,是美军重型机械化步兵的标准载具。
2 T" T( w( F" v9 `, |9 W7 b0 B# N; R8 ^& s% D% l- m; V! v2 u" K
和装甲旅级战斗队(ABCT)及“斯特瑞克”旅级战斗队(SBCT)不同的是,步兵旅级战斗队(IBCT)是轻步兵单位。这种旅的步兵分队一般搭乘不占编制的悍马车或反地雷防伏击车。由于缺乏运输工具,“标枪”导弹在步兵旅级战斗队(IBCT)中,并不是每个步兵班的不占编武器,而是编制在排的武器班里,由2人专职操作。这种9人制的武器班除班长外,还有2个双人制的M240中型机枪组,及2个双人制的“标枪”导弹组。
% o: t5 A8 ?6 _8 z7 p1 S: {8 x. U% m* Q7 `! b. A
由此可见,在美军中,只有在步兵班拥有充足携行能力的情况下,“标枪”反坦克导弹才会成为步兵班的不占编武器。否则的话,就只能编在步兵排的武器班里,由专人负责操作。笔者以为美军之所以这么做,是在保证步兵班完整战斗力的前提下,为其提供火力加成,使步兵班的任务弹性更大。
! q4 y- e7 o$ w8 R8 W8 q5 B; W4 t2 E, N' ~
美国陆军的9人制步兵班,除班长外,剩下的8人分成2个火力小组。每个小组由组长、机枪手、榴弹手和步枪手组成。其中,组长配备M4突击步枪+M26霰弹枪,机枪手配备M249班用机枪,榴弹手的M4突击步枪下挂有M203榴弹发射器,而步枪手除配备M4突击步枪外,还要帮机枪手携行子弹。这样的火力小组,点面杀伤武器配置合理,直射、曲射火力一应俱全。步兵班长指挥这样2个火力小组,下车进攻时可以交替掩护,防守时可互为犄角。如果遇到硬茬,装甲旅级战斗队(ABCT)及“斯特瑞克”旅级战斗队(SBCT)的步兵班,可以动用的不占编武器不止1套“标枪”便携式反坦克导弹,还有1挺M240B中型机枪和2具AT-4多用途一次性火箭筒,中远距离的压制和摧毁能力相当可观。这样的重火力配备,对步兵班投入战斗前的携行能力要求很高。像步兵旅级战斗队(IBCT)这样的轻步兵单位,其步兵班的火力就明显相形见拙了。1 Q' @* s5 Z1 d
R6 |. x, N$ \0 l! M$ b+ f( U( z
+ u( }4 B0 R1 }& {$ m
“标枪”反坦克导弹虽号称单兵便携式,但实际实际中需要2人以上操作。* o- s6 _; X% u9 p7 l; i1 ~
3 W) a" Y6 z' J2 J$ P J
不过,美军像撒胡椒面一样,将“标枪”反坦克导弹分散到班、排,固然加强了班组反坦克火力,但是带来的负面影响,是这些便携式反坦克导弹很难调度和集中使用。如果将其集中编制在上级单位,战时就可视情况,随时集中部署到受敌坦克威胁最大的方向上去。这么做的军事效益更好,但美军为何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呢?这就要从冷战时美军的任务,所受威胁及其反坦克体系说起了。
4 [4 J6 B" I$ N3 N+ X. p. A- x, `# N% S, k
在漫长的冷战期间,苏军的钢铁洪流,一直是美军及其盟友心头挥之不去的噩梦。美国陆军的作战想定,是一旦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无论如何都要在中欧遏制住苏军的进攻势头,坚持到援军到达后再发起反攻。为对付苏军高达数万量的坦克密集突击,美军构建的反坦克体系,是由空军的A-10攻击机、陆军航空兵的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陆军的M1系列主战坦克、辅以M2“布莱德雷”步兵战车上的双联装“陶”式反坦克导弹组成的。
$ o2 u6 o3 f& D0 a9 y4 y$ P+ e# [' a2 k, X+ i
由于强调“空地一体”作战,以及美国空军对战时夺取制空权颇有信心,因此美军并未像一些难以获得战时制空权的国家那样,依靠远、中、近程,重型、中型、轻型反坦克导弹相结合,构建以反坦克导弹网为主的反坦克体系。在美军的反坦克体系中,攻击机和武装直升机是主力,主战坦克和步兵战车上的反坦克导弹只是辅助力量。而单兵便携式反坦克导弹,在美军中实际上是游离于反坦克体系之外的。因为分散到班、排后,单兵便携式反坦克导弹无法得到体系的信息支持,只能靠步兵发现视距内的目标。步兵获得的信息,也无法上传,让体系内其它反坦克兵器分享。在装备“龙”式反坦克导弹时如此,升级换代到“标枪”反坦克导弹后,情况依旧没有改变。* O$ c5 C# |; f4 ^( S% B, G A
2 |$ k, t5 `! o
! i+ V9 e, [4 b! t& m( o2 g( ]1 F
美军士兵组装“标枪”反坦克导弹6 z! R: z' N* e: F7 ~* a
, O J% {- |& Z7 \4 k" @5 d& ]- U Z既然如此,美军为什么还坚持让昂贵的“标枪”反坦克导弹分散到班、排呢?笔者认为,这是因为在冷战时期,枕戈待旦、随时可扑向西欧的数万辆苏联坦克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和心理震憾实在太大。一旦开战,虽经A-10攻击机、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主战坦克、步兵战车的层层阻截,庞大的钢铁洪流仍难免有“漏网之鱼”。如果一旦漏网的苏军坦克出现在美军步兵面前时,若步兵手头没有可与之抗衡的武器,士气的崩溃、防线被撕开、乃至一系列雪崩效应的发生,都是可以预期的。因此,美军编制到班、排的单兵便携式反坦克导弹,说穿了就是件以防万一的备用武器,是给步兵壮胆用的。9 M7 x# s' ~, U' S
' k1 v# M7 k. |# ^2 m: V" |
冷战结束后,美军虽然开始了军事变革,以应对新威胁,但军事思维的惯性仍然存在。加之“标枪”反坦克导弹的招标是在冷战末期进行的,因此研制成功后,虽然苏军钢铁洪流的威胁已经灰飞烟灭,但美军仍按过往的做法,将其配属到了班、排。
! b' O }+ W) j- [1 ~$ q, }4 o4 w+ R
/ C, v w: R* |& F* o0 t) G6 K3 \; c/ u
组装好的“标枪”反坦克导弹及其携行具。
7 Y! O2 ^# k9 G; u4 ~! Z
) z* p$ X, e" I+ d, c1 ^实战是检验编制合理与否的试金石。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上,虽然美军打的是治安战,战场上并无装甲目标可寻,可美军消耗的“标枪”反坦克导弹却为数不少。这是因为美军发现,枪挂榴弹发射器的压制能力远远不够,AT-4这种一次性火箭筒对软目标的杀伤能力太弱,而对付房屋和工事时,其破甲战斗部形成的几毫米粗的射流即使穿透墙体,也根本没多少后效可言。“标枪”反坦克导弹虽说也是破甲战斗部,但战斗部质量毕竟远超AT-4,效果总要好一些。
$ @6 r4 f1 B2 E4 N4 T% K& e( a6 l) Z) g
4 q4 H5 h* Q) ^% p' L5 V伊拉克战场上的“标枪”反坦克导弹小组。( J3 @1 E: ?& z5 Q
& b$ ?& y L5 q于是,战场上便频频出现了美军动用昂贵的“标枪”反坦克导弹打工事、打房屋,甚至远距离打单兵这种效费比极其低下的事情。更有甚者,不少美军士兵拿“标枪”上的红外成像仪当望远镜用,全然不顾对武器使用寿命的影响。这种用法,恐怕只有美军这种堪称“土豪”的军队才用得起!而且还只能用在诸如阿富汗、伊拉克之类的低强度治安战中。若是与强国展开大规模地面对抗时也是这种用法,恐怕界时就不只是美国政府部门因缺钱而关门歇业这么简单了。正因为如此,美国陆军才会在近几年开始引进卡尔•古斯塔夫这种他们之前根本瞧不上的无后座力炮。5 ]. \9 x9 S; e0 @. @2 g5 m, Y4 j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